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文|和佛赏花去

《儒林外史》中的一个名句: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这是出处,说的是即便一个清廉的知府,上任3年也能弄到十万两白银。清代的白银肯定不如唐宋时值钱,但是一两银子折合现在的人民币也有200元,十万两就是2000万元。况且,在清朝道光年间,福建发生一起械斗事件,死了不少人,一人的赔偿只有30两。在杭州买一套带有正房偏房的院落也只要200两银子。可见当一名知府是何等的风光。当然这不是知府的工资收入,清朝采用明朝薄俸制,官员的工资很低,一品官的薪水也不过白银180两,九品官只有白银30两。可见都是灰色收入。知府况且如此,那么道台老爷更是不得了。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清朝的道台属于正四品,甚至是从三品。如果是一个实实在在做到道台的官员,官拜四品受万人敬仰,要是再分到的盐道台,粮道台,河道台,那简直就是个"摇钱树"。油水达到了不可估量的地步。但是也总万一,清朝的《同官县志》中就有一段记载,罕见而又有趣。乾隆朝,一位四品道台微服私访,直接被人绑走,扔进了黑煤窑,当了3年黑苦力。这是怎么回事呢?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陕西同官县,就是如今的铜川市,我国煤炭的主要产地。在清朝也是如此。因为这里的煤炭产量大,质量又好,催生了无数小煤窑。这些黑煤窑当然不是正经的招工,而是靠拐骗外地人充当苦力。煤窑工人十之八九都是被拐骗来的外地人,吃这路的专业人贩子叫“碾子”。他们一见到外地人,就以介绍工作为名,热情待客,如对方表示愿意时,当即请客喝酒吃肉,然后领到黑煤窑里干活。一旦到了黑煤窑,就成了窑奴,夜以继日地干活儿,没有工钱,没有休息,被人监视,不死不休。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被诱骗的这些窑奴多是外地口音,也有本地的剃头的师傅、货郎、木匠和裁缝。按说这位道台大人不至于遇到,赶巧的是,这位道台老爷这天微服私访,也没带护卫,看来是个体擦民情的清官。由于道台不是本地人,一口外地口音给了“碾子”们机会。热情相待,问寒问暖,就在道台以为本地民情如此淳朴的时候,稀里糊涂地被送进黑煤窑。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道台起初没放在眼里,摆起了谱,我是你们的父母官大人,尔等熊心豹子胆吗?黑煤窑的矿主都是黑白两道都熟的主儿,自然认识道台老爷,无奈此时放人,那还会有自己活路吗?只能将错认错,装作不认识,将道台老爷当做黑苦力一般对待,反正也出不去。这样只是苦了细皮嫩肉的道台老爷了,起得比鸡早,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苦苦熬了3年没死,也是奇迹。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其实,促使他活下去的念头就是3年中苦苦地再做一件事。就是向外界传递自己的情报。窑奴一年四季不穿衣服鞋子,最多穿一条短裤下井。接触不到笔墨纸砚,稍有异常举动,就会遭皮鞭抽打甚至被狼狗咬死。所以传递情报非常不容易,但道台老爷毕竟十年寒窗得来的功名,动脑想到一个办法,就是咬破自己手指,在大煤块上写下自己的官名和姓名。也许,总是想到明天就可能被解放,所以一次一次地坚定地活下来。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功夫不负有心人。3年后一天,同官的知县买到一批煤,在生暖炉的时候看到了没快上的血书,一读竟是神秘失踪3年的道台手书。联想到本地黑煤窑的猖獗,一下就明白道台的良苦用心。带兵马上包围了这个黑煤窑,救出了失踪三年的道台。


乾隆朝四品道台微服私访,被抓黑煤窑当窑奴,三年后才脱险


这是个皆大欢喜的结局。《清实录》记载,就连嘉庆皇帝都非常关注黑煤窑。嘉庆四年,他下过一道口谕,要求顺天府会同步军都统衙门查封西山等地的黑煤窑,专门提到黑煤窑的矿主,常把百姓骗到窑里干活,轻则打伤,重则打死。可见清朝时黑煤窑实在太猖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