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样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llkk我的宝贝


孩子的抗打击能力,我们可以理解为抗挫折能力。现在孩子虽然不用面对什么直接的压力,但是偶尔的小困难还是有的。如果孩子在这些小的困难、问题面前表现地手足无措,或者表现出我们大人所说的“输不起”,那这个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比较弱的。想要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我们就要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顾名思义是用挫折来教育孩子。但是家长不要误解,挫折教育不等于吃苦,这其中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下面我就详细说一下该如何培养一个孩子的心理抗挫能力。

首先,在孩子遇到挫折的时候,要给予孩子鼓励而不是打击

孩子考试紧张,父母说:“这有什么好紧张的,你看你那点出息。”
孩子比赛输掉了,父母说:“你要是能再努力一点,就不会输了。”

现实中很多父母都喜欢用这种“激将法”来激励孩子,殊不知孩子遇到挫折后,最需要的是鼓励,只有鼓励才能让他成长,而不是挖苦和讽刺。

其次,在事情发生之后,我们要帮助孩子找到问题的归因

社会心理学中一直认为归因(Attribution)非常重要,是向内归因为自己,还是向外归因为其他,是有讲究的。

如果孩子跑步比赛输掉了,不能归因为比赛不公平,要归因为自己没有更努力;当孩子做错题目的时候,不能归因为脑子笨,而是归因为没有仔细看题目;孩子走路摔倒时,不能归因为路不平,而要归因为孩子没有走稳。

只有找到了正确的归因方式,我们才能引导孩子找到对应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第三,父母要给予孩子爱,但不是“以爱之名”

不要打着爱的名号过度保护孩子,让孩子在温室中长大,不受一点磕碰是很多父母都想要的,但是过度保护出来的孩子抗挫折能力更差。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并且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无条件地支持他与爱他,这样孩子就会发自内心地认为:无论自己会遇到什么困难,无论自己能不能解决掉这个困难,父母会爱着我鼓励我。那么他就不会因为挫折而感到恐惧,或是对自己的评价太低。这样的孩子才不会反复遭受挫折的折磨。

挫折教育的本质,就是在孩子遇到挫折之后,父母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无条件的爱,让孩子的心中充满能量,这样挫折就不再那么可怕了。


时雨育儿说


作为六岁女孩的母亲,去年我孩子也面临人生的第一次“大挫折”,在提升抗压能力上,我家的经验:挫折教育,能很好的提升孩子的心里抗压能力,同时辅以体育运动,孩子的性格更开朗阳光,遇事不畏惧。分享下我家的经验。

我孩子的例子,适当的挫折教育,提升孩子的心里抗压能力

去年暑假,我女儿报了舞蹈技巧提升班,第一次练习站立下腰(站着弯腰、手碰地、再起来),对她来说,要克服心理恐惧成功下去,真的很难。课后,孩子退缩了,哭着说“再也不练”。孩爸陪着上课,看女儿哭的心疼,也说“要不不上了,等孩大些再去”。

我孩学舞蹈比别人晚半年,基础差些,若我心疼她,这次不去,以后舞蹈进步慢,也会给她个错觉:遇到困难,只要哭一下,爸妈妥协,自己可以不努力。“现在舍不得孩子,她心里承不得一点事,将来怎么办?”我还是说服爸爸,开导好女儿,继续练。

第二节我陪着去,坐在教室后面看着老师用手压孩子的身体,严厉的说“下去、摸地”。当孩子泪汪汪的看向我,我忍住了没哄她,一直鼓励她配合老师练习。您知道么,看着孩子瘦弱的身体,练这么难的动作,一边哭,还一边委屈的练着,我心如刀绞......

终于,孩子的腰下去了,摸着地了,颤颤巍巍站起来的那一刻,她望向我,开心的笑了......

