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发现孩子“偷钱”时,这位妈妈的做法藏着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物质尤其是金钱的诱惑,让很多人误入歧途,走上了诈骗、盗窃、抢劫甚至勒索的道路,毁其一生!

而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长大,孩子逐渐明白了钱的用处,可以买好吃的零食、好玩的玩具...

如果孩子一旦出现偷钱的行为,家长的不同做法,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发现孩子“偷钱”时,这位妈妈的做法藏着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去年十一小长假期间,很多家长选择带孩子出游或回老家探亲,而对于重庆一位9岁的男孩来说,这个假期过得“太惨了”,不仅不能出去玩,还得通过捡废品还钱!

发现孩子“偷钱”时,这位妈妈的做法藏着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原来9岁的航航为了玩游戏,偷偷把奶奶手机微信里的2000元钱买了装备。航航的父母在听到这件事的事情,都非常生气,想直接把孩子暴揍一顿。

但是经过一天的考虑之后,航航妈妈觉得打孩子解决不了问题,于是决定换一个方式---让孩子自己通过打工赚钱,还欠奶奶的2000元,同时还可以体会到挣钱的不容易。

于是9岁的航航,利用空余时间就去捡废品,对于妈妈的这种惩罚方式,他说:“教训很深刻,以后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

发现孩子“偷钱”时,这位妈妈的做法藏着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古话说:“从小偷针,长大偷金”。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家长该如何教育将决定孩子的一生。

大多数家长,可能会直接揍孩子一顿,怕孩子不知悔改、下次再犯。而很少有家长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中国人民大学公安教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研究的李玫瑾教授,曾经在公开培训中讲过:“孩子犯了错,一定要适当惩罚,这种惩罚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让孩子以后不敢再做出同样的错事,不会犯下大错”!

发现孩子“偷钱”时,这位妈妈的做法藏着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接下来,再跟大家分享一个我身边发生的例子!

5岁的嘟嘟上幼儿园中班,每次放学回来,妈妈都会从嘟嘟书包里翻出一些巧克力、贴纸,甚至还有一些积木块,而这些都不是妈妈给她的。

因为没弄清这些东西到底是从哪儿来的,所以妈妈还是和平时聊天一样,冷静地问嘟嘟:“哇,你书包里好多好吃的和好玩的啊,是从哪儿来的啊?”

嘟嘟听见妈妈这么问,高兴地介绍起了每种东西的来历,巧克力是好朋友畅畅给的,贴纸是老师奖励的,而积木是从学校拿回来的。

妈妈听到积木从学校拿回来的时,认真地跟嘟嘟讲了道理:小朋友或老师送你或奖励你的东西,你要表示感谢,同时要懂得分享,这样才会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同时收获更多小朋友交换的礼物;而积木是不可以拿回家的,因为这是小朋友一起玩的玩具,只有在学校才可以玩,如果拿回家,跟在超市买东西没有付钱是一样的。

为了让嘟嘟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妈妈亲自带着嘟嘟去了幼儿园,当面让嘟嘟把积木还给了老师,并且道了歉!

好的家庭教育,离不开父母得当的教育方法、适当的关注、积极的引导!

而解决问题讲究”标本兼治“,如果想从根本上解决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就要了解孩子这么做的动机!

1.自发行为

孩子比较小的时候,没有物权意识或者意识比较弱,认为家里的东西就是自己的。有时候看到桌子上放着钱,就会放进自己的存钱罐,还会翻爸爸妈妈的包,这时候就要对孩子进行物权意识的培养了。

让孩子懂得,哪怕是父母之间,也是有你我之分的,比方说这是妈妈的包,爸爸不可以翻;这是爸爸的钱,妈妈不可以拿。

在没有经过主人允许的情况下,所有“拿”的行为都是不对的,要有界限、是非之分。

2.引起关注

很多家长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的关注较少,所以孩子通过偷拿家里钱的方式,来引起父母的关注,或者请同学吃饭来排解平时的孤独感。

针对孩子渴求关注的需求,家长最好的做法就是:陪伴孩子,给与关注。

3.社交需要

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会结交很多好朋友,比方说朋友过生日、请客吃饭,这些都是需要金钱支出的。

而家长如果对孩子金钱方面管得比较严格,孩子又没有其他办法,就会采取偷拿父母钱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

针对孩子的社交需求,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和孩子协商,每周给孩子一定的零用钱,让孩子自由支配,如果需要额外的支出,可以通过做家务、提高学习成绩来获得更多的钱。

4.寻求父母的信任

之前举过一个例子,6岁的小谷春节跟着妈妈去姑姑家拜年的时候,表哥给了他300元钱。而到家后,从小谷兜里翻出这钱,妈妈以为是他偷的,不分青红皂白就把他揍了一顿。

小谷受了委屈,但是又和妈妈解释不清楚,于是就总不由自主地偷拿家里地钱。每次换来的结果都是被妈妈暴揍一顿。

直到有一次和姑姑一家吃饭,聊到这件事的时候,表哥才说出了实情。

听到真实原因,妈妈真诚地向小谷道了歉。那一刻,小谷感觉父母对他的信任又重新回来了,于是以后再没偷拿过家里的钱。

育儿专家曾经说过:你总说孩子是什么样的人,长大后 ,他就会成为那种人。

所以,不要用大人的标准和眼光去衡量孩子,也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

通过正确的引导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才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发现孩子“偷钱”时,这位妈妈的做法藏着大智慧,拯救孩子一生

5.校园勒索

金钱勒索也属于校园暴力的一种,很多不良孩子,经常勒索低年级的同学,同时加以拳打脚踢甚至恶言警告,告诉孩子不能告诉家里人!

因为害怕挨打,同时又不敢告诉家长,所以孩子才会出现偷钱的行为。

对于校园暴力,家长一定要及时关注孩子平时的行为举动,及时给与孩子帮助,避免给孩子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出现厌学甚至出现极端行为。

6.享受“偷窃乐趣”

有些孩子反复偷盗,把偷来的东西藏匿、丢弃或者再物归原主,以此来享受偷盗的快乐或成就感。

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动机,不要打骂孩子,要通过正确的方式积极干预。

发生偷盗行为的孩子,一般报复心理较强,心理狭隘、自私,与平时的家庭教育息息相关。

孩子偷钱的动机要很多,要从根本原因入手,才能真正标本兼治。

孩子生来没有好坏之分,家长不要轻易给孩子贴标签,也不要下结论,通过正确的教育方式,每个孩子都会成长为最好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