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中国目前有垂直起降的飞机吗?你怎么看?

史文广


我国目前当然没有垂直起降飞机了,因为我国目前没有能够使用这种飞机的环境或者军舰,但是等到我国正在建造中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服役之后,我国肯定也会研发一种垂直起降战斗机,这种飞机的装备必要正在增加。


我国过去没有这种飞机的装备必要,主要还是因为海军和作战想定的问题。海军没有两栖攻击舰,因为海军没有想定过要在远离本土的地方,在远离岸基航空兵的地方进行攻势作战,一方面因为当时的我国海军还不够强大, 没有这个能力,另一方面也因为国家没有这个实力,没有脱离本土太远的重要战略利益要去保护。


但是目前不同了,我国的GDP已经在世界第二位,是世界经济大国,同时作为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我国也成为一个担负着国际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因此再说没有这个方面的利益去维护也不可能了,国家利益所及,乃是军事力量必须所及,这样才能确保国家战略利益不会受损。于是我国也开始把远洋地区的作战行动列入海军的作战想定。


有了想定就需要相关的装备,航母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航母在两栖作战中的力量投送能力显然不及两栖攻击舰,在两栖攻击舰的专业领域,他可以看做是一个前沿的海上基地,可以依靠各种类型的载具完成力量上岸投送,不论是直升机还是登陆艇,他都能够有效的协调和调配,同时设置了两栖作战指挥中心,建立了医院等部门,可以把后方到达的兵力在这里换乘载具上岸,成为一个大型中转站,这都是航母没有的能力。


有了两栖攻击舰,那么就需要配套的攻击航空兵,小一些的两栖攻击舰可以使用武装直升机,但是大一些的就需要自己的专属利器了:垂直起降战斗机。因此,我国海军走向远洋的今天,在075已开建的今天,我国适时的研发并拥有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不难想象,甚至是一种迫在眉睫的需求,因此我们只需耐心等待,就能看到结果了。


海事先锋


按照严格飞行器分类的话,可以垂直起降的直升机是不算飞机的。飞机的定义是具有动力装置产生推力或垃力,通过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重量大于空气的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飞行器。而直升机是通过旋翼产生升力,虽然都是利用伯努利原理飞行,但是在结构上有本质上的区别。于是垂直起降飞机范畴,就将直升机排除在外了。这么说来的话,我国目前是还没有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不过现实中没有,YY一下还是可以的。▲这位仁兄是论坛里一位网友的杰作,命名为歼-26“精卫”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这款战斗机外形非常前卫,采用隐身设计,鸭式气动布局和五代机必备的V形双垂尾。升力布局方面采用和F-35B类似的升力+升力巡航升力布局,即在垂直降落时,利用升力风扇提供和发动机尾喷口倾转90°向下提供升力。同时升力风扇通过传动轴延伸到主翼,保证机身平衡。

F-35垂直垂降落时的升力布局示意图

除了歼-26,我国在网上广为传播的还有另外一款垂直起降战斗机,沈飞歼-18。▼这张照片是2011年4月份,在歼-20试飞成功之后网络上盛传的沈飞歼-18“红鹰”垂直起降战斗机。根据当时的说法,所谓的歼-18采用的是和苏-33类似的气动布局,和雅克-141类似的升力布局。
很明显,这两款在网络上传的神乎其神的所谓国产都是不存在的。按照我国战机的命名惯例,歼字头的名字是由军方给予。比如空军的歼-11,海军的歼-15,这些是取得成功的项目。除此之外,还有下马的歼-9,成功后未能服役的歼-12。也就是说,一款战机从立项到成功试飞,直到服役,才会拿到歼字头的命名。沈飞310工程的FC-31战斗机已经搞了好几年,还在珠海航展高调展示都还没拿到歼字头的命名。歼-18和歼-26这哥俩影都还没有就拿到了,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这两款所谓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明显不存在,假得很明显。


