03.08 《西游记》里真假美猴王,死的其实是真悟空,取经的是六耳猕猴,你怎么认为呢?

熊猫映画


你好,很高兴一起讨论关与西游记的种种疑惑,我是霜河。

题目中我们讨论到,真假美猴王这一集,其实对于这一片段来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众说纷纭。

首先,我有一个问题。

六耳猕猴是谁?

死的是六耳还是真悟空?

六耳假冒悟空是为了啥?

好的我们先来讨论这几个问题。

原著中说到:如来才道:“天之内有五仙,乃天地神人鬼;有五虫,乃蠃鳞毛羽昆。这厮非天非地非神非人非鬼,亦非蠃非鳞非毛非羽非昆。又有四猴混世,不入十类之种。”\r

菩萨道:“敢问是那四猴?”\r

如来道:“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可以看出来六耳也是灵猴。和悟空出身都一样。

第二个问题咋们等会在讨论

再看六耳冒充悟空是为了啥?

沙僧去花果山找悟空(此时还不知道是假),见他正在诵念通关文牒,不由厉声高叫:“师兄,师父的关文你念他怎的?”\r

悟空呵呵冷笑道:“贤弟,我打唐僧,抢行李,不因为不上西方,也不因我爱居此地。我今熟读了碟文,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瞻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r

原来他想替了唐僧,自取真经。这觉悟,佩服!六耳猕猴不愧是西游记中逼格最高的妖怪,思想境界深不可测,不求长命百岁,只愿万代传名。

六耳也是为了拜佛求经。

原著中,悟空和六耳武功一样,神通一样,金箍棒一样,就连头上戴的紧箍也一样。哎...问题就出来了,悟空的本事是在菩提祖师那学的,六耳又师出何人?肯定不是菩提祖师。有的人说,六耳是佛祖的人,这个我们等会的论证中就会不攻自破。

.定海神针只有一根吧,六耳手里为什么也会有?

菩萨的紧箍给了悟空一个人,唐僧的咒语对为什么六耳也有用。

种种,说明了一个情况,那就是悟空和六耳其实就是一个人。六耳只不过是悟空恶的一面。真假美猴王其实就是悟空和自己作斗争,改掉自己身上的坏毛病,才能真正的成佛。

这也是取经路上,佛祖对悟空的考验。从那以后,悟空变善。

这也是罗贯中写在书里带给读者最符合逻辑的认知。

其余的说法,什么六耳是佛祖的人,取经的是六耳等等,这都是读者自己猜测的,没有依据。





霜河的百味人生


我们要知道西游记他是一步经典的电视剧,是师徒四人一路艰辛跋涉最终取得正果的电视剧。这不是一部《悬疑剧》

我从小就爱看西游记,从不会像很多人一样推测这那。孙悟空在刚跟唐僧时野性难驯,一连杀死几个人,后来观音给了唐僧紧箍咒,后来大家都知道的。

在经历了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仿佛就是变了一样,以前是见妖就杀,但在这次后的每次降妖都显得没有以前那么主动,大家还记得金角银角那次吗?孙悟空知道他是装的,但他不会杀他,这是因为唐僧看不懂,仿佛他都是每次让唐僧被抓,仿佛是在让唐僧看清这些。而后再去救他,还有红孩儿那次!大家是可以看出来悟空的作风改变

真假美猴王我一直都觉得死的是六耳猕猴,在最后佛祖在仍金盆之前,可以看到六耳猕猴想要逃跑,在跑的一瞬间被佛祖盖住了!

孙悟空永远都是我心中的经典,猴哥就是猴哥,经典就是经典。不是悬疑剧


王者鬼迹Y


《西游记》原著里,真假美猴王,死的是六耳猕猴,取经的依然是孙悟空,这个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作者吴承恩写下这部鸿篇巨著小说,不可能在过程中突然来个节外生枝的大转变,从而改变了小说的主题与角色。

然而,六耳猕猴的出现,我认为是如来佛祖的刻意安排,虽然小说中写六耳猕猴最后是被孙悟空一棒子打死,但是可能六耳猕猴没有死,他配合如来佛祖演了这场戏。这一切仅是如来佛祖用来教化众生的方式之一。

如何见得六耳猕猴是如来佛祖的刻意安排,配合他演了这场戏?

