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牛蒡的生长特征是什么?怎么种植管理?

雾都山客


牛蒡是菊科牛蒡属2~3年生的大形草本植物,别名是大力子,东洋萝卜,东洋人参,蝙蝠刺,恶实等,是以果实和根入药的。



牛蒡的果实含有牛蒡苷,脂肪油,它的根富含蛋白质,糖,牛蒡的新鲜根含有多种成分,比如,咖啡酸,绿原酸,异绿原酸,另外还含有牛蒡酸,硬脂酸,棕榈酸,亚油酸等成分,牛蒡全株含有抗菌的成分。

牛蒡的生长特征包括植物学特征和生物学特征

①植物学特征

牛蒡是2~3年生草本,高度是1.0~1.5米,上部多分枝,基生叶是丛生,茎叶是互生,叶比较大,有长的叶柄,表面有纵沟。牛蒡叶片是广卵形或者是心脏形,下部的叶片的叶长是40~50厘米,宽度在30~40厘米,在茎上部的叶会逐渐的变小,在先端钝圆并具有一个小尖头,基部是心脏形,边缘稍带有波状或者是呈齿芽状,上面是深绿色,比较光滑,下面有密生的灰白色的短绒毛。呈头状花序丛生,着生在枝端,并排列成伞房状,直径是2~4厘米,花梗长是3~7厘米,表面上有线沟,密生比较细的茸毛,总苞球形,是由多数覆瓦状排列的苞片组成的,苞片是披针形或者是线形的,基部是密揭,先端延长成针状,末端是钩曲,着生了多数筒状的两性花。花冠的先端有5浅裂,裂片是呈狭长的三角形,它的下部连合成筒状,有雄蕊5个,生在花冠筒内的上部,和裂片是互生的,花丝是分离的,花药连合在一起成筒,围绕在花柱的四周。子房是椭圆形,下位,有1室,顶端是圆盘状,在盘上着生分离的白色冠毛,花柱是细长的,柱头有2个分叉,瘦果是略呈弯曲的长倒卵形,是灰褐色。它的花期是在6~7月份,果期是7~8月份。



②生物学特征

牛蒡是既喜欢温暖湿润,又比较耐寒耐热。它的种子在10~35℃的条件下都可以发芽的,发芽的适宜温度是20~25℃,在30℃以上或者是15℃以下牛蒡的发芽都是不良的,植株的生长适宜温度是20~25℃,在35℃的高温条件下还能够正常的生长,牛蒡叶片的耐寒能力是比较弱的,如果气温在3℃以下就会枯死,它的肉质根是耐寒性很强,可以耐受-20℃的低温,在冬季上部枯死以后,肉质根是在地下进行越冬的,在翌年的春季发芽生长。

牛蒡是长日照植物,植株的生长要求比较强的光照条件,强光以及长日照是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肉质根的形成的,牛蒡种子比较喜光,光照对于打破种子的休眠是有促进作用的。

牛蒡是需水比较多的作物,从牛蒡种子的萌芽到幼苗的生长,都是喜欢比较高的土壤湿度。在牛蒡生长的中后期,也是需要比较多的水分的,但有一点是不能积水的,牛蒡需肥也是比较多的,主要是以氮肥为主,并适当的配合磷钾肥。在肉质根的形成期对于钾肥的需求量是大的。

牛蒡是深根性的植物,对于土壤的要求是比较严格的,是在外土层深厚肥沃,质地是疏松的,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来栽种,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

牛蒡分布比较广,主产地在河北,吉林,浙江,辽宁,黑龙江,以东北的产量是最大的,浙江地区的品质比较优。

牛蒡的栽培和管理

①选地和整地

栽种牛蒡的种植地需要选择土层深厚,(保证底层没有石头和树根),排灌要顺畅的砂壤土或者是半砂壤土,pH值在6.5~7.5之间。土壤黏重,地下害虫比较多的,排灌条件比较差的,地下水位好的地块是不能栽种牛蒡的,要不然就会出现肉质根开裂和分叉,并诱发沤根等病害的。

