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銀行推戰“疫”主題理財產品 選擇仍需鄭重

每年2、3月份都是銀行理財的銷售旺季,今年受疫情影響,線上“雲”理財需求大幅迸發。數據顯示,春節後支付寶上存款理財產品銷售增長已超100%。

近日,多家銀行或理財子公司陸續推出戰“疫”主題理財產品。26歲的杭冉告訴記者,近期打算把去年的年終獎用來購買理財,在眾多的銀行APP裡,一款稍高收益的戰“疫”主題理財吸引了她的目光。

“賺錢的同時也能支持戰‘疫’,心裡挺有成就感。”杭冉說。

戰“疫”主題也能理財,是“噱頭”還是名副其實?投資者應注意哪些風險?對此,人民網記者進行了採訪調查。

專享專供 戰“疫”特徵明顯

記者對比發現,此類疫情防控主題專屬理財產品在名稱、客群、資金投向等方面都具有明顯戰“疫”特徵。

不少產品只有部分防疫一線客群“專享”。如,農業銀行理財子公司農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農銀理財”)推出的三期抗擊疫情主題專項理財產品――“致敬軍人”“致敬醫師”和“加油湖北”,就是針對軍人、醫護和湖北地區客戶;中國銀行全資子公司中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銀理財”)的“(白衣天使專屬)中銀平穩理財計劃”已推出三期,只針對擁有銀行“認證姓名卡”的醫生客群發行。

當然,也有不少產品面向普通客戶(一般合格投資者)發行,如交通銀行全資子公司交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交銀理財”)推出的“交銀理財穩享精選資產1年封閉式2001理財產品”、工商銀行全資子公司工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工銀理財”)的“鑫得利固定收益類封閉淨值型理財產品(戰疫專屬)”等。

根據上述多款產品說明書,其募集資金主要投資於抗擊疫情的相關企業和領域。如,工銀理財上述產品的募集資金將用於支持抗“疫”融資需求、投資戰“疫”專題債等。

“這種做法便於產品快速募集資金,可儘快有效的把資金流轉到疫區或者相關的行業,解決它們目前的短期資金需求。”融360大數據研究院分析師殷燕敏對記者表示。

在上述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及其理財子公司的帶領下,不少股份制銀行和地方商業銀行也“迎頭趕上”,紛紛於近期推出相關主題理財產品。如華夏銀行推出“龍盈固定收益類G款37號一年期封閉式淨值型理財產品”,資金將投向“抗‘疫’領域,支持企業融資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地方商業銀行選擇將理財產品的部分募集資金捐贈給公益組織,以這種帶有“慈善愛心”性質的方式支持疫情防控工作。

“客戶每購買一份理財,就有一份愛心捐贈定向支持抗擊疫情工作。”中原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該負責人進一步介紹稱,中原銀行近期推出“抗疫愛心公益”第一期產品。產品成立後,該期產品募集金額×0.2%(年化)將由中原銀行代表理財產品投資者向河南省紅十字基金會進行公益捐贈,定向用於河南省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貴陽農商行推出的“超值寶抗疫公益1年1期淨值型理財產品”,也採用了相似的做法。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指出,目前來看,各家銀行在特殊時期積極發揮自身優勢,發行戰“疫”主題理財產品的積極性普遍較高。

“一方面,是貫徹落實監管部門的要求,加大對疫情防控及復工復產的支持力度;另一方面,銀行在疫情防控階段‘讓利’客戶,加大對相關企業在信貸、債券發行方面的支持力度,也體現了銀行保障實體經濟發展、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社會擔當。”溫彬說。

預期收益偏高 投資結構符合“資管新規”要求

疫情發生以來,央行加大公開市場操作,增加流動性。目前,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受影響已回落至2.7%左右,在此背景下,理財產品收益率也較春節前有一定下行。

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監測數據顯示,銀行理財產品近四周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保持在3.9%至4%之間。但戰“疫”主題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年化)普遍稍高於該平均值。

如,中銀理財該主題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最高為4.05%,最低為3.9%,而中國銀行其他同期理財產品的業績比較基準多在3.7%及以下。交銀理財、農銀理財該主題產品業績比較基準也在4%左右。還有的地方農商行,甚至推出了預期收益率高達7%的戰“疫”理財產品。

“這類產品的高收益與銀行‘讓利’、產品投資結構都存在關聯。”溫彬表示。

查閱多款戰“疫”主題理財產品說明書,記者發現,此類產品以淨值型為主,其投資標的主要分為4類:

1.各類存款、存單、質押式回購等貨幣市場工具;2. 國債、金融債、公司債等固定收益證券;3. 符合監管規定的非標準化資產,如各類收益權、帶回購條款的股權性融資等。4.監管部門認可的其他金融投資工具。其中,前兩類標的佔比偏高。

農銀理財相關負責人透露,該理財子公司發行的疫情防控主題產品全部投資於高等級信用債等固定收益類資產,由專業投資團隊管理運作。

“總體來看,戰‘疫’主題理財產品風險偏低,且符合‘資管新規’的相關要求。”溫彬認為。

2018年4月至今,“資管新規“及其配套細則逐步落地,要求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淘汰“存款化”保本保息產品。

目前,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存續規模佔比正在不斷提高。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統計,2019年12月,淨值型理財產品的發行量達1635只,較11月環比增長18.22%。

到2020年底,“資管新規”過渡期將迎來收官。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未來,估值淨值型和資產標準化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主要發展方向。

隨著去年以來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掛牌成立,今年各家都進入了拓展業務的新階段。

“此次戰“疫”主題理財產品的推出,或將成為銀行理財子公司今年在產品開發方面的良好開端。”溫彬說:“有助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為投資者提供穩定、持續的金融服務。”

低風險不等於無風險 專家提示三重平衡

面對層出不窮的戰“疫”主題理財產品,投資者到底該如何選擇?

農銀理財相關負責人建議,投資者在選擇抗擊疫情主題理財產品時,要做好流動性、風險性和收益性的三重平衡。

“投資者應該重點關注產品運作中面臨的市場風險和自身資金流動性風險,選擇產品運作穩健、期限適中的產品。”該負責人補充道。

溫彬強調,即使是同類型理財產品,由於各家銀行機構的配置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有所差異,其產品收益率也會各不相同。另外,即使這些產品的風險較低,但也都是非保本的,因此要考慮損失本金的可能性。

據融360大數據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2020年1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率為4%,環比上個月下跌6BP,同比下跌36BP。鑑於宏觀貨幣政策持續保持靈活適度,2019年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持續下跌,2019年年底小幅反彈後,2020年1月保持回落態勢。

“從中長期來看,經濟下行壓力疊加疫情因素,央行調整利率下行,使得固收類投資品種收益率繼續下行。”殷燕敏建議,對於流動性要求較低的穩健型投資者,應儘量選擇中長期理財產品鎖定高收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