课后,我俩很兴奋,我表扬了孩子的努力,充分认可她,再引导“其实下腰没那么可怕,只要坚持就会成功!”孩子非常高兴,一直分享她如何完成的,回家后又一遍遍和爸爸说。其实,在克服困难后,孩子也享受成功的喜悦,印象深刻。

之后孩子再遇到困难,我都会提及第一次下腰的经历,用例子告诉她,不用害怕。孩子呢,都会努力,心里承受能力好很多。所以,在孩子小时候,经历些深刻的挫折和磨难,家人借此正确引导。当孩子深有体会后,会提高心理抗压能力,遇事不畏惧。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重要财富!

提升孩子抗压能力的一些方法和建议

除挫折教育外,积极的体育运动,也能锻炼孩子的意志,磨练毅力。喜爱运动的孩子,性格更阳光外向,配合能力强,人际交往能力不错,人大度不计较,心理素质好,抗压能力强。

改变一味的夸赞教育,多些鼓励。不和别人家孩子比较,引导孩子做自己,父母总鼓励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会认为父母始终和他在一起,就不会退缩和害怕。

不过度追求完美。我女儿有些追求完美,开始练硬笔时,手腕没力气,写不好就擦掉,再写不好就委屈的哭,对此,我引导她要接受不完美,只要努力了,爸妈就非常开心,待手腕力有力了,一定会写的好。有时,要让孩子“接受不完美”。

付出才有所得。相信很多家长遇到过孩子执拗的要玩具,不买就哭的情况。我家里的应对办法,孩子做的好,或是帮助我们,作为奖励才会买,让孩子从小树立起付出才有所得的理念,她知道想要玩具要靠自己努力争取。

过分“懂事”的孩子抗压能力更弱。有些孩子从小懂事,体贴父母,不乱要东西,但懂事的孩子也会有很多心碎的时刻,微笑着说“没事啊”,其实心理更脆弱,要疏导孩子的委屈和不快。

给足孩子相应的心理营养。积极关注,相信孩子,接纳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原则又不溺爱,孩子才有足够的勇气面对未来。



总而言之,可以通过挫折教育和积极的体育运动提升孩子的心理抗压能力。孩子的心理健康需要家人长期积极的关注。孩子的成长是快乐的,但也伴随着挫折,只要我们想办法、动脑筋,不轻易言败,定能一个个克服,成功后将带给孩子无与伦比的快乐!

欢迎【关注】格桑花,和您聊聊养娃那些事,希望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格桑花谈育儿


从细微末节做起从小做起!

我夭折过一个不满一月的女儿,我三十岁有了一个儿子!

很疼爱吧?似乎溺爱也可以?

所以,我们一起散步时我会提醒:慢点!

他当然不可能听,不出意外摔倒了!

我随口说:我提醒你了,你自己摔倒的!

朋友问:所以?

什么所以,我提醒他了,他自己摔倒的!

于是,朋友就看我理所当然地站在儿子趴着的地旁边什么也不做!

你就这么站着,多没面子?

嗯,我也觉得!

所以,我抬步就走!

她惊呆了,看着地上可怜巴巴的娃叹气!

你真的什么都不做?扶一下不行?

我提醒他了,他自己摔的!我生气地看着她。拒绝她多事!

然后,儿子看着我们走远,突然自己爬起追来!

他拍拍小手虽然有点小伤口却并没有多难受!

我轻声说:疼么?如果知道疼,下次就走慢点!我提醒你了,你自己摔的!

路过的家长,提升孩子的抗压能力就要在平时的小挫折中锻炼他!

你不能他摔一下,你立马扶然后各种安慰各种自责!

你得让他从日常小挫折中知道:自己的坑,摔进去了自己爬出来!

自己的错自己负责没有人替你背锅!

自己的路自己注意,我们只能提醒,仅此而已!

