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清朝滅亡後,很多戰爭賠款,最後是如何處理的


1635年,皇太極第三次攻伐林丹汗,最終察哈爾部被殲滅,而林丹汗之子則將象徵著天下正統的傳國玉璽獻上。隨後1636年,皇太極便將國號改為大清。而後清廷也利用大明王朝內部的紛爭不斷,不斷攻伐劫掠,並且在1644年成功的打敗了李自成,入主中原,開始了長達276年之久的統治。

清朝滅亡後,很多戰爭賠款,最後是如何處理的


在順治帝的安穩過度之後,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三朝更是有著“康乾盛世”之稱。但是建立在甘薯等南美高產作物的傳播種植、人口的急速增長之下的盛世又是真的盛世嗎?就在乾隆二十九年,乾隆帝的皇家園林頤和園之中的清漪園建成之時,遙遠的英國一個叫做瓦特的年輕人正在改良蒸汽機,第一次工業革命也即將拉開帷幕;而乾隆五十七年,馬噶爾尼訪華的前一年,紐交所成立;反之當乾隆帝真正見到馬噶爾尼帶來的槍械、天文地理等儀器之時,他還在自詡天朝上國,對此嗤之以鼻。

而古語說“滿招損、謙受益”,也是誠不欺我。閉關鎖國、故步自封帶來的結局便是被侵略、被壓迫,割地賠款。

清朝滅亡後,很多戰爭賠款,最後是如何處理的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到1912年辛亥革命,清末宣統帝溥儀宣佈遜位,晚清在最後的72年國祚之中,所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多達340個之多。而《南京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等更是如心頭捅刀一般,令人髮指。大清王朝除卻損失了數以百萬計的領土之外,清廷還簽下了本息摺合多達13億兩白銀的賠款。

而這些鉅額的賠款的背景是,清廷本身便已經是民不聊生、財政入不敷出,因此也導致它向西方列強借款眾多,而“利滾利”之下賠款數額才達到如此之巨。

清朝滅亡後,很多戰爭賠款,最後是如何處理的


以《辛丑條約》為例,其中清廷向英、法、美等十幾個列強所賠款摺合白銀便已經達到4.5億兩之多,需要分39年還清,而這偌大的賠款數額甚至已經接近當時清政府6年的財政收入總和。而《馬關條約》中的2.315億兩白銀,清廷自然也是無力全額支付,只能選擇向英、法借款,然後分期 36年還清。

但是就在1912年清政府宣佈滅亡。而這些清朝時期簽訂的戰爭賠款,自然是沒有了結。那麼最後又是如何處理的呢?

在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之時,他便指出對滿清時期所遺留的不平等條約務必要“一洗而去”。但是在隨後的北洋政府的國務會議上,為了能夠爭取帝國主義的支持,不得不做出了妥協,承認清廷簽訂的不平等條約,賠款依然給付。

清朝滅亡後,很多戰爭賠款,最後是如何處理的


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北洋政府也參加了協約國集團。最終作為勝利者,對作為戰敗方的同盟國德國、奧匈帝國的庚子賠款也便停止。

1917年時,沙皇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而蘇俄也為了獲得中國支持,最終經過談判,1924年時雙方簽訂條約,賠款也就此停止。

隨後在蔣中正建立南京國民政府後,剩餘部分的賠款實則也是依舊在履行的。但隨著日本侵華戰爭的進一步加深,在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中國便停止了對日本的賠款,而受到戰爭、無力支付等因素之下,英、美等國也在1938年紛紛選擇停止賠款。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宣佈不承認以前與帝國主義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所有賠款一律終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