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如果光绪皇帝一直讨好慈禧忍让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再变革的话能成功吗?为什么?

乌拉189025667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其实很多人误解了戊戌变法的实质。

康有为他们搞的戊戌变法,不仅仅是宣布的那些教育、军事、经济的皮毛,而还有更厉害的。

当时他们宣布的其实是第一期,还有第二期、第三期。

康有为后来介绍,光绪默许了以下变法:制订宪法、开国会、君民合治、满汉平等、皇帝亲自统帅陆海军、改年号为维新、断发易服及迁都上海等。

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宪法、国会和所谓军民合治,说通俗点就是君主立宪制度了。

而后来慈禧搞得那些东西,其实就是康有为最初搞得那些皮毛,不涉及核心的政治。

日本明治维新为啥能成功?

根本在于改变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君主立宪。

从封建幕府统治,变为日本新兴的资产阶级统治。

日本资产阶级为了发展日本,争取自己的在世界上的一席之地,全力学习西方的一切,尤其是政治制度。

这样,日本才强大起来,不亚于西方列强。

然而慈禧搞得那套,其实同洋务运动没有本质区别。就算搞得再好,也不可能和列强对抗,因为骨子里换汤不换药,控制国家大权的是封建权贵阶层。

他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会尽全力阻挡新兴资产阶级登上权力舞台。

所以,戊戌变法不是慈禧太后一个人反对,几乎整个满清权贵集团都反对。

打个比方来说,满清的铁帽子王们对国家其实毫无贡献,巨大的财富来自于国家拨款和作为地主的收入而已。

一旦国家权力被资产阶级掌握,国家大笔拨款肯定就没了。而这些土地都是满清当年靠武力抢来的,很容易被新的国家也用同样的方法抢走。

所以,他们不可能放权,不可能支持戊戌变法。

甚至直到满清最后灭亡之前几年,他们还在耍花样,搞假君主立宪,弄了个什么皇族内阁。

拒绝放权最终的结果,就是武力被人夺权,最终鸡飞蛋打,什么都不剩下。


萨沙


如果光绪皇帝一直隐忍到慈禧一命呜呼的话,他为什么要发动变法?

诚然,光绪皇帝如果能够一直好好地讨好慈禧,在他“亲爸爸”面前装成一个听话的乖宝宝的话,慈禧确实不会对他怎样,让他好好当他的“傀儡皇帝”,她自己好好当自己的老佛爷,继续主宰清政府的命运。

等到慈禧老死之后,清政府的实权自然便会落到光绪皇帝的手里,到了那个时候,光绪皇帝的话便是圣旨,想干什么便干什么。

可是,如果光绪掌控了实权的话,他还会被康有为和梁启超他们忽悠着去变法吗?恐怕不然。

慈禧这个女人权力欲极强,否则的话,她也不会在咸丰皇帝死后联合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从而一手毁了咸丰生前所有的布置和后手。

咸丰皇帝临终之前为了避免朝臣擅权,造成君弱臣强的局面,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慈禧变成下一个吕后或是武则天,他一边任命了所谓的顾命八大臣,然后又让慈安和慈禧各掌一枚印章,为的便是让他们相互牵制,让载淳能够安安稳稳地长大并亲政。

然而,咸丰不过死了两个月,慈禧便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政变,让咸丰辛辛苦苦留下的后手付诸东流。

慈禧也自辛酉政变之后开始掌控了清朝的国柄,时间竟然长达47年,在这一点上,即便是武则天也不如她。

她给儿子载淳定的年号也充满了政治意味,“同治”,意即她要和皇帝儿子一起统治天下,当然了,实际上是她一人统治,毕竟皇帝儿子年幼不懂事,后来懂事了,她又不愿意还政给他。

所以,同治皇帝在成年之后过得很郁闷,一直活在慈禧的阴影之下,只能在后宫里过他的帝王生活,最后年纪轻轻便抑郁而终了,死时不过19岁。

慈禧对自己的亲生儿子尚且如此狠心,更何况一个光绪皇帝?

慈禧为什么会选择光绪皇帝接同治皇帝的班呢?