一、六耳猕猴打不死唐僧。

原著中,孙悟空打死几个毛贼,唐僧怪他滥杀无辜,一气之下,离开了唐僧去找观音菩萨诉苦。六耳猕猴趁孙悟空不在,猪八戒、沙僧去化斋,无人守护唐僧,他一棒将唐僧打晕。

六耳猕猴的法力与孙悟空同等,打死唐僧绰绰有余,为何没有将之打死,而仅是打晕,原因就在于六耳猕猴是如来佛祖安排来的。

二、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找观音菩萨辨真假,观音菩萨竟然辨别不出来?

观音菩萨是如来佛祖的得力助手,号称七佛之师,具足六神通,世间妖魔鬼怪的变化逃不出她的法眼。何况,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尚且能看出妖精的变化,观音菩萨的法力岂有在孙悟空之下的道理。

六耳猕猴变成孙悟空,她是心知肚明,但知道这是上级领导如来佛祖的意思,所以装糊涂,说辩别不出来,实际上就是留待真相在如来佛祖面前揭开。

三、天庭玉帝配合如来佛祖演戏,做个样子,便将六耳猕猴与孙悟空赶出殿外。

真假美猴王去天庭找玉帝分真假,天庭藏龙卧虎,高手如云,三清四帝,四大天师,超级大神数不胜数,辩真正美猴王易如反掌。

可玉帝仅是命令托塔天王拿出照妖镜做做样子,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本来都是猴妖,理所当然照不出谁真谁假。

四、地藏王菩萨知道真相,他作为如来佛祖的手下,与观音菩萨一样,配合上级领导。

真假美猴王去到地府,地藏王菩萨的坐骑谛听神通广大,早就知道真假,但最后只说了一句“佛法无边”,意思就是说这事情,还是留待如来佛祖揭开真相,别坏了领导安排的这个局,对西天的所有成员而言,真假美猴王之事,已是公开的秘密。

真假美猴王去到灵山找如来佛祖,如来佛祖因材施教,教化众生。

在灵山,如来佛祖正对弟子们讲经说法,末了说一句很令人玩味的一句话: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意思说,弟子们都是一心一意,心无旁骛地在正道,而此时正有人,怀着两颗战斗的心来到了灵山。潜意思就是如来佛祖安排的这个局,就是为了给弟子教化,现在这个局的两个主角来了,你们看看是什么样。

如来佛祖当着众弟子的面,说出六耳猕猴的真正身份,六耳猕猴假装害怕又着急,变成蜜蜂想逃跑,如来佛祖故意拦下他,孙悟空气愤地将他一棒子打死,实则没有死。何以见得六耳猕猴没有死?


一、六耳猕猴必然早已皈依如来佛祖,然后配合他演戏。如来佛祖大慈大悲,怎么可能允许孙悟空在自己的面前大开杀戒,六耳猕猴由始至终无有作下恶事,仅是打晕唐僧,不曾杀过人,不曾扰乱三界秩序。

二、整部《西游记》,西天的成员没有杀过一个妖精,最多是降伏,这是佛门的戒律,不可杀生。所以,黑熊精、红孩儿,都是降服,让他们走在正道,教育为主。

若是要杀妖精,也是由孙悟空三兄弟下手,譬如蝎子精、苍狼精等等,反正他们不会破了戒律。由此,如来佛祖不可能让孙悟空在自己面前放肆,杀了六耳猕猴而犯戒律。


如来佛祖所说的“二心竞斗”,是指孙悟空的心是心猿意马。

孙悟空打死毛贼,被唐僧责怪,取经之心动摇,离开了取经团队,这是孙悟空取经之心不够坚决,犹犹豫豫。

六耳猕猴的捣乱,相当于孙悟空的另一个心,一个摇摆不定的心。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另一个心的映现。

孙悟空一边想走正道,一边又受不了各种苛刻考验,心在斗争,心猿意马,所以如来佛祖安排这个局,相当于灭了孙悟空的心魔,让他一心一意取经,不可三心两意的自我竞斗,徒劳无功。

《西游记》处处是禅意。

总而言之,真假美猴王的典故,为世人所共知,有人看热闹,有人看门道,它的禅意在于我们的心,不可涣散,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个典故的借鉴,在于我们的修心。

