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果趙雲替代關羽守荊州,能守得住嗎?

廖栩


劉表,坐談客也,連劉表這樣懦弱的人,都能鎮守荊州18年,北拒曹操,東抗孫策孫權,西阻劉璋,南鬥交州,保荊州18年平安,憑什麼趙雲不能守荊州?

很多人認為關羽之所以大意失荊州,是因為性格傲慢,不懂政治,實際上真是冤枉關羽了。



關羽真正失荊州的原因是國為:一是劉備的命令攻打襄樊,二是東吳的偷襲,三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三個原因缺少一個,關羽就不會失去荊州。

換言之,關羽如果不對外發動戰爭,就不會有東吳偷襲荊州的可能,東吳不偷襲荊州,關羽在前線就會失敗,再就是糜芳和傅士仁如果緊守城池不投降的話,關羽也不會失去荊州。



這些問題不僅關羽沒有想到,身為蜀漢之主的劉備也沒有想到,而且身為蜀漢總戰略師的諸葛亮也沒有想到,關羽確實有責任,但不全是關羽的責任,不能背全部的黑鍋。

另外東吳是偷襲荊州的,是在很短的時間內迅速佔領蜀漢的荊州三郡,如果按正常的戰爭來看,不是偷襲的話,身在成都的蜀漢政府完全有時間派出援軍支援荊州,一旦打成拉鋸戰,東吳能不能拿下荊州都是個未知數,況且雙方還在擔心曹魏在北方的偷襲。



但在劉備心中,除了關羽沒有第二人能夠鎮守荊州,關羽在三國正史中被稱為萬人敵,熊虎之將,不僅武力超群,而且頗懂兵法,是劉備手下當時唯一能夠鎮守一方的大將,關羽雖然丟失了荊州,亦不能抹滅他的才能,要知道“威震華夏”四個字的評價,唯有關羽獲得。

如果讓趙雲代替關羽鎮守荊州,能守得住嗎?

答案是肯定的,前提是劉備能放心讓趙雲守。



趙雲在劉備眼中,確實是一員猛將,但並非是獨擋一面的猛將,劉備眼中獨當一面的猛將只有關羽,以及後來的魏延、黃忠等人,既信任,又放心,劉備對趙雲是信任有加,讓趙雲負責自已家眷安全,但沒有讓趙雲獨自領兵過。

但這並不妨礙趙雲能守住荊州。



別說趙雲,就是一般的將領,只要不投降,單純守荊州,肯定是能守住的,這跟武將的武力無關,而跟蜀漢的整體防禦系統有關。

劉備從公元201年來到荊州投靠劉表開始,到公元219年關羽失荊州之時,蜀漢集團已經在荊州紮根18年時間。

18年中,劉備一直在荊州招攬人才,收買人心,而且劉備確實能得人心,曹操追劉備到長坂時,荊州有數十萬百姓士人都願意跟隨劉備。



除了劉備有民心,諸葛亮在荊州也有龐大的關係網,荊州大大小小的豪強士族,諸葛亮都沾了些關係,諸葛亮的大姐嫁給了蒯越的兄長蒯祺,諸葛亮的二姐嫁給了龐統的族兄龐山民,諸葛亮的岳母和劉表的老婆是親姐妹。

除了民心和關係,劉備集團的官員百分之九十以上是荊州當地人,荊州人大量在劉備集團為官,與劉備基本形成利益共同體。



東吳除了偷襲荊州外,沒有其他辦法能奪取荊州,就算是正面衝突,東吳除了水戰歷害,攻城戰並不是荊州軍的對手。當年周瑜打江陵都打了一年,要是東吳再打江陵,也不會比周瑜強多少。

硬攻東吳並不佔上風,如果趙雲守荊州,以趙雲的能力和性格,東吳是沒有機會能贏的。

趙雲這個人低調、忠誠,值得信任,只要他不主動對外發動戰爭,不投降東吳,東吳是一點機會也沒有。



就算東吳與曹魏聯合起來,趙雲也會死守城池,同時向成都求援,趙雲只要堅守城池,成都援兵到來,照樣能守住荊州。

在正史上的戰爭,武將的勇武並不決定戰爭勝負,有作用但並絕對,戰爭的勝負取決於天時,地利,人和,趙雲所代表的蜀漢都有,所以能守住。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如果讓趙雲代替關羽守荊州,能守住嗎?

