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

勇敢坚强ygjq


身为一国之君,有哪一位国君会待在其它国家不愿意回国呢?这是没有的事,相反,楚怀王自从被秦国囚禁就一直想回到楚国。

楚怀王算是楚国最后一位明君,楚怀王之后楚国开始明显衰落了,楚怀王同时也是信守礼乐文化的最后一位国君,而楚怀王之所以被囚禁,就是因为他信守礼乐。



礼乐就是礼仪与音乐,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是周公旦创立为来维护统治的一种软实力,或者是一种贵族精神,但在周朝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各诸侯国不再遵守礼乐,开始了尔虞我诈,无所不用极其,只要能达到目的。

楚怀王前半生还算颇有作为,曾经任命公孙衍为相,楚怀王为纵长,联合六国及义渠一起讨伐秦国,这一次七国伐秦,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差一点变灭亡了秦国,这是东方六国唯一一次对秦国有最大威胁的机会,可惜由于六国内部矛盾重重,最终秦国割地求和而作罢。



而楚怀王被囚禁就是因为轻信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仪,楚怀王最后客死他乡,就是这个张仪给害死的。

七国伐秦之后,齐国与楚国结成联盟,秦国为了报复楚国,设下骗局,张仪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在秦国为相,张仪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于是对楚怀王说:只要楚怀王与齐国弃盟断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给楚国。



商於这个地方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的陕西省商洛市到河南省淅川县一带及周边地区,这里离咸阳很近,算是咸阳南边的屏障,这个地方任谁想,秦国也不可能让给楚国,让给楚国不是将咸阳的南边门户开放给楚国吗?

可是楚怀王相信了,于是很果断的与齐国断交,转而派人向秦国讨要商於六百里地,可是张仪居然说只有六里地,这一下子把楚怀王气了个半死,于是发兵攻打秦国。



先是秦楚的丹阳之战,楚军战败。楚怀王不甘心失败,接着调集全国精锐再次攻秦,于是发生了蓝田之战,蓝田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下辖的蓝田县,离秦都咸阳已经很近了,说明楚国已经快要打到秦国都城了,可是在后来韩国与魏国联军攻打南阳,快要切断楚国大军的后路了,楚军只得后退,并割地求和。

这两战楚怀王派上了几乎全国的军队,结果两战两败,楚国元气大伤,实力下降,逐渐走下坡路。



公元前298年,秦国的华阳君芈戎率军攻打楚国,斩首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并夺取了楚国八座城池,第二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大臣屈原的劝告,执意前往武关,结果一到,就被秦昭襄王派人控制,之后就被带到秦国软禁起来。

这就是楚怀王被秦国软禁的前因后果,这并不是楚怀王的本意,楚怀王由于信守周朝的礼乐,很容易相信这些政客的话,第一次上了张仪的当,现在又上了秦昭襄王的当,楚怀王不明白,他所在的时代,早已不是礼乐社会,政客早就不讲信用了。



而这正是楚国衰败的开始,楚怀王被秦国扣押后,楚国内以“国不中一日无君”为由,立楚国太子熊横为楚国国君,这便是楚襄王。

秦国扣押楚怀王的目的是让楚怀王答应割让巫郡(今重庆巫山)、黔中郡(今湖南吉首市)的地给秦国,可是楚怀王不甘心受辱,也不愿意割地,就被秦国软禁起来,秦国当然不可能主动把楚怀王送回了,而楚国国内由于新君即位,也不愿意主动迎回楚怀王,就这样楚怀王就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人。



2年后,楚怀王找了个机会逃走,具体是如何逃走的,史书上没说,反正不是芈八子救的,要知道芈八子的弟弟芈戎就在楚怀王被扣的前一年还率军攻打楚国,杀了三万楚军及楚国大将,还夺了楚国八座城池,芈八子虽是楚国王室,而且还很有可能是楚怀王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芈八子早就心向秦国,一心为秦国谋划了。

楚怀王逃走后,先是投奔赵国,赵国不敢收留楚怀王,于是楚怀王逃到了魏国,结果被秦兵追到魏国抓回了秦国,楚怀王很郁闷,又在秦国没待上一年,忧郁成疾,就去世了,终年60岁。



