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東吳已經協力相助,為何還是失敗了?

歷史中簡堂追溯傳奇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對於曹魏政權來說,即使處於兩線作戰的態勢,但是仍然沒被兩大勢力拖垮在戰線上,這主要得益於曹魏政權勢力的龐大和軍事力量的強悍。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動機


公元228年秋天,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失敗之後,再次從漢中出兵,解開了蜀漢第二次北伐的序幕。


諸葛亮這次之所以要興兵北伐的原因在於:


曹魏在和東吳的交戰中剛剛失利,損兵折將近十萬有餘,這對於諸葛亮來說可以是天賜良機,曹魏主帥曹休大敗,那麼勢必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東吳之地,自己趁虛而入,也許真的能夠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公元228年八月,東吳鄱陽郡太守周魴詐降曹休,曹休信以為真,鄱陽郡位於荊州和吳郡中間,如果周魴真的投降了自己,那麼曹休就可以瞬間將東吳的勢力一劈兩半,切斷東吳對於荊州和吳郡的控制。
而且,曹真在此之前擊退了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軍隊,在西線戰場擁有很高的聲望,朝堂之上也頗有臉面。而長期駐蹕於合肥之地的曹休卻默默無聞,幾無所獲。這凡此種種不得不讓曹休有一種想要立功的機會。
周魴詐降的機會正好可以滿足曹休的私心。

孫權在聽到這個詐降計劃後,不免心生喜意。曹魏政權對於他來說就是一塊放在嘴邊的肥肉,但是這塊肥肉並不好吃,甚至有點無法下口。長期和曹魏的爭鬥,東吳的孫權不僅僅沒有搶奪一點底盤,還屢屢被曹軍擊退。周魴的詐降計劃正好可以讓孫權打壓一下曹魏在東吳的勢力侵逼。


曹休的行軍部署


曹休不知道周魴詐降的事情是個圈套,他在上告魏明帝曹叡之後,魏明帝欣然同意了他的進軍計劃。同時為了能夠配合曹休大軍順利接受鄱陽郡,曹叡下令司馬懿和賈逵一起出兵策應。
  • 司馬懿從荊州進攻江陵
  • 賈逵進攻濡須口
  • 曹休去收取鄱陽郡之地
而孫權為了能夠保證周魴詐降計劃的順利實施,也帶領六萬大軍抵達皖城 ,隨行前來的還有陸遜,陸遜作為這場戰役的行軍統帥,很快在曹休的必經之路上設置了伏兵,只等曹休大軍一到,全部收割。
等到曹休帶領大軍抵達石亭的時候,東吳大軍瞬間衝殺出來,曹休等人力戰而退,損失十分慘重。石亭和夾石之間是一條彎彎曲曲的穀道,左右兩側都有高山林立,大軍一旦深入其中,很容易中埋伏。
當時的東吳在石亭之地地均設下了伏兵,可是進攻濡須口的賈逵擔心曹休此次接受周魴投降是個圈套,於是放棄了進攻濡須口的計劃,引兵前來救援曹休。
賈逵在抵達夾石的時候,發現曹休的軍隊正好倉皇撤退,一邊抵擋東吳的圍兵,一邊掩護曹休軍隊撤軍。賈逵帶領軍隊順利擊退了駐守在夾石的守軍,曹休得以退出了山谷之中。

曹休這次交戰失利之後,身處漢中之地的諸葛亮抓住戰機從漢中出兵,沿著陳倉道發起了進攻。

蜀漢之地的軍力和吳國、魏國相比,著實是弱小了許多。諸葛亮想要能夠打一場勝仗,必然需要聯合東吳來對魏國進行軍事上的雙線打擊,雖然在史書中沒有提及諸葛亮和東吳關於戰役的配合,但是石亭之戰和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時間竟然如此的吻合,不得不說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其實就是一場默契的配合戰。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


從漢中前往長安的通道有五條:子午道、儻駱道、褒斜道、陳倉道、祁山道。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因為從祁山道進軍的事情,這裡已經被曹魏屯集重兵把守,趙雲在從褒斜道撤退的時候也燒燬了褒斜道的棧道。


子午道長期無人行走,儻駱道在東漢末年已經廢棄。
所以,此時諸葛亮能夠走得就僅僅只有陳倉道。可是這麼簡單的事情,駐守在長安之地的曹真也能想到,在曹休在石亭大敗之後,曹爽下令增強了陳倉道的防守,並且下令加強陳倉之地附近的防禦工事,防止諸葛亮侵逼陳倉。
諸葛亮帶兵十萬從漢中之地朝著陳倉奔襲而來,此時駐守在陳倉的守軍僅僅只有1000多人。對於諸葛亮而言,這裡的防守根本不足掛齒,但是為了免於兵戈相見,諸葛亮還是下令讓人去試著招降陳倉守將郝昭。
無奈郝昭壓根沒有搭理諸葛亮的意思,總之一句話,想要跨過陳倉,先攻破城池再說。

