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導讀

公元前222年,齊王田建聽信佞臣後勝等人讒言,要起身入秦向秦王稱臣朝賀。即墨大夫趕到齊都臨淄向齊王進諫:齊國大地方圓千里,軍隊數百萬。現在魏、趙、韓三個國家的亡國遺民,僅大夫以上舊貴族有幾百人逃到東阿、甄城,大王您把他們收攏起來,撥給他們一百萬軍隊,讓他們各自回去收復三國失地,他們向西把秦軍趕回到臨晉關是沒有問題的;楚之亡國貴族逃難來到齊國城南的也有百人以上,大王也撥付給他們一百萬軍隊,讓他們反攻楚國失地,他們完全可以從武關入秦。這樣的話,不僅齊國的威望樹起來了,秦國也可以被消滅,豈是僅僅保全齊國呢。

齊王並不為即墨大夫這精彩的分析所動。

既然如此,我們一起從前面秦國的進攻態勢、當時齊軍的軍事素質和各國遺民的心態、後期秦國失敗的實際情況來分析一下這一論斷有無可行性。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一、秦國十年間瘋狂攻打山東六國,勢如破竹統一天下的過程簡述

公元前238年,親政伊始的秦始皇快刀斬亂麻,一舉清除了呂不韋、趙姬、嫪毐為首的亂政勢力,開始大刀闊斧地向東、向南進攻六國。

1.滅趙

從公元前234年開始,秦將桓齮在平陽(河北臨漳縣西)斬殺趙軍10萬人,趙國改任李牧為上將軍,與秦軍展開六年拉鋸戰。時隔兩年,秦國兵兩路大舉進攻趙國,一路到達鄴縣,一路到達太原,因為遇到李牧的頑強阻擊而罷戰。

直到公元前228年,趙國中了秦國離間計,撤換李牧,以趙蔥為將後,秦將王翦大破趙軍,斬殺趙將趙蔥,攻克趙都邯鄲,俘虜趙幽繆王遷。趙公子嘉帶領數百宗族逃到代郡(今河北省蔚縣代王城),自立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將王賁攻打代郡,俘獲代王趙嘉,趙國滅。

2.滅韓

滅韓在秦始皇時期倒沒費什麼功夫。公元前233年,韓王安向秦國割讓土地,獻出玉璽,甘願做秦國附庸。公元230年,韓國降秦的內史勝帶兵攻破韓都新鄭,俘虜了韓王安,秦在韓地設置穎川郡。韓國一是兵少力弱,二是國君懦弱保守,不肯任用韓非等能臣積極進取,一味退縮,導致輕易滅國。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3.滅魏

秦魏之間的鬥爭歷史源淵流長,自魏文候、魏武候之時,一直是壓著秦國打,一度將秦之河西之地居為已有若干年,直到秦孝公變法強大以後,才一步步奪回來。此後秦魏之間幾乎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但戰場一直在魏國境內,秦國越大越強,魏國節節敗退。中間好不容易出了個信陵君魏無忌對秦國形成有效抵抗,還讓秦國用離間計除掉。到公元前225年,魏國既無還手之力,也無招架之功了。秦將王賁率軍圍攻魏都大梁,引汴河河倒灌大梁城,三個月時間,將城牆浸壞,魏王假被殺,至此魏國滅亡。

4.滅楚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開始大舉進攻楚國。先與大將李信討論用20萬人,爾後又與老將王翦商量,說非用60萬人不可。李信、蒙括一度攻打到楚國中心鄢郢地區,開始楚軍雖然不抵秦軍衝擊,但秦軍是運動戰,在李信、蒙括兩軍匯合的途中,楚軍一直尾隨其後尋找戰機。在城父(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城父鎮)展開激戰。秦軍大敗,僅都尉級軍官就戰死七人。李信倉皇逃回秦國。

李信敗逃引起始皇充分重視,親自去請老將王翦帶兵60萬二次進伐楚國。進軍路上,王翦透露:“王怛中而不信人,今空國中之甲士而專委於我。”也就是說,當時秦國軍隊只有60萬人。秦軍到達平輿(河南省駐馬店市東部),楚軍也悉出全部兵力應戰。王翦採取堅壁不戰戰略,楚軍久攻不得便東行撤軍,王翦抓住楚軍行軍的機會發動突擊,大敗楚軍,行程300多公里,一路追到蘄縣(現安徽省宿州市南20公里蘄縣鎮),斬殺楚軍主將項燕,楚軍大敗。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俘獲楚王負芻,將楚國設置為楚郡。第二年王翦又向南過江,降服百越首領,設置會稽郡。