这本小说之所以能成为四大名著之一,确确实实有它的过人之处,它蕴涵的思想文化,值得我们细细学习,慢慢领悟,用以升华我们精神境界的质量,净化我们的心灵世界。


我就是竹韵


首先有个细节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如来只说假悟空为六耳猕猴但如来根本就没有说那一只是六耳猕猴。是六耳猕猴自己心虚想走可以说六耳是被如来的话诈出来的。且看原著原文【那猕猴文的如来说出他的本像,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那猕猴毛骨悚然,料着难脱,即忙摇身一变,变作个蜜蜂儿,往上便飞。如来将金钵盂撇起去,正盖着那蜂儿,落下来。】第一作者都用上帝视角写出了心理活动这还能有假?第二如果是真的他跑什么?这不是找死?【孙大圣忍不住,轮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这里其实也是作者用上帝视角的手法写的是悟空打死六耳,那就是悟空打死六耳。

人只一心,有心者此心,无心者此心。有心,有有心之真假;无心,有无心之真假。其相貌体用无二。若未能灭假从真,则二心互持混乱不分,是非莫辨,何能攒簇五行而修真寂灭?

此篇着笔行文,俱写二心扰乱情状,而提纲注意,其实在于“体难修”句上。盖“-体难修”之秘,即在“二心扰乱”之内。故只在于打死猕猴之后,叙明“依旧合意同心”六字;作四句诗,以结出攒簇五行修丹本旨。仙师说法传神之妙,可谓凿鬼窍而拔天根矣!

人止一心,收之则一,放之则二,此不察而可决者也。行者昔日之放,原有一水帘洞在其胸中,故心之所至,身即至焉。今日之放,胸中固未尝有水帘洞也,岂但未尝有水帘洞,且其身固俨然在落伽山宝莲座下也。夫孰知其身在落伽山,而其心又早已在水帘洞乎?若据形相而论,则彼为似猴,此乃真猴。虽不可谓落伽山之猴即水帘洞之猴,而要不可谓水帘洞之心非即落伽山之心,何也?心由一而生二,则一犹本而二犹枝,一犹源而二犹流,一犹影而二犹魍魉也。虽真假邪正,厥后定自了然,而其初固无甚分别。向使此心常存而不放,则并一心尚无处觅,二心从何来哉?故二心之来,放之者之过也。抑一放不已,而再放者之自贻伊戚也。

   二者一之对,一为真,则二为假。既有假行者,自有假唐僧,假能、净、白马矣。而前此复有红孩之假观音,后此复有黄眉之假佛祖,然则何人何事不可假耶?尝见屠纬真《昙花记》中有假地狱之名,谓冥中设此,以待世间假才名、假气节一辈者。呜呼!此狱今不知虚盈何如耶。

上二回一着于有心,一着于无心,俱非修真之正法。故仙翁于此回力批二心之妄,拈出至真之道,示人以诀中之诀,窍中之窍,而不使有落于执相顽空之小乘也。如提纲所云“二心搅乱大乾坤”者,二心为人心道心,人心道心,真假不分,则阴阳相混,而搅乱乾坤矣。“一体难修真寂灭”者,一体为一己之性,难修者,孤阴寡阳,难入正觉。惟有体有用,彼此扶持,本性圆明,方能入于“真寂灭”矣。

去其心之似道,明其道之合心,阐合意同心之要诀,炼五行攒簇先笼之真机;整装车马,大道在望矣。故结云:“大道中离乱五行, 降妖聚会合元明。神归心舍禅方定,六识祛除丹自成。”此“真寂灭”之真禅,“_体难修”之的旨。




地狱伞兵第105师


并无六耳。

《西游记》原著早在第二回,孙悟空夜半求菩提祖师传道就说:“此间更无六耳,止弟子一人……”这就与后来的六耳猕猴做了一个呼应。

五十六回里有一句话已经看出了一些端倪,那就是在孙悟空打杀了两个强人之后,唐僧没完没了的指责,孙悟空也开始顶嘴,然后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孙大圣有不睦之心,八戒、沙僧亦有嫉妒之意,师徒都面是背非……”在孙悟空再次打死强盗之后,唐僧更是把《紧箍儿咒》念了十余遍还不住口。俗话说“罚了不打,打了不罚”,可是念完咒又把孙行者开除了。美猴王何时受过这等委屈呢?

接下来五十七回假行者出现了,就在唐僧饥渴难忍,八戒和沙僧化斋未回时,假行者跪在路旁,双手捧着瓷杯给唐僧献水。唐僧说就是渴死也不喝他的水,而且不允许来缠他。假行者开始变脸,发怒生嗔,把唐僧打晕在地。这个场景很诡异,如果假行者真有什么想法直接灭口就行了,何必让唐僧醒过来再找他麻烦呢?

