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家长带孩子逛超市,孩子要买玩具,家长不同意孩子就哭闹着不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比较好?

Model控


不给买东西就哭,这个毛病很好治,就看家长能不能坚持实施。

1,立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孩子更是如此。该定的规矩从小就得坚持,不能今天做了,明天就不找规矩办了。这样孩子会觉得无所谓,家长要给孩子立好榜样,大家都要按规矩来,不只是针对孩子。

针对买东西,可以提前告诉孩子,可以买什么,不可以买什么,买的东西要控制在多少钱范围内,每次买多少。只要提前说好,就严格实施,哭闹没有用,他要哭就看他表演好了,心平气和的看着她,告诉他:“妈妈很爱你,只是我们之前说好的,就要按照原来说的办,如果你因为不能买不高兴我能理解,你想哭我就在这里陪你,如果你好了,我们再走。”

孩子也是聪明的生物,哭几次不管用,她就不会在用闹来达成目的了。

只是,家长一定要能拉下面子,心平气和的看着他,告诉他,不要因为怕别人笑话就动摇了。要想孩子改掉毛病就得挺住!

2,家庭成员要达成一致

教育孩子最忌讳的就是一人一个说法,那么孩子永远都会选择最有利于她的说法,这样不但影响家庭和谐,更影响孩子教育。

一家人站在同一立场,告诉他不行就是不行,闹不行,和谁说都不行 因为之前讲好的,就得按照约定来。就怕爸妈坚持了,爷爷奶奶不同意, 那孩子怎么教?

3,可以采用延迟满足

孩子有想要的东西可以先记下来,按照平时表现给得“星” ,比如读完一本书得一颗星 ,几点钱写完作业得星,早睡早起得星,帮助他人得星等等,够多少个就可以满足一个小愿望。这样不仅能激励孩子,还能让她有一种自己努力挣来的自豪感。

我家俩娃,出门基本上不会随便要东西,如果想要我们也会给他们记下愿望清单,等待平时表现赚“星”来买,当然这个要求应该是合理的情况下才可以。

4,转移注意力

有的时候 孩子并不是真的想要什么东西,他只是一时兴起,抓住时机哭闹一番,这个时候抱抱他,聊点其他的话题,他也许就把这个事情忘记了。

每个孩子脾气不同,爸妈还是要摸清自家孩子脾气,选择合适的方法,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可以成为好孩子的。加油(ง •̀_•́)ง





伴娃成长1234


家长带孩子逛超市,不买玩具就哭闹的情况,我有好方法。

之前我家孩子也是,一进超市就要这个要那个,拉也拉不走,在超市哭闹,尴尬。

后来我想了一个办法,给她买了个储蓄罐,每天给她2元,她自己想买啥买啥,我不干涉,只要她能买到就可以。

刚开始她每天都去超市花掉,基本上都是买棒棒糖吃了,后来她发现2块钱不能买玩具,钱太少。然后我就告诉她,可以把钱攒起来,攒一星期就可以买这个玩具了。然后她酒养成了攒钱的好习惯。

宝宝自己的钱自己做主,去超市也不哭闹了,自己选择,自己承担后果,还有了理财的意识。特别好的方法。

家长必须试一下,很有用。




育儿专家妈妈课堂


分享一下我家大宝逛超市,一开始也是看什么好东西都拿,尤其玩具,恨不得全都带回家,不让拿就哭,哭的撕心裂肺等着我妥协。

后来我们就先在家商量好,去超市你最想要什么,只能买一样或两样。要不我就不带你去超市了。

嗯,这招挺管用,每次去超市小家伙都是看看这个,再看看那个,慎重比较哪个更好,犹豫不决。实在是都喜欢又难以抉择的时候就会跑来问我,妈妈这两个哪个更好呢?我看他抱着两个都不舍得放下的时候,也会帮他分析哪个更划算,比如这个和家里的某个玩具很类似,或者这个体积小价格又贵,他会似懂非懂的点头很不舍得放弃了一个。我说要不下次再来的时候我们再买好吗?儿子会非常懂事的答应。