應該說能守住,其理由是三國首領的保標武藝都很高強,曹操的典韋,許諸,孫權的甘興霸,劉備趙子龍,都是忠心耿耿的主,雖然說百萬軍中七進七出救阿斗是虛擬的,但趙雲的武藝不用懷疑,關鍵是趙雲為人低調,人緣好,若沒有劉備的命令他不會去打什麼荊州,從歷史資料看,關羽是自己發動的襄樊戰爭,否則兩國交戰怎麼會沒有援兵,比如劉封武藝高強,若接到劉備的命令敢不去救援嗎?若關羽守在荊州東吳怎麼有可能偷襲成功,麋芳,士仁,也不會投降孫權,而這兩人是負責後勤補底的,何等重要,也就是說關羽斷了後勤保障,再來個引狼入室,就戰爭而言哪有不敗的道理。

趙雲就不一樣了,前面說了他人緣好,武藝精,不可能有引狼入室的事發生,他會小心慬慎的死守荊州,隨時向劉備通報敵情,不敢私自作主來發動戰爭這樣的事,後人用大意失荊州來形容關羽,但事實勝於雄辯關羽若奉命死守,荊州是丟不了的。

所以趙雲守荊州可萬無一失!



9紫氣東來


大家好,我是歷史漫談君。今天我們來看看三國演義的荊州問題。

我們都知道,荊州,地理位置很重要。荊州土地廣闊,人口眾多,經濟發達,且北接曹魏,東臨江東,西接西蜀,三方哪方得了荊州,都對實力有很大的提升。最終,劉備連哄帶騙,成功佔有了大部分的荊州,在之後又得到了西川,實力突飛猛進,到達了蜀國的巔峰時期。

而由於入川途中龐統輕敵冒進被射死,留守荊州的諸葛亮不得率張趙二人入川支援劉備,同時留下關羽鎮守荊州。

西川在不久後順利被打下。而關羽在荊州,也是頻頻北進,給曹操帶來了很多麻煩。最終,曹操派大將制約關羽,而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突襲其後,關羽在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敗走麥城,丟掉了荊州,又失了自己的性命。

關羽丟掉荊州,跟他的個人性格有很大的關係。關羽自視甚高,很看不起孫權,屢屢侮辱孫權的使者,讓孫權想與關羽合作的想法化為泡影,轉而與關羽為敵。而關羽又驕傲輕敵,認為可以憑一己之力北伐曹操與防守孫權,並且在取得一定的成績後不知及時收手,將戰線拉的太長,從而被呂蒙抄了後路,遺憾丟掉荊州,可謂是“晚節不保”。關羽大意失荊州,不僅是關羽一個人的失敗,也是蜀漢集團從盛轉衰的開端。

那趙雲替關羽,是否可以扭轉局面?

我覺得雖然可能無法一直守下去,但很大概率能守的更久。

首先,趙雲性格縝密,從不輕進。終其一生,趙雲總是膽大心細,從不打無準備之戰,憑藉其勇氣和智謀,多次逢凶化吉,如長坂坡單騎救主,多次保護諸葛亮和劉備,截江奪阿斗,漢水以少勝多等等。其次,因為趙雲更加聽話,因為他地位較關羽低 ,只是一員戰將。趙雲是指到哪裡就打哪裡的人,他就會按照執行,不會似關羽一樣容易驕傲,自以為天下第一而少了防備,同時因為他與劉備的特殊關係,諸葛還不好插手,所以才最終導致了荊州之事。

但是,為何讓關羽去呢?這也是諸葛的無奈之舉!