5.滅燕

伴隨著燕太子丹派荊軻行剌始皇失敗,秦國於公元前222年大舉進攻遼東,俘獲燕王姬喜。燕國滅。

6.滅齊

如前所述,齊王田建不修武備,殲滅燕國的王賁於公元前221年猝然從燕境直接突入齊境,直奔齊都臨淄,一路幾無民眾阻擋,誘降齊王后放逐到松山野林中凍餓而死。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從秦滅六國及其以前的歷史來看,至少有三點是當時其他六國所不具備的。

一是秦始皇清除內部亂秦勢力以後,大權在握,基本沒有摯肘情況存在。秦始皇也繼承了前面五六代人勵精圖治、不斷擴張的志向,而且由於少時在趙國所受挫折也讓他征服趙國的慾望更加強烈。而在進攻楚國時則不惜將秦國老本全部押上。

二是文有李斯等人在治國的同時也為前方進攻各國出謀劃策,特別是在對趙國、魏國、齊國的進攻過程中,李斯操作多次離間計,不是除掉勁敵之主要將領,就是麻痺敵國君王,疏於防守和軍事基本建設。武有王翦、王賁、蒙括、李信等久經沙場的軍事將領,所向披糜。

三是從公元前359年開始的秦國變法,形成了一整套獎勵耕織的生產製度以提供源源不斷的物質保障;以軍功授爵的制度,不管是普通自耕農還是各級貴族士大夫,都以軍功大小來決定社會地位和福利待遇。那麼這60萬秦軍不僅戰鬥經驗豐富,在戰鬥中英勇頑強,而且有著強烈的殺敵慾望。因為戰爭結束後秦國真的按所殺人頭數來為士兵和各級軍官晉升爵位,有了高的爵位,才能分到更多的田宅,使用更多的僕妾,行走坐臥才能有尊嚴,就連親屬犯法也可用爵位折罪。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二、滅國遺民的狀況及齊軍的軍事素質

1.三晉、楚國遺民狀態分析

記載中並未詳細說躲在齊西和齊城南的三晉遺民、楚國遺民都有些什麼人,但多數是不甘受秦國奴役和驅使的士大夫。這些人對秦國滿懷一腔憤恨之情是有的,也有吃秦人肉飲秦人血的志向。但在這幾個政治腐敗、無進取心國度成長起來的士大夫們養尊處優、飽食終日也是必然的。光有仇恨是不行的,治軍戰鬥、攻城略地、消滅敵方有生力量卻是個專業性很強的活兒。可以直接判斷,裡面絕無象田單、項羽、劉邦這樣的能人志士在內。因為連地處東垂的即墨大夫都能想到借兵給他們光復國土,他們中就沒有一個膽敢向齊國協商借兵,也沒有組織本國的有生力量來組織反撲的。真把100萬兵借給他們,擺在他們面前,說不定這些兵就把他們嚇傻。還可以從後面發生的事情推斷,有可能為了爭這些兵權就大開殺戒,得到兵權後作威作福也未可知。

2.齊兵軍事素質

回頭再看看齊國這幾百萬甲士的軍事素質。據《資治通鑑》記載:

初,齊君王后賢,事秦謹,與諸侯信;齊亦東邊海上。秦日夜攻三晉、燕、楚,五國各自救,以故齊王建立四十餘年不受兵。

君王后死,後勝相齊,多受秦間金。賓客入秦,秦又多與金。客皆為反間,勸王朝秦,不修攻戰之備,不助五國攻秦,秦以故得滅五國。

也就是說,當時秦國與三晉、楚國天天打得不可開交,但齊國因為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原因,已經40多年沒有大的戰事,假如男子從15歲以上可以上陣的話,55歲以下的全沒有參加過爭戰。還有因為齊王田建接受秦國賄賂的賓客鼓惑,根本沒對軍隊進行有效的軍事訓練。當時秦將王賁從燕國與齊國過界猝然入境,幾天之內就包圍齊都臨淄,說明北方邊境根本沒有駐守軍隊,或者是駐守了,也根本沒有什麼戰鬥力。

這種情形頗象唐玄宗時期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反唐時的狀況。

時海內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識兵革,猝聞范陽兵起,遠近震駭。

所過州縣,望風瓦解。

國民過太平日子久了,一遇戰事就驚慌失措,所以才使得安祿山迅速從河北范陽進犯到關內長安。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三、秦朝滅亡原因分析

1.為確定其合法地位,秦二世痛下殺手,斬殺文武重臣,嚴重削弱了統治集團力量

公元前207年7月,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死於沙丘平臺。少子胡亥與左丞相李斯、宦官趙高矯詔立胡亥為秦二世,賜始皇長子扶蘇死。即位後又修訂了更加嚴刻的律法,大肆誅殺其兄弟姐妹,先後有12名公子(秦始皇親生子)和10公主在咸陽鬧市及杜郵被斬首示眾或車裂,在獄中害死3個公子。長子扶蘇自盡不久,逮捕了陣守北疆的武將蒙括,以王離代理其職,連同其在朝內擔任重要文職的兄弟蒙毅一起殺害。後來以山東盜賊不能及時翦除為由殺害了左丞相李斯父子,逼迫右丞相馮去疾、武將馮劫自殺。整個秦國行政管理系統和軍事管理系統幾盡崩潰,全由趙高一人掌握。再後來趙高派人弒殺秦二世,導致整個領導集團癱瘓。