种植牛蒡,必须在播种前的15~20天就进行翻耕,并结合耕地每亩地要撒施腐熟的厩肥是3000公斤,和土壤混合均匀。当pH值低于6的时候,注意在翻耕时每亩地要撒施生石灰是80~100公斤。在晒地期间要注意打碎田间太大的土块,要耙细耙平,开沟并做成畦。

进行过翻耕坑晒的土地能够杀死一部分病菌和杂草,并且表土的松软和肥沃,是有利于牛蒡的播种,出苗和幼苗的生长的。开沟要借助机械来进行。深度要符合牛蒡的肉质根生长和发育的需要。开沟时每亩地要撒施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80~100公斤。注意开完沟再做畦。

②种子处理

❣用热水烫种

为了可以促进牛蒡出苗快还整齐,在播种前需要用55~65℃的热水进行烫种,种子和水的比例是1:5。在烫种的时候要用棒子在不停的搅动种子,直到水温降到30℃的时候,再换成凉水继续浸种12~24小时。


❣用药液浸种

建议用0.5%~0.5%的高锰酸钾进行浸种1小时来杀死种子表皮的病菌。然后再用清水洗干净就可以播入到沟内。

❣用药粉来拌种

要用种重0.8%~1.0%的药粉来拌种,这样可以防治苗期的病害。常用于拌种的药粉有25%的多菌灵,75%的甲基托布津,90%的敌克松原粉和40%的瑞毒铝銅等药粉。具体的方法是:把干种装入到塑料袋或者是大口的瓶内,再放入所要的药粉,然后把袋口或者是瓶口封严实,并开始摇动种子,让药粉均匀的和种子表面黏糊(必须注意干种拌干药粉是不可以加水的)。

③播种并覆膜

在播种之前要先在播种沟的一侧施入符合肥是20公斤和尿素是10公斤/亩,这个是作为幼苗所需要的追肥。然后在播种沟内浇足底水,等到了水渗下去后再按照8~10厘米的株距来播入1粒饱满的种子,在撒施杀虫剂(比如呋喃丹)这个可以防治地下害虫。每亩地用量是3公斤左右。在施药后,要覆盖1:1的细粪土在种子的上面,厚度大约是1~2㎝,(以不露出种子为原则)。不能够过厚,也不能够过浅,避免影响出苗,影响幼苗和肉质根的生长。在播种和覆土后必须及时的在畦面的两侧各开一条平直的压膜沟,及时的覆盖地膜。(如果当天不能够及时的覆盖地膜,注意在第二天覆膜之前必须补浇一次跑马水后再覆盖地膜,要不然会影响全苗。)



④田间管理

❣要进行破膜炼苗

覆盖地膜后要勤观察,查看墒情,有破孔要及时封土压严实,牛蒡出苗大概需要7~9天的时间,出苗率达到80%时,用刀片在幼苗的正上方划十字进行炼苗,在小苗有一片真叶时候要追施一次提苗肥,每亩地要施用稀的人畜粪液是15~20担,注意要从膜孔灌入。在追肥之后并及时的用细土把膜孔以及播种沟封严和压实,以防止水分从膜孔蒸发掉。这样还可以起到除去沟内杂草的作用。

❣追肥和灌水

当牛蒡有3~4个真叶时,要根据田间的群体和个体的长势及时的追补一次复合肥,一般情况下每亩地的用量是40~50公斤,要在灌水前破膜深施在两株的中间,在灌水以后2~3天进行一次清沟和培土。具体的方法是:把操作沟内的土挖起捣碎均匀的覆盖在畦面及培在牛蒡的根际。牛蒡是性喜湿润的土壤,是怕涝又怕干旱,适宜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湿度是70%~80%,所以说,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是容易获得优质高产的。在牛蒡的生长前期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浇水的,如果是必须灌水的高燥地,要选择在晴天的上午灌半沟水来进行调解。在中后期的灌水要和追肥相结合进行,或者是在晴天的中午进行。一般情况下是15~20天灌水一次。在秋冬季降雨是必须及时的排除田间的积水,并且要撒施草木灰来降低田间的温度,以防止出现沤根和叶片病害引起的早衰而出现减产。


