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1 孩子不想學了,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這篇文章給出最好的答案

現在的孩子,不上幾個興趣班或者培訓班就好像要落下同齡人一大截一樣。針對於這種現象,我們俗稱之為“育兒焦慮症”。不過也有這種情況,一開始孩子的學習興趣很大,但是學著學著就不想學了,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


韓國小眾電影《四等》,講的就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甚至自己身上的這件司空見慣的事,討論的便是“孩子不想學了, 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的問題。影片中給出的答案是什麼呢?我們先一起回顧下《四等》的故事。


孩子不想學了,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這篇文章給出最好的答案


電影的男主金俊浩,是個11歲的小學生。成績普通,但特別喜歡游泳。既然是孩子自己喜歡的,父母便為他報名了游泳班。本以為只是個人興趣,沒想到男主金俊浩大大小小的游泳比賽都能殺進決賽。於是媽媽想著,兒子成績不好考大學可能會吃力,但特長生考大學能加分。


於是,男主媽媽開始重點培養俊浩的游泳特長。為此,媽媽託關係給他找到一個曾經的亞錦賽冠軍選手當教練,開始了一對一訓練。但,久而久之母親發現兒子俊浩對於比賽能否拿獎並沒有多大興趣,對於游泳的熱情也沒有原來那麼高了。果真沒過多久,兒子就怯怯地告訴媽媽:不想游泳了。


孩子不想學了,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這篇文章給出最好的答案

看到這裡,各位家長是不是感覺這種場景似曾相識呢,或多或少有自己家孩子的縮影。面對這種情況,家長該怎麼做呢?是堅持孩子繼續學習還是尊重孩子選擇放棄?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應該明白,興趣班的意義在於何處!


興趣班,有沒有滿足孩子的自主感?

什麼是自主感?就是我的地盤我可以做主。如果孩子只是被通知,你要上某某興趣班了,孩子從內心裡面就是排斥的。胡可在某節目中稱,為安吉報了10個興趣班,兒子安吉直呼“太痛苦”了。


俗話說,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在為孩子選擇興趣班時,只有充分尊重孩子,讓他們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項目,內心才不會產生排斥感也會更有動力。但是有一個問題,即便是按照孩子的意願選擇的興趣班,比如說網球,有一天他突然哭鬧著說不想學了,這時你怎麼辦呢?


孩子不想學了,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這篇文章給出最好的答案


這就是說到孩子的另一種心理訴求—“勝任感”。也就是說,光有自主感還不夠,孩子在興趣班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獲得認可和成長的體驗,成為他們是否繼續前行的關鍵。


有沒有滿足孩子的勝任感?


什麼是勝任感?就是做一件事情,孩子會覺得自己真的很棒的這種感覺。勝任感的獲取通常有兩種途徑,一種是從內獲取,孩子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厲害,有能力;還有一種從外部獲取,來自於別人點贊和認可或者比賽得獎等。


韓國小眾電影《四等》男主金俊浩,為什麼在媽媽給他換了一個名教練之後,反而不想游泳了呢?其實就是勝任感的缺失。影片繼續往下來看,我們找到了答案。


在金俊浩剛開始游泳時,媽媽經常誇他太棒了;比賽得獎第四名,父母也為他歡呼鼓掌。可是換了教練之後,這為名教練非常嚴厲,經常打他,嫌他遊得不專心,常常指出很多缺點。俊浩被打的屁股青腫,這讓俊浩對游泳的勝任感一點點消失。


孩子不想學了,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這篇文章給出最好的答案

任何孩子內心都是渴望得到鼓勵和肯定的。鼓勵越大,肯定越多,孩子的動力就越強。


有沒有滿足孩子的需要感?


有一種需要,是你媽覺得你需要。而孩子內心想不想,到底需不需求,身為父母卻並不瞭解!這就如電影《四等》中,媽媽對於男主金俊浩學習游泳的期待一樣。


也許游泳對於金俊浩來說,只是興趣愛好。俊浩沒想過用它來為自己的高考加分,也沒有想過用它來比賽。但是當這些興趣愛好被加上了一些功利的枷鎖之後,這個興趣就不再是孩子原本內心需求的了。當需要感缺失,孩子做任何事情就沒有了動力的源泉。


看到這裡,當家長再次面對這個世紀難題“孩子不想學了, 家長該堅持還是放棄”時,家長首先考慮的不是放棄或者堅持,而是重新考量這個學習有沒有滿足孩子的三種心理訴求。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