《西游记》里的宝贝都是独一份的,那个金箍棒就是定海神针,不可能有第二个。孙悟空头上的金箍儿是如来交给观音的“金、紧、禁”三个箍中的紧箍儿,另外两个分别戴在了红孩儿和熊罴怪的头上。这一点也是非常可疑的。

真假美猴王从观音处打到玉帝处,托塔天王的照妖镜都辨别不出时,“这大圣呵呵冷笑,那行者也哈哈欢喜”。这种奇怪的表现让人看起来感觉颇为得意,又是让人生疑的。

及至闹到幽冥地府时,神兽谛听在辨明之后却不敢当面说破,怕幽冥受骚扰,致令阴府不安。他对地藏王菩萨说:“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这一“无二”就让人心领神会了。

最终闹到西天如来面前时,孙悟空先是来了一段陈情:“弟子保护唐僧,来造宝山,求取真经,一路上炼魔缚怪,不知道费了多少精神……”这些话和假行者之事并没有半点儿关系,倒是有些邀功取宠,埋怨唐僧之意。

当如来把所谓的六耳猕猴用金钵盂罩住时,孙悟空更是抡起铁棒,劈头一下打死。在如来佛祖面前直接杀生的做法让人不能理解,不更加说明这里面的问题吗?

以上种种线索都说明,所谓的假行者就孙悟空变化所致,借机报复了一下唐僧,如来佛祖也是成全孙悟空,替他把这个剧演完了。

一家之言,请多指教!



蜗牛老杨


猴子出世后,玉帝只说是天产石猴,而地府的簿子也显示天产石猴,加上多年乖乖呆在花果山,这在一定程度上让道教降低警觉。

那么猴子真是天产石猴那么简单吗?我以为不然。

在原书第七回,孙悟空独战三十六员雷将时,诗云:圆陀陀,光灼灼,亘古常存人怎学?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剑戟刀枪伤不着。也能善,也能恶,眼前善恶凭他作。善时成佛与成仙,恶处披毛并带角。无穷变化闹天宫,雷将神兵不可捉。 看到没有?入火不能焚,入水何曾溺?光明一颗摩尼珠。

孙悟空的本相是一颗摩尼珠。换句话说,孙悟空的原形并非是所谓的石卵,所谓的天产石猴,只能说是瞒天过海的措辞!这里所谓的瞒天过海,自然是指要瞒过天庭,确切说是天庭中的道教集团。

那么问题来了,摩尼珠是怎样变成孙悟空的?在原书中第四回,孙悟空自封齐天大圣,哪吒奉命捉妖,有一句:六臂哪吒太子,天生美石猴王,相逢真对手,正遇本源流。 

  奇怪,哪吒和孙悟空本无瓜葛,这里却说他们是本源流。本源流的意思是根源一样,或者说同来源。也就是说,哪吒和孙悟空的根源是一样的。何解?

原书第八十三回里说,哪吒儿时就下海净身闯祸,踏倒水晶宫,捉住蛟龙要抽筋为绦子。天王知道,恐生后患,欲杀之。哪吒奋怒,将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还了父精母血,一点灵魂,径到西方极乐世界告佛。佛正与众菩萨讲经,只闻得幢幡宝盖有人叫道:“救命!”佛慧眼一看,知是哪吒之魂,即将碧藕为骨,荷叶为衣,念动起死回生真言,哪吒遂得了性命。运用神力,法降九十六洞妖魔,神通广大。后来要杀天王,报那剔骨之仇。天王无奈,告求我佛如来。如来以和为尚,赐他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唤哪吒以佛为父,解释了冤仇。所以称为托塔李天王者,此也。 

  哪吒的身体是如来给的。假设如来没有给他身体,哪吒就存在了,有何根源可谈?而孙悟空和哪吒又是同来源,因此孙悟空的身体也是如来给的。哪吒的身体是如来用碧藕造的,而猴子的身体是如来用摩尼珠造的。

正因为猴子的身体是如来用摩尼珠所造,因此才有了刀剑不伤,水火莫浸的特性,换句话说,只有这样的猴子才能过得了斩妖台,经得起刀枪雷火之伤。

只有这样的猴子,才有资格让如来教导,教导完后找个由头让猴子回去花果山作大王,玉帝才会派人招安,不管有没有闹龙宫的事情都一样。招安后再将猴子安置在蟠桃园旁,猴子因为是猴子,才会偷蟠桃,直至闹天宫,最后召唤如来闪亮出场镇压而不是天庭本有的道教高手,由玉帝捧为佛祖,举行西游。