為何呢?因為關羽派頭夠大,地位夠高,能鎮得住。荊州太過廣闊,要是留趙雲守,趙雲人微言輕,不一定鎮得住手下諸將。而且關羽張飛也會有所不滿,認為諸葛亮看不起他們哥倆。並且留著趙雲在身邊,諸葛亮還能支使地他動,要是換了關羽跟著諸葛亮,關羽的執行性肯定比趙雲差得遠,而且諸葛也使喚不動他。張飛更加魯莽,肯定也不行。其他大將就更不合適了。所以,諸葛權衡利弊之後,還是選擇了關羽。他也可能預測到後來的危機,可他也沒辦法呀!

諸葛的最大悲劇,就是明知這條路通往懸崖,還是被迫要硬著頭皮走下去。荊州是這樣,後來的北伐又何嘗不是?臥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惜哉!


歷史漫談君



路遙lgy


如果趙雲替代關羽守荊州,那麼可能可以堅持到劉備來救援,不過很難有水淹七軍這樣輝煌的戰果,而且在面對曹魏和孫吳夾擊的情況下,蜀漢能否最終守住荊州也是未知數。

要討論這個問題,首先要說一下關羽丟失荊州的原因。荊州之戰的起因是曹操命曹仁進攻荊州,

《三國志·武帝紀》冬十月,宛守將侯音等反,執南陽太守,劫略吏民,保宛。初,曹仁討關羽,屯樊城,是月使仁圍宛。二十四年春正月,仁屠宛,斬音。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曹仁因為宛城之變而推遲了進攻荊州的時間,接下來發生了什麼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只是提到了關羽進攻曹仁,曹操命于禁前去救援,“又遣禁助仁”,同時命徐晃進駐宛城作為接應,“復遣晃助曹仁討關羽,屯宛”。

曹仁奉命進攻荊州,應該兵力不比關羽差,此時卻需要救援,肯定已經遭到了失敗。這裡有兩種可能,一是曹仁進攻荊州失敗,不得不退守樊城等待援兵,二是關羽得知曹仁要攻打荊州,於是先發制人發起進攻,擊敗了曹仁。無論是哪種可能,此時曹仁的部隊顯然已經遭到了重創。

于禁的援軍到了樊城後,接著就是關羽水淹七軍,于禁所部全軍覆沒,關羽乘機包圍了襄陽和樊城,並抽調荊州守軍增援,結果造成荊州防禦空虛。呂蒙趁虛而入,白衣渡江,留守荊州的糜芳、傅士仁因為與關羽不和,所以投降了東吳,荊州失守,而關羽也兵敗身亡。

如果換趙雲來守荊州,那麼一樣要面對曹仁的進攻。不過以趙雲沉穩的性格,即使擊退曹仁的進攻,也不大可能全軍出擊去進攻樊城,同時他脾氣也沒關羽那麼高傲,和糜芳、傅士仁的關係不會太差,內部叛亂的可能性也不大,不會給東吳可乘之機。

但是東吳和蜀漢的關係並不會因為趙雲為改變,東吳和蜀漢的矛盾核心並非關羽對東吳的態度,而是東吳對於荊州一直虎視眈眈。早在劉備奪取益州以後,孫權就因為索取荊州不成而派兵進攻,奪取了長沙、零陵、桂陽三郡。最後劉備不得不和孫權達成《湘水之盟》,讓出了長沙、江夏、桂陽給孫權。孫劉兩家的聯盟到此時,實質上已經不復存在。

而在劉備奪取漢中之後,孫權就打起了劉備手中剩餘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的主意。這一點並不會因為換成趙雲就有所改變。而且關羽雖然大意失荊州,但是在擊敗曹仁、于禁這兩個魏軍兵團時表現還是很出色的,換成其他人來,很難複製這個結果,魏軍的主力將不會受到打擊。

所以即使趙雲擊敗了曹仁,那麼也需要面對接下來曹魏和孫吳兩家人可能的攻勢,結果不容樂觀,畢竟劉備的底蘊過於薄弱,難以同時對抗魏吳兩家,即使劉備親自帶兵增援,恐怕也難以保住荊州。