一则光绪皇帝载湉是慈禧的亲妹妹的儿子,从血缘关系上来说,载湉和她的亲属关系更亲。

二则载湉的生父奕譞也是慈禧能够成功发动辛酉政变的一个功臣,让载湉当皇帝,显然能够拉拢奕譞成为自己的铁杆支持者。

不过,慈禧虽然让载湉当了皇帝,却不代表她会让载湉真正地掌控皇权,一如她的亲生儿子载淳一样,她需要的只是一个乖乖听话、在后宫里好好享受生活的皇帝,而不是一个会对她的权力造成威胁的皇帝。

所以,当时只有3岁多的载湉便成为了最合适的人选。

只是随着光绪皇帝的长大,他也逐渐看懂了一件事——他虽然是皇帝,可是却没有皇帝的权力,反倒是他的“亲爸爸”慈禧太后更像是一个皇帝。

载湉是皇帝,但是当国的却是慈禧这个女人,这么一来,清政府必然会分成两派,一派支持光绪皇帝,一派则支持慈禧太后,即帝党和后党。

后党之所以支持慈禧,是因为他们已经通过支持慈禧获得了政治利益,如果转而支持光绪的话,他们不确定自己能不能得到更多的政治利益,或者说光绪在夺回皇权之后会不会给他们想要的利益,甚至是光绪会不会秋后算账。

因为这一点,所以他们不愿意也不敢去冒险支持光绪,不然惹怒了慈禧,光绪又不成功的话,他们可能会死。

帝党之所以选择支持光绪皇帝,说白了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慈禧手中获得足够多的利益或者根本没有获得利益,所以想要通过支持光绪皇帝去获得他们所想要的政治利益。

翁同龢为什么会支持光绪?一则是他是光绪的帝师,天生便有受到光绪皇帝信任的优势,只要光绪掌权,他必然能够得到重用,成为一代权臣;二则是慈禧不愿意用他,所以他只能选择光绪。

康有为为什么会抛开已经掌控了清王朝几十年的慈禧太后,傻愣愣地跑去支持光绪?看看康有为这厮的履历便可明了。

康有为虽然自视甚高,可是他从14岁开始参加童试,考了两次没有考上,第三次有没有考过?可能也没有,但是他有祖辈余荫。

他参加乡试的时候更惨,他从19岁的时候开始考乡试,一直到了36岁,第七次参加乡试的时候才中了举,用了19年的时间!反观他的学生梁启超,简直是一个地一个天,小梁11岁中秀才,17岁中举人,不可谓不风光。

可见,康有为要想走正儿八经的科举之路的话,别说旁人对他没信心了,恐怕连他自己也没有信心。

1895年的康有为已经37岁,人生已过一半,他心里能不着急吗?所以,他想要坐火箭往上升的话,只能另辟蹊径——抛开慈禧去讨光绪皇帝的欢心,成为光绪跟前的红人,然后帮助光绪掌控实权,如此一来,他还怕得不到权势?

光绪皇帝又为什么会被康有为忽悠,会用康有为?说白了,光绪和康有为的目的在本质上是一样的。

光绪也不甘心当慈禧的傀儡,他也想从慈禧的手里夺回属于他的皇权,康有为这时候所提出来的变法便成为了光绪夺回皇权的一个契机和突破口。

所以,光绪皇帝之所以会点头答应陪康有为他们玩一场变法的闹剧,实则是想借助变法打垮慈禧,从而掌控实权,当一个真正的皇帝。这一点,从后来光绪默许了康、梁等人策划所谓的“围园杀后”便可见一斑。

