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对于社会文化氛围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华民族整体道德价值观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塑造作用。而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

,孝道文化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而所谓的孝文化,也就是子女关爱父母长辈的一种文化规范。在这种文化规范下,要求子女对父母承担起相应的一些义务,如尊敬,关爱,赡养老人。这种义务,既体现在子女对父母精神上的关怀,更体现在子女在经济方面对父母的回馈。

在影响社会发展的因素中,经济作为基础,对于文化其中决定的作用。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于经济又起着反作用。今天我们则一起走近唐朝时期的孝文化,将孝文化与唐朝经济发展相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分析孝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层面,是如何影响到唐朝经济的发展的。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一.孝文化与唐代小农经济

在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在国家的发展中起到着重要的作用。小农经济作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在小农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农业税收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主要财源。同时,小农经济更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

糖甙统治者在充分认识这一问题的基础上,也由此将农业的发展与孝道文化的盛行相联系。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组织形式是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的。这种经济模式具有非常强的分散性和封闭性

这种情况下,维护小农家庭的安定对于促进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则具有着关系性的作用。而在儒家传统孝道文化中,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种思想的传播可以很好地维护小农家庭内部的稳定,从而为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家庭和谐基础。

最终,在孝道文化和小农经济的结合中,也由此衍生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组织模式,家国同构。家国同构的最初起源是西周时期的宗法制,在宗法制度的影响下,中国古代形成了非常浓厚的家族观念。在历史发展中,父系家长制和宗族制也成为了中国古代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的社会发展模式。

而这些家族对于统治者的统治来说。则成为了一个非常好的管理单位。家族在社会基层治理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族人推选下,家族中会选出一位族长,而族长的存在也就代表了在这个宗族内的权威。

在分散性强,人口基数大的地方基层上,宗族制下的管理存在着巨大的便利。一般来说,一个家庭或家族,缴纳赋税,摊派徭役都是由家长来负责的。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二.唐代促进孝道的经济政策

唐朝时期的孝道文化在影响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得益于唐朝时期一些有利于孝道文化发展的经济政策的颁布。接下来,便来一起了解下吧。

1.土地分配政策

中国古代的土地分配制度,从封建奴隶社会时期的井田制发展到唐朝以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变化。唐朝时期,在实现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基础上,于唐朝时期实行均田制对田产进行分配和管理。

均田制是一项,在不触动地主阶级利益基础上,国家把政府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制度。在均田制的规范下,田产被分为了两种。一种是露田,这种田地的持有者年满七十岁或者死亡时,会被归还给国家,露田不可以转让或者买卖

然而,当时还有商田的存在,商田又被称为永业田,这种田地是私有的

。因此,永业田业成为了唐朝时期老年人养老的一项重要保障。因为永业田的私有性质,这种田地是可以在转让的基础上继承的,因此,如果子女足够孝顺老人的话,则可以顺利地继承父母辈的土地财产。

并且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田地虽然也是限制买卖的,但是存在几种特殊情况可以使其进入买卖市场。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诸庶人有身死家贫无以供葬者,听卖永业田”。土地作为中国老百姓的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财产,被允许在家贫的情况下进行变卖举行葬礼,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在中国古代“死孝”的重要性。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2.赋役减免政策

唐朝时期的经济政策除了在土地分配上体现出对于孝道文化发展的有利因素外,更是在服役政策方面也对孝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对于和老人相关的赋役问题,相应推出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

(1).老人无课役。

唐朝时期对于男子的年龄作为了严格的划分。根据年龄的长幼,划分出了中男,丁男,老男三类男子群体。中男和丁男在被授予田地的同时,也要承担相应的国家税收。

如丁男需要每年向国家交纳粟两石,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并且还要响应国家服役号召,每年固定要服徭役一定的期限,如果不想服徭役的话,则需要缴纳相应数量的财务来进行代替。但是老男在获得土地的同时,却不需要承担徭役,兵役的征收任务。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2).侍丁孝假免役。

唐代时期,出于人道主义关怀,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专门推出了“侍丁”制度,而“侍丁”也就是有年纪大的老人需要赡养的家庭,每家可以留下一位丁男免去徭役对老人进行照顾。除此之外,唐朝还建立了“孝假”制度,在唐朝时期,居父母丧者,能够获取一定的孝假。

处于孝假中的人也不需要服役。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3).对同籍共居的大家庭适当减免赋役。

唐朝时期为了促使子女更好地孝敬父母,在当时的社会提倡大家同籍共居,对于父母建在而兄弟分家的情况持有批斥态度,并且严令禁止。但是,

家族聚居的同时,也给一个家庭带来了更高赋税,因为唐朝时期实行等级征税制。

而划分征税等级的依据便是户等,一个家庭里面,人口越多,户等自然也就更高。因此,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和冲突,当时的唐王朝对于同籍而居的大家庭采取了一定程度上的减税政策。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4).孝子免赋役。

唐朝时期还有一项比较具有特色的鼓励孝文化的政策,叫做孝子免赋役。在唐朝的法律中,明确规定规定“国子、太学、四门学生、俊士,孝子、顺孙、义夫、节妇同籍者,皆免课役”。这其中,国家统治者在免赋役方面,将孝子提升到了与国子监学生同等的地位

除此之外,在《旧唐书》中,还曾记载了一个以孝顺而出名的人物。此人名叫宋兴贵,是雍州万年地区的一个普通百姓,但是他的家族却累世聚居,他也尽心尽力地侍奉家中父母尊长,高祖听闻后,叹起品行,减免了他的赋役。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三.、物质奖助政策

唐朝时期为了鼓励孝道,除了以上各种经济优惠政策的实施外,还有一种更为直接的手段,那就是对孝子孝妇进行物质奖励。唐朝政府更是经常给予高寿老人一定数量的粟帛,体现出国家对于孝文化的重视。

而且唐代的官员也常常会对百姓的孝行进行一定的资助。如史书之中就有着这一的一项记载,说是在饶州,有个人名叫陈饶奴,年龄只有十二岁,父母双亡,尽心为父母处理后世,又艰苦地照看弟妹。当时的刺史李复听闻后,给了他资金资助,并且在他家的门前题上了孝友童子四字。

综合以上种种措施来说,唐朝时期在促进孝道文化发展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政策支持体系。在为百姓行使孝道创建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并且给予了相应的经济支持策略。而在以上种种政策的推行下,社会孝道之分盛行,从而也为国家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反作用。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四.小结

唐王朝时期,统治者大力推行孝文化,促进了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与此同时,更是很好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为小农经济的稳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文化繁荣促进经济发展,唐代孝文化为何成为唐朝经济的“催化剂”

中国古代是一个小农经济占主导的社会,而小农经济又是以家庭作为最基础的生产单位,因此,

在这种经济基础上构建起的家庭模式往往也是封闭的。也正是因为如此,唐朝的统治者选择了通过孝道文化来保障小农家庭的稳定与和谐,从而对于保障农业生产起到了关键性的稳定作用。

唐朝时期的孝道文化在深受经济政策鼓励支持影响的同时,最终也对唐代的经济起到了很好的反作用。但是值得辩证思考的是,为推行孝道文化而带来的国家经济成本也是不可忽略的,如何平衡二者之间,无异于也是一门大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