你要是能狠一狠忍下对娃的心疼!你孩子的抗压能力何愁不高?


kk生活录


提高孩子的心里承受能力最主要的是不要过度保护孩子。哪里摔倒哪里站起来要让孩子有颗强大的内心。避免孩子有玻璃心。尊重孩子的需求不强求孩子要和孩子商量让孩子自己有自己的判断能力。这里说一个案例。一般小孩都怕打针几乎没说不怕。带着孩子去打疫苗的时候就会看见有很多孩子因为害怕打针而哭泣甚至走到医院门口就开始哭闹不肯进去。


当然我家也不例外有一次看到了一本书教会孩子面对问题。从那以后每每要打针的时候我会告诉孩子我们今天要打疫苗,一个月就只打一次。打疫苗是为了让你进幼儿园,如果感冒的话每天都要打针你愿意每天打针吗?当然结果是不愿意每天打针了。虽然每次走到医院的门口还是还是会有些抗拒不太肯去。但是还是蛮讲道理的。只要说只打这一次一会就好了。会有些疼打进去的时候但一会就不疼了。孩子就坦然面对这个问题就高兴的进去打了疫苗结果是打针一点没哭。让孩子自己面对问题比起过度的保护更有效你说是吗?



就那打针来说有些爷爷奶奶或是父母怕孩子疼把孩子抱的紧紧的生怕孩子痛。可是事的起反有了大人的保护孩子更是大声的哭大声的闹。因为孩子觉得了保护伞。要让孩子有个强大的内心就是放手让孩子去面对去。平时对孩子说话的时候适当夸孩子。夸孩子也要有方式方法。少说好聪明,等类似等我话语而改成真棒

从而避免孩子从小觉得自己根本是产生自我膨胀的心里。长大以后有个玻璃心一碰就碎。也尽量少用没出息,真笨等字眼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里。更不可当着孩子和其他孩子批评孩子或是攀比别的孩子。总之大人们对孩子的教育要拿捏有度孩子的成长多半取决家的因素大人的引导


岚妈育儿说



后来有了我以后父亲从来就没让我有过什么叫溺爱享乐的成长感受,小时候饭要自己吃衣服要自己穿,做错事要受惩罚当然了表现好了也会有表扬和奖励,稍大一点还被要求下地干农活。反正能吃的苦父亲都要我经历一下。这个时候看着别人家的小孩可以不受父母约束自由自在的玩耍,自己心中那种委屈埋怨挫折感是不言而喻的,此时父亲并会说起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小孩子小时候吃不得苦承受不了挫折将来能干什么,废物一个!面对父亲的责备不愿意承受那份羞耻感的我慢慢的学会了坚强的面对人生直到长大。当我独自走上社会开始自己的生活时我才发觉父亲对的那种教育方式让我受益匪浅,无论我遇到什么困难挫折我都可以把它化解掉。当我娶生子做了父亲以后我也会不自觉的用父亲那种方式教育我的孩子,只是方法更加柔和一点。

现在的生活环境好了,已没有以前那种苦难的环境给孩子在自然而然中历练的机会。怎么提高小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年轻的父母们要创造环境让孩子去锻炼,溺爱娇惯纵容不能有,要用好的方法鼓励支持引导他们走向成熟成功之路,待孩子长大成人时你也可以放心的将他们放手。


梦回田园


每个人在成长路上都难免会遭遇挫折,有些挫折是外部环境造成的关卡,有些挫折是内心情绪引起的波澜,挫折或大或小,都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

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是要发展“能够处理、克服挫折,甚至从中学习并自我更新的能力”,最终让孩子像弹簧一样,面对压力、困难,还能反弹回来,为孩子一生的强大生命力和竞争力提供最好的装备。

最近,看到一段CNN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华裔妻子普莉希拉•陈(Priscilla Chan)的采访,她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提到刚入哈佛大学时的艰难处境时,几度忍不住落泪。

虽然在外人看来,能进入哈佛已经是相当优秀了。但她当时的心理状态是:“我初到哈佛时,觉得自己就是个失败者。”

她很聪明,但她当时想:“聪明是我唯一的优势,但在哈佛,比我聪明优秀的人太多了。”

她觉得自己与哈佛格格不入,难以融入,甚至填好了转学文件准备转学。

那么是什么促使她转变心态,走向成功的呢?

