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0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扶桑》是一部以豐富的感性書寫的,令人難以平靜的作品。它呈出錯綜複雜的種族間情愛,是對神秘莫測的人類情感的一次敏銳的探索性對話。

——美國《紐約時報》評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嚴歌苓小說《扶桑》,真可算是一部特立獨行的小說,與以往她的小說風格與主題很不一樣,這部小說可以說是她的“尋根”作品。

作品是作者的孩子,也是自己的影子。嚴歌苓正是通過這部小說講述了自己移民美國後如何艱難生存下來的。

只不過,她祭起了一面愛的大旗,更像是開出了一劑“麻醉藥”。她在暫時麻醉自己,還想麻醉我們,只不過是精神鴉片,也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讓我們先簡單瞭解一下嚴歌苓這部作品的寫作背景,也是她的個人背景。嚴歌苓於1989年赴美,成為第五代移民。

後來認識了精通八國語言的外交官勞倫斯勞倫斯。他為了和她結婚,在前途無量的外交官生涯與嚴歌苓之間,毅然放棄了前者。

好在,2004年美國外交部的政策鬆動,勞倫斯被“召回”復職重新做外交官。而嚴歌苓跟著復職的丈夫一起被派往非洲,做起了專職的外交官夫人。

裡面的辛酸曲折,只有冷暖自知了,於是她就把這些感悟都寫在這部小說裡,當然她在美國這個經歷令每一個女子都堪以驕傲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會這麼幸運的。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經歷,才讓她對美國老公的感恩與珍惜當下,而對國內總是揭批。

比如作品《芳華》《陸犯焉識》《角兒》等,都源於祖父在國內那段特殊時期的遭遇,而心懷怨恨而已。

而在美國的經歷,讓她明白,“只有寬容、堅韌、頑強才可能在夾縫中活下去,並綻開出美麗的花朵”。

而她最好的認知就是把她作為東方女性的寬容、善良書寫得淋漓盡致;如果不這樣做,張愛玲就是她的下場。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張愛玲沒有她那麼好運,因為她總是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不像嚴歌苓那樣“地母”似的夾在兩國之間,兩邊討好。

張愛玲在國內紅得發紫,比嚴歌苓要出名更早也更有才情,但卻在美國卻抑鬱寡歡,默默無聞。

最後孤苦伶仃死在寓所裡多日,都沒人知道,這可能就是她的反面例子。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所以,在嚴歌苓的作品裡一味倡導要隱忍、要博愛,寫的都是討好與討巧的作品。

比如,在她早在1992年時創作的短篇小說《少女小漁》就有所表露,書中就講述了一個類似扶桑的小漁:

大陸女孩小漁是移民階層的一員,為了獲得綠卡,她在男友江偉的被迫安排下與年屆六十的意大利老頭Mario結婚,婚姻在三人中間,面對男友的嫉妒猜忌、老人的貧苦年邁,小漁的善良與包容卻難以換來三人之間的理解和平靜。

說實話,作品《少女小漁》已經有了小說《扶桑》的影子,而且《少女小漁》中的小漁與《扶桑》中的扶桑的人物遭遇與命運相類似,都是非法“移民”,而且兩個主人公更是像姐妹相似的,都用溫柔、善良、包容去接納一切。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而本書造就了扶桑這樣一個集生活上的貧窮、身份上的卑微 、情感上的忠誠、精神上的聖潔於一身的女性光輝形象。

作品《扶桑》中的主人公扶桑,她原本因為想找到一個從未見過面在美國打工的老公,卻被人拐賣到的美國,變成了一個出賣皮肉的妓女。

成為妓女的扶桑,她從未找過老公,她的最大特點是容忍一切的脾性。當她在拍賣場上赤身露體被拍賣時,“任人宰割的溫柔使她的微笑帶一絲蠢”。

當她坐在籠格般的窗內面對嫖客時,露出的是 “沉默而心甘情願的笑”;當她遭受凌辱時,竟然是在 “苦難中偷歡”的心境。

無論什麼樣的遭遇,但她始終“嘴角掛著永久的兩撇笑”,好像這一切都與她無關。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看完作品後,我們很想不通,這樣的女人是不是正常,嚴歌苓描述這樣的婦女是想表達她們麻木不仁還是弱智低能,是褒揚還是詆譭?

這個群體在她的筆下,竟然不知道對與錯,愛與恨,對於所有的不幸的遭遇與苦難,她們都照單全收。

這樣的塑造出的人物,可信度有多大,又有多少實際的意義呢?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我想,這是不是暗示我們,無論我們在國外(美國)受到多大的委屈,都要像扶桑這樣無怨無悔,而且還要以德報怨,用愛來感化他們,任憑帝國主義對我們精神與肉體上的侵略,也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書中的克里斯原本也是強暴過扶桑的,最後她卻愛上了他。而且,書中竟然安排了這樣的結尾,對於她的情人克里斯:

“你拔不出最末梢的一截,回身看見梳妝檯上有把剪子,便剪斷了頭髮,把那一截永遠留在他手裡”。

而對於事實上的丈夫大勇,扶桑安排了一場婚禮,“他(克里斯)看見她手裡捧著大勇的骨灰罐子,也是用紅綢包裹,上面頂著中國新郎的禮帽。”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說到底,嚴歌苓安排的大圓滿結局:把愛情與念想留給克里斯(靈魂),而把身體與名分(皮囊)留給了原本的丈夫,這不是同床異夢嗎?

這樣完美的結局,本身就是一劑“麻醉藥”,她只是想告訴我們,無論我們在美國會受到什麼樣的苦難,只要我們默默地用愛來接納一切,包容一切,就會圓滿。

而事實上這都是血淚的歷史,這是公然地在美化,可恥的漢奸行為!

嚴歌苓這部小說終於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書中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淘金夢,美好的願景下,卻過著豬狗不如的生活的華人。

本書雖然不帶有自傳的色彩,但卻寄託作者在美國的為人處世的原則。而“扶桑”,原本指的是神仙居住的地方,用這樣好聽的名字,就是寄予作者對女主人公的偏愛。

扶桑的形象是愛的化身,是千百萬中國婦女忍辱負重的縮影!嚴歌苓這樣寫,不過是為了借受苦受難的中國婦女,來麻醉更多的同胞,只不過是精神鴉片,用心險惡,也暴露出她真實的面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