其实,以我国目前航空工业的技术水平,根本还研制不出具备短距起飞垂直降落的战斗机。我国目前在战斗机研制方面,气动布局和飞控系统可以说是已经做到了极致。这一点毋庸置疑,从歼-20浑身都是可以动的小翅膀就可以看出我国在飞控和气动布局的高超水平。但是相比之下,动力方面就落下很多,而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关键技术难点就是动力系统。以美国F-35B为例,能够在没有任何空气升力情况下将其11吨的肥硕机身托起,是依靠其推力接近200KN的F-135涡扇发动机。
反观我国,涡扇-10系列虽然突破了大推力发动机的门槛,但是离F-135,甚至是上一代的F-119发动机都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我国的涡扇-10“太行”发动机用在普通战机上已经非常不错。其基本型涡扇-10A,最大推力达到130KN以上,满足我国现役大部分第三代战斗机使用。不过这个技术水平离达到垂直起降的要求还很远,满足不了垂直起降对大推力的需求。我觉得,我们至少要研制出类似于美国F-119推力水平的发动机,我们才能够看到属于自己的垂直起降战斗机。


赤焰哒哒哒


有,不过不是军机,只是博物馆的展品。我国肯定会发展垂直/短距起降战机,但这也是一个谣言满天飞的话题。关于中国垂直起降战机的信息目前有各种不同的版本流传,传的最多的几个:

1.俄罗斯想与中国共同开发垂直战机,有意共享前苏联雅克141技术。

2.中国趁苏联解体时通过特殊渠道购买到雅克-38战机,并以研究多年。

3.中国自身研发的歼-18隐身垂直起降第四代机即将完成,世界震惊。

对此我只能表示荒谬,这些奇谈怪论要么是捕风捉影,要么是凭空捏造,多数拿不出一点官方意见,只能在自媒体中传来传去,某些话题甚至我10年前就看到过类似的。

所以确实很遗憾,中国目前是没有垂直起降战机和相关计划的,起码官方没有承认这方面的信息。这也可以理解为我们没有垂直起降战机,起码军队是没有装备这型飞机的。

不过,早年在林副主席领导下,中国确实有垂直起降战机的研发计划。这就是源自1968年的“四号任务”。

1968年7月11日,空军向军委办事组和国防科委递交了《关于三五期间我国飞机发展问题的建议的几点意见》,首次提出了垂直起飞战机的研究计划。到69年,601所和沈飞都专门成立了相关课题和研发小组,取得了相当的研究成果。其中沈飞的小组就命名为“四号任务”小组。

当年的计划过于理想,国家这方面的航空技术一穷二白,连普通战机的完全自主研发都做不到,小组却被要求“垂直战机”1971年7月1日上天,整个研发历程仓促又催促,完全经不起一点长时间的论证和试验,为最后的失败埋下了苦果。

“四号任务小组”和601所在高度压力的情况下用一个月时间拿出6套方案,但越深入研究越发现当时的国力与科技实在难以负荷一款垂直战机的研发。“1971年7月上天”这种荒谬的理想自然也无法如愿所偿。

时隔两个月后,“四号任务”在913变天的情况下开始下马,坚持到72年以后,小组提交了“垂直起降飞机在我国缺乏基础研究和技术储备,短时间无法搞成”、“遵循国家计划缩短战线,集中兵力打歼灭战,解决空军当前最急需的作战飞机”等会议报告后,“四号任务”便烟消云散了,一应机构全部撤销,整个计划纯粹只存在论证设计阶段。

除此以外,中国与垂直战机最接近的一次是80年代对英国“鹞式”的购买计划。

当时“鹞式”战机正于马岛战争中大放异彩,是当时最新锐的先进战机。其优良的起飞能力和作战性能令军队非常感兴趣。

其实中国关注这款战机的时间非常早,可谓是口水流了十几年。早在珍宝岛冲突时中国就已经关注了鹞式。对于那时仍然还存在的“空中游击战”思想,不需要机场的鹞式完全比正在准备首飞的歼-12更适合担任“空中李向阳”的角色。

当70年代与西方关系一缓和,中国马上飞扑过去,提出100架的鹞式战机购买计划,这个数量完全是为了对抗苏联在远东的力量。英国对这种军售自然也是垂涎欲滴,但双方最后却因为各种政治问题耽误了。

1977年中国派出代表团专赴英国考察鹞式战机,差点就签下了相关购买计划,但苏联横加干预,生意最终便没有进行下去。80年代,国际局势变化,鹞式也失去了先进性,那种100架的订单自然也就不可能了。中国方面最后提出了25架的购买量,英国也推出了更先进的海鹞2,不过这笔交易最终还是烂尾。对于年军费只有200亿RMB的中国来说,单价600万英镑的海鹞2太贵了,我们连F14都能撒手,区区鹞式只能呵呵了。