為了能夠順利的攻下城池,諸葛亮下令迅速攻城,以免曹魏援軍增援。一時間,雲梯、衝車接連登場,諸葛亮甚至都下令挖掘地道來進行攻城,可是勞師動眾就是無法攻不下這座城池,陳倉之地仍舊固若金湯,鐵桶一般。


諸葛亮的撤軍之戰


攻城戰為期20多天,諸葛亮的軍隊不僅僅沒有攻下陳倉關城,還引來了張郃的援軍。張郃帶領軍隊從方城奔襲而來,諸葛亮無奈之下下令撤軍。張郃得知諸葛亮撤軍,急忙下令讓部將王雙前去追擊,諸葛亮設伏誘殺王雙。同時命令陳式趁機攻取武都郡、陰平郡,陳式帶領侵逼下辯的時候,曹魏部將郭淮帶兵前來援救。
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親自帶兵奔襲救援,在武威擊潰了郭淮部隊,成功的攻下了武都、陰平兩郡之地。隨後為了能夠加強漢中之地的外圍防禦,諸葛亮下令在漢中外圍新築漢城、固樂兩城,加強了漢中之地的防禦。
諸葛亮的第二次北伐雖然仍舊撤軍而退,但是相比第一次北伐時,其戰略意義空前巨大,奪取武都、陰平二軍在曹魏政權的朝堂之上弄得朝臣大震。魏蜀吳三國之間的軍事博弈固然精彩,但是對於國土之下的黎民百姓來說卻是一場場沉重的災難。

歷史總探長


戰爭之初由於諸葛先生率軍出其不意,使得曹魏那邊來不及防備,所以一度取得了很大的勝利,連續攻陷佔領了不少魏國的城池。但是諸葛先生千算萬算都沒有想到竟然敗在了自己的手上,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第一次北伐失敗就是因為街亭被曹軍給攻陷而導致的。而鎮守街亭的馬謖就是諸葛先生自己一手提拔上來的,沒想到這個馬謖在領兵去了街亭之後,卻根本不服從蜀國這邊的指揮,最終敗給了自己的大意和輕敵。諸葛亮那個恨啊,萬萬沒想到自己前方打得好好得,卻被這個曾經在自己面前裝模作樣的馬謖小兒給耽誤了大事,就這樣第一次北伐戰爭宣佈失敗了,諸葛亮不得不退回到漢中之地,一邊調整休養部隊,一邊等待時機。

這個機會被諸葛亮等到了,在當年年底的時候,彷彿上天看到了諸葛先生的決心和宏願,又給了諸葛亮一次機會。而這次機會的創造者就是盟軍東吳所創造的,當時正在東吳迅速崛起的陸遜再一次證明了自己,在石亭這個地方與曹魏的交戰中,直接戰勝了曹魏的大將曹休,導致曹魏大軍慘敗而逃。而陸遜這邊的連連勝利大大增加了曹魏的壓力,只能把軍隊往東邊調遣,而西邊的蜀國的壓力自然就大大減輕了。

諸葛亮趁著這個難得的機會,再次進行北伐,本來事情的發展還比較順利,但是還是落得一樣的結局,甚至更加悲慘,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次諸葛亮率領的數萬大軍竟然被一千多人防守的小縣城給攔住了。甚至在數萬名大軍二十多天的進攻下,也沒有攻破這個小城,而之後魏國的軍隊已經支援了過來,諸葛亮只能不甘心地放棄了第二次北伐。

這樣說來,想必大家都十分好奇這個小城和其中駐守軍隊的魔力,竟然只憑著一千多人抵擋住了蜀國的數萬大軍,這不可謂不是一場奇蹟般的勝利啊。而且敵方的指揮還是諸葛先生這樣的蓋世之才,能讓諸葛亮都吃癟的人,足以感到自豪了。那麼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事情的經過,當時防守小城的將領名叫郝昭,而他防守的地方就是陳倉了。其實在郝昭接到命令時就已經做好了迎接蜀國大軍襲擊的準備,因為陳倉這個位置十分重要,是蜀國軍隊從漢中出擊,攻打涼州的必經之地。而當時涼州就在蜀國的家門口前面不遠處,蜀國想北伐中原就必定要把涼州最為第一個目標,只有打下了涼州,蜀軍才算是走出了西南踏入了中原。

在諸葛亮第一次發動閃電襲擊之後,魏國就已經提高了警惕,雖然在東線和東吳正在開戰,但也不能不防一手蜀國,所以在陳倉這個重要位置,就派了郝昭這名大將前來鎮守,而郝昭以什麼出名,沒錯就是防守。一邊是魏國的早有防備,一邊是郝昭這名將領的超高防禦手段,竟然真的抵擋住了數萬蜀軍的圍攻,讓諸葛亮再次以失敗告終。






V587累


如果說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東吳相助,倒不如說是諸葛亮利用東吳石亭之戰,曹魏主力在東南方而抓住機會出兵。第二次與第一次北伐是同一年,在228年的冬天,諸葛亮出散關,包圍陳倉,曹真任命的郝昭死守,蜀軍攻打了二十多天無法破城,糧盡退軍,曹真部將王雙率兵追擊,被蜀軍斬殺。雖沒有得地之功,但有斬將之實,諸葛亮的官職也從北伐失敗後自降三級,在再敗郭淮後官復原職,名正言順操持國家大事。