不沉的經遠


說到底憑荊州的綜合實力,只能夠自保尚且不足,攻取中原確有不自量力之嫌。若不是曹操赤壁大敗之後仍心有餘悸,若不是曹操接連陷中合肥與漢中的兩邊作戰,那容你關羽在荊州安享太平!荊州處在魏、吳兩面夾攻之地,防禦一面尚可,防禦兩邊攻戰任誰來守都是個難題。即使派一向謹慎,穩重的趙雲來守也是難保魏、吳的兩邊夾擊安然無恙。何況關羽又有一個致命的性格上的缺陷,驕傲自大,剛愎自用。臨北伐開打之際,還到處樹敵,渾沒把北伐戰略作為蜀漢復興的國之大計來對待。先是惡了孫權,臨出兵又嚴懲了,糜、傅二先鋒,全然不計後果,又聽不進王甫柬言,荊州重地又非所託,一系列戰前準備不足,用人有誤。明知得罪了東吳也不警惕,被陸遜幾頂高帽弄得忘乎所以,飄飄然了。大概後人為了顧全這位死後封神的義勇武安王的面子,給他定義為"大意失荊州",並沒深究他犯下的不可饒恕的錯誤。換成趙雲守荊州大概他會嚴格尊守諸葛亮的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戰略方針,不致陷於兩面受敵的糟糕局面。興衰無常,誰叫關羽名聲鵲起,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逼得曹操遷都避鋒。正應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語,才引起兩邊受敵,致使兵敗被殺,留下千古遺恨。


天山月3



如果趙雲守荊州會怎樣?

子龍一身都是膽,更有仁心並義肝。趙雲引起忠義無雙,勇冠三軍,為後人稱頌。趙雲身長八尺,長相英俊,武藝超群,被譽為三國名將,位居蜀國五虎上將。趙雲本是公孫瓚的部下,後開跟隨劉備南征北戰,長坂坡趙雲面對百萬曹軍,毫無懼色,七進七出,救出少主阿斗,槍挑曹操五十員上將,一戰成名。劉備攻取益州時,趙雲曾親自指揮入川之戰,因其作戰勇猛,後被封為虎威將軍。


趙雲每遇戰事,都身先士卒,屢次跟隨諸葛亮被伐,戰功卓著。可以說趙雲為蜀漢立下過汗馬功勞,與關羽相比,趙雲有其獨特的優勢。然而如果讓趙雲去守荊州,能否守得住?筆者認為趙雲基本能守得住荊州,以下做簡要分析,觀點僅供參考。


首先趙雲沉著冷靜,粗中有細,不會給東吳偷襲的機會。趙雲帶兵打仗很有章法,一般不會親臨險境,更不會有太大的損失。雖然三國中,趙雲多下單打獨鬥著稱,但趙雲每次都能出色的完成作戰任務,無論是博望坡還是火山新野,或者入川之戰、箕谷之戰,趙雲都能出奇制勝,進退有餘。

即便是馬謖失去街亭,諸葛亮被逼唱空城計,蜀軍損兵折將,但唯有趙雲本部人馬完好無損,並且還有戰利品。由此可見,趙雲是和膽大心細,作戰勇猛的人,因此趙雲一定會在荊州嚴加設防,不給東吳留下偷襲的機會,大意失荊州幾乎沒可能。


其次趙雲一向遵紀守法,聽從指揮,不會孤軍北伐樊城。關羽之所以會失去荊州,最大的原因是擅自出動荊州軍北伐樊城,並且沒有為荊州留下足夠的防禦部隊,對主要對荊州的防禦安排的不詳盡,才讓呂蒙有機可乘。再者關羽鎮守荊州時曾立下軍令狀,誓死保衛荊州,如果趙雲也曾立下軍令狀,是不會擅自出兵北伐樊城的,趙雲每次征戰,都聽從諸葛亮的安排,必然會視荊州如自己的生命,知道保衛荊州才是自己的職責。如果趙雲不出兵北伐,荊州有重兵防禦,東吳也不敢輕易偷襲。