然而,如果光绪真的能够一直忍到慈禧去世的话,慈禧一死,他自然也能够顺理成章地从慈禧手中接过权力的交接棒。

此时的光绪皇帝凭什么还会去听康有为一顿漏洞百出的忽悠?更何况,康有为所提出的变法说到底也会对他的皇权产生一定的威胁。

所以,光绪能够老老实实地等慈禧老死的话,他几乎不可能会选择变法,自然也就谈不上变法会不会成功了。


宁糊涂


我认为,慈禧是一个特权利益集团,慈禧只是这个集团的代表人物。有人说,慈禧如何利害,其实沒有三头六臂,而是舍得给腐朽官员以利益,求得苟延残喘。光绪无论什么时候动手,必须割除这个利益集团的毒瘤,才能改变大清命运。所以,光绪所面对的不光是慈禧一个人,一个老太婆是微不足道的。当然,总要有一个人当头,慈禧就是一个当头的人。即使慈禧死了,光绪的改革很难成功的。记得崇祯皇帝吧,崇祯头上没有个“慈禧”吧,为什么也灭亡了?崇祯也是面对像癌症一样的利益集团,无所作为。我看过《万历首辅张居正》电视剧,虽不可全信,但观点是客观的,是明朝整体反动利益集团杀死了张居正。小万历认为,杀了张居正,可以收回大权,他不知道这千斤重担,这小胳膊是扛不住的。国舅驸马认为,杀了张居正,可以保护自己利益,偷税漏税,鱼肉百姓。官僚们认为,杀了张居正,就可以得到皇帝的重用。几乎没有一个是在为这个国家的老百姓着想的,所以,老百姓就抛弃了大明皇朝。大明亡万历,是千真万确的。为什么?是反动利益集团在万历皇帝时结成了稳固的同盟,给崇祯留下了一个毒瘤。



朵朵佬爷


题主有两个误区:

第一、慈禧并不反对变革。

实际上在甲午战争之前,大清那一点点可怜的改良,例如留美幼童,建海军,建工厂,都是得到了慈禧太后支持的,因为慈禧是个实用主义者,她觉得洋枪洋炮对维护满清统治有用就支持。

现在经常拿慈禧坐火车这个段子来笑话慈禧保守,实际上当时中国最长一条铁路就在慈禧眼皮子底下修的,她要是不同意怎么修得起来

相反,光绪被清流师傅教成了一个落后于时代的书呆子,对洋务不感冒,例如他对李鸿章创建的天津武备学堂完全按照德国军事教育就不满,专门下旨说西法未必可靠,还是要学生多学儒家忠义之学。

甲午战争之后,可以说变法是大部分士大夫的共识,光绪在搞戊戌变法之前,专门向慈禧寻求支持,慈禧说凡是图富强、扬国威的事情,都可以变一变、实行一下。只是,如果把我大清人的衣服都改成日本人的样子,初一、十五也不拜祖宗了,那是得罪祖宗,断不可行。也就是说变法可,变衣冠不可,与光绪并没有本质冲突,光绪也没想过要剪辫子、穿西装。

第二、光绪变法是一场设计者狂妄、主导者急躁的闹剧


光绪皇帝和崇祯有许多相似之处

光绪为人鲁莽冲动,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戊戌变法的103天里,光绪发布了240多道圣旨,范围涉及经济、文化、军事的方方面面。那下面当官的肯定说皇帝是怎么了,一天一个样,是不是有病。所以大多数地方都是不理会这些诏书的。

这就是因为光绪竟然真的相信康有为说的,假如变法的话最多三年就可以超过日本了。这个和日本说三个月灭亡中国一样可笑。也不想想,日本变法也是变了三十年才成为现在这样。

他依赖的变法顾问康有为实际上是一个“妄人”,好说大话,实际上对西方政治并不是很了解,只是妄想借变法一步登天,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戊戌履霜录》的作者胡思敬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窥其阴谋,意在夺中央政府之权,一切权力归制度局;夺中央六部之权,一切权力归十二分局;夺地方督抚将军之权,一切权力归各地方民政局。这样一来,则天子孤立于上,举国上下都是康党的私人啦!”

当时许多支持变法的大臣都反对康有为的胡作非为,但是光绪不听良言,甚至为此贬斥了自己的师傅翁同龢。

与人们想象的不同,光绪亲政后,除军国大事慈禧会过问之外,其他事务光绪可一人做主。慈禧在开始时,也并未干涉光绪变法,只是光绪突然下旨撤换礼部六堂官,慈禧才开始插手变法,要求光绪勿操之过急。而真正导致慈禧决心干涉变法事务的,是9月18日,御史杨崇伊奏折中指称变法党人欲请伊藤博文来华,“将专政柄”,将祖宗天下交给日本人手中。这是慈禧无法容忍的。



