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导读

公元前222年,齐王田建听信佞臣后胜等人谗言,要起身入秦向秦王称臣朝贺。即墨大夫赶到齐都临淄向齐王进谏:齐国大地方圆千里,军队数百万。现在魏、赵、韩三个国家的亡国遗民,仅大夫以上旧贵族有几百人逃到东阿、甄城,大王您把他们收拢起来,拨给他们一百万军队,让他们各自回去收复三国失地,他们向西把秦军赶回到临晋关是没有问题的;楚之亡国贵族逃难来到齐国城南的也有百人以上,大王也拨付给他们一百万军队,让他们反攻楚国失地,他们完全可以从武关入秦。这样的话,不仅齐国的威望树起来了,秦国也可以被消灭,岂是仅仅保全齐国呢。

齐王并不为即墨大夫这精彩的分析所动。

既然如此,我们一起从前面秦国的进攻态势、当时齐军的军事素质和各国遗民的心态、后期秦国失败的实际情况来分析一下这一论断有无可行性。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一、秦国十年间疯狂攻打山东六国,势如破竹统一天下的过程简述

公元前238年,亲政伊始的秦始皇快刀斩乱麻,一举清除了吕不韦、赵姬、嫪毐为首的乱政势力,开始大刀阔斧地向东、向南进攻六国。

1.灭赵

从公元前234年开始,秦将桓齮在平阳(河北临漳县西)斩杀赵军10万人,赵国改任李牧为上将军,与秦军展开六年拉锯战。时隔两年,秦国兵两路大举进攻赵国,一路到达邺县,一路到达太原,因为遇到李牧的顽强阻击而罢战。

直到公元前228年,赵国中了秦国离间计,撤换李牧,以赵葱为将后,秦将王翦大破赵军,斩杀赵将赵葱,攻克赵都邯郸,俘虏赵幽缪王迁。赵公子嘉带领数百宗族逃到代郡(今河北省蔚县代王城),自立为代王。公元前222年,秦将王贲攻打代郡,俘获代王赵嘉,赵国灭。

2.灭韩

灭韩在秦始皇时期倒没费什么功夫。公元前233年,韩王安向秦国割让土地,献出玉玺,甘愿做秦国附庸。公元230年,韩国降秦的内史胜带兵攻破韩都新郑,俘虏了韩王安,秦在韩地设置颖川郡。韩国一是兵少力弱,二是国君懦弱保守,不肯任用韩非等能臣积极进取,一味退缩,导致轻易灭国。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3.灭魏

秦魏之间的斗争历史源渊流长,自魏文候、魏武候之时,一直是压着秦国打,一度将秦之河西之地居为已有若干年,直到秦孝公变法强大以后,才一步步夺回来。此后秦魏之间几乎一年一小打,三年一大打,但战场一直在魏国境内,秦国越大越强,魏国节节败退。中间好不容易出了个信陵君魏无忌对秦国形成有效抵抗,还让秦国用离间计除掉。到公元前225年,魏国既无还手之力,也无招架之功了。秦将王贲率军围攻魏都大梁,引汴河河倒灌大梁城,三个月时间,将城墙浸坏,魏王假被杀,至此魏国灭亡。

4.灭楚

公元前226年秦始皇开始大举进攻楚国。先与大将李信讨论用20万人,尔后又与老将王翦商量,说非用60万人不可。李信、蒙括一度攻打到楚国中心鄢郢地区,开始楚军虽然不抵秦军冲击,但秦军是运动战,在李信、蒙括两军汇合的途中,楚军一直尾随其后寻找战机。在城父(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展开激战。秦军大败,仅都尉级军官就战死七人。李信仓皇逃回秦国。

李信败逃引起始皇充分重视,亲自去请老将王翦带兵60万二次进伐楚国。进军路上,王翦透露:“王怛中而不信人,今空国中之甲士而专委于我。”也就是说,当时秦国军队只有60万人。秦军到达平舆(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部),楚军也悉出全部兵力应战。王翦采取坚壁不战战略,楚军久攻不得便东行撤军,王翦抓住楚军行军的机会发动突击,大败楚军,行程300多公里,一路追到蕲县(现安徽省宿州市南20公里蕲县镇),斩杀楚军主将项燕,楚军大败。