❣进行根外追肥

在牛蒡叶片生长的盛期要用1:(300~500)倍的磷酸二氢钾和1:800倍的硼砂溶液在下午4时后,进行均匀喷雾叶片的正反面(要特别注意喷施功能叶),建议5~7天一次,连续喷3次,这样可以促进植株营养物质的转换,提高产量和品质。

⑤病虫防治

❣病害

牛蒡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黑斑病,褐斑病和白粉病。在防治上必须注重以农业防治为主,要施用腐熟的农家肥,进行深厚高畦的规范化栽培,要科学施肥,并适时的排灌,调节田间的温湿度,这些都是最根本的而且是有效的防治措施。

在发病的初期建议用25%的代森铵水剂1:600倍的液,72%硫酸链霉素1:1000倍的液,75%的百菌清1:700倍的液,等来进行喷雾。

❣虫害

主要是有蚜虫,红蜘蛛以及黄曲跳甲。在防治上可以用高效低毒的低残留农药,比如,50%的来福灵,抗蚜威等1:1000倍的液。


⑥收获

牛蒡是在8~9月份果实成熟时进行采收,要分批采集和晒干,并打出果实,把杂质去掉,然后再晒至全干就可以了。牛蒡的根,春播秋收一般情况下是在立冬前1~2天收获,这个时间段产量是最高的,品质也是最好。如果是早春地膜覆盖栽培的,是可以提早在8月份收获,春夏播种的,在9月份至第二年的3月份是随时都可以收获的。秋播越冬的牛蒡最适宜的采收期是在6月的中下旬进行。

在收获时,要先割掉叶片,留下10~20㎝长的叶柄,用镰刀把叶丛割去,然后又从垄的一侧去深挖08~0.9米,注意不要伤到了根的表皮,当露出牛蒡的根,要手握基部拔出。采收时叶基部要保留1.5厘米切齐,把泥土和须根都清楚掉。

注意栽培技术,因为它和品质关系很密切,防止出现歧根和糠心变黑。


黄晓红果果


牛蒡为两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米,主根肉质。花 期7〜9月,果期9〜10月。牛蒡为深根性植物,适应性 强,耐寒,耐旱,较耐盐碱,忌积水。牛蒡多生长于山坡、田 野、路旁、林边,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低山区和海拔较低 的丘陵地带最适宜生长。种子发芽适宜温度为20〜 25. 6°C,发芽率为70%〜90%,种子寿命一般为2年。播种当年只形成叶簇,第二年才能抽茎开花结果。采收后的果实主要是用于牛蒡繁殖。1、选地整地牛蒡喜光线充足、温暖湿润的环境,较耐热和耐寒,适宜生长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的土壤中,以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最为理想。牛蒡忌连作,前茬作物最好为油菜、蚕豆等作物,种植前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50以及适量的复合肥。将其结合耕地放入土壤中,再耙细整平。2、播种牛蒡一般采用种子繁殖方法,选择颗粒饱满、无病虫害的种植,将其放入温水浸泡一天后,放置温暖出用每天冲洗一次,直至种子露白即可播种。播种有穴播和条播的方法,条播可按行距60cm开一条2-3cm深的浅沟,将种子均匀的撒入沟内,在覆土即可。而穴播则要按株行距30×60cm进行挖穴,一般每穴播种5粒左右,播种后覆土稍镇压,在盖土保湿即可。3、田间管理待种子出苗后,要在阴天或傍晚时将盖草揭除,但幼苗生长到2-3片叶子时,要及时间苗,条播的按株距4-5,苗留一株,穴播每穴留2株,有多余的可开学移栽或拔除。当幼苗生长到4-5片叶子时,要及时定苗,条播按株距30cm留一株,而穴播则每穴留一株。在间苗时要进行中耕除草,牛蒡生长较慢,如果杂草较多,会影响到生长,甚至导致死亡,所以中耕除草极为重要,整个生育期要中耕除草4-5次。4、肥水管理要想牛蒡生长快速,施肥是必不可少的,在播种后第二年4月时,要每亩追施农家肥1000公斤和磷酸二铵15公斤,将其撒施在地面,结合中耕将其翻入土壤中,在花期时每亩喷洒磷酸二氢钾叶面肥,可以促进开花结果。在干旱时要及时浇水,雨季要及时排水,以免积水过多导致烂根。