楚怀王去世后,秦国把楚怀王的尸体还给了楚国,楚国普通百姓非常同情楚情王,也非常悲痛。这也是后世秦末时期,范增建立项梁将熊心仍然立为楚怀王的原因,就是以楚怀王蒙屈含冤而死,激起楚国民众反秦之心。

楚怀王至始至终没有不想回楚国,应该是无时无刻都想回楚国,可是没有机会,秦国不让他回去,而楚国新君也不愿意他回去,就这样悲凉的客死他乡。



18年后,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自杀身亡,楚国再也没有抵抗秦国的力量了,直到灭亡。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楚怀王名为芈槐,而秦昭襄王的生母名为芈月,这两人关系可不一般。

其实楚怀王从来都没有想过再秦国为囚而终,他被秦国用奸计诱捕以后,一直在想办法逃回楚国,但是最终都失败了。

楚怀王跟秦昭襄王虽然没有啥直接关系,但靠着芈月,两人之间还是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的。

当年秦国面对六国合纵之术,一直在寻找办法破解,他们想出来的办法就是联合六国中的一两个国家,然后六国便会因为同盟出现问题,联盟不攻自破。

秦国想的不错,他们也的确这么做的。

楚怀王被捕

为了联合楚国,秦国在打完楚国以后派人上去游说,说打算跟出国结盟,然后各地百里给楚国,从此两国就是好兄弟了。

楚怀王一听,这主意不错,毕竟秦昭襄王跟自己也有些关系,于是也没想过对方可能用奸计对他不利,兴冲冲的就去了。

等到到了和谈地点,楚怀王刚刚落座,城门就关闭了,原来秦军早就布了重兵,只待他楚怀王入套。

楚怀王被捕以后,秦昭襄王还盛情款待他,让他交出楚国的土地,然后两国就可以结盟了。

秦国都是什么人,都是背信弃义的小人,被抓走的时候楚怀王就知道秦国不能再相信,于是就没答应,从此他就被软禁在咸阳城中。

楚怀王出逃

在被捕之后,楚怀王其实也想过出逃的事情,他趁着看守大意的时候,悄悄的跑了出去,但这一跑就被发现了,后来他只能又一次被抓了回去。

其实这一路上他求助过其他的国家,但因为哪个国家都不愿意趟浑水,所以没人敢保他,楚怀王最后只能当个没用的囚徒。

楚国另立新王

楚怀王被捕以后,朝中大臣争论一番,最后另立了太子为新的皇帝,这时候,就算是楚怀王再想回来,朝中的人也不会轻易接受他,毕竟一山不容二虎,楚怀王再回来了,老子和儿子抢皇帝的位置,国家就更乱了。

所以归根结底,并不是楚怀王在秦国享受着荣华富贵,不打算回去了,而是他被秦国骗走以后,根本就回不去。

楚怀王不是没有试过逃跑,但是都失败了,最后自己的国家都放弃自己了,彻底没人去营救自己,最终客死异乡也是无可奈何。

楚怀王其实并不能算是个愚蠢的帝王,他上当一次以后,就没有再信秦昭襄王的鬼话,没有让事态进一步恶化,也算是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力。


魏青衣


楚怀王熊槐,是楚威王之子,在他执政初期,楚国的经济和军事都非常强大,与当时风头正健的齐国和秦车并列诸侯三强。那么,楚怀王是如何走到被秦国俘获,有家不能回的境地?他最后已经逃脱了,为何又回到秦国呢?