作為一國君主,開疆拓土應該是喜聞樂見的事,孫權雖然從開局守到結束無甚上進,在此期間,也有過雄心壯志,在淮河流域和荊州地區發動了幾次收穫不大的戰爭,而石亭之戰,是其中少有的大勝仗,這一仗也奠定和夯實了三國分立的基礎。(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孫權見鎮守揚州是曹睿的託孤大臣曹休,認為有機可乘,讓鄱陽太守周魴派人詐降,周魴覺得外人容易誤事,就自告奮勇以身為餌,造成自己在東吳受到排擠的假象,並利用當時儒家名教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觀念,割下頭髮增加曹休的信任,成功騙取曹休的出兵支持。


在接到曹休聯合周魴伐吳的計劃後,魏明帝曹叡又命司馬懿向江陵方向、賈逵向東關方向,以三路大軍同時分頭進發。孫權也親臨前線到皖城,任命陸遜為大都督,任命朱桓、全琮分別擔任左、右督,各領三萬人迎擊曹休。曹休不聽賈逵的勸阻,一意進軍意圖謀取大功,在明知中計的情況下還依仗兵力打算逆轉形勢,周魴集中部隊,隨陸遜截斷曹休隊伍,合力打擊下,魏軍一敗塗地,石亭一役被吳軍斬殺俘獲者數以萬計。(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這一次少有的大勝,應該是孫權深思熟慮的結果,既是軍事行動,更是政治行為。孫權以東吳世家為依託搞聯合統治,能夠以最小的代價很快接替兄位安定局面,又在赤壁之戰中打敗曹操,讓東南得以保全。之後,聯合政權的後遺症漸漸顯現,隨著北人集團的老去和弱化,東吳普遍失去北伐建功心理,自守不思進取的思想大行其道,這也是孫權幾次進攻而收效不大的大背景。

而三國中已有兩國稱帝,孫權對內要凝聚人心,也有過一把皇帝癮的慾望,急需一場大勝來強化人心,於是才有石亭之戰。而諸葛亮,只是趁虛出兵,無大功並不意外,而此仗後,蜀漢從政治上也陷於被動,雖自詡為漢朝繼承人,但對於孫權稱帝一事只得隱忍,不敢問罪宣示正統。


南方鵬


這個問題可以說問反了,並非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時東吳協力相助,而是東吳遭到了魏國的攻擊,需要諸葛亮幫忙吸引魏國注意力,他才第二次北伐。所以這次諸葛亮根本就沒有全力出擊,吸引魏軍從荊州到關中以後就主動撤退。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可以說疑點重重

在建興六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後不久,同年冬天他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這次諸葛亮是走陳倉道,出散關,攻擊陳倉。曹真派遣費耀等增援陳倉,和諸葛亮對峙。曹叡也從荊州調張郃率三萬大軍增援關中。諸葛亮圍攻陳倉不能攻克,得知張郃率軍來援以後主動撤走。魏將王雙追擊,被諸葛亮擊敗斬殺。

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蜀軍應該說損失不小,但是時隔不久就發動了第二次北伐。而且兩次北伐時間間隔不長,此時雙方實力對比並沒有太大變化。然而他卻選擇了更靠近長安的陳倉道。

長安是魏國在關中最重要的據點,也是魏軍最多的地方。諸葛亮此後第三、第四次北伐都是避開了長安,直到蜀軍在野戰中壓倒魏軍,才在第五次北伐時前出五丈原進逼長安。此時蜀軍顯然不具備攻擊長安的實力,那麼蜀軍即使攻克陳倉,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所以說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無論是時間還是線路,都充滿疑點。

實質上,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主要是為了吸引魏軍的注意力,減輕東吳壓力

其實我們看一下諸葛亮北伐前發生的事情,就可以發現這次北伐,僅僅是一次配合盟友的行動而已。

就在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敗以後,八月吳國鄱陽郡太守周魴以詐降計誘騙曹休南下,吳軍大破曹軍,取得了石亭之戰的勝利。然而魏國不甘心失敗,曹叡決定起兵報復,於是命司馬懿在荊州修造船隻,準備順江而下攻擊江東。

此外,為了加強司馬懿的兵力,曹叡還命令張郃率關中諸軍增援司馬懿。但是時值冬季,江中水淺,不適於行船,所以張郃率軍駐方城,等待水漲再出兵。

然而此時諸葛亮卻二次北伐,曹叡命張郃緊急回師關中,伐吳之事只能不了了之。

很明顯,諸葛亮第二次北伐主要還是為了調動魏軍,減輕吳國的壓力。所以張郃一旦回援,諸葛亮立刻毫不猶豫的撤兵。


不沉的經遠


在孔明的廬中定策,是三路進攻中原,關二爺丟了荊州,是北伐中原一直失敗的關鍵!


綠野九勁


魏國國強民安。民心向魏。蜀吳很弱。雖然聯盟內部不團結。聯合起來只相當於魏國一半實力,蜀吳很難北伐成功滅魏。失敗是必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