关于此事,杨崇伊并非造谣。康有为在他的《自编年谱》里曾说,自己当时与日本驻华公使矢野文雄一起筹备中日两国合邦的大会,并在大会的方案、议程等各类文稿做了极其详备的论述。“拟联合中国、日本、美国及英国为合邦,共选通达时务、晓畅各国掌故者百人,专理四国兵政税则及一切外交等事,别练兵若干营,以资御侮。”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上书光绪:“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诚天下苍生之福矣”,劝光绪帝不要嫌弃合邦的名声不好听,这是在为天下苍生谋福利啊!刑部主事洪汝冲认为,中日文化同属中华文化,两国“即合为一国,亦不为怪”。

当然这么可笑的东西,日英美国家的代表基本上当成一个不可执行的笑话。光绪帝自己也没将这个建议当回事,但慈禧不知道啊,所以立即要求光绪中止变法,把维新党人贬斥。

康有为等维新党人,为了挽回被赶出政坛的命运,企图拉拢袁世凯兵变,让一场失败的变法陡而成为一场未遂的宫廷政变。这才导致慈禧迫不及待地将光绪皇帝幽禁在瀛台,抓捕维新党人。

康有为伪造的与光绪帝合影

康有为出逃后,在外国媒体前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失败的英雄,但提供包括光绪皇帝的衣带诏、谭嗣同绝命词和遗书,乃至咸丰皇帝遗诏以及其他证据,大都系自己伪造。他对慈禧十大罪状的指控也有泰半是空穴来风。但他藉此将慈禧描述为一个贪婪专横的女暴君的形象却十分成功,以至于直到今天,都成为人们心目中慈禧太后的标准像。


海军史研究会员


变法失败其实和“大寡妇”的牵连并不多,虽然是慈禧软禁光绪结束了这场变法,但即便慈禧去世,光绪变法面临的困境并没有一丝改变



慈禧反对变法吗?没有!虽然历史上对于“大寡妇”的骂声多于赞扬声,但光绪实施变法时,她确实没有反对,甚至还是支持的。她也希望中国能通过变法强大起来,只不过,变法触动了其他太多人的固有利益,这才引起那些人的“群起而攻之”


先看一下光绪的变法触动了哪些人的利益?出身八旗的王公贵族、八旗重臣、八旗军、绿营军、太监,甚至那些一直支持“洋务运动”的南方大臣都被排斥在外,从朝堂来讲,基本得罪完了;而依赖的还是刚刚提拔的那些“维新派”,这些人连一点根基和可依仗的资本都没有,单凭一腔热血就想去改变整个时局?空想大于实际



再打个比方,假如慈禧去世,能改变什么:

洋人看光绪的面不侵犯中华?不可能!所以,被瓜分的危险并没有降低;

改变义和拳的兴起?更不可能,义和拳针对的是洋人,只要洋人在,冲突就无可避免;

改变满朝文武对变法的态度?也不可能!慈禧不在的话,说不定就兵变了;



从上面可以看出,慈禧死不死并不能对形势的发展构成影响,变法之所以失败,还是变法本身没有考虑周祥,而且康有为等人提出的“卖新疆”、“并日本”等建议更是激起民间百姓的反对,这么一来,变法连一点“群众基础”都没有,失败就成了必然


回眸满清


光绪皇帝等到慈禧太后去世并掌握了实权以后再变革也不会成功。因为在这之前由光绪支持并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导的戊戌变法,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要消灭封建主义。而光绪皇帝恰恰是封建主义的总代表,所以让光绪皇帝通过变革来消灭封建主义是不可能的。

历史的发展是这样的: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资产阶级取代地主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根据社会发展的顺序,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光绪皇帝变法不可能成功的原因。

第一,光绪皇帝是地主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地主阶级的利益。类似戊戌变法的变法,实际上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而进行一次改革。资产阶级在维护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的时候必然会损害地主阶级的利益,因为两者是敌对的。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就意味着地主阶级在失去政权,这是地主阶级无法忍受的,也是光绪皇帝无法忍受的。光绪皇帝不可能真正的支持变法。