(楚怀王剧照)

想要知道答案,必须先了解下楚怀王这个人。

一、英明神武的楚怀王。

后世一提到楚怀王,就说他是个淫奢好逸的昏君,原因嘛,就是宠幸妖妃郑袖和佞臣子兰等人。而对于良臣屈原却百般排斥,以至于国事日非,他却不自省。

其实,楚怀王开始也不是这样的。

公元前328年,27岁的楚怀王继承了王位,他很快理顺了政务,并尊贤任能,从谏如流。这样一来,楚国人才济济,楚国大业也蒸蒸日上。同时楚怀王针对时弊进行了一系列变法和改革,因此强大的楚国一片生机盎然。

国泰民安后,楚怀王开疆拓土,先率大军攻打魏国,直到魏国同意割让8座城池才收兵;紧接着又以绝对的实力让赵国和魏国归顺于他,并联合燕、赵、魏、义渠、齐、韩攻打实力强大的秦国。

很快,在楚怀王的指挥下,齐楚联军攻下了秦国的曲沃,也就是断了秦国东出的路。

二、贪婪愚蠢的楚怀王。

见识了齐楚联军的强大后,秦惠文王深感压力山大,但他又想不出什么办法来。就在这时,国相张仪毛遂自荐,愿意去楚国走一趟。

张仪作为使臣带着厚礼见到楚怀王后,表示只要他和齐国断交,秦国就割让600里地给楚国。

楚怀王虽然能干,但人却贪婪,这优厚的条件让他顿时动了心,不光视张仪为上宾,还立刻写了封信给齐国,表示和他们断交,并在信中把齐国国君狠狠骂了一顿。

既然目的达到了,张仪便起身回秦国。楚怀王赶紧派使臣与他一道去秦国接收土地。不曾想张仪回到秦国却闭口不提割地的事。楚怀王怕他还有疑虑,所以再次写信痛骂了齐国一顿,并表示永不结盟。

在楚使的催促下,张仪才不情不愿地说,他家秦王赏赐的是6里地,愿意就拿去。

楚使无法,只得向楚怀王汇报。楚怀王这才知道他被张仪耍了,气得立刻整军攻打秦国。然而秦国已经与齐国结盟,楚怀王不但没有报仇,还被他们攻陷了四座城池。

由于楚怀王没有遵守盟约,韩、赵、魏等国也拒绝与他结盟。被孤立后的楚国四面受敌,国力进一步凋敝。

(张仪剧照)

三、进退两难的楚怀王。

公元前299年,秦国国君已经是秦昭襄王,然而楚国依然是秦国吊打的对象,这次,秦昭襄王轻而易举又夺取了楚国8座城池。被逼无奈的楚怀王,只得向齐国求和,并把太子熊横送到齐国为质。

秦国得到消息后,立刻给楚怀王写了封信,声言以前秦楚两国在黄棘立下盟约后,两国如兄弟般友爱。后来是楚国太子凌辱诛杀了秦国贵族,又连个招呼也不打就跑回楚国,秦国这才攻打楚国是我。现在听说贵国派太子到齐国做人质,想到秦楚本是姻亲之国,又是友邦关系,有什么误会解除不了呢?这样吧,我们在武关相见,并好好谈谈,再结盟而归,你看如何?

楚怀王拿着信就像拿着一块烫手的山芋。去吧,实在被秦国骗怕了;不去吧,会不会秦国以此为由,又吊打楚国?

大臣们也分成两派,一派是以昭睢为首的老臣,坚决不同意去。认为秦国有吞并天下的狼子野心,去了必定凶多吉少。还一派是以公子兰,也就是楚怀王的次子为首的王族们,极力支持楚怀王去。他们认为这是秦昭襄王的诚意,怎么可以拒绝呢!

楚怀王也觉得按亲戚来算,秦昭襄王他妈还是自己同父异母的妹妹呢,而秦昭襄王也算得上是外甥,好歹都是亲戚,还能对自己下黑手?所以在公子兰等人的鼓动下,他带着不多的随从,就去了武关。

(秦昭襄王剧照)