可见这一环套一环,绝对是安排好的,否则随便教导出来的猴子没有金刚之躯,受了天庭的雷劈刀剁火烧啥的,恐怕就要挂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不是说只有孙悟空一只猴子吗?看这情况似乎还有一只猴子啊。还别说,这个可以有。

这猴子刚出场就干了几件作死的事:袭击唐僧,抢走行李,回到花果山后找几个猴子变成唐僧师徒的模样,最后跟孙悟空一路相爱相杀,闹到如来那儿被叫破原形,给孙悟空一棒打死。更重要的是,这猴子跟孙悟空一模一样,甚至本事、衣着和兵器。这猴子到底是谁呢?如来给出了答案:六耳弥猴。

这是我对于真假美猴王的另一解读,之前我是认为六耳是猴子变出来的,用以自导自演在佛祖面前挣同情,但仔细一想却又未必,猴子本就是如来教导的,不管去往西天有没有功劳,都会由如来分封果位,怎么会由度关文牒的名额而定?猴子那么聪明不可能想不明白这一层,那么就只有一个解释,真的有一只六耳猕猴!

有人认为六耳弥猴是孙悟空用法术变的,这个纯属扯淡,因为两只猴子都被照妖镜照过,依然是两只猴子,而不是一只猴子和毫毛。也有人说,六耳弥猴是猴子的心魔,这个更是无语,如果是猴子的心魔,为何独独比猴子少了一个金刚之躯?按道理说不应该啊。还有就是,假沙僧被打死后现出原型来,六耳将其肉吃了,而猴子早在乌鸡国救国王那阵子就证明是不吃肉的,这又是一个疑点!

只有一个理由解释的通,六耳猕猴是真实存在的,而且恐怕比猴子更早被如来掌握。

先看看六耳到了花果山作了些啥,把几只猴精变成唐僧三人,一边看文牒,念了从头又念,一边等正主上门。沙僧不知道六耳的身份,看见六耳的举止自然奇怪:“师兄不是已经熟悉了吗?这文牒还有啥好看?”而六耳说的话很耐人寻味:“我今熟读了牒文,自己上西方拜佛求经,送上东土,我独成功,教那南赡部洲人立我为祖,万代传名也。”

好吧,四只猴精以六耳为首,所谓的“立我为主”倒还说得过去,“万代传名”又怎么说呢?要知道六耳是以孙悟空的身份回东土,要传名也是传孙悟空的名字,管他什么事?

这个疑问先搁下,数落一下六耳那些作死的事儿:

作死1:六耳猕猴只轻碰唐僧一棒,而不打死,这样唐僧就会告诉八戒沙僧是孙悟空所为!八戒沙僧就会去花果山要行李,去花果山要行李就会和六耳猕猴有冲突,有冲突就会引出大人物!这对六耳猕猴的目的而言,是有害无利的!反观打死的话,八戒沙僧会以为是强盗杀了唐僧,结果要么是散伙,要么他趁机而入,加入取经团队,把经书取回东土。因此对比六耳的目的而言,打死唐僧要比不打死唐僧有利,但是六耳猕猴选择无利的,他不打死唐僧。

作死2:如果没有回花果山,沙僧就不会和六耳猕猴有冲突,沙僧也看不到有两个孙悟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观音作证,孙悟空也很难摆脱嫌疑!孙悟空要想再去取经的希望也不大了。在没有了孙悟空的取经队伍,唐僧被吃的可能性要大的多了,六耳猕猴的机会也大多了。如果唐僧被吃的话,六耳猕猴再出现,杀了妖魔,变出个唐僧,不等于自己去取经了吗?大不了到了如来那儿再说明实情,反正传经东土已经完成,唐僧的事也不那么重要了。但是六耳猕猴选择回花果山了!他又选择了对自己无利的。

作死3 六耳猕猴搞出个猴精变成唐僧,这怎么看怎么白痴。沙僧道:“师兄言之欠当,自来没个孙行者取经之说。我佛如来造下三藏真经,原着观音菩萨向东土寻取经人求经,要我们苦历千山,询求诸国,保护那取经人。菩萨曾言:取经人乃如来门生,号曰金蝉长老,只因他不听佛祖谈经,贬下灵山,转生土,教他果正西方,复修大道。遇路上该有这般魔障,解脱我等三人,与他做护法。兄若不得唐僧去,那个佛祖肯传经与你!却不是空劳一场神思也?意思很明白:取经就要有唐僧。也就是说:猴子变的唐僧必须要见如来。跟孙悟空长相穿戴神通手段相差甚微的六耳猕猴也许如来认不出,猴子变的唐僧如来会认不出吗?这样,六耳猕猴取经的目的也就泡汤了!这个白痴的主意,对六耳猕猴的目的而言,又是有害无利的!