2.秦朝在軍事防禦過程中的有效敵御

前期陳勝吳廣起事後,由於二世貪圖享樂,聽不得壞消息。開始東來的官員報告山東開始有人造反的情況,二世交給有司法辦。後來再回來的人或者隱情不報,或者輕描淡寫以取悅於二世。直到周文率兵攻打到秦國大門口函谷關才使二世等人大驚失色。少府章邯僅是一名分管皇帝內務的官員。是他臨時建議,組織當時在驪山服役的一大群勞改犯,赦免其罪,分發給他們武器禦敵。別看一群刑徒,裡面不乏多年征戰的老兵,只是秦律過於嚴刻才犯法服刑的。章邯帶領他們到函谷關外大敗周文起義軍隊,三個多月時間,周文邊打邊退,退到函谷關以東200公里以外的澠池兵敗自殺。章邯的刑徒軍一路衝殺,途經定陶、東阿,行程400公里以上,在邯鄲與王離率領的長城軍團會合。在鉅鹿之戰中,楚軍與王離軍進行九次激戰,王離戰敗被俘,章邯兵退不久也降。

應當說章邯組織的刑徒軍與王離率領的長城軍戰鬥力還是很強的。只是區區幾十萬軍隊在中原東騁北奔,又遇強楚兵阻才受挫的。加上二世在章甘取勝時認為理所當然,失敗後就橫加指責,最終讓甘章對秦二世去了信心才投降楚軍的。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3.嚴苛的法律,繁重的徭役失去山東民心

原來秦國的法律是很嚴刻,但在秦國的推行也是經過相當長的時間和不斷的鬥爭才讓秦民適應的,這得有一種文化背景的轉變。秦國在短暫的10年內消滅山東六國,然後在全國實行秦律,很顯然民眾是很不適應的。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大興土地,征斂不斷,秦二世又有過之而不及,民眾們自然會怨聲載道。

四、起義力量參差不齊,內耗嚴重

自從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以後,全國各地起事勢力可謂風起雲湧,但有效的攻擊力量有限,並且火併、殺死頭領的事情頻頻頻發生。只能消滅當地秦朝設置的官吏,一旦遇到強勁對手就失去有效抗擊。比較明顯的是在鉅鹿之戰中,除了項羽的楚國,其他十餘隻救援軍隊不是擁兵自重就是膽怯。值得一提的是有“刎頸之交”的魏人張耳與陳餘,一個被圍待救,一個在外不敢出擊,在強敵面前,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與其說是起義軍合力剿滅了秦國,倒不如說是秦國統治者自取滅亡!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結語

當初秦滅六國前,無論是秦始皇的中央統治系統,還是軍隊戰鬥力與經濟保障都非常給力,在沒有全面推行秦律之前,民眾也感受不到生活壓力,所以說從各個方面來看,齊國分兵給三晉和楚國的戰略勝算根本不大。

後期二世當政以後,秦國統治集團已基本失效,軍事力量嚴重削弱,民間反秦呼聲也高漲起來。儘管起義軍力量沒有前期各國常備軍那麼強大,仍然可以藉助軍事手段與勸降相結合,直搗秦之老巢咸陽。

最有可能的是,三晉遺民和楚國遺民各自得到100萬齊兵以後,分頭收復各國失地,由於秦政權要在全國各城邑分佈少量駐守官吏和軍兵,但鑑於全國城邑太多的原故,每地分配的軍事力量不會太多,當時僅齊國就有70多城,全國至少200以上城市,就算每個城市500人的話,也要10萬以上。各國手握集中兵力對秦政權各地少量衛兵進行圍剿的話,勝算倒是蠻大的。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但是也要在領導力量相對團結的情況下才可以實施。如果他們不具備軍事指揮素質並且以大局為重的話,則可能在初期分兵爭權過程中就自已大打出手,比如魏、趙、韓三國之間是二三百年的老對手,祖祖輩輩都在聯合、分化、鬥爭中度過,安知不會大權在手就急於火併?

理想狀態下,他們會大面積收復秦國佔去的國土,也許會把秦軍打回函谷關以西、武關以北,但秦始皇會利用後面這10年有生之年捲土重來,憑著秦國當時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外交策略進行報復性反撲,很快就回重新統一山東各國。

歷史的車輪只會向前推進,只是時間早點晚點,情節簡單粗暴還是曲折委婉而已。

瞻前顧後,齊王田建在投降秦國之前還有沒有翻盤的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