陈俊伟62


牛蒡(Arctium lappa L.)别名牛蒡子、恶实、大力子。为菊科二年生草本。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主产于东北各省。以果实、根及叶(大夫叶)入药。果实含牛蒡甙、牛蒡素以及七种木脂素类化合物即牛蒡酚A、B、C、D、E、F、H、γ-胍-η-丁酸、氯原酸。另含脂肪油25—30%,为软脂酸、硬脂酸、油酸、亚麻油酸的甘油酯,并含有少量生物碱、甾醇、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1等。根、叶含菊糖。药理试验证明:牛蒡子水煎液对溶血性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动物实验有利尿作用。果实味辛,性苦寒。有疏风散热、宣肺透疹、散结解毒功能;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流行性腮腺炎、疹出不透、痈疖疮等症。根味苦、辛,性寒。主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疮疖肿毒、湿疹等症。叶有疏风利水作用。

一、形态特征

株高1—2m。主根肉质。茎多分枝,略带紫色。基生叶丛生,中部以上叶互生,具柄;叶片卵状心形至阔卵形,边缘具细锯齿或呈微波状,叶背密被白色绵毛。头状花序排列呈伞房状;总苞片先端弯曲呈钩刺状;花全为管状花,紫红色。瘦果长椭圆形或倒卵形,略呈三棱,表面灰褐色,有斑点;冠毛淡褐色,呈短刺状。

二、生物学特性

适应性强,耐寒。多生于山坡、田野、路旁、房前屋后,但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低山区和海拔较低的丘陵地带最适宜栽种。

种子发芽适温20—25℃。发芽率70—90%。

三、栽培技术

(一)选地与整地

选土层深厚、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牛蒡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山坡荒地、畦旁沟边、田边地头、房前屋后等地均可种植。翻地20—30cm深,耙细、整平,每亩施入厩肥2000—3000kg,做150—180cm宽畦。

(二)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以直播为主。春播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秋播在8—9,月间。按50—80cm距离开浅沟,进行条播;也可按80—100cm株距穴播,每穴点入种子5—6粒。播种前,将种子放入30—40℃温水中浸泡24小时,播后覆土3—5cm,稍加镇压后浇水,15天左右可以出苗。此外可以育苗移栽,于3月上旬在苗床上播种,5月上旬移栽。

(三)田间管理

幼苗期或春季返青后,要进行松土,苗高10—20cm时进行间苗,条播者按株距50cm留健苗1株,穴播者每穴留1—2株,同时进行补苗,间、补苗后浇透水。苗高20cm时要追肥培土。第二年基生叶铺开时,不再进行除草,伹要追肥2—3次,每亩每次施人粪尿1500—2500kg,或硫酸铵5—10kg。







农村婆媳幸福生活


我是杰哥:

牛蒡为两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米,主根肉质。花 期7〜9月,果期9〜10月。牛蒡为深根性植物,适应性 强,耐寒,耐旱,较耐盐碱,忌积水。牛蒡多生长于山坡、田 野、路旁、林边,喜温暖湿润向阳环境,低山区和海拔较低 的丘陵地带最适宜生长。