看看,六耳猕猴为了上西方拜佛求经,这好几个策略对自己都是有害无利的。如果为了目的,去实施中稍微有点漏洞,还说得过去!现在六耳猕猴整个计划都是有害无利的!这说明六耳猕猴根本不是为了上西方拜佛求经。

事情越来越奇怪了,这六耳猕猴搞这么多事出来,究竟要干什么呢?

无所不知的谛听是这样说的:“怪名虽有,但不可当面说破,又不能助力擒他。”地藏道:“当面说出便么?”谛听道:“当面说出,恐妖精恶发,搔扰宝殿,致令阴府不安。”又问:“何为不能助力擒拿?”谛听道:“妖精神通,与孙大圣无二。幽冥之神,能有多少法力,故此不能擒拿。”地藏道:“似这般怎生祛除?”谛听言:“佛法无边。”

这是两只猴子在地府时,谛听听出来的结果,意思很清楚:两只猴子的神通手段无二,能除去六耳猕猴的,只有如来。而且谛听绝对知道六耳猕猴的名号。不过谛听和地藏的话有点玄机!六耳猕猴的神通和孙悟空是一样的,如果谛听指出哪个是假的,那么孙悟空加上幽冥之神,绝对可以拿下六耳猕猴。但是谛听却睁眼说瞎话,他把事情推给了如来。这说明什么呢?

说明:只有如来解决是最合适的。因为解铃还须系铃人,六耳猕猴是如来安排的,六耳猕猴是如来的人。

在《西游记》里有这样一首诗:三阳交泰产群生,仙石胞含日月精。借卵化猴完大道,假他名姓配丹成。

这首诗是给孙悟空的,孙悟空以借卵化猴为出世,假(借)他名姓为丹成。《西游记》的主角孙悟空,他的姓名其实是借用别人的!或者说:孙悟空盗用了别人的姓名。 盗用了谁的姓名?谁要万代传名,就是盗用谁的姓名!

很明显,孙悟空这个姓名,原本应该是六耳弥猴的,孙悟空是六耳弥猴在西游不得已用上的替身!

说到这一步,我不免有些深感如来心思慎密:六耳猕猴先被如来收罗,学会了本事,但由于他没有金刚之躯,过不了斩妖台,过不了斩妖台一切免谈,老君也不会出现,老君不出现也没有大闹兜率宫,没有大闹兜率宫也就没有玉帝请如来,如来不到如何崛起,如来不崛起玉帝也就无法制衡道教!而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严重打击道教的威信这一基础上,孙悟空的表现很令如来和玉帝满意!

于是如来想了个办法,他以六耳猕猴为蓝本,用摩尼珠造就了一个孙悟空。这也是:六耳猕猴的外型,原形,神通,为什么会和孙悟空一样的原因。也就是说,孙悟空夺走了本该属于六耳弥猴的一切,包括孙悟空这三个字。

所以他不甘心,凭什么那猴子是“混元一气齐天圣”,而我只能是“久炼千灵缩地精”,缩地,缩地,被雪藏如此之久,如来不公啊!

所以他被观音放出来后(菩萨道:“悟空,你那师父顷刻之际,就有伤身之难,不久便来寻你。你只在此处,待我与唐僧说,教他还同你去取经,了成正果。”注意“伤身之难”四字),选择一系列作死的事情,越闹越大,连观音都不帮他了(菩萨道:“前日在弟子荒境,委不能辨。他又至天宫地府,亦俱难认,特来拜告如来,千万与他辨明辨明。”),就是为了质问如来:“为!什!么!”

如来的话说的很玄乎:“第一是灵明石猴,通变化,识天时,知地利,移星换斗。第二是赤尻马猴,晓阴阳,会人事,善出入,避死延生。第三是通臂猿猴,拿日月,缩千山,辨休咎,乾坤摩弄。第四是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此四猴者,不入十类之种,不达两间之名。我观假悟空乃六耳猕猴也。此猴若立一处,能知千里外之事,凡人说话,亦能知之,故此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

是什么意思呢?灵明石猴(孙悟空)、赤尻马猴、通臂猿猴(水帘洞的老猴子)都是我的人,你六耳弥猴只是西游计划的失败品!因为你自作主张,闹得太大,别怪我心狠!