公元前223年,王翦、蒙武俘获楚王负刍,将楚国设置为楚郡。第二年王翦又向南过江,降服百越首领,设置会稽郡。

5.灭燕

伴随着燕太子丹派荆轲行剌始皇失败,秦国于公元前222年大举进攻辽东,俘获燕王姬喜。燕国灭。

6.灭齐

如前所述,齐王田建不修武备,歼灭燕国的王贲于公元前221年猝然从燕境直接突入齐境,直奔齐都临淄,一路几无民众阻挡,诱降齐王后放逐到松山野林中冻饿而死。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从秦灭六国及其以前的历史来看,至少有三点是当时其他六国所不具备的。

一是秦始皇清除内部乱秦势力以后,大权在握,基本没有挚肘情况存在。秦始皇也继承了前面五六代人励精图治、不断扩张的志向,而且由于少时在赵国所受挫折也让他征服赵国的欲望更加强烈。而在进攻楚国时则不惜将秦国老本全部押上。

二是文有李斯等人在治国的同时也为前方进攻各国出谋划策,特别是在对赵国、魏国、齐国的进攻过程中,李斯操作多次离间计,不是除掉劲敌之主要将领,就是麻痹敌国君王,疏于防守和军事基本建设。武有王翦、王贲、蒙括、李信等久经沙场的军事将领,所向披糜。

三是从公元前359年开始的秦国变法,形成了一整套奖励耕织的生产制度以提供源源不断的物质保障;以军功授爵的制度,不管是普通自耕农还是各级贵族士大夫,都以军功大小来决定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那么这60万秦军不仅战斗经验丰富,在战斗中英勇顽强,而且有着强烈的杀敌欲望。因为战争结束后秦国真的按所杀人头数来为士兵和各级军官晋升爵位,有了高的爵位,才能分到更多的田宅,使用更多的仆妾,行走坐卧才能有尊严,就连亲属犯法也可用爵位折罪。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二、灭国遗民的状况及齐军的军事素质

1.三晋、楚国遗民状态分析

记载中并未详细说躲在齐西和齐城南的三晋遗民、楚国遗民都有些什么人,但多数是不甘受秦国奴役和驱使的士大夫。这些人对秦国满怀一腔愤恨之情是有的,也有吃秦人肉饮秦人血的志向。但在这几个政治腐败、无进取心国度成长起来的士大夫们养尊处优、饱食终日也是必然的。光有仇恨是不行的,治军战斗、攻城略地、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却是个专业性很强的活儿。可以直接判断,里面绝无象田单、项羽、刘邦这样的能人志士在内。因为连地处东垂的即墨大夫都能想到借兵给他们光复国土,他们中就没有一个胆敢向齐国协商借兵,也没有组织本国的有生力量来组织反扑的。真把100万兵借给他们,摆在他们面前,说不定这些兵就把他们吓傻。还可以从后面发生的事情推断,有可能为了争这些兵权就大开杀戒,得到兵权后作威作福也未可知。

2.齐兵军事素质

回头再看看齐国这几百万甲士的军事素质。据《资治通鉴》记载:

初,齐君王后贤,事秦谨,与诸侯信;齐亦东边海上。秦日夜攻三晋、燕、楚,五国各自救,以故齐王建立四十馀年不受兵。

君王后死,后胜相齐,多受秦间金。宾客入秦,秦又多与金。客皆为反间,劝王朝秦,不修攻战之备,不助五国攻秦,秦以故得灭五国。

也就是说,当时秦国与三晋、楚国天天打得不可开交,但齐国因为地理位置和外交政策原因,已经40多年没有大的战事,假如男子从15岁以上可以上阵的话,55岁以下的全没有参加过争战。还有因为齐王田建接受秦国贿赂的宾客鼓惑,根本没对军队进行有效的军事训练。当时秦将王贲从燕国与齐国过界猝然入境,几天之内就包围齐都临淄,说明北方边境根本没有驻守军队,或者是驻守了,也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这种情形颇象唐玄宗时期安禄山从范阳起兵反唐时的状况。

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

所过州县,望风瓦解。

国民过太平日子久了,一遇战事就惊慌失措,所以才使得安禄山迅速从河北范阳进犯到关内长安。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三、秦朝灭亡原因分析

1.为确定其合法地位,秦二世痛下杀手,斩杀文武重臣,严重削弱了统治集团力量

公元前207年7月,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平台。少子胡亥与左丞相李斯、宦官赵高矫诏立胡亥为秦二世,赐始皇长子扶苏死。即位后又修订了更加严刻的律法,大肆诛杀其兄弟姐妹,先后有12名公子(秦始皇亲生子)和10公主在咸阳闹市及杜邮被斩首示众或车裂,在狱中害死3个公子。长子扶苏自尽不久,逮捕了阵守北疆的武将蒙括,以王离代理其职,连同其在朝内担任重要文职的兄弟蒙毅一起杀害。后来以山东盗贼不能及时翦除为由杀害了左丞相李斯父子,逼迫右丞相冯去疾、武将冯劫自杀。整个秦国行政管理系统和军事管理系统几尽崩溃,全由赵高一人掌握。再后来赵高派人弑杀秦二世,导致整个领导集团瘫痪。