田间管理注意事项

1、破膜练苗 覆膜后要进行田间调查。一查覆膜情况是否达到保湿保墒情的要求,若有破孔及时用细土封严压实。二是查出苗已否(牛蒡播种至出苗约需7-9天),待苗出80%以上时,用刀片对准幼苗正上方划十字练苗。小苗一片真叶时追施一次提苗肥,每亩用人畜粪液15-20担,从膜孔灌入)。追肥后及时用细土将膜孔及播种沟封严压实,防止水分从膜孔蒸发,同时还可起到除去沟内杂草的目的。

2、追肥和灌水 牛蒡3-4个真叶时,根据其田间群体和个体长相及时补追一次复合肥,一般每亩田用量40-50kg,于灌水前破膜深施于两株中间。灌水后2-3天行一次清沟培土。方法是将操作沟内土挖起捣碎均匀地覆于畦面及培于牛蒡根际。 牛蒡性喜湿润土壤,怕涝又怕干旱,适宜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湿度为70-80%。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易获优质高产。 在牛蒡的生长前期一般不灌水,对必须灌水的高燥地,应选晴天上午灌半沟水进行调节。中后期的灌水与追肥结合进行,或选晴天中午进行。一般15-20天灌一次。秋冬季降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并撒施草灰降低田间温度,防治沤根及叶片病害引起的早衰而出现减产。

3、根外追肥 在牛蒡叶片生长盛期用1:300-350倍的磷酸二氢钾和1:800倍的硼砂溶液(16型喷雾器KH2PO4为50g.B.20g)于下午4:00后均匀喷雾叶片正反面(特别注意喷施功能叶),5-7天一次,连喷3次,可促进植株营养物质的转换,提高产量和品质。

病虫防治

1、病害 牛蒡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黑斑病、褐斑病和白粉病。防治上要注重以农业防治为主;施用腐熟农家肥,深沟高畦规范化栽培,科学使用追肥,适时排灌调节田间温湿度等是最根本而有效的防治。发病初期用25%代森铵水剂1 :600倍,72%硫酸链霉素1 :1000倍;75%百菌清1 :700倍,50%扑海因1 :700倍,64%杀毒矾1 :500倍;25%粉锈灵1 :2000倍液喷雾。

2、虫害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及黄条跳甲。防治上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抗蚜威、50%来福灵、73%克螨特、5%尼索朗1:1000倍防治。做到以上几点应该没有问题了,希望回答对你有帮助。


建宁杰哥


牛蒡为两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2m,根为肉质。花期7-9月,果期9-10月。

牛蒡为深根性植物,适应性强,耐寒抗旱,耐盐碱,忌积水,多生长在山坡、田野、路边、林地等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低山区及丘陵地带最适宜其生长。

牛蒡的栽培技术:

一、因牛蒡属深根性植物,故需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易于排灌的沙壤或半沙壤土,PH值在6-7.5之间且底层无石头的地块为宜。

二、翻耕晒地、熟化土壤 种植牛蒡的土地,必须在播种前15-20天进行翻耕,结合耕地每亩撒施腐熟厩粪3000kg,并与土壤混合均匀。若PH值低于6的,翻耕时每亩撒施生石灰80-100kg。晒地期间注意打碎田间大土块,耙细耙平为开沟作畦奠定基础。

三、开沟、施基肥和作畦

1、开沟与基肥施用 通过翻耕炕晒后的土地,能杀死一部份病菌和杂草,且表土松软肥沃,为牛蒡的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开沟,一般是用旋耕开沟作畦机进行。这种机器开沟不仅工效高,而且旋耕的深度(80-100cm)符合牛蒡肉质根生长发育的需要,生产出的产品细长均匀、分杈少、商品合格率高。开沟时先用N.P.K为15 :15 :15的三元复合肥每亩80-100kg,按80cm的行距撒施于开沟机的前方。然后开动机器依次开沟。若开沟机旋耕不到的地方,以人工深挖后作畦。