毕竟买卖不成仁义在,1996年,北航航空航天博物馆与英国帝国战争博物馆签订交换协议,用一架拉沃契金-9型苏制战机换取了一架鹞式,这也是我国唯一的一架鹞式。


王司徒军武百科


上世纪60年代末,出现过歼6垂直起降战斗机项目。受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和70年代大环境原因,最终这个方案没能实现,我国至今没能成功研制出垂直起降战机。

那我们会不会研制和装备这种战机,就要从研制能力、研制成本、作战需求来分析:

1. 我国对垂直起降战机进行的研究程度和技术储备远不如美国,即使是美国在F35B战机的设计上也要借鉴前苏联的雅克141。还有飞机所需的大推力发动机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由此可见,研制一款垂直起降战机难度之大。

2. 垂直起降战机是一种专门开发且需求量少的新型飞机,所需的成本、技术和资源也都远超过常规战机。这也是F-35的研制成本还是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3.075型两栖攻击舰以搭载各型直升机为主,其作用是提高我军两栖作战的垂直攻击和登陆能力。从另一角度说明现阶段我军对垂直起降战机的需求不大,短期内不会上马。

随着未来军队作战需求的变化,自研的垂直起降战机出现在075型两栖攻击舰的可能性也是极大的。


好好的141120911


中国的军事科技起步是苏联在我们建国时期提供的一些有偿帮助,使得我们在工业化体系上面有了基础,虽然说我们后面跟苏联闹变扭,但是我们后期到现在的大多数武器装备技术还是来自前苏联的技术,可以说前苏联的技术现在正在被我们进行最后的消化,下一个十年我们基本上就可以说在研发上完全摆脱苏联技术,进入完全自主的时代。



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了,国家条件好了就不用苏联的技术,现在我们的许多军工武器装备其实都是来自俄罗斯的军工出口以及乌克兰的技术上的帮助,才有了这些年许多装备的突破性进展,还有一部分是来自以色列的技术,但是没有苏联体系的占比大,我们许多的所谓自主研发都是建立在苏联技术的基础上,比如说现在舰船的动力系统,大型运输机战斗机的发动机方面,以及潜水艇的消声方面技术都是前苏联技术乌克兰帮助下做到的。


在飞机制造现在除了歼二十和歼31外形结构是自己的,其他的飞机基本上都是有非常大比例含着苏联飞机的影子在里面,所以说我们现在是经历吸收外来技术模仿研制积累经验后走向自我研发的过程,虽然不愿意接受和承认这些,但是这些都是现实的事情,特别是发动机技术我们仍然对苏联技术依赖很大,虽然说苏联解体差不多三十年了,但是到现在还影响到我们。


垂直起降飞机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已经有了设想,在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是垂直起降飞机发展的集中爆发期,五常中除了我们中国,剩下的其他四个国家在六七十年代都对垂直起降的飞机真正的进行了非常积极的研究,苏联的雅克,英国的鹞式攻击机,都是当时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成功研制出来的代表机型。

还有法国也对垂直起降飞机进行了研发,这种垂直起降飞机成为六七十年代的宠儿,法国在这上面也不甘落后,研制出来垂直起降飞机甲虫,只是由于飞机的发展需求不一样,最后这个垂直起降飞机退出历史的舞台,法国也放弃了研发生产垂直起降飞机的想法 ,但是在六十年代法国研制出来了一款可以垂直起降的飞机,可超音速飞行的幻影|||—V垂直起降飞机。


美国早期也一直对垂直起降的兴趣爱好者,跟英国共同在鹞式飞机上改进研发的另一款垂直起降飞机AV-8B,有了这些经验在这个世纪美国在这些基础上自行研发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垂直起降战斗机F35,这也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款垂直起降的隐身战斗机。

英国研发出来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是鹞式飞机,曾经大量服役在英国的航母上面以及服役在印度的航母上面,这种飞机虽然有垂直起降的功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战斗力弱,所以很快被历史淘汰,淘汰的飞机被美国购买拆了零件给AV-8B当做维修零件更换使用。