第二,地主阶级的力量远远超过资产阶级的力量。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就产生了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地主阶级,其力量经过2000多年的发展极其强大而顽固。而资产阶级是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才刚刚出现,到甲午中日战争的时候也才发展了30多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比较低,虽然出现了荣宗敬、荣德生、张謇等民族资本家,但资产阶级积攒的力量比较薄弱。脆弱的资产阶级是打不败,应有强大力量的地主阶级的。


第三,中国人民思想不解放,支持变法的人少。从汉武帝接受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后,中国人的思想就逐渐被控制;尤其是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实施以后,中国人民的思想被严格控制。失去思考力的中国人民,并不理解戊戌变法式的资产阶级改革的重要意义。甚至会以破坏风水为理由阻止工厂的建设,阻止变法的进行。缺乏全社会人民支持的改革必然不会成功。

第四,西方列强不希望清政府改革成功。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目的是为了从中国获取大量的利润。要从中国掠夺利润,就必须以中国弱小为前提。一个强大的中国是不可能被西方列强掠夺的。如果中国的改革成功,那么中国会变得强大,这是不符合西方列强利益的,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阻碍中国的变革。要注意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的力量是远超过中国的。


第五,以光绪皇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对中国的国情并不了解,也没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指导思想。以戊戌变法为例,康有为等人只是照搬西方的改革措施。只是想把中国变成英国及日本式的君主立宪制,以为军种的限制建立以后就万事大吉。以为设立了议院,就是民主国家了。但实际上他们在进行改革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中国农民的问题。也没有具体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思想。因此,戊戌变法再来一次还是失败。

综上所述,在当时恶劣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光绪皇帝再进行一次没有获得人民支持的改革也还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所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改革要获得成功就必须有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


历史纬度


历史没有如果,但可以假设。满清末年,朝廷分为两大派系,一方是以保皇派为首的变法派,一方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旧势力。两股势力上演一场生死决斗,最终以变法派全面失败而告终。假设光绪一直讨好慈禧,等到慈禧死后,变革也不会成功。因为慈禧压根就不可能让变革的种子萌芽,会竭尽所能保住满清的封建统治,将所有的变法势力扼杀在摇篮中。

保皇派所谓变法只是个幌子,光绪集团缺少变法思想

光绪皇帝有两个靠山,一个是内部以翁同龢为首的朝廷保皇派,另一个是宫外以康有为为首的变法派。通过翁同龢和康有为两个的行为可以看出,此二人是彻彻底底的封建残余。

翁同龢就不必多说,连李鸿章办洋务筹备北洋水师的军饷都处处与李鸿章为敌,为了扳倒李鸿章不惜牺牲整个北洋水师,甚至大清的国祚。翁同龢实在是以忠君之名行营私之利,表面上处处维护光绪帝,归根结底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身份地位,他甚至把洋务运动比作是西方的奇巧淫技。

康有为更是一个满口仁义道德的小人,口口声称自己为了华夏命运举行变法,实际上只是愚弄一群意气用事的书生为自己目的而牺牲。

等到后来,康有为公然拥护溥仪复辟,致使自己的得意门生,著名的爱国人士梁启超先生与其掰断师生关系。

光绪帝,只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天子,身边没有几个真心为他谋长远的近臣,这是导致光绪皇帝即使熬死慈溪也不会变法成功的原因之一。

慈禧太后势力太过庞大,变法无法推动

慈禧太后是个十分心狠手辣的女政治家,她绝对不会给光绪任何变法的机会。事实也验证如此,慈禧太后驾崩前夕,光绪皇帝竟然离奇地死亡,难道这是巧合嘛。

个人觉得未必,按照慈禧一贯的行事风格,和母子二人针锋相对的对搏。两个人之间已经存在巨大的隔阂。慈溪为了保住自己的身后事,临死之前将光绪皇帝一同谋害,可见这是早就计划很久的事情,绝非临时起意。

慈禧,是满清贵族旧势力的代表,她这么做不是单纯地对光绪一个人有意见,而是对朝廷变法派的公然肃清。慈禧在自己掌控范围内,要除掉一切的敌对势力,才是慈禧日夜惦记的事情。

其实更为主要的原因是在于封建制度历时2000年,到清朝这里已经是尾大不掉,依靠变法是不可能彻底脱离封建制度的贻害,即使洋务派、变法派都难以撼动。唯有中山先生等人依靠革命的力量,彻底摧毁一个腐朽的满清封建社会,才能将民主共和的理念带入华夏大地。


历史守望者


熬死慈禧,光绪再指点江山,这本是上上策,怎奈皇帝身边一帮二百五。以光绪的智商,熬死慈老娘们也干不出什么大事。

一、外部环境。其时列强纷纷把中国当做一块肥肉,如果满清像日本那样发生黑船事件即早早变法,或许还有得一说。等到小日本子都国富民强了,列强还让你安心变法吗?