2、作畦 经旋耕机开挖过的“沟”,土层深厚松软,浇水后易下沉渍水,不太适宜牛蒡的中后期生长,为解决这一矛盾,须在开沟机开好“沟”后再行人工作畦。方法是将操作沟(即行间)内的松土提到畦面上,边提土边用脚踏实畦面表土,使播种畦的土壤落实而又较疏松一致,有利保持良好的墒情。作好的畦面一般高25cm、宽40-50cm;操作沟深不低于20cm、宽40-45cm。最后在畦面的中心,开一条深5-6cm的小浅沟,为浇水后播种奠定基础。

四、种子处理

1、热水烫种 为促进牛蒡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前需用55-65℃热水烫种,种水比为1:5。烫种时用棒子不停地搅动种子至水温降至30℃时,再换凉水继续浸种12-24小时。

2、药液浸种 用0.5-0.8%的高锰酸钾浸种1小时杀死种表病菌。然后用清水洗干净即可播入沟内。

3、药粉拌种 用种重的0.8-1.0%的药粉拌种,防治苗期病害,常用于拌种的药粉有25%的多菌灵,70%的甲基托布津,90%敌克松原粉,40%瑞毒铝铜等。其方法是将干种装入塑料袋或大口瓶内,再放入所需药粉,然后将袋口或瓶口封严,并摇动种子,使药粉均匀粘糊种子表面(注意:干种拌干药粉,切勿加水)。

五、播种覆膜 播种前先在播种沟的一侧施入复合肥20kg和尿素10kg/亩,作为幼苗所需的追肥。然后在沟内浇足底水,待水渗透后按8-10cm的株距播入1粒饱满的种子,再撒施呋喃丹或涕灭威杀虫剂,防治地下害虫,每亩用量3kg左右。施药后覆盖1:1的细土粪于子种上,厚度1-2cm(以种子不外露为原则)。过厚过浅都不利于出苗和影响幼苗及将来肉质根的生长。 播种及覆土后要及时在畦面的两侧各开一条平直的压膜沟,并及时覆盖地膜。若播种的当天不能及时覆盖地膜者,第二天覆膜前一定要补浇一次“跑马水”后再覆盖地膜。否则影响全苗。

六、田间管理

1、破膜练苗 覆膜后要进行田间调查。一查覆膜情况是否达到保湿保墒情的要求,若有破孔及时用细土封严压实。二是查出苗已否(牛蒡播种至出苗约需7-9天),待苗出80%以上时,用刀片对准幼苗正上方划十字练苗。小苗一片真叶时追施一次提苗肥,每亩用人畜粪液15-20担,从膜孔灌入)。追肥后及时用细土将膜孔及播种沟封严压实,防止水分从膜孔蒸发,同时还可起到除去沟内杂草的目的。

2、追肥和灌水 牛蒡3-4个真叶时,根据其田间群体和个体长相及时补追一次复合肥,一般每亩田用量40-50kg,于灌水前破膜深施于两株中间。灌水后2-3天行一次清沟培土。方法是将操作沟内土挖起捣碎均匀地覆于畦面及培于牛蒡根际。 牛蒡性喜湿润土壤,怕涝又怕干旱,适宜肉质根生长的土壤湿度为70-80%。因此,地膜覆盖栽培易获优质高产。 在牛蒡的生长前期一般不灌水,对必须灌水的高燥地,应选晴天上午灌半沟水进行调节。中后期的灌水与追肥结合进行,或选晴天中午进行。一般15-20天灌一次。秋冬季降雨要及时排除田间积水,并撒施草灰降低田间温度,防治沤根及叶片病害引起的早衰而出现减产。

3、根外追肥 在牛蒡叶片生长盛期用1:300-350倍的磷酸二氢钾和1:800倍的硼砂溶液(16型喷雾器KH2PO4为50g.B.20g)于下午4:00后均匀喷雾叶片正反面(特别注意喷施功能叶),5-7天一次,连喷3次,可促进植株营养物质的转换,提高产量和品质。