就在这一刻,六耳的表现是闻得如来说出他的本象,胆战心惊,急纵身,跳起来就走。

我个人以为,真正令六耳胆战心惊的不是如来说出他的本相,而是“与真悟空同象同音者,六耳猕猴也”,说明什么?说明如来承认了孙悟空的身份地位,六耳弥猴被当作了弃子,从姓名到身份,一切都属于孙悟空了。

写到此处,我不由为六耳深感唏嘘,不仅仅是为西天神佛的狠性,更是为这冰冷无情的世间,当一切只有用利益来衡量真假的时候,不甘心为棋子的六耳,远比乐在其中的孙悟空,多出了几分血性,固然我曾经执迷不悟,最后临了那当头一棒,我悟了,解脱了,逃脱了这扼住我命运的箍圈,可笑你这个替身永远不会了解,自由的可贵。


真心真意152646794


坊间有一个流传很久的说法,认为孙悟空因为不听话被如来培养的六耳猕猴一棒打死了,之后去西天取经的就是假猴王。这个说法有没有可能性呢?

如来说六耳猕猴能预测未来。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六耳猕猴之所以心甘情愿地来到灵山,那就是因为它预测到自己将能取代孙悟空在取经队伍中的地位,取得未来“成佛”的名额。但如果如来说的是假话,那么六耳猕猴就没有那么通天的本领,它很有可能是一个被孙悟空用来“上位”的工具。

第一种可能性基本为零。六耳猕猴若是真的具备“预测未来”的本领,三界之内的“大佬”怎么就只有如来知道他的存在?要知道他们在去灵山之前就依次见过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和玉帝,这些厉害的神仙都不认识六耳猕猴,更没有人清楚他有什么本事。显然,如来是在说谎。

那如来为什么要说谎呢?因为这一场“真假美猴王”的大戏本就是孙悟空的自导自演,而其中观音菩萨也参与了“剧本”的创作。“真假美猴王”实质上就是孙悟空的争夺取经队伍中完全领导权的斗争,是他与唐僧,以及站在唐僧背后的如来的斗争。

在这场斗争中,如来看到了孙悟空的能力远超乎自己一心看中的二弟子金蝉子,也清楚了孙悟空在取经大业中不可替代的地位。于是,如来做出了妥协,如来答应孙悟空:“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如来许给了孙悟空一个灵山的“佛位”编制。

那孙悟空究竟是怎么策划这场夺权大戏的呢?

孙悟空在被唐僧赶走之后,第一时间就飞去了南海找观音菩萨。直到沙僧在花果山见到抢行李的假猴王,再去南海寻观音帮助的时候,我们才又一次看到了孙悟空的身影。这期间,可以发生很多事。孙悟空从花果山到南海的时间只要沙僧的一半,也就是说沙僧从花果山飞往南海的时间,足够孙悟空在两地往返一趟了,也足够让孙悟空制造出一个所谓的“六耳猕猴”出来。

有人说,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心魔幻化。对此,小编认为这个观点仍有待商榷。我们都知道,孙悟空拔根毫毛就能变化出小孙悟空,因此,我更倾向于六耳猕猴实际上是孙悟空的一个分身这样的观点。“心魔”这个词太大了,如果六耳猕猴是心魔,当他被孙悟空一棒打死之后,剩下的就只有纯善的孙悟空了,可是在取经后程发生的事件足以证明孙悟空还是原来的那个他。而他与唐僧之间的矛盾之所以不再突出,只是因为他顺利的当上了取经队伍中的“幕后老大”。




小辣椒电影院


在我看来,《西游记中》死的其实是六耳猕猴。

一、为什么说死的是六耳猕猴呢?

如来曾道:“六耳猕猴,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

通过如来一番话语,我想你也有所了解了,六耳猕猴虽然“善聆音,能察理,知前后,万物皆明”,能和悟空打成平手,但在面对对他如此了解的如来,也是束手无策,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估计就是这个道理了,在比你道行更深的人面前也只能屈服,所以此刻六耳猕猴也就露出破绽,被如来降服,最后被真悟空打死。

二、既然六耳猕猴能知前后,应该能预判自己的生死,为何还要去如来那里争辩?

