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6 轻松读史之大唐(75):作战会议一边倒,主帅定下决心:难也要打!

轻松读史之大唐(75):作战会议一边倒,主帅定下决心:难也要打!

虎 牢 关

第一篇 创始团队:最初的神明(75)

李世民和王世充在洛阳城下血拼,挑这个点来拣便宜,应该是个不错的选择。

但窦建德忽视了一个问题:洛阳是大型中心城市,这种城市外围都有数层防御。往往你一层层打下来,还没见着城墙呢,就只剩半条命了。

窦建德这边有难处,李世民那里也不容易。

当初面对北上的宇文化及,李密采取的办法是战场隔离:一头与洛阳讲和,一头亲率主力东进拦截。李世民也想隔离,可他不能跟王世充讲和啊!所以,他必然面临腹背受敌的险境。

部队攻城伤亡惨重,他下令:“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这才算把阵脚稳住。现在窦建德带着十万人马从背后杀过来了,底下人什么心情可想而知。

敌情发生重大变化,李世民召开作战会议研究。不出所料,会上大家纷纷要求避其锋芒(‘皆请避其锋’)。

有两个人提出不同意见。一个是前面给李世勣出主意的郭孝恪。他说:“王世充差不多了,只等束手就擒。窦建德这时候来,不是老天送上门的礼物吗?现在赶紧占据天险武牢,伺机而动,一定能消灭他!”(‘世充穷蹙,垂将面缚,建德远来助之,此天意欲两亡之也。宜据武牢之险以拒之,伺间而动,破之必矣!’)

另一个是秘书处长薜收,说:“王世充兵力还有,现在只不过缺粮。我们给他围住,他坚持不了多久。现在窦建德率军而来,若让他们接上头,又给洛阳补充粮食,那这仗就没完没了了。现在最好的办法是分兵。洛阳这头围而不打,大王亲率精锐赶赴成皋,以逸待劳,一定能打败窦建德。窦建德败了,王世充自然垮台。不出二十天功夫,就能一举抓获二人!”

武牢、成皋,就是大名鼎鼎的虎牢关,位于现在河南荥阳。那个地方在汜(sì)水和黄河的交会处,是洛阳东边百来公里处一个重要关口,当初刘邦项羽也曾在这一带对峙。

轻松读史之大唐(75):作战会议一边倒,主帅定下决心:难也要打!

虎 牢 村

反对意见比较简单,基本上就四个字:腹背受敌。这个是兵家大忌,地球人都知道。

萧瑀、屈突通、封德彝皆曰:“吾兵疲老,世充凭守坚城,未易猝拔。建德席胜而来,锋锐气盛,吾腹背受敌,非完策也。不若退守新安,以承其敝。”

谁有道理呢?都有道理。

屈突通、封德彝,都不是一般人。一个能打,一个能算。杨素做宰相,别人都看不上。就见了封德彝很是亲近,每每拍着自己的座位,说:“小封,这位置早晚是你的!”(每抚其床曰:‘封郎终当据此。’)这家伙鬼到什么程度呢?连李世民都摸不到他的底,一直拿他当心腹。到他死后才知道,这家伙曾暗地里坏自己大事。

其实某种程度,撤的理由还更充分些。原因就在‘非完策也’四字——你风险太高。王世充的‘垮’和窦建德的‘破’,都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所以领导不好当就在这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听谁的?

看看李世民怎么决策的。

李世民说了挺长一段话。除了同意前面郭孝恪、薜收的意见,主要讲了两点。一个是敌方心理判断。高明的统帅,总是重视敌我心态变化的,王世充就是个典型。李世民更是这方面高手。

他说:王世充这头,遭我重大打击,又快绝粮,叫作‘上下离心,不烦力攻,可以坐克。’窦建德那边,刚灭掉孟海公,他的情况是领导得意、部队疲劳,叫作‘将骄卒惰。

分析完敌情,他又作了个战役基本构想:现在我们派兵据守武牢。窦建德如果自以为了不起,战术上敢冒进,那很容易被我找到破绽。他如果持重观望,最多个把月功夫,王世充自行崩溃。到时候我军气势倍增,一举两克。现在我决心已下,打!——‘吾计决矣!

以李世民之聪明,他肯定知道大多数人是反对两面作战的。开会之前,必定有所考虑和安排。薜收是秘书,秘书和首长一体。所以薜收的发言其实就是李世民的意见,李世民的讲话,也必定听取了薜收意见(本来秘书就是写领导讲话的)。倒是郭孝恪有点奇怪,他一个起义投诚人员,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说话又大又满。敢当众这样拍胸脯,搞不好也是李世民的安排。

所以,等于是李世民一个人在和大家唱反调。那么,李世民的这个决策究竟怎么样呢?

从实际战况看,应该说是神算。

李世民要打的这一仗,并不新鲜。正是解放军打得最多、也最好的一种仗,叫作‘围点打援’。围点打援两个比较难的技术问题,一是兵力分配,二是打援地点。

这次作战会议上,这两个问题都得到了明确。会后,唐军的部署是:‘中分麾下,世民将骁勇三千五百人东趣武牢。

打援地点:武牢;兵力分配:五五开,精锐力量集中打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