七、病虫防治

1、病害 牛蒡的病害主要有茎腐病、黑斑病、褐斑病和白粉病。防治上要注重以农业防治为主;施用腐熟农家肥,深沟高畦规范化栽培,科学使用追肥,适时排灌调节田间温湿度等是最根本而有效的防治。发病初期用25%代森铵水剂1 :600倍,72%硫酸链霉素1 :1000倍;75%百菌清1 :700倍,50%扑海因1 :700倍,64%杀毒矾1 :500倍;25%粉锈灵1 :2000倍液喷雾。

2、虫害 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及黄条跳甲。防治上可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如抗蚜威、50%来福灵、73%克螨特、5%尼索朗1:1000倍防治。


壮乡农特老五


牛蒡别名大力子、蝙蝠刺、树根菜、东洋参等,为二年生草本植物。牛蒡是一种药食兼用的无公害绿色蔬菜,其肉质根芳香独特,细嫩香脆,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淀粉、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经常食用能改善体质,增强抵抗力,延缓人体衰老,并可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的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在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属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成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花果期6-9月。主要分布于中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欧洲等地。中国牛蒡的种植主要产地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

一 形态特征

二年生草本,具粗大的肉质直根,长达15厘米,径可达2厘米,有分枝支根。茎直立,高达2米,粗壮,基部直径达2厘米,通常带紫红或淡紫红色,有多数高起的条棱,分枝斜升,多数,全部茎枝被稀疏的乳突状短毛及长蛛丝毛并混杂以棕黄色的小腺点。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边缘稀疏的浅波状凹齿或齿尖,基部心形,有长达32厘米的叶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有稀疏的短糙毛及黄色小腺点,下面灰白色或淡绿色,被薄绒毛或绒毛稀疏,有黄色小腺点,叶柄灰白色,被稠密的蛛丝状绒毛及黄色小腺点,但中下部常脱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同形或近同形,具等样的及等量的毛被,接花序下部的叶小,基部平截或浅心形。

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的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花序梗粗壮。总苞卵形或卵球形,直径1.5-2厘米。总苞片多层,多数,外层三角状或披针状钻形,宽约1毫米,中内层披针状或线状钻形,宽1.5-3毫米;全部苞近等长,长约1.5厘米,顶端有软骨质钩刺。小花紫红色,花冠长1.4厘米,细管部长8毫米,檐部长6毫米,外面无腺点,花冠裂片长约2毫米。

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长5-7毫米,宽2-3毫米,两侧压扁,浅褐色,有多数细脉纹,有深褐色的色斑或无色斑。冠毛多层,浅褐色;冠毛刚毛糙毛状,不等长,长达3.8毫米,基部不连合成环,分散脱落。花果期6-9月。

二 生长习性

1 温度

牛蒡喜温暖气候条件,

既耐热又较耐寒。种子发芽适温20~25℃,植株生长的适温20~25℃,地上部分耐寒力弱,遇3℃低温枯死,直根耐寒性强,可耐-20℃的低温,冬季地上枯死以直根越冬,翌春萌芽生长。

2 光照

牛蒡为长日照植物,要求有较强的光照条件。

3 水分

牛蒡是需水较多的植物。从种子萌芽到幼苗生长,适宜稍高的土壤湿度;生长中后期也要求较湿润的土壤条件,但田间不能积水,夏季若积水12h,直根将发生腐烂。

4 土壤和养分

作蔬菜栽培时,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的沙土或壤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6.5~7.5为宜。 三 牛蒡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

栽培上可选用新林1号、柳川理想、东北理想、白肤等品种。其中新林1号食用的肉质根表皮呈金黄色、品质优、生长势强、抗病、耐干旱、产量高,比一般品种增产10%以上,是目前牛蒡生产上的最佳品种,品质也符合国际市场需求。柳川理想肉质根呈圆柱型、光滑、长度大,具有增产潜力大、耐寒性强、长势旺、皮色好、香味浓、采收期长的优点,但秋播不宜过早,以免先期抽薹。东北理想肉质根外观呈淡黄色,肉白色,条型大、长、光滑,产量高,商品性好,是加工出口的理想品种。白肤肉质根呈淡褐色,肉质柔软,条型大、长,剥皮后肉质根变褐程度轻,较受消费者欢迎。