其实这不是六耳猕猴所能预判的范围,也就是说他无法估测到如来那里去之后,如来所做的决定,这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之类,毕竟如来对他了如指掌,也就是在此刻他也是处于一种好奇和伴有一种不服输的侥幸心理,没准到时候还能替代悟空。所以自然和悟空跑到如来那里争辩去了,谁知这一去就被如来认出降服,被悟空一棒打死,有去无回。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知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精彩视讯


死的是六耳猕猴。

我看以上各家的评论大都基于揣测,而揣测的基础却不是西游记原著,而是电视剧、西游记前传、后传之类的,基于原著的一些表述,很多是臆想的,比如说孙悟空之前总是刁钻古怪,之后就老老实实了,其实看原著,在《真假美猴王》之后,孙悟空性格没有改变,还是经常给唐僧找麻烦,如在无底洞挖苦唐僧等等。在此不再赘述。

怀着无端理由推断的人其实缺乏的不是分析的头脑的和观察的眼睛,而是缺乏对西游记的整体把握。西游记的核心人物并不是唐僧,而是孙悟空,所谓的“唐僧取经”,真正一路出力最大的也是孙悟空,成佛后与唐僧平起平坐的也是孙悟空。有一个细节,希望大家观察到,那就是在高老庄之后出现的乌巢禅师,禅师有一个作用是教给唐僧《心经》,唐僧时时念诵,但是真正对心经理解最深的却是孙悟空,在遇到妖魔时,孙悟空也多次提到叫唐僧念心经,不要害怕。最后一次提到时,唐僧也觉悟了,师徒二人会心,打起了哑谜,弄得八戒沙僧云里雾里。可见,孙悟空和唐僧是相互影响,相互度化的,也就是说,佛门广大,不管是佛祖的亲传弟子,还是无父无母无法我天的什么妖怪,只要潜心修行,一心念佛,都可以修成正果,这个是主旨。

把握了这个主旨,自然就不存在佛祖收拾不听话的孙悟空一说了,那么佛祖压服的六耳猕猴是什么呢?

在西游记第58回,《二心搅乱大乾坤 一体难修真寂灭》原文说:

如来降天花普散缤纷,即离宝座,对大众道:“汝等俱是一心,且看二心竞斗而来也。”

这里,佛祖说的很清楚,是因为孙悟空与唐僧师徒有了嫌隙,生了二心,导致六耳猕猴出现,这个是六耳猕猴不是孙悟空的二心,不是唐僧的二心,而是他们之前本来的一心变成的二心,佛祖亚服了六耳猕猴,孙悟空亲手将他打死,自然师徒又归于一心,能够取得真经,得道正果。


谈资手册


看西游记的时候,有一出是真假孙悟空,他刚一出来的时候,大家都很奇怪,怎么有2个孙悟空,可后来见到了如来佛祖才知道,有一个是六耳猕猴,那么被打死的究竟是真的孙悟空还是六耳猕猴呢?


从佛学角度,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一面,两人争斗其实是一个人善恶两面的思想斗争,否则怎么可能法术,功夫,武器都完全一样?一个孙悟空的缔造是有很多方面的,自从六耳猕猴死后,即孙悟空开始进入正道了,也有人分析说死的是悟空,因为六耳猕猴是如来的人,而悟空是菩提的人,两个师兄弟有矛盾。

而且还有朋友们注意到了在没出现真假美猴王的时候,孙悟空总是很不服唐僧的管教,但自从真假猴王一事之后,孙悟空一改之前的坏毛病,老老实实的陪唐僧去西天取经,后来一遇到什么事情就到西天去找如来帮忙,故此真的孙悟空已经死了,被六耳猕猴代替。





也有人说,其实六耳猕猴是孙悟空在出生的时候,怂恿他去学法术,大闹地府和去龙宫抢夺定海神针的那只通臂猿猴变的,所以他知道孙悟空的所用习性,而它也是如来埋在孙悟空身边的一个奸细,因此,在真假美猴王的时候,死的其实就是真的孙悟空,而活下来的是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代替孙悟空成为新的取经人之后,也就说通了为什么曾经可以大闹天宫,本事惊人的孙悟空,在每次遇到妖怪的时候都要去天庭找求救,经过这么一分析,小伙伴们回想出什么了吗?


因为六耳猕猴代替了孙悟空,所以孙悟空有的本事他却没有,遇到麻烦才会总是跑去天庭去求救,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如何呢,这也只是小编认为的,在真假美猴王环节中,死的是孙悟空,而非六耳猕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