2.秦朝在军事防御过程中的有效敌御

前期陈胜吴广起事后,由于二世贪图享乐,听不得坏消息。开始东来的官员报告山东开始有人造反的情况,二世交给有司法办。后来再回来的人或者隐情不报,或者轻描淡写以取悦于二世。直到周文率兵攻打到秦国大门口函谷关才使二世等人大惊失色。少府章邯仅是一名分管皇帝内务的官员。是他临时建议,组织当时在骊山服役的一大群劳改犯,赦免其罪,分发给他们武器御敌。别看一群刑徒,里面不乏多年征战的老兵,只是秦律过于严刻才犯法服刑的。章邯带领他们到函谷关外大败周文起义军队,三个多月时间,周文边打边退,退到函谷关以东200公里以外的渑池兵败自杀。章邯的刑徒军一路冲杀,途经定陶、东阿,行程400公里以上,在邯郸与王离率领的长城军团会合。在钜鹿之战中,楚军与王离军进行九次激战,王离战败被俘,章邯兵退不久也降。

应当说章邯组织的刑徒军与王离率领的长城军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是区区几十万军队在中原东骋北奔,又遇强楚兵阻才受挫的。加上二世在章甘取胜时认为理所当然,失败后就横加指责,最终让甘章对秦二世去了信心才投降楚军的。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3.严苛的法律,繁重的徭役失去山东民心

原来秦国的法律是很严刻,但在秦国的推行也是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和不断的斗争才让秦民适应的,这得有一种文化背景的转变。秦国在短暂的10年内消灭山东六国,然后在全国实行秦律,很显然民众是很不适应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大兴土地,征敛不断,秦二世又有过之而不及,民众们自然会怨声载道。

四、起义力量参差不齐,内耗严重

自从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以后,全国各地起事势力可谓风起云涌,但有效的攻击力量有限,并且火并、杀死头领的事情频频频发生。只能消灭当地秦朝设置的官吏,一旦遇到强劲对手就失去有效抗击。比较明显的是在钜鹿之战中,除了项羽的楚国,其他十余只救援军队不是拥兵自重就是胆怯。值得一提的是有“刎颈之交”的魏人张耳与陈馀,一个被围待救,一个在外不敢出击,在强敌面前,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

与其说是起义军合力剿灭了秦国,倒不如说是秦国统治者自取灭亡!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结语

当初秦灭六国前,无论是秦始皇的中央统治系统,还是军队战斗力与经济保障都非常给力,在没有全面推行秦律之前,民众也感受不到生活压力,所以说从各个方面来看,齐国分兵给三晋和楚国的战略胜算根本不大。

后期二世当政以后,秦国统治集团已基本失效,军事力量严重削弱,民间反秦呼声也高涨起来。尽管起义军力量没有前期各国常备军那么强大,仍然可以借助军事手段与劝降相结合,直捣秦之老巢咸阳。

最有可能的是,三晋遗民和楚国遗民各自得到100万齐兵以后,分头收复各国失地,由于秦政权要在全国各城邑分布少量驻守官吏和军兵,但鉴于全国城邑太多的原故,每地分配的军事力量不会太多,当时仅齐国就有70多城,全国至少200以上城市,就算每个城市500人的话,也要10万以上。各国手握集中兵力对秦政权各地少量卫兵进行围剿的话,胜算倒是蛮大的。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但是也要在领导力量相对团结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如果他们不具备军事指挥素质并且以大局为重的话,则可能在初期分兵争权过程中就自已大打出手,比如魏、赵、韩三国之间是二三百年的老对手,祖祖辈辈都在联合、分化、斗争中度过,安知不会大权在手就急于火并?

理想状态下,他们会大面积收复秦国占去的国土,也许会把秦军打回函谷关以西、武关以北,但秦始皇会利用后面这10年有生之年卷土重来,凭着秦国当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外交策略进行报复性反扑,很快就回重新统一山东各国。

历史的车轮只会向前推进,只是时间早点晚点,情节简单粗暴还是曲折委婉而已。

瞻前顾后,齐王田建在投降秦国之前还有没有翻盘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