苏联研制的垂直起降飞机,苏联对这方面的兴趣丝毫不亚于西方国家,为了能够快速获得成果,苏联把现役飞机的机身进行改装,重新安装上可以实现垂直起降的发动机,使得诞生出来了不少的垂直起降型号,比如说米格21PD,米格23PD,苏15VD,雅克38和雅克141等型号,最后都被放弃。

我国其实也有过研发垂直起降飞机的计划,1968年7月11日,空军向军委和国防科委上报了关于研发短距离起降飞机的计划,研发的对象是用歼6进行研改,由于特殊原因最后计划一直被搁置,2015年3月20日中航工业成发与中航空天发动机研究院对垂直起降项目进行了签约仪式,我国的垂直短距离起降飞机项目进入了真正的研发阶段。


不只是我们,就连我们的邻居印度也对垂直起降飞机非常感兴趣,在2006年的时候印度就已经开始计划研发垂直短距离起降飞机,2009年已经建成了飞机测试用的风洞,印度的计划是研发一款能够垂直起降,具有隐身能力的中型战斗机,使用印度自己研发的引擎两台能够推动起飞20吨的战斗机,计划该飞机将配合印度自己研制的国产航母上使用,可谓是非常丰满的理想。


无法超越的足迹


我们没有垂直起降飞机,垂直起降机型是对国防或远程投送,不可缺少的力量,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是一个高端产物,普通战斗机起降需要很长的跑道,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可在两栖攻击舰或大型水面舰艇上使用,也可在航空母舰上使用。美海军陆战队使用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最多的兵种。短距或垂直起降战斗机生存能力相比普通战斗机强,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能在恶劣气象条件下起降,好处太多降低使用成本,所以飞机短距、垂直起降成了航空发展一个方向。


f35b在空中翻筋斗,不愧是21世纪产物,它釆用外挂弹或外挂副油箱时,隐身指数下降,

我们在舰载机方面要结合世界先进水平,既然要研发就不拘小节,能拿出手的战机要追上全球先进技术,发展垂直起降的先进舰载机,不能再从零开始,而应当选择一个像f35b作为起点,以避免将他国走了几十年的路 ,再重头走一次。雅克141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


f35b剖析图,它的软件设计跟不上步伐,像是其它战机缺氧缺点,但仔细想美国人会公布这致命数据给全世界人听么?不可能。

雅克141是苏联发展的一种垂直起降舰载战斗机,1975年开始研发,1987年首飞, 是雅科夫列夫设计局研发的一款先进战机,进行了常规起降、陆地垂直起降和舰上垂直起降的飞行试验。

1991年一架雅克141原型机试飞时意外坠毁,原因是飞行员对此飞机性能比较陌生,导致计划很快又被取消。后来雅克夫列夫设计局继续研制其陆基和舰基改进型,并建造了4架原型机。有2架一直试飞到1995年,另2架则进行发动机和结构试验。到1991年时雅克141已试飞近200余小时,按原计划雅克141研制工作将于1995年底全部结束,雅克141有过硬试验时间,证明雅克141在实践中得认可,不能因为一次堕机事故,抹杀一架世界上优秀的战斗机。


图雅克141,如当时见到此机还以为外来物种,不失科幻元素,虽然以现在目光看,机身外形不那么好看,以当时已不错的设计了,f35b机身设计是钻石形,雅克141是鸭式布局。

气动布局:机翼为悬臂式上单翼、中等角度后掠、翼根部装有前缘边条、机翼可折叠。有前缘缝翼、后缘装有分裂式升降副翼和后缘襟翼、翼尖装有控制飞机滚转的喷嘴、由发动机压气机引气供给喷嘴、机身直线型机身、机身两侧敷有大量隔热材料、机尾有控制航向的喷嘴、尾翼双垂尾布局、常规轻合金结构、垂尾由两个尾撑支持、略向外倾、全动平尾、所有尾翼面都有后掠、水平尾翼具有明显的下反角。

雅克141性能:乘员 1人、长度 18.36米、翼展 10.1米(折叠后为5.9米)、高度 5.00米、机翼面积 31.7平方米、空重 1165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 19500千克、动力装置 1台R-79V-300加力发动机、加力推力: 152千牛、最大飞行速度1.7马赫、实用升限15500米、航程 1400千米(垂直起飞,内部燃油),载油5500千克(内部)、2100千米(短距起飞,带副油箱)、起飞距离 :垂直起飞 、爬升率\t 250米/秒 、翼载荷 615千克/平方米、 推重比\t 0.79。