原来,她去当志愿者,在一个低收入者安居项目里工作,看到那里的孩子时,她意识到自己其实是多么幸运,因为这些孩子根本无法触及她当时拥有的机会。

这件事促使她留在了哈佛,并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真正的学霸,期间还收获了扎克伯格的爱情。

她自己也下决心要用自己的能力帮助更多的人,最终成为一名善良、自信、独立、勇敢、让人钦佩的女性。

普莉希拉在哈佛陷入低谷的经历并不是特殊个例。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成功并非一条直线,而是迂回曲折的,成长之路上难免会面临各种压力、困难,有时候我们只看到成功人士光鲜的一面,而没有看到背后他们也挣扎过、失败过。

许多父母都期盼孩子学习优异,最后跻身名校,似乎从此就功成名就了。殊不知,近年来世界各地高校学生自杀的案例越来越多,学生患抑郁症、焦虑症的比例也逐年上升。孩子的学业固然重要,孩子的心理健康更是不可忽视。

对正处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挫折最终会成为前进路上的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他的思维方式,而父母在塑造孩子的思维方式方面可以成为孩子有力的引导者。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看到,面对同样的逆境,有的人会一蹶不振,而有的人则越挫越勇,这是为什么呢?

被称为“积极心理学之父”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一个人会对事情发生的原因有习惯性看法,他称之为“解释风格”。

当不好的事情发生时,有的人会把原因看做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有的人则认为原因是暂时性的、特定的。

前者更悲观,在困难面前容易灰心丧气,更难以坚持;而后者会更乐观,在面对困难时不轻易放弃,更愿意努力去尝试。

比如,当一个孩子转学在新学校交友遇到挫折时,如果他认为:“永远没有人会和我做朋友。”这个解释(永久性的)让他很容易陷入沮丧。

而如果他认为:“我刚刚转学过来,交新朋友需要时间。”这个解释(暂时性的)则会让他更愿意花时间去结交新同学。

同样打篮球失败了,有的孩子认为:“我就是不擅长运动。” 这个解释(普遍性的)使得孩子否定了自己运动方面的全部能力。

而有的孩子认为:“我篮球打得不好。”这个解释(特定性的)则让孩子看到自己在其他运动领域可能的优势。

如果对困难的解释是永久性的、普遍的,我们就会让自己看问题的视野变得狭窄,走进思维的死胡同,甚至陷入悲观绝望;而如果对困难的解释是暂时性的、特定的,我们就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在困难中找到突破口,甚至实现绝地反击。

就像普莉希拉在刚开始进入哈佛时,认为自己除了“聪明”之外一无是处,她当时眼中只看到了强中更有强中手的竞争环境,只看到了自己在精英群体中的微不足道。

而志愿者的经历则为她打开了另一扇窗,让她更真切地看清楚了她所拥有的机遇和资源,激发了她悲天悯人的情怀,让她得以重新振作,脚踏实地地在哈佛投入学习,并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孩子遭遇挫折、失败、痛苦时,父母该如何做,能更好地帮助他从中学习,增长智慧呢?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说:

有时候父母会希望孩子简单地将经历过的痛苦经验“忘掉”,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教会他们以健康的方式整合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将痛苦的经验转化为力量与自我理解的源泉。

一个简单的方法是,每天吃晚饭的时候,父母可以和孩子聊一聊一天中有哪些开心的事情,哪些难过的事情。

当孩子讲出自己遇到的困难时,父母可以通过启发式提问的方式,帮助孩子从更积极、全面的角度理解发生的事情,让困难成为成长的契机。

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除了帮助他梳理事情的来龙去脉,引导他用积极的视角看待问题,重要的是要给他情绪上的理解和支持。

跟一位妈妈聊天,她说:我女儿五年级了,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考了80分,比之前成绩下降了好多,我忍不住批评她几句,她就好几天都闷闷不乐的,还说自己讨厌学习,你说现在的孩子怎么连说都说不得呢?

