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1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普洱茶(生茶)在製作過程中,以風吹日曬為其主要的乾燥手段。此外還有傳統白茶和一部分特製紅茶,也是如此。這一類的茶品,我把它們歸類為生曬茶品類。

生曬茶的復興大約緣於飲者對茶品質懷有更高的要求,或茶品與飲茶者身心感應協調的個性化追求。反映出後現代飲茶者,對於那種為預先設定的沖泡技藝而制定的標準化製茶程序的不滿,或為了達到“調其飲食,適其寒溫”的養生目的而作出的選擇。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一般而言,為保持茶品活性,則制當輕火甚至不用火。因為,一經用火到一定的程度,則茶品的氣色性味便基本定型。雖可達到製茶者認定的茶品的最佳狀態,卻未必能滿足品飲茶者個性化要求。生曬茶品則恰好給品飲茶者在差異化要求方面預留了足夠的空間,讓品飲茶者無論在沖泡還是在煎煮茶飲的過程中都能獲得最大的滿足。

當然,這不僅對生曬茶的原生態栽培技術是個挑戰,也是對品飲茶者自身對茶的氣色性味理解和對水火既濟之道感知的一種考驗。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說到製茶之用火,那是茶人們的絕活。各家都有各家的用火之工,大都是秘而不宣的。

閣主不是茶人,所以只能從品茶養生的角度去學習煎煮茶飲的方法,在此與茶友們交流的也只是一些極其皮毛的的煎煮茶飲的心得。也真心希望對煎煮茶飲有同好的茶友們一同交流。

從書本上,我們知道,大多數茶品的製作,都需要用到火,只是先用火還是後用火,用何種類型的火,用火之輕重緩急、一次用火還是重複用火等等各有不同。

大致上說,其用火的目的,主要是針對茶的苦寒天性,再有的就是為了除去不良氣味和色素,增強人們喜歡的氣味和色素,用火提香,進一步提高其商品價值,能不用火而還能保有茶香的茶品,並不是多數

是用火產生的香氣,還是不用火也能體現茶本真的香氣,其實,也是成品茶的茶質優劣的分野之一。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可見,用火的利弊,是製茶人所要再三權衡的至關重要的環節。

眾所周知,福建武夷山一帶的製茶人最善於用火,能用了火而不覺火提之香氣。尤其是過去的武夷巖茶表現的用火之工,堪稱天下獨步。

可是,用不用火?為什麼要用火?如何才能用好火?卻是天下茶人都要面對的問題

是為了改變氣色味而用火,還是為了養生保健而用火,抑或為了同時達到上述兩個目標而用火,又或者還有其他目標而不用火等等,是不用火或如何用好火的前提。

火之為用,如何才能恰到好處,則又是品飲茶者與製茶者之間的某種默契,或者也可以稱之為締結茶緣的紐帶。

所以,當要用火的目的只為達到氣色味符合日常飲用需要時,製茶的用火還是比較容易實現的。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附錄)關於煎煮茶飲與茶友的探討之我見

1、 從養生的角度說,煎、煮等方法,主要還是借用中醫藥古代的一些方法。古代製藥法中有比較著名的三類分類法: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大體上說,對中藥材的製作,除了生曬為主要方法外,再有的,無非就是用火和用水等法了。

2、用火的一般分為:炙、炮、焙、煅等。用水的一般分為:煎、煮、蒸、烹等。古稱制藥八法。根據製藥的目的選擇適當的方法。

可見,煎和煮還是有所不同的。通常小量的水稱為“煎”,用水多於藥物(或茶葉)稱為“煮”。

3、我的體驗是,先炙,再煎,最後煮。第二、三泡可直接沖泡就行。到第四、五泡,陶罐裡的茶可能會冷了,可以再煮。

所以說炙、煎各一次即可,是煎煮茶飲能否成功的關鍵。第二泡之後通常是沖泡則與平常喝茶時相同。至於之後的再煮,應從第幾泡開始,那是隨意的。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4、聽前輩說,武夷巖茶過去的用火與如今的用火很不一樣。過去用火是將茶葉放在竹編的器皿上,擱在炭壟上焙。所以用“焙”字(指的是“炭焙”)十分確切。而且,是多次反覆地用陰火炭焙。每次的間隔時間也很講究。其中有些很像道家的數術。所以過去的武夷巖茶並不會容易上火。現在的工藝可能“與時俱進”了吧,反倒是容易過火了。

5、閣主學習的是雲南高山茶人的砂陶罐炙茶、煎茶和煮茶習俗。並試圖以中醫的養生理論去解讀這一習俗。這裡的用火,講的是“炙”“煎”“煮”等方法。體會到只要水火相濟,並不會上火。也許“焙”與“炙”還是有火候上的分別吧。尤其在三九嚴寒的冬天或是外熱裡寒的夏日,更不易上火。正所謂“用熱遠熱”吧。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可是,當用火的目的還要解決養生問題的時候,對製茶人而言無疑是一個非常難題。因為,每個想通過飲茶達到養生目標的飲茶者,都有各自不同的需要,主要是身體的需要。所以,這一類的飲茶者還是知道一點用火之道為好。

從養生的角度去考量飲茶,主要是考量茶的本性之中的苦寒特性。儘管茶家寨的製作工藝對茶的苦寒特性的控制方面,著力最多。與其他茶相比較顯得特別甘和醇厚、幽香濡潤。但為了更好地保全活性而用火輕微甚至決不用火,自然也因此保留了茶性中固有的寒涼性質。

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古法煎茶,有益養生

雖說,這清淡的寒涼之性足以化解養生過程中人體的各種虛邪賊風所化生的火、熱、溼、燥等邪氣而不致傷到飲茶者元氣,但對風寒之邪卻難以抗衡。所以,在三九嚴冬風寒侵擾或盛夏暑溼困擾之際,或在中老年人體質虛寒或平素脾胃虛寒的人士之中,適當用火調整一下茶性,卻是十分必要的,也是相當有益的。當然,平素陽氣常常有餘者,或並不採信以茶養生者例外。

(以上圖片都是我們茶家寨茶山茶室的圖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