2整地做畦

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进行深翻耕。播种前施肥碎土,开沟起垄做畦,一般畦宽80cm左右。撒施充分腐熟的厩肥45~60t/hm2、碳铵750~1 200kg/hm2、过磷酸钙1 500kg/hm2,碎土后开沟做畦,深埋肥料,整平畦面。

3种子处理

播种的前一天精选种子,除去秕粒籽和畸形、小粒的种子,并置于太阳下晒3~4 h,种子处理一般有3种方法。一是热水烫种。为使牛蒡出苗快而整齐,播种前用55~65℃热水烫种,种子与水的比例为1∶5,烫种时用木棍轻轻搅动至水温降到30℃时,加入凉水,在室温下继续浸种10~12h。二是药液浸种。用0.6%~0.7%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30min,或用1%~2%的福尔马林溶液浸种40~50min,然后用清洁水清洗干净,再继续浸种8h。三是药粉拌种。用种子重量0.7%~0.8%的药粉拌种,可防治苗期病害,常用拌种的药粉是25%多菌灵、70%甲基托布津、50%代森锰锌和40%的瑞毒铝铜。拌种时,将精选过的种子装入塑料袋内,再放入所需药粉,密闭袋口,摇动种子,使药粉均匀地粘附在种子表面。

4播种

牛蒡在我国多为露地栽培,栽培季节可分为春秋两季。春季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中旬播种;秋季一般10月上中旬播种。播种量以3.75kg/hm2左右为宜。在已经准备好的垄上开沟,沟深5~7cm,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如墒情不足时,可带水播种,等水下渗后,将种子撒入沟内,再覆盖土壤,厚1.5~2.0cm,拍平垄面。

5田间管理

牛蒡播种后5~7d即可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当牛蒡长到2~3片叶时定苗,株距在6~8cm。对缺苗穴进行移苗补栽,可用小铲深挖,带土移栽,不伤主根,栽后浇水稳苗,次日再浇,以保成苗。牛蒡幼苗生长缓慢,苗期杂草较多,应及时中耕除草。对杂草偏重的地块,可用除草剂除草,可用10.8%高效盖草能375~450 mL/hm2对水750~900 kg,牛蒡出苗后在杂草出苗至生长盛期均可喷药。也可用50%的精禾草克750~900mL/hm2对水225~300 kg,在杂草三至五叶期时选择傍晚用药。在封行前的最后一次中耕时,应向根部培土,以利植株生长。牛蒡整个生长期内,可进行3次追肥。第1次在植株高30~40cm时,在垄顶开沟追施尿素150 kg/hm2;第2次在植株旺盛生长时结合浇水撒在垄沟里,施尿素120~150kg/hm2;第3次在肉质根膨大后,可用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75 kg/hm2追施,最好用木棍打孔,把肥料施入10~20cm深处,然后封严洞,以促进肉质根迅速生长。牛蒡生长前期要浇水防旱,水量不宜过多。如果是秋播最好在11月下旬浇1次越冬水。春季直播的牛蒡,要防止夏季大雨灌沟,保证雨止水干,不留积水。牛蒡生长后期一般不宜浇水,注意排水。

6病虫害防治

牛蒡病害主要是细菌性黑斑病和白粉病。雨季易发生黑斑病,可用波尔多液或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行防治。高温季节易发生白粉病,可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进行防治。对于地下害虫可用50%辛硫磷与底肥同施防治。蚜虫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施防治。连纹夜蛾可用氧化菊酯1500倍液喷雾防治。

7适时收获

牛蒡的生育期150d左右。过早收获,肉质根尚未长成,产量较低;过迟收获,则肉质根老化,影响品质。春播的大约在9月下旬开始收获;秋播的在翌年5月中下旬收获。采收时,可用镰刀将地上茎在距地面20cm处割掉,然后由垄侧开挖,露出肉质根后拔出,洗净刮去黑皮晒干即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