其实,不是孩子说不得,玻璃心,而是妈妈说的方式和重点需要改变。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负责情绪的杏仁核发育较早,而负责推理、决策、自我控制等的前额叶发育较晚,前额叶的发展直到24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对于一个11岁的五年级孩子来说,她在面对成绩下降的挫折时,调节情绪的能力肯定不如成人,她的情绪本来就很低落,而妈妈的批评更让她无法理性思考。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生气或者指责,孩子体验到的只能是越来越多的负面感受。

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妈妈可以对孩子说:“这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你很难过,是吧?妈妈在中学时有一次英语考试不及格,我当时也难受得很呢。”

当妈妈表达出她对孩子情绪的接纳,并和孩子分享自己类似挫折经历的时候,孩子就会感受到支持和爱。

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说什么,一个温暖的拥抱就可以让孩子感觉到支持,帮助孩子从挫折引起的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合理地引导孩子,支持孩子,孩子就能在挫折中成长,变得越来越强大。


新东方家庭教育官方号


心理承受能力主要是对逆境的适应力、容忍力、耐力、战胜力的强弱。说永远没用,只有亲身的体验,才能让孩子去成长。

我们发现一个现象,处于一个绝对温暖,没有逆境的环境中,孩子往往特别脆弱,就曾经有一个孩子因为老师的一句斥责就跳楼自杀了,可是,回想我们80后以前,被打,被骂不在少数,但依然健康快乐的活到现在,究其原因,在于我们经历多了,而且普遍的氛围是,这很正常,不会特别的安慰、呵护,就养成了我们自身对待不顺经历的思维习惯,这是正常的,周围的人也不会过意苛责和异样看待你,过了也就过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孩子往往过于注重赞扬和呵护心理,点点责骂都不舍得,还要各种拐弯抹角的夸,这就会让孩子有个心理暗示,我的人生都是要这样的阳光雨露,如果不是就是异常状态,就会自尊受损,心灵受伤,无法承受突然的变动。

所以,提高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当孩子遇到错误的事情时,该责备还是得责备,不心软,不过过后24小时候,可以和孩子进行深度沟通对话,就之前的事情说明原因,让他知道,你只是就事论事而已,这样孩子也不会留下心理阴影。


红日飞鹭


你好,青少年年自杀,这是一种病,追究其病根在于父母。父母对于孩子过多的照顾和过度的保护,使得孩子无法磨练自己,孩子的内心变的十分脆弱,稍微的不如意,可能就会碎了。


心理承受力差的孩子会表现得懦弱,畏畏缩缩,自卑感很强,面对困难缺乏坚持能力,失败之后会受到承重的打击。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了三点建议,提升孩子的心理素质。

1、帮助孩子指定明确的目标,让孩子朝着目标去努力。比如说,最怕什么,让孩子朝着这个方向去做,指定一个合理的计划,由易到难,孩子在实现目标后也会感受到坚持的快乐!这需要时间和父母的耐性,在孩子受到挫折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帮助。


2、培养孩子的吃苦精神。如今很多家长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娇宠的厉害,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应该多让孩子做家务,锻炼孩子的自理能力,让孩子在困难中培养勇气。

对于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坚决说不,让孩子明白这世界不是他的,不是他想拥有什么就拥有什么。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父母要以身作则,如果父母遇到困难都退缩,那么怎样能培养孩子的意志呢?

让孩子从小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长大后才能勇敢的面对人生的难题。

欢迎评论交流!