四、宁死不屈的楚怀王。

秦昭襄王早就派了人马埋伏在武关,所以楚怀王一走进埋伏圈,就被控制了,随后被劫持到咸阳。

当楚怀王被带到秦昭襄王面前时,秦昭襄王对他相当冷淡,完全没有对诸侯王该有的礼节。秦昭襄王要挟他,如果割让巫和黔中两个城市,就放他回楚国。

被骗了一次又一次的楚怀王怒不可遏,坚决不答应秦昭襄王,于是被囚禁了起来。

秦国又公然对楚国表示,只要同意割让巫和黔中,就放他们的大王回国。

楚国大臣在短暂的慌乱后,迅速冷静下来,向外宣称楚怀王暴病身亡。然后去齐国迎回了太子熊横。在大臣的拥立下,熊横继位,是为楚顷襄王。

这就像明朝的明英宗一样,人未死国君之位却易了主。人质的价值瞬间贬值,秦昭襄王见要挟失败,不禁大怒,于是率兵打楚国,又夺了16座城池。

由于楚怀王的价值已经失去了,看管也就没有那么严密了。楚怀王瞅了个机会仓皇而逃,打算逃回楚国。

遗憾的是,秦军发现他出逃后,很快封锁了通往楚国的道路。

楚怀王只得抄小路到赵国,可惜此时赵武灵王已经去世,而新君根本不愿意招惹是非。楚怀王无奈只得又逃往魏国,然而最终没能逃出秦军的追捕。

楚怀王深知再无可能逃生,饱受绝望和痛苦折磨的他,很快就病逝了。

秦昭襄王得知后,便让使臣把楚怀王的尸体送回了楚国。

此时的楚国已经被秦国打得服服贴贴。面对冤死的楚怀王,竟一点脾气也没有。

秦昭襄王大概觉得过意不去,于是在宛邑和亲,让楚顷襄王迎娶了秦国贵族的女子为皇后,自此秦楚再次结盟,友好往来。

这样看来,楚怀王并不是宁可在秦国为囚,也不愿在楚国为王,而是没有一个收留他,他也回不去了。

(参考史料:《史记》《楚国八百年》)


张生全精彩历史


楚怀王,熊氏,名槐。在位时间为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

楚怀王一生,前期励图精治,后期惨淡收场。即位之初,继承先王遗志,大败衰落中的魏国,迫使魏国、韩国依附于楚。同时,由于齐国与楚国结盟,东方各诸侯国组成了合纵联盟,袭秦至蓝田,秦国被迫献上煮枣向楚国求和。在这个联盟内,楚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自然成为联盟之主。

公元前313年,秦国纵横家张仪游说楚怀王,劝楚怀王与齐国断盟。作为回报,秦国将送上六百里土地给楚国。目的就是破坏六国联盟。在张仪的忽悠之下,楚怀王果然与齐国断盟。齐楚断盟以后,秦国食言了,不再提六百里土地的事,而是侮辱性地给了六里地。楚怀王恼羞成怒,冲忙派军队进攻秦国,结果被秦国打败。

公元前299年,秦国又故伎重演,诱骗楚怀王到秦国武关会盟。对于秦国的把戏,楚怀王还是没有防备,最终在武关被秦国扣押,被掳入秦都,成为了阶下囚。

要说楚怀王为什么甘为阶下囚?首先,骗他来秦国会盟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亲外甥,秦国的国君嬴稷。其次,在楚怀王被囚之后,楚国本着“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原则,又立了一个新国君,拥立太子做了楚王,即楚倾襄王。最后就是,在张仪的游说下,楚怀王疏远了屈原,以至于屈原投江而死。这一切都是楚怀王造成的。



史晓生


中国历史上有两位楚怀王,他们分别是战国时期被秦昭襄王扣押并最终死在秦国的楚怀王熊槐以及秦末大起义之时被项梁拥立为楚怀王的熊槐之孙熊心。题主说到的就说第一位楚怀王,但是这个题目问得非常有问题——楚怀王当然想回国当王,而不愿意在秦国沦为囚徒。

战国时期的楚怀王是一个没有多少野心、缺乏主见却拥有一个强盛国家的“倒霉君主”,因为如果他能够有野心或有主见再或者没有一个强盛的国家,则楚怀王的命运就会完全不一样,最起码不用活得这么窝囊。

当时与楚国打交道最频繁的国家就是秦国,双方曾经多次爆发大战,比如楚怀王十一年(公元前318年)苏秦曾经组织六国共同出击秦国,当时的楚怀王就是抗秦大队长。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边用比较卑劣的手段让楚国与秦国绝交,楚国发现自己上当之后便在公元前312年与秦国展开了丹阳之战,但是其结果却是“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余人,遂取汉中之郡”。盛怒之下的楚怀王倾全国之力在蓝田与秦国决战(乃悉国兵复袭秦,战于蓝田),结果又打败了。