再次趙雲駐守荊州,傲視東吳,更不會得罪東吳。關羽在荊州並沒有搞好與東吳的關係,孫權之子要取關羽之女,被關羽怒斥:虎女焉能嫁給犬子,致使整個東吳顏面掃地,痛恨關羽。而對於關羽來說,也不怕得罪東吳,他本來也就看不起東吳上下。諸葛亮偷襲荊州,已經是得罪東吳,孫權對荊州可謂是朝思暮想,後來周瑜把孫尚香許配給劉備,致使賠了夫人又折兵,東吳再一次顏面無存。然而關羽又傲視東吳,這讓東吳也無法忍耐了吧,於是呂蒙才誓死進攻荊州。


如果換做趙雲守荊州,不會那麼不給東吳面子,趙雲也會按照諸葛亮的指示去鎮守荊州,而諸葛亮一向主張聯吳抗曹的策略,因此會讓趙雲積極努力修復與東吳的關係。而關羽鎮守荊州,劉備把整個荊州的事務都交給關羽,其他人也沒有插手的機會,最主要是,關羽一向不服諸葛亮,更不會讓他指手畫腳。因此趙雲守荊州,會修繕與東吳的關係,更會聽從指揮,守住荊州的可能性會大大增加。

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歡迎關注,講述三國故事,瞭解那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三國逐鹿


“關羽大意失荊州”,是三國曆史的一個重大轉折點,荊州的丟失,讓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出的同據荊州、益州,從兩線北伐中原的戰略方針從此成為空談。

也是在關羽失去荊州,身死麥城之後,劉備集團的情況開始急轉直下,人才開始相繼赴死,逐漸走了下坡路,從此一蹶不振。導致蜀漢集團只能受困於巴蜀,無力北進,再難有大的作為。事實也是如此,後來諸葛亮北伐也只能從險要的棧道和祁山出兵,行軍和督糧都是很大的困難,所以累次徒勞無功。



可以說在失荊州之前,蜀漢集團是最有可能得天下的一方,但是在失去荊州之後,蜀漢直接叫成了實力最弱的一方。所以後世一直有說法,認為關羽太過自負驕傲才失了荊州,要是換一個人去守衛軍荊州,是不是就能守得住荊州了,要是荊州守住了,三國的結局必然大不相同,而其中最熱門的人物無疑就是趙雲了。



但是趙雲代替關羽守荊州,就真的能守得住荊州嗎?答案當然是不能的,劉備集團除了諸葛亮和龐統沒有其他人可以守得住荊州。

趙雲此人,雖然也是勇武無雙,並且對諸葛亮的”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方針是十分認同的,但是縱觀趙雲的戰績,卻是雖有勇武之名,卻無領軍之能。

趙雲雖然武力很強,前有長坂坡七進七出,後有夷陵一人退陸遜,但是他卻沒有多少統兵的經驗。趙雲獨自領兵出戰的事蹟大概只有出兵徵桂陽那一次了,是在荊州被劉備集團拿下之後,起收取餘下的幾個郡城,老實話,本來就沒多大難度了。其餘戰役,無非就是聽劉備或諸葛亮的指揮出一次小任務而已,如新野之戰退曹仁,如赤壁大戰堵曹操等。



並且在桂陽之戰這次的事件中,趙雲還犯下了一個大錯誤:桂陽太守欲撮合趙雲和自己的嫂子成婚,趙雲拒絕了。要知道趙雲如果答應,桂陽的歸降肯定會更加順利,桂陽的一些老人,心裡也會更加的有歸屬感。但是趙雲的思想可以說是十分的傳統了,拒絕了趙範的美意,從這一點上可以看出,趙雲的思想可謂是極為的保守,而且太過在意自己的清名,雖談不上自私,卻也是太過自持清高。這樣的性格,如何去打理荊州臣民以及東吳方面的關係?甚至於兵士的相處可能都不會很愉快。也就是在這次之後,劉備再也沒有讓趙雲獨自領軍作戰。