其实只要给孩子一个合理的原则,他会比我们想象的还懂事。

至于不停哭闹,那是因为从来没有原则,要什么给什么,以自我为中心惯了。哭闹也是孩子常用的手段。听一位家庭教育的老师说一岁以前的孩子哭闹是生理求助,一岁以后的哭闹都是有条件的。一旦你被他的哭闹整妥协了,下次他还会用哭闹,他知道这招对付你管用,这是他的武器,你的软肋。不要说不许有下次了,因为肯定会有下一次,

孩子还是从小给他讲道理,更不能过分宠爱,凡事都得有度,尤其对孩子


左拥右抱俩宝


家长带孩子逛超市,孩子要买玩具,家长不同意孩子就哭着不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比较好?

我觉得家长带孩子逛超市的时候就可以说明去超市只能买吃的,或者可以告诉孩子只可以买几样零食。我们家的孩子3周岁多,我每次带他去超市就会先打好预防针告诉他去超市不买玩具,只能买吃的。如果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只有自己表现好了,经过家长的同意才能买,哭是没有用的。我们家孩子之前偶尔也会哭闹,但是后来就慢慢变好了。



如果孩子要买玩具,家长不同意孩子就哭闹着不走,那我觉得更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因为一旦孩子因为哭而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玩具,那么以后等着你的将会是永无止境的哭,因为孩子虽然小,但是他知道哭可以得到一切。所以这种习惯一定越早改掉越好。


生活何为


前几天,女儿带孩子回家,整好家里也没菜,就跟女儿带着孩子去超市了,。一进超市门口就是儿童玩具柜台,五岁的外甥闹着不走非要玩具。看了一遍,女儿说家里都有这些,意思也就是不用买,外甥立即就哭了起来,我蹲下来问孩子,是不是家里都有这些玩具,孩子也说家里都有,我说那再买啥意思,是不是想送幼儿园的同学,外甥勉强的点头说是。哈哈,明显是心里没这么想,也算借题发挥吧。最后抱着新玩具跟我说,把家里的破玩具送同学,我说,如果同学要的话也行。


远海68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我女儿现在3岁了,带她到商场,看见喜欢的玩具,都会说一句,妈妈我可以买个这个玩具吗?我都是这样回答她,宝宝有钱没有呀,她会把手伸出来,手心朝上,妈妈我没有,我就会说,宝宝没有钱,那我们就不能买了哦,,一般我都会看情况而定,看那个玩具的实用性,看是不是家里也有类似的玩具,再决定要不要买。

当孩子第一次,和你哭着要东西时,大人就不能满足,有了第一次,开头孩子得到了满足,以后孩子就会,一要东西不给,就靠哭闹来获取。

我是你的话,越哭越不会买,要买也要等到,孩子不哭了才买!!!要让孩子知道,哭闹要东西是不可取的,是错误的。表明你的太度,坚持你的立场,哭闹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小懒虫和爸爸妈妈


最近也关注了一些育儿问题,如果是大一些的宝宝哭闹不停,我们不给买,告诉他不可以,他哭的时候就默默的陪着他,哭完了再回家。

小的宝宝是什么都不说,把他抱回家,到家用毛巾给宝宝搽下脸,告诉他,我们下一次,或者妈妈爸爸发工资的时候给你买去。(告诉他具体时间,有多少给他买玩具的钱,让他自己选。)

宝宝三岁四岁,就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了,要五次买两次就好了。

平时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可以拿两三样玩具出去,可以和其他宝宝换着玩具玩。


竞奕时光


前几天看了一个很好玩的视频,一个日本的小朋友在超市想要玩具,爸爸先于孩子躺在地上打滚哭闹,孩子直接吓懵。过了一会,孩子拉起爸爸说我不要了。然后父子俩牵着手走了。😄