此后,两国又因为各种问题而时战时和,楚怀王二十六年,两国本来已经连续保持了多年的友好关系,可惜身在秦国的楚国太子诛杀了与自己有仇的秦国大夫,这就让秦国再次抓住了借口,连续三年进攻楚国并占领了楚国的八座城池。

最终,楚怀王不听昭雎和屈原的劝阻,执意前往秦国议和,其结果就是楚怀王刚到武关便被秦国囚禁并受到了屈辱性的接待(楚王至,则闭武关,遂与西至咸阳,朝章台,如蕃臣,不与亢礼)。楚怀王到达咸阳之后自然就成了秦国的人质,他们要求楚国割地赔款等等,楚怀王还是比较有骨气的,他在秦国拒绝了这些无理要求,当然,他就算同意的话也没什么用啊——楚国早就选出了新的君主了。

此后,楚怀王虽然曾经短暂逃出过秦国,但又被秦国抓回,最终在公元前296年抑郁而终。楚怀王死后,“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于是才有了“秦灭六国,楚最无罪”以及“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


国史通论


楚怀王是被秦国骗过去的,要求割地才允许放他回去。楚怀王不愿割地所以最终客死他乡。

那为什么楚怀王宁死都不愿割地回国呢?有书君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楚怀王被秦国几次耍弄,不相信割地以后真的会信守承诺放自己回去。

秦国的秦昭襄王与张仪欺骗楚怀王,说楚齐断盟则秦国送六百里土地给楚国。

楚怀王就信以为真,真的跟齐国断交了,结果许诺的土地却连一里地都没有。

秦昭襄王给楚怀王说在武关会盟,共同缔结友好盟约。

楚怀王觉得秦昭襄王是自己的外甥,不顾屈原他们的劝阻,只带数千王室护卫,结果自己刚到那里,便被秦国以上下臣属的关系押着去见秦昭襄王,要求楚国割武关、黔中之地才放楚怀王归国。

打着和谈的幌子扣押对方君王要求割地,这是无赖才用的手段。

楚怀王因为被骗而气愤不已,割了地难保会无底线的提出要求,楚怀王未必就真的能够顺利回国。

二,楚国已另立新君。

楚国怕秦国拿楚怀王无休止的勒索,胁迫楚国割地。为了不被其牵着鼻子走,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楚国从齐国迎回了太子熊横,即位为楚顷襄王。

一国岂能容二主,亲生父子又如何,此时的楚怀王真的是进退两难。

三,从秦国的利益出发,也不会白白放了楚怀王。

秦国扣押楚怀王就是为了割地,如今割地未成,送回楚怀王反而在诸侯国之间沦为笑柄。

从秦国利益出发,楚国太子即位,但毕竟即位未稳,无法马上形成以自己为中央的有效的行政力和战斗力。

因为威望问题,很难慑服楚怀王时期的老臣和贵族。楚国不能够上下团结,处于一盘散沙。这对自己是有益的。因为楚怀王的存在,楚国也不敢对秦国采取军事行动。

如果楚怀王回到楚国,无论复位与否,第一件事就是报仇,收复割地。楚国会因为楚怀王的威望形成一个凝聚力,上下一心,战斗力自然不可小觑。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曾试图逃走,但以失败告终,最后病死在秦国,他的遗体倒是风风光光地被送了回去,也算落叶归根了。

他的死让楚国的百姓同情而怀念,他的宁死不割地也为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一册青史,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楚怀王,算得上是楚国一个比较惨的君王了。本来楚国国力强盛,却因轻信秦国,数次被骗,最后连自己都被骗进秦国了,导致国力衰弱。而他的结局也比较惨,老死秦国,楚人怜之。而如果能回国,他肯定是想回国当王的,但是却要以土地作为代价,他自然就不肯了。

数次受骗于秦,秦国在楚怀王看来已经没有信用度

第一次,楚怀王是被张仪所骗的。张仪骗楚怀王说秦国愿意拿出商於之地六百里作为交换,让楚怀王与齐国断交,和秦国联盟。楚怀王相信了他,却在与齐国断交之后只拿到了商於之地之地六里,于是大怒,出兵伐秦,最后大败,楚国由此衰弱。