二、内部环境。满清携手蒙古以娘舅之谊奴役统治中国,如果变法彻底,中国是复兴了,满蒙的蛋糕没了。皇帝也是需要各路诸侯支持的,动了即得利益者的蛋糕,你以为皇帝真是天子吗?各路"清君侧"的叛乱让你焦头烂额。

三、改革不彻底。后来的"皇族内阁"我们看到了,即不想失去皇权的专制,又不想动摇满蒙贵族地位,这样的改革就是隔靴搔痒,没用。

综上,如果熬死慈西宫,光绪皇帝有那么高觉悟,实施真正的改革、君主立宪,国内贵族不会答应。正所谓真改革亡满清,不改革有亡华夏的危险。

衷心感谢武昌起义。


荒井胡桃


也不可能成功:光绪之天资,能力,血性有限!况且忍辱负重要有恢弘的气度、卓尔不群的演艺、波澜不惊的风格;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光绪帝很难做到!


1.光绪作为政治人物是很不成熟的。慈禧是个极为现实的人,实用主义至上;光绪是彻头彻尾的书呆子,笼络人的手段没有,军方将领中无亲信,又形成不了自己的政治势力,这样的皇帝随时会玩完!纵使老佛爷走了,他也搞不定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孙中山等人。

2.光绪悟性、天资在帝王中属下乘。光绪搞戊戌变法,曾经向慈禧寻求过支持,慈禧想到的是对大清有利,就变一变,光绪就大刀阔斧地行动了,呆吧?其实,光绪变法是一场设计者利用光绪谋夺权利的斗争,改革是副产品,顽固派心知肚明才死抱残缺。



而光绪位住九五至尊,却鲁莽冲动,根本考虑不到这个层次;他仅百日维新就发布了240多道圣旨,根本就是过家家游戏,你当皇帝的一天一个样,下边官员如何执行?他根本没形成皇帝一言九鼎的威仪。

3.没有识人的目光。他相信、依赖的变法谋士康有为并非脚踏实地的人,康本人对西方政治也不通透,他只是以变法的名利,弄官位,是典型的政治掮客,沽名钓誉之徒,想通过变法来达到个人荣华富贵的目的!

4.做事无方法、技巧,改革弄得一地鸡毛。变法伊始,慈禧少有干涉新政;他与维新派运筹帷幄,慈禧并没关注;光绪属典型的文学青生性格,操之过急,惹得朝臣反对;又无疏导他们的办法与能耐,到矛盾不可调和时,就下旨撤换礼部六官,这作派,能成功吗?


希望星晨58298869


光绪帝载湉说白了就是个无能的傀儡皇帝。

就算慈禧太后放权让他干,或者慈禧死的早,光绪自己单干,也是肯定干不好的,作为皇帝,把控大局的能力光绪是负分,善于用人方面是0分,看看他用的翁同龢,康有为,一个是满口忠孝仁义,之乎者也,什么事也办不成的老学究,还有一个就是品行极端低级的落弟书生。

再看历史上的汉刘彻刘也是幼年登基,后官当政,长大逐渐掌权,成为汉武大帝。还有他的老祖宗玄烨幼年登基,少年擒鳌拜,机智果断的帝王之相,后官放权也是必须的啊。

果然是慈禧太后贪恋权力,但是慈禧太后能执政47年,连当年的武则天恐怕也不得不服,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那个不是人中之龙,但也是不得不拜服慈禧。

只不过历史的潮流不可抵挡,满清的灭亡也是迟早的事,或许光绪当政,满清灭亡的还要早,还要惨,毕竟最后满清退位到中华民国没有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