当然,看看一乐,就不建议借鉴了。

对于这种哭闹的情况,我的建议是:

一,理解情绪

抱起孩子,摸摸头,轻声说说“宝贝特别喜欢这个玩具是不是,非常想要带回家是不是?妈妈非常理解这种心情,我也很想看到宝宝开心的样子。”对孩子表示理解、接纳,孩子被理解后,有被认同感,可以平复情绪。

二,哭闹不能解决问题

明确告诉孩子哭闹解决不了问题(态度一定要坚定),你如果想要,你要告诉妈妈你想要的原因,比如:我还没有这一款的小汽车,我想买回去放在我的车队里,这样我的车队就可以更加强大。(激发孩子思考)

三,不买的理由(最好是选择题)

你知不知道什么是选择?就是,本来我们今天没有计划买这个玩具,我们今天计划是买棒棒糖吃,你如果选择小汽车,我们就要放弃棒棒糖。你想选择哪一个?(给他解决的方便,锻练孩子做决定,学会取舍。)

或者计划,今天没有计划买小汽车,所以妈妈没有带小汽车的钱,下次我们把小汽车放进计划里,带够小汽车的钱再来买。(下次去超市前先与孩子一起列购物清单,选着一件或两件小东西给孩子的,按照计划购物)

四,先暂时满足

先暂时拿给孩子,“让小汽车先陪着你逛超市,在超市里它可以陪着你”。先拿给孩子,缓解他的情绪,后面慢慢做工作,可以用一个他平时很喜欢的小零食等吸引他注意力。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态度要坚定,让孩子知道边界,和是非。哭闹没有用。

更重要的是耐心,慢慢来,孩子性格和习惯的改变有时候要有一个过程。

更更重要的是—无条件的爱。把孩子的行为区分开来,告诉孩子,爸爸妈妈非常爱他,只是不喜欢他的一些错误行为。教给他们正确的方式!


迪爸迪妈


【熊妈的观点】

经常在超市看到类似情况,很多家长通常碍于面子或拗不过孩子, 最后往往选择妥协,其实这样只会让孩子养成“唯我独尊”的习惯。而孩子为何总习惯用哭闹来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呢?这其实跟家庭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有些父母对孩子太宠,无条件满足孩子,只要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当某天拒绝了他们的请求时,他们就会无法接受,继而以哭闹形式来逼迫父母就范。

而在面对孩子撒泼时,处理方法可分为三步曲:1、沟通;2、忽略;3、直接拎走。

一、接纳孩子情绪,试着跟孩子沟通

上次带大宝去超市,他看中了一辆小汽车,死活非得让我买,因为考虑到家里的小汽车已经太多了,所以没有同意。于是,大宝就开始大闹,眼泪“呼之欲出”,接着吧嗒吧嗒开始往下掉,戏精正式上身了!

我没有发火,也不急着去指责,而是蹲下来,搂着他说:“我知道你喜欢小汽车,但家里实在太多了,并且跟这辆差不多,所以我们今天就暂时不买了哦。”他继续耍赖,大喊“我就要买,我就要买!”

我说完没有再跟他做更多的争辩,而是直接走到其他地方继续购物,大宝一看立马追过来,又哼哼哈哈几声就放弃了。

【建议】 孩子在情绪激动时,只需阐明与坚持个人观点,无须跟他讲大道理,做太多的争辩,也不要像赶苍蝇一样叨叨念,因为孩子在情绪特别激动时,根本就听不进去。比如“哭啥呀,再哭我打你”、“家里已经一大堆了,还买什么买”或“下次再这样,我就不带你出来了”等等。用这种强硬的方法只会让孩子的情绪更为激动。