秦齐交合,张仪乃起朝,谓楚将军曰:“子何不受地?从某至某,广袤六里。”楚将军曰:“臣之所以见命者六百里,不闻六里。”即以归报怀王。怀王大怒,兴师将伐秦。——《史记·楚世家》

第二次,楚怀王则是被秦昭襄王所骗。当时,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于是约楚怀王见面,怎知秦王背信弃义,直接扣留了楚怀王,要他拿城池换命。

经过两次受骗,我想秦国在楚怀王心里的信用度已经为零,自然也不会相信他的鬼话。

就算楚怀王想要拿出城池换命,楚国国内也不会肯

楚国同秦国一样,一直被中原诸侯所鄙视。原因就在于,秦、楚两国起初都远离中原,位置偏僻,一个被称为西戎,一个被称为南蛮。这虽然是一种讽刺,但却直接道出了两国最初之时环境的险恶。


因此,楚国的国土是先人劈坚斩棘一点一点换来的,就算楚怀王答应了割地请求,楚国国内那么多宗族也不会同意。

一、楚怀王在秦国手上,而秦国的背信弃义又是出了名的。他们不知道哦割地以后楚怀王能否安全归来,如果回不来,那真的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二、土地是先王一点点劈坚斩棘辛苦打下来的。而楚怀王死了还可以再立,更何况他已经留有子嗣。

结语

楚怀王为何宁愿在秦国为囚而终,都不愿意回国当王?楚怀王能回国继续当王的条件是割让土地。而楚怀王屡次受骗于秦,可以说是恨透了秦国,自然不会割让土地委曲求全。并且楚怀王心知,自己就算同意,秦王也不一定会放自己回去,同时国内必然也会拒绝。与其留一个贪生怕死的名头,倒不如直接拒绝显得高尚一点。


温明昊


为一国之君,有哪一位国君会待在其它国家不愿意回国呢?这是没有的事,相反,楚怀王自从被秦国囚禁就一直想回到楚国。

楚怀王算是楚国最后一位明君,楚怀王之后楚国开始明显衰落了,楚怀王同时也是信守礼乐文化的最后一位国君,而楚怀王之所以被囚禁,就是因为他信守礼乐。

礼乐就是礼仪与音乐,泛指一个国家的社会习俗、典章制度与国民精神。是周公旦创立为来维护统治的一种软实力,或者是一种贵族精神,但在周朝发展了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各诸侯国不再遵守礼乐,开始了尔虞我诈,无所不用极其,只要能达到目的。

楚怀王前半生还算颇有作为,曾经任命公孙衍为相,楚怀王为纵长,联合六国及义渠一起讨伐秦国,这一次七国伐秦,攻破了秦国的函谷关,差一点变灭亡了秦国,这是东方六国唯一一次对秦国有最大威胁的机会,可惜由于六国内部矛盾重重,最终秦国割地求和而作罢。

而楚怀王被囚禁就是因为轻信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仪,楚怀王最后客死他乡,就是这个张仪给害死的。

七国伐秦之后,齐国与楚国结成联盟,秦国为了报复楚国,设下骗局,张仪是当时著名的纵横家,在秦国为相,张仪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于是对楚怀王说:只要楚怀王与齐国弃盟断交,秦国将割让六百里的商於之地给楚国。

商於这个地方大概在今天的湖北、河南、陕西三省交界处的陕西省商洛市到河南省淅川县一带及周边地区,这里离咸阳很近,算是咸阳南边的屏障,这个地方任谁想,秦国也不可能让给楚国,让给楚国不是将咸阳的南边门户开放给楚国吗?