075模型,它的设计比世界其他国家两栖攻击舰好看多了,未来几十年不用过时的,它设计板面可以随时加装备其它设备,这是未雨绸缪。

雅克-141打破了垂直起降战斗机的多项世界纪录,有效载重1000千克时爬升到12000米时间为116.2秒、有效载重2000千克时相应的爬升时间为130.5秒、从高度3000米到8000米、爬升速度为250米/秒,美国f35b战斗机的垂直起降技术源自于苏联时期的雅克141舰载战斗机,尽管不能说f35b是抄袭雅克141,但f35b设计上的灵感是来自雅克141,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很需要这方面的技术储备,看到雅克141肯定会流口水。

个人认为以雅克141技术起步,我们战机不会落后f35b,我们已经有了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平台075两栖攻击舰,就欠缺东风了。现在美国的f35b也有缺点、软件问题、机身肥和发动机推力不成正比。


森林狼6


我们中国当然有垂直起降的飞机啊,直升机不是吗?而且还不少呢。

不过,垂直起降的固定翼飞机我们还真的没有,我估计我们将来也不会研制这种飞机。

为什么呢?

首先,我觉得这种飞机太鸡肋了。即便将来我们也像美国那样装备两栖攻击舰了,但我们也不会研制它。美军搞垂直起降战机的目的是用于攻击敌军滩头阵地,压制、摧毁敌人的火力点,必要时打打空战,掩护一下己方的兵力。前两项任务武装直升机都可以承担,至于说必要时打打空战,我认为没必要。因为两栖攻击舰的任务是在空军或者海军航空兵夺取了制空权后,对敌占的港口、岛屿实施登陆作战,这时候制空权已经掌握在我们手里,空军或者海军航空兵肯定会出动战机提供空中掩护和支援,根本无需再弄个垂直起降战机来。除了两栖攻击舰,垂直起降战机一般来装备在轻型航母上。我们根本不需要轻型航母。除非是有哪天我们要对外出售轻型航母,才会研制垂直起降战机,要不然叫咱们自己要,我认为是没必要的。

其次,垂直起降战机技术复杂,发动机技术要求高。目前我们还没掌握相关的技术。另外,垂直起降战机操作起来也麻烦,简直就是手忙脚乱,其事故发生率比其他飞机还要高出三五倍。例如大名鼎鼎的AV8B“海鹞”垂直起降战机在美国就因为飞行事故高,所以又得了个“寡妇制造者”的称号。

最后,垂直起降战机的作战能力并不强。例如前面提到的AV8B“海鹞”,如果它在陆地机场以常规的方式起降,那它的作战半径将达到400公里,能携带的武器有3吨。但如果让它垂直起降,那它的作战半径只有120公里,能携带的武器也只有800公斤。因为垂直起降耗油量大,也受到最大托举重量的限制,所以它的作战半径和作战能力都大打折扣。

对于这么鸡肋的战机,咱们要它干什么呢?


血染战旗红


目前世界各国海军/海军部队之中,装备有垂直起降功能的战斗机数量并不多,其相关的型号也就只有几种。

当今,世界上最为先进的垂直起降战斗机是由美国独立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的中型隐身战斗机F-35B型,该款战斗机也是世界上第一款具备隐身能力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并且,该型战斗机也已经进行实战部署了,传闻该型战机还出现在了阿富汗/伊拉克等地执行实战条件下的相关军事任务。

现在的中国军队之中是没有装备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战斗机的。不过,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中国军用航空工业还是尝试计划通过自己的航空力量并依托国产歼-6战机为飞行平台,设计改造出一款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国产战斗机,但后来因为战机研发技术要求太高等因素的困扰,这款国产垂直战机也就没有了下文。

虽然中国军队还未装备任何一款具备垂直起降能力的先进隐身战斗机,但是关于战机如何垂直起降的相关技术却并不少,并且中国军用航空业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从乌克兰引进了雅客-141垂直起降战斗机的相关技术,理论上中国军用航空工业也是具备能够依靠自己独立研发出自己的国产垂直起降先进战机能力的。