教师育儿


小黑老师,专注学生升学指导,志愿填报,心理疏导。喜欢请关注。

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是现在很多家长或者老师对一些学生的看法,总认为他们因为一些在我们大人看开来微不足道的小事,动不动就理家出走,动不动就自杀,动不动就自残,等等。总认为孩子太娇惯,心理承受能力太弱。那我们要如何培养孩子宠辱不惊、迎难而上的坚毅品格呢,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几点:

1、减少对孩子的"奉承”,减少对孩子的对比。

很多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时候,毕竟都是独生子女多,经常会对孩子各种夸奖,让孩子有很强的优越感,认为自己各方面都很厉害,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是这样的,离开了父母,发现和自己以前的世界不一样了,挫败感会很强,自尊心受伤很严重,也不要经常把自己孩子和别人孩子去对比,这样让孩子会变的迷失自己,不知道真正的自己是谁。

2、遇到事情,在不会出现危险的情况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去解决问题。

现在的社会,不可否认,孩子都很娇贵,夸张点说就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但是当他们真正离开父母,进入学习、生活或者和同学之间的相处时,往往遇到问题后就不不知所措,他们什么都依赖父母,甚至是老师,这样就会使得孩子的“玻璃心
”很容易碎掉。就容易造成题中所说的一些问题,因此作为父母也好,或者老师,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候,一定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要不是坏事,只要认为可以让孩子去尝试,都让他们自己做决定怎么去做。

3、适当对孩子进“抗压能力训练”

心理和身体一样,越锻炼能力越强,可以适当有意识的做一些孩子这方便的培养,比如组织一些兴趣活动,让孩子能够找到兴趣,树立自信;组织一些竞赛活动,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竞争意识等。

4、及时和孩子沟通,帮孩子疏导心理。

家长和老师要多关注孩子,及时和孩子沟通,帮他解决思想上的结,当孩子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正确引导,解决问题,鼓励孩子要坚强,遇到挫折也要自信等。

以上是小黑老师部分建议,欢迎关注小黑老师一起讨论。


谢谢大家阅读,如果认同,请点赞,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在留言区讨论。


小黑老师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孩子被全方位过多的关注了,他们内心承受了极大的压力,没有自由感。 关注是有必要的,但需要有正确的方式方法。如:不能向孩子灌输“你必须学习,你不学就会…….”的理论。这会让他会感受到是在被动学习,从而影响到他的学习感受和学习效率。而应换一种方式,启发他“你们真是遇到好时代了,你知道王冕吗?他想学习,但没有钱买书,只能去给地主家放牛,后来他想起了画画赚钱买书的方法,他先是用树枝在沙子上画画…….”然后你再讲讲你小时候的情况,再谈一些世界级的成功案例。总之,以情动人,让孩子认同,不反感;然后,以新奇的东西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内心不抵触,心理就不产生相关压力,心理承受能力自然而然就会增强。不迁就,从小接受挫折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绝不迁就,即使哭闹得厉害也置之不理,等他哭闹完了,再稍加引导,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引导时切忌急功近利。尽量利用一些微小的、孩子能理解的事情来灌输正确的思想,如编一个童话故事,把孩子喜闻乐见的童话角色放进去。常常接受一些小挫折,慢慢地孩子会懂得世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道理,心理承受能力也就提高了。耐心训练,不急躁,懂得等待 1,孩子想要的东西,不是很急迫时,有意识地拖延,使他学会等待。如,你正在做家务,他就要求你带他出去玩,这时你就得坚持住,不要屈服于他的哭喊。但是要给他合理的解释,并且事后要立马兑现承诺,要讲诚信。 懂得等待,有耐心,孩子做事才不会急于求成,急躁,心理承受能力自然也会提高。体能训练,增强耐力,1,通过体能训练,不仅能使孩子增强体质,还能提高身体协调性,思维敏捷度,更是一个增加孩子心理承受能力的有效办法。但是有一原则是,体能训练必须坚持形成习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不行的。条件允许可以参加一些培训,如跆拳道等。目标训练,让孩子从小就有自我实现的意识 。1,从当前的实际情况出发,和孩子一起设定一个具体的目标,然后把目标一步步分解到他每一天的具体行为。为了配合和激发孩子履行目标,大人也要设定目标,定期讨论总结,共同进步。 孩子有了目标的指引,大局观、全局观得以形成,自然不会被小的迷雾遮挡眼睛,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应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