可是楚怀王相信了,于是很果断的与齐国断交,转而派人向秦国讨要商於六百里地,可是张仪居然说只有六里地,这一下子把楚怀王气了个半死,于是发兵攻打秦国。

先是秦楚的丹阳之战,楚军战败。楚怀王不甘心失败,接着调集全国精锐再次攻秦,于是发生了蓝田之战,蓝田就是今天的西安市下辖的蓝田县,离秦都咸阳已经很近了,说明楚国已经快要打到秦国都城了,可是在后来韩国与魏国联军攻打南阳,快要切断楚国大军的后路了,楚军只得后退,并割地求和。

这两战楚怀王派上了几乎全国的军队,结果两战两败,楚国元气大伤,实力下降,逐渐走下坡路。

公元前298年,秦国的华阳君芈戎率军攻打楚国,斩首3万人,杀了楚国的大将景缺,并夺取了楚国八座城池,第二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会面,楚怀王不听大臣屈原的劝告,执意前往武关,结果一到,就被秦昭襄王派人控制,之后就被带到秦国软禁起来。

这就是楚怀王被秦国软禁的前因后果,这并不是楚怀王的本意,楚怀王由于信守周朝的礼乐,很容易相信这些政客的话,第一次上了张仪的当,现在又上了秦昭襄王的当,楚怀王不明白,他所在的时代,早已不是礼乐社会,政客早就不讲信用了。

而这正是楚国衰败的开始,楚怀王被秦国扣押后,楚国内以“国不中一日无君”为由,立楚国太子熊横为楚国国君,这便是楚襄王。

秦国扣押楚怀王的目的是让楚怀王答应割让巫郡(今重庆巫山)、黔中郡(今湖南吉首市)的地给秦国,可是楚怀王不甘心受辱,也不愿意割地,就被秦国软禁起来,秦国当然不可能主动把楚怀王送回了,而楚国国内由于新君即位,也不愿意主动迎回楚怀王,就这样楚怀王就成了一个被遗忘的人。

2年后,楚怀王找了个机会逃走,具体是如何逃走的,史书上没说,反正不是芈八子救的,要知道芈八子的弟弟芈戎就在楚怀王被扣的前一年还率军攻打楚国,杀了三万楚军及楚国大将,还夺了楚国八座城池,芈八子虽是楚国王室,而且还很有可能是楚怀王的同父异母的妹妹,但是芈八子早就心向秦国,一心为秦国谋划了。

楚怀王逃走后,先是投奔赵国,赵国不敢收留楚怀王,于是楚怀王逃到了魏国,结果被秦兵追到魏国抓回了秦国,楚怀王很郁闷,又在秦国没待上一年,忧郁成疾,就去世了,终年60岁。

楚怀王去世后,秦国把楚怀王的尸体还给了楚国,楚国普通百姓非常同情楚情王,也非常悲痛。这也是后世秦末时期,范增建立项梁将熊心仍然立为楚怀王的原因,就是以楚怀王蒙屈含冤而死,激起楚国民众反秦之心。

楚怀王至始至终没有不想回楚国,应该是无时无刻都想回楚国,可是没有机会,秦国不让他回去,而楚国新君也不愿意他回去,就这样悲凉的客死他乡。

18年后,秦将白起率军攻破楚国都城,同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屈原投汨罗江自杀身亡,楚国再也没有抵抗秦国的力量了,直到灭亡。



初夏柠檬6


历史上有两个楚怀王,一个叫熊槐,一个叫熊心,后者据说是前者的孙子,是范增建议项梁扶立的,而范增给出的理由说是:秦灭六国,楚国是最无罪的,楚怀王去了秦国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了,所以楚国人很怀念楚怀王。那楚怀王为什么要去秦国呢?他又为什么回不来呢?

楚怀王约生于公元前355年,那个时候楚国与齐国,秦国是战国七雄里面最强大的,面积、人口、军队也是最多的。公元前318年,赵韩魏燕楚五国以楚怀王为纵长,联合进攻秦国。

公元前313年,楚国与齐国联合,攻下了秦国的曲沃。公元前312年,秦国的张仪跟楚怀王说,只要楚国不与齐国联盟,那么秦国就将六百里地给楚国,楚怀王贪心,就答应了,与齐国反目,结果张仪说不是六百里地,而是六里地。

