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4 乾貨!急性腦梗死緊急處理策略

腦梗死是腦血管病中最常見的種類型,約佔全部急性腦血管病的70%。腦梗死的分型方法有很多,有依據臨床表現的分型方法,有依據病因的分型方法,也有依據影像學表現的分型方法。當前國際廣泛使用的 TOAST( trial of org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分型將腦梗死按病因的不同分為五型:大動脈粥樣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動脈閉塞型、其他明確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TOAST分型記憶方法:大小心不齊(大動脈、小動脈、心源性、不明原因其他原因))

1)超早期治療:“時間就是大腦”,力爭發病後儘早選用最佳治療方案,挽救缺血半暗帶。(2)個體化治療:根據患者年齡、缺血性卒中類型、病情嚴重程度和基礎疾病等採取最適當的治療。(3)整體化治療:採取針對性治療同時,進行支持療法、對症治療和早期康復治療,對卒中危險因素及時採取預防性干預。

(1)一般治療:主要為對症治療,包括維持生命體徵和處理併發症。

1)血壓:急性缺血性卒中高血壓的調控應遵循個體化、慎重、適度原則。在發病24小時內,為改善缺血腦灌注、維持較高的血壓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只當收縮壓>200mmHg或舒張壓>110mmHg時,才需要降低血壓(特殊情況如高血壓腦病、蛛網膜下腔出血、主動脈夾層分離、心力衰竭和腎衰竭等除外)。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24小時~7天)持續存在的高血壓可以採取較為積極的降壓治療,一般將血壓控制在收縮壓小於等於185mmHg,或舒張壓小於等於110mmHg是安全的;病情較輕時甚至可以降160/90mmHg以下。但卒中早期24小時內不應超過原有水平血壓的15%。首選容易靜脈點滴和對腦血管影響小的藥物(如拉貝洛爾),避免舌下含服短效鈣離子拮抗劑(如硝苯地平)。如出持續性低血壓,需首先補充血容量和增加心輸出量,上述措施無效時可應用升壓藥。

2)吸氧和通氣支持:輕症、無低氧血癥的卒中患者無需常規吸氧,對腦幹卒中和大面積腦梗死等危重患者或有氣道受累者,需要氣道支持和輔助通氣。

3)血糖:腦卒中急性期高血糖常見,可以是原有糖尿病的表現或應急反應。應常規檢查血糖,當超過10mmol/L 時應立即予以胰島素治療,將血糖控制在7.7~10mmol/L。

4)腦水腫:多見於大面積腦梗死,腦水腫常於發病後3~5天達高峰。治療目的是降低顱內壓,維持足夠腦灌注和預防腦疝的發生。可應用20%甘露醇每次125~250ml靜點,6~8小時1次,對心腎功能不全者可改用呋塞米20~40mg靜脈注射,6~8小時1次;可酌情同時應用甘油果糖每次250~500ml靜點,1~2次/日;還可以是使用注射用七葉皂苷鈉和白蛋白輔助治療。

5)感染:腦卒中患者急性期易發生呼吸道及泌尿系等感染,感染是導致病情加重的重要因素。預防感染很重要,一旦發生感染應及時根據細菌培養結果和藥敏試驗應用敏感抗生素。

6)上消化道出血:高齡和重症腦卒中患者急性期容易發生應激性潰瘍,建議常規應用護胃藥;對已發生消化道出血者,應進行冰鹽水洗胃、局部應用止血藥物(鼻飼雲南白藥、凝血酶)。出血量多引起休克者,可考慮輸注新鮮全血或紅細胞成分輸血。

7)發熱:主要源於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受損、併發感染或吸收熱、脫水。對中樞性發熱患者,應以物理降溫為主,必要時給予人工亞冬眠。

8)深靜脈血栓形成:高齡、嚴重癱瘓和心房顫動均能增加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同時深靜脈學順增加了發生肺栓塞的風險。應鼓勵患者儘早下床活動,下肢抬高。避免下肢靜脈輸液(尤其是癱瘓側)。對有發生深靜脈血栓高風險人患者可給予較低劑量的抗凝藥物進行預防性抗凝治療,首選低分子量肝素,劑量一般為4000IU左右,皮下注射1/日。

9)水電解質平衡紊亂:低鉀血癥、低鈉血癥和高鈉血癥。常規給患者進行水電解紊亂監測並及時加以糾正,糾正低鈉和高鈉血癥均不宜過快,以防止腦橋中央髓鞘溶解症和加重腦水腫。

10)心臟損傷:腦卒中合併的心臟損傷是心腦綜合徵的表現之一,主要包括:急性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

11)癲癇:一般不常規使用預防性抗癲癇治療,如有癲癇發作或癲癇持續狀態時可給予相應處理。腦卒中後2周如發生癲癇,應長期抗癲癇治療預防復發。

(2)特殊治療:包括超早期靜脈溶栓治療、抗凝治療、血管內治療、細胞保護治療和外科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