二、当沟通不成功时,可以选择直接忽略

很多孩子在闹情绪时,无论你怎么说、怎么做,他都充耳不闻,反而变本加厉,以打滚、大喊大叫形式表示抗议,让父母退步妥协。这类孩子通常在家已经用惯了这种伎俩,并且频频得手,所以,当他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又把“杀手锏”亮了出来,逼迫父母就范。

因为这类孩子已经习惯了用“哭闹”来得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父母的“沟通”肯定不起作用,这时,面对这样的场面,家长可以直接走开,不用担心其他人的眼光,也不去理会孩子是不是已经在地上打滚,你需要做的是:让他的风,无帆可吹。如果家长不跨出这一步,那么下次,孩子还会继续野蛮撒泼。

【建议】当孩子已经习惯用哭闹来获取想要的东西时,家长除了不能再无务件去纵容外,另一个就是坚持,谁坚持到最后谁就胜利。而选择忽略不是不负责的表现,而是让他知道很多事情是哭闹解决不了的,当他发现父母的坚定,多经历几次时,他们就会慢慢地改掉这个习惯,这需要时间,更需要坚持。

三、沟通、忽略均无用时,那就直接拎走

当通过沟通、忽略都无法搞定孩子时,这时候就只能直接拎走了。第一,考虑哭太久会影响到其他顾客;第二,如果孩子已经铁定心跟你耗到底,那么再用其他方法显然已经没有用了,除非你妥协。

如果你不打算妥协,那你不妨走过去,把他抱起来,不要当众对他发火,骂他或揍他等。很多家长忍到这个环节都会变得不理智,通常会直接使用暴力或开始大吼,但这样除了解决不了问题外,还会两败俱伤。所以,你可以选择把他抱离现场,找到一个没人的地方让他哭个够,这期间不要发表任何言论,等他发泄够了再来跟他讲道理。

【建议】当孩子的情绪完全不可控时,父母一定要学会自我调整,千万不要被孩子的情绪所影响,也跟着一起发飙,这样容易与孩子陷入权力之争,最终两败俱伤,让场面更难控制了。

【总结】总之,父母一定不能太宠孩子,对于孩子的要求给予无条件的满足,这会让孩子养成“我想要的东西就一定要得到”的习惯。一旦父母不同意,他们就很难去接受,继而用哭闹的形式来引起父母的同情。


如果父母经常妥协,无形当中,让孩子掌握了这一“法宝”,使他在成长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只要稍不顺意,便用哭闹来解决问题。


所以,父母一定要沉得住气,用行动让孩子知道你的坚定,从而起到好的教育效果。

我是熊妈,这是我关于“不给孩子买玩具就哭闹”的建议与看法,希望对你有帮助。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过类似的情况,面对这种情况,你们又是如何处理的?欢迎留言一起探讨探讨。


熊妈碎碎念


孩子进超市看到玩具哭闹着要买不愿意离开,应该是可以理解的。即使是大人,看到心仪的东西,有时也是忍不住要买,何况是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这时。耐心做孩子的思想工作,不仅是收效甚微,时间、环境也不适合。因此,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就显得尤其重要。

前两天在国外网站看到一位妈妈很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圣诞节前,妈妈带着三岁的女儿逛超市,女儿也是非要买各种玩具,妈妈急中生智采取了这样的方式:她让女儿跟心仪的玩具合影,并告诉她如果表现得好,圣诞老人会送其中一个玩具给她。这种方法果然奏效!女儿每次拍完照后,就很听话地把玩具放回原处。有的人批评妈妈对女儿说谎。但我并不这么认为,这种方法有以下好处。

第一,妈妈没有批评,没有训斥,就让哭闹的孩子高高兴兴地和妈妈一起完成了购物。既节约了时间,妈妈、孩子又都心情愉悦。

第二,这种方法培养了孩子的自制力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并且给孩子一个美好的期盼。

第三。让大人的购物变得轻松并且能够从容的为孩子选择合适的玩具。

带孩子是需要技巧和智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