再則,趙雲的地位和功勞無法服眾。荊州的背景本就極其複雜,士族林立,貴族遍地,劉備帳下除了諸葛亮和關羽沒有人可以服眾。

關羽是什麼地位?劉備這個老大的二弟,大漢正統的漢壽亭侯,威名赫赫。前有戰呂布之勇,白馬斬顏良文丑之猛,後有過五關斬六將之義,漢壽亭侯之名威壓四海,少有人能及。



再看趙雲,雖有長坂坡之戰威震曹軍,但是那時候所知者卻不多。並且雖然跟隨劉備久矣,但是確還是一介白身,尚無功名之言,他若是當荊州老大,拿什麼去讓荊州那麼多的勢力服眾。再者趙雲性格儒雅敦厚,更不可能行刀兵威壓,所以江東很容易就挑撥離間,取荊州只會更加簡單。



再說東吳取荊州只說,有人說只要趙雲堅持”北拒曹操,東和孫權”的方針,就能守得住荊州,這簡直是個笑話,你和人家和平共處別人東吳就不取荊州了呢?荊州對於東吳來說,是必須得拿下的,不管你是關羽還是趙雲,是好好說話還是不好好說話。再說關羽也沒有完全和東吳撕破臉皮,更沒有攻擊東吳,是東吳主動突襲。要守住荊州打贏曹魏,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而這種戰役,顯然是趙雲不可能做的,也做不出來的。連曹操都打不退,還怎麼守荊州?

無論是從戰績,身份,還是性格上來說,趙雲都並不優於關羽,一個是驕傲自負,一個是儒雅敦厚,所以關羽守不住荊州,趙雲更加守不住,如果龐統不死,諸葛亮守還差不多。


小姐姐講史


荊州必失其實諸葛亮早就知道,按排關羽守荊州其意只想守西川,有了西川根據地,荊州失還是比得好,荊州在當時的確是統一天下必爭之地,但憑蜀國的勢力必競無法同魏國抗衡,守荊州必須消耗整個國家財力,萬一曹操分兵出擊根本無法抗衡,守荊州其實壯大了吳國的力量,諸葛亮叫關羽守荊州而不叫趙雲守,是諸葛亮看到趙雲比關羽優點多,從戰場角度看趙雲也是守不住荊州的,當時就是沒有曹操兵力拖住後腿,吳國的呂蒙與陸遜都比關趙二將計高一籌,兵力也比荊州兵力強。


用戶7974034812829


大概看了下其他小夥伴的問答,許多人都認為可以守住。我的意見是,趙雲也守不住。而且關羽還是最合適的人選。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按照歷史)

名氣

關羽名氣大於趙雲。關羽是公認的萬人敵。周瑜曾說,關羽張飛熊虎之將。關羽昔日在曹軍之中,曹軍的許多人也都見識過他的勇猛。所以關羽鎮守荊州內可帶領眾將領謀士,外可震懾敵方。而反觀趙雲,沒有這麼高的名氣。

親密度

關羽很早就追隨了劉備。即使後來不幸被曹操所俘也不忘卻劉備,最終跟隨著劉備。而趙雲跟隨劉備較晚,沒有那麼高的親密度。荊州乃重鎮之地,肯定需要一個劉備極其信任之人。所以從這點來說,關羽好一些。

能力

關羽除了有萬夫不當之勇外(萬軍叢中斬顏良),帶兵打仗也很有一套。劉備起初帶兵之時,一旦需要分兵,基本上就是關羽獨自帶兵。關羽在訓練水師方面也很有經驗。此時的趙雲帶兵經驗並不多(在進攻川蜀之前並沒有多少帶兵的經驗,有記載的是幫助劉備帶過騎兵)。關羽的能力在後世之人眼中也有目共睹,為64名將。

我認為不能讓趙雲頂替關羽。不過可以讓趙雲去當關羽的副將,這樣即使關羽前線失利,那麼也有趙雲在後方鎮守。

你認為趙雲可以頂替關羽守得住荊州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