楚怀王自然十分生气,就发兵攻打秦国,但是被秦军打败,再次进攻,再次被打败,之后秦军攻打楚国,夺取召陵,而韩国、魏国也趁机攻打楚国,楚国实少大减。

公元前306年,楚国联合齐国攻下越国。公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到武关见面,屈原劝楚怀王不要去,楚怀王拒绝了,结果被秦国给扣了,秦王让楚怀王割地,楚怀王拒绝了,秦王就将楚怀王给扣留了。

而楚怀王既然回不来,楚国不能一日无君,楚人就立楚怀王之子熊横为楚顷襄王。公元前297年,楚怀王从咸阳宫逃走,但是秦国到楚地的路被封住了。楚怀王就跑到赵国的边境,赵国不敢让他进入赵国,楚怀王就打算逃到魏国去,最后还是让秦军给追回去了。

第二年,楚怀王病逝于咸阳,秦国人就将楚怀王的遗体送回了楚国。由此可见,楚怀王之所以回不去,是因为他不接受割地,但他显然不是自愿的,他也逃走过,可是失败了,又被秦军给抓回去了。

楚怀王这个也是自作自受,在上了张仪的一次当之后,还没看到秦国的奸诈,他可能没想到秦王竟然是这样的人,趁盟约的时候,把人给扣住了。


历史简单说


楚怀王不完全是心甘情愿在秦国为囚。他回不了楚国了。

先简单看下楚怀王被囚的经过。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时而合纵,时而连横。楚国始与五国合纵,后又与秦国勾连,这惹怒了齐、韩、魏三国。三国联军来攻楚,楚怀王赶紧向秦国求救,并把太子芈横送去当人质。于是三国联军退。

楚太子芈横没多久就却偷偷跑回了楚国,这让秦国大怒,又派大军进攻楚国。

哎,战时的各种盟约都是随时可以撕毁的,人也是可以跑滴。

楚怀王一看秦国来势汹汹,赶紧又把芈横送去齐国为质,免得受两边夹击。

然后呢。秦昭王又给楚怀王写信,说:你看我们本来是亲戚(芈月正在秦国当太后哦),只是因为芈横跑了,我一时气愤,才来打你的,听说你又把芈横这小子送到齐国去了,这样不好吧?要不然这样,为缓和一下关系,拉近亲戚情份,我们不如再面对面签个约?不要再打杀了如何?

楚怀王心想:我信你个鬼!但不去吧,又怕惹怒秦国。

正在犹豫之际,儿子芈兰却劝父亲前去。怀王就听了儿子的话,去了。

事实证明,儿子好坑爹。怀王这一去,就被狡诈的秦王扣了。

这就是楚怀王被囚的过程。

至于楚怀王为何待在秦国不回,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秦国不放。

秦国使诈把怀王扣了,就是想以此要挟楚国割地赎人。怎么会轻易让他回去呢?管你是不是亲戚,利益最重要啊。

楚怀王在秦国,被当作前来朝贡的封国国君,和秦国官员们混坐在台阶之下,体面是没有了,但生活待遇应该还不错,行动自由肯定是没有的,他事实上形同囚犯了,怎么回楚国呢?

楚怀王也曾像儿子芈横一样逃跑过(话说逃跑这么容易,不知道芈月有没有放水啊),但被秦国追兵抓回去了。

所以,楚怀王不是想赖在秦国,实在是被看得紧啊。

二、楚国不迎。

楚怀王被囚后,为避免被秦国胁迫,楚王室决定把太子芈横从齐国迎回来即位。

齐国这边也思虑着,不如放芈横回去,反正楚国也不止这一个王子,若是不放芈横,到时他们另立其他王子,我们手上的芈横就没有什么用处了……

于是,芈横回国当了新君。如此一来,楚怀王如同弃子,国内已不再需要他了。

三、楚怀王破罐子破摔。

最初局势不明朗的时候,秦王胁迫怀王,让他同意割地再签盟约,楚怀王不再听秦王忽悠,坚持要先回国再割地。两人各持己见,互不相让。

怀王晓得秦王不会守信用,干脆大骂秦王是个下流胚,于是秦王就把他囚住了。怀王也是个自小没吃过亏的人,坚决不再跟秦王讨价还价了:我就把这牢底坐穿,再也不上你的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