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刚继承国君之位三天,三天后就撒手人寰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刚继承国君之位三天,三天后就撒手人寰

一个男人的终极梦想是什么?

想必这十个字就是最好的回答:醒掌天下权,醉卧美人膝。说直白点,就是想像古代皇帝一样,日间对天下生杀予夺,夜间纵横在三宫六院。这是多好的梦中生活呢?可是就有这么一个国君,他就是秦孝文王,只当了三天国君就撒手人寰了,白瞎了这么个好机会。在此不禁有一个问题,秦孝文王刚刚即位三天就撒手人寰,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翻阅史料,我找到了以下原因: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刚继承国君之位三天,三天后就撒手人寰

一、 其父秦昭襄王活得太久了

秦孝文王的父亲就是著名的秦昭襄王赢稷,他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国君之一,那么其到底活了多久呢?

《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一句:“(秦昭襄王)五十六年,昭襄王卒,子孝文王立。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重要的信息:秦孝文王的父亲光在位就长达五十六年(公元前306前—前251年),这是怎样一个数据呢?来看看秦昭襄王之前三代国君在位时间:秦孝公(公元前361—前338年),在位24年;秦惠文王(公元前337—前311年),在位27年;秦武王(公元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三者相加是多少年呢,不过55年,刚接近秦昭襄王在位时间。

秦昭襄王生于公元前325年,薨死于公元前251年,整整74岁,这在那个年月,无疑是超级高寿了。因为秦昭襄王活得太久,初立的太子,也就是秦孝文王的哥哥,在他父亲60岁时(秦昭襄王40年)就去世了。

《史记·秦本纪》里有言:“(秦昭襄王)四十年,悼太子死魏,归葬芷阳。”而其自己是在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42年)被立为太子的,他是公元前302年出生的,那时已经47岁了,然后再熬了整整14年到61岁他的父亲终于离世了,结果他也撑不住了。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刚继承国君之位三天,三天后就撒手人寰

二、 其父秦昭襄王给他的压力太大

其父一生在位56年,文治武功皆赫赫有名,特别是在军事方面取得的成就,历史较之秦始皇也不逊色。其他的就不多说,光来看看长平之战就好了:

就这一战,秦军用三十万的代价全歼赵国四十五万,当然不是一开始打仗时直接就杀了的,而是在后来赵国军队投降后直接被其父下令坑杀的。

《史记·秦本纪》有载:“四十七年,秦攻韩上党,上党降赵,秦因攻赵,赵发兵击秦,相距。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於长平,四十馀万尽杀之。

四十五万呢,而且全是精壮人口,其父秦昭襄王之枭雄心性可见一般,不然也不可能在他的祖母摄政40多年后,一举夺回属于自己的大权,把他祖母一党全部发配,要知道这次发配处置的人两个是他的舅舅,两个是他同母异父的秦弟弟。

《史记·穰侯列传》中有明证:“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长平之战后,其父不听武安君白起之言,没有借着长平之战的余威一战而彻底消灭赵国。过了些时候,两次再起大军却在邯郸损兵折将无数,因这两次白起拒绝听其旨意领兵,觉得自己的尊严被挑衅,直接处死了武安君白起。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刚继承国君之位三天,三天后就撒手人寰

《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十月,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死。”

《东周列国志》则如此记录:秦王乃遣使赐以利剑,令自裁,使者至杜邮,致秦王之命,武安君持剑在手,叹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役,赵卒四十余万来降,我挟诈一夜尽坑之,彼诚何罪?我死固其宜矣!”乃自刭而死,时秦昭襄王之五十年十一月,周赧王之五十八年也。

要知道武安君白起可是历经惠王、武王和其父三朝的功勋重将,其一生为大秦披肝沥胆血战沙场,历经战事无数却从无一败,秦国崛起的路上接近一半的硬仗都是他打的,而且其父能安全回到秦国继立君位,以及后来除掉秦宣太后的威胁而自己亲政,这一切白起都在其中充当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就是这样的大秦中流砥柱,其父说杀就杀,没有半点犹豫。

有这样的铁血霸道、不念旧情的父亲,秦孝文王在其眼下整整坚持了60年,没疯掉已经很了不起了。

三天君王秦孝文王刚继承国君之位三天,三天后就撒手人寰

三、 秦孝文王自身的问题

《东周列国志》上记载: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皆诸姬所出,非适子。所宠楚妃,号为华阳夫人,未有子。异人之母曰夏姬,无宠又早死,故异人质赵,久不通信。安国君是秦孝文王早期的封号,他有二十多个子女,都是他众多的姬妾所生,可他最宠爱的华阳夫人无子,因为对华阳过于在乎以至于在赵国作为质子的儿子异人都很久没有通信。秦孝文王可能是因为其父给他的压力太大,他在父亲的身边看到了太多阴谋诡计鲜血淋漓,所以心里特别压抑,整天过得胆战心惊,那么要怎样排解呢,当然是找女人寻欢作乐,这无疑就是最好的舒缓压力的方式,毕竟他是秦王的次子,而他哥哥早就死了,作为不多的候选人之一,他的权力财力都是不容小觑的,因此找到一些美女还是不费什么功夫的。

就这样,压力过大,纵欲稍过,他在其父薨逝后,心情一下子放松了下来,又因初登大位,过于激动,加之他已经花甲之年了,这种种的因素加起来,就让这个当时作为战国七雄里最强的秦国刚落到他手里,还没捂热,他却早早地去追随他父亲的脚后跟了。

叹之惜之,乐之笑之,这就是“三天国君”的由来,望诸位能据此有所收获,小可我也就欣然乐之了。

参考文献:《史记》、《东周列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