也就在近些时间,国内一些比较权威的新闻媒体报道称,国产大型两栖攻击舰075型,相关的分段已经完成相关的建造了,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可以正式组装完成,进行相关的海上测试工作。同样,也随着中国海军部队装备这一大型两栖攻击舰,对于具备垂直起降能力先进战机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了。


航空君


直升机就算是垂直起降飞机啊,确切的应该是有没有垂直起降战斗机。很抱歉各位,不要被以前天天炒的歼-18、现在炒的歼-26垂直起降战机给忽悠了,我们确实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成就和进步,但是我们不要盲目乐观和高兴。目前我们没有实战用的垂直起降战斗机,不过在这方面我们仍在一直在不停的努力发展,毕竟我国发动机技术在近些年的努力赶超中正在逐渐向前看齐。

网传歼-26图片

现在垂直起降飞机的发动机需要大功率升力风扇,我们要做的就是一步到位,不走弯路,研发甚至超越类似美国F-35B的发动机。目前全世界投入实战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只有英国“鹞式”和美国F-35B两款,而鹞式战机在F-35B的服役后基本退役,也就是说目前全球顶用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只有美国一家。虽然法国和前苏联也都曾研制过,但是“幻影III”改装的垂直型号,包括苏联的六款垂直起降战机都因存在重大技术缺陷而没能成功。

法国改装的幻影3垂直起降型号战斗机

美国曾经研发的“垂直起降战斗机”,真正的“垂直发射”。

后来苏联的雅克-141技术相对开始成熟,但是由于前苏联以发展核潜艇的重心遭到搁置,后来虽然被设计出来并完成首飞,但是由于苏联解体,雅克-141也没能被量产。可惜最后因为缺钱将整套技术卖给了美国,美国五代机F-35B 的一些垂直起降技术就借鉴了雅克-141。但是苏联的垂直起降技术是有缺陷的,比如飞机垂直起飞时,过长的起飞过程足以让垂直向下喷的尾焰烧穿航母甲板,后来美国才知道自己被坑了,不过美国航母甲板的耐高温性比较强,又加上一层耐热板这才比较好的解决了问题。

雅克-141的垂直起降原理,不过现在看来已经完全没必要购买了。

说到垂直起降飞机我们当然需要,虽然它有许多“硬伤”,比如航程短、油耗高、航速慢等等,但是这都不妨碍它能为两栖登陆提供很好的支援作战,它和两栖攻击舰的出现将代表一个国家两栖作战实力大大提升。很明显垂直起降最困难的地方就是它的心脏--发动机,然后就是它的飞行控制系统。摆在我们面前的困难我们必须要逐渐克服,两栖攻击舰和垂直起降飞机的出现将带来更先进的战术和战法,这会让以后我们在保卫主权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而不至于以后有什么风吹草动就派我们的航母出山。

相信这一幕是每一个华夏子民所期盼的!

现在我们的国产航母下水还有五代战斗机的迅猛发展,科技与知识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所期待的075两栖攻击舰和“垂直起降战斗机”都会根大家见面!届时我们的两栖作战能力和兵力投送能力都将提升一个新的台阶!我们的国防力量也将更加强大!

075两栖攻击舰概念图

我是军武奇兵,传播正能量,关注国防,谢谢您的关注与支持!


战武奇兵


舰载垂直起降战斗机这个东西我们应该是有立项的。


但是短期内这个资源可能更多被倾斜给了重型直升机还有4代机和5代机。毕竟短期目标是跟蔡省长好好亲近一下。这个项目里面,垂直起降没太大用处。5代机要负责提供介入遮断。4代机带队要实现最大程度的压制还有面对面PK介入之敌。剩下的让重型直升机利用小平顶为中继点接力就是了。

而且我们的涡扇发动机其实有两条线。一条是F110技术路线,这条线很多东西都是自己反推。另一条是AL31路线,这条线资料多。但是AL31F和AL31FN都喜欢多重嵌套轴承,在极限工作环境下,卡阻发生概率高于F110的强行散热技术路线。


垂直起降战斗机的飞控,目前我国有一定把握。但是对于该战斗机配套动力装置的性能稳定,可能还欠缺火候。其他的气动和武备,可能有空白,但都是时间可以添补的。

考虑到岸基航空兵一般活动于离岸800-1000公里这个区内。下一个目标是在东海或者南海的话。那么随着某个局势成定局,中国的垂直起降战斗机就该由暗转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