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伊赛克湖是个什么湖?听说以前是我国的,它的水量很大吗?

科普大世界


提起伊塞克湖的名字,可能知道的朋友不多,说的巴尔喀什湖很多朋友就知道了,其实这两大湖泊同为中亚地区东部的大型湖泊,在清代中期的时候还都属于我国。



伊塞克湖深居亚欧大陆中部,位于天山西端的北麓,现今属于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它是个典型的高山湖泊,四周为高山所环绕,湖东西长182公里,南北最宽处61公里,也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高山湖泊,湖面海拔1608米,而且这个湖泊的湖水非常深,平均深度为278米,最深处深达702米,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湖泊。


伊塞克湖的面积也很大,广达6240平方公里,是我国面积最大湖泊青海湖的1.4倍,因此这个湖泊的蓄水量也非常巨大。青海湖的平均深度只有21米,两者的蓄水量相比较,伊塞克湖相当于青海湖蓄水量的18倍。即便拿面积达1.82万平方公里的巴尔喀什湖和伊塞克湖相比,伊塞克湖也会同样胜出,因为巴尔喀什湖的平均水深只有6米,这样一比较,伊塞克湖的蓄水量相当于巴尔喀什湖的16倍。


伊塞克湖湖区气候干燥,湖水碧蓝,空气清新,风景十分优美,矿泉也比比皆是,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区,来到湖边会发现湖水非常的清澈干净,湖水透明度超过12米,因为当地年降雨量较少,只有200~300毫米左右,但是蒸发量又比较大,所以湖水含盐量较高,到了冬季大部分湖面也并不会冻上,是同纬度地区少见的高山不冻湖,这里夏季时湖水水温也较高,表层水温可达19°~20℃,冬季表层水温为2°~3℃,因此在我国唐代等时期,这里还被叫做热海。

汉朝和唐朝的时候,这里都曾长期属于我国,被叫做大青池、热海、图斯池等,唐代玄奘法师西天取经时曾经路过这里,其著作《大唐西域记》中有关于伊塞克湖的世界最早记载,其中讲到:“山(天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伊塞克湖)。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成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


还有传说称当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攻破花剌子模时,抢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这些财宝就埋藏在了伊塞克湖底。

不过可以考证的是早期时伊塞克湖的湖水并没有如今这么多,因为人们发现在湖面水下7米处有一座古城遗址,说明当年伊塞克湖的湖面要浅一些。遗址中还打捞出了古代的生活用品和古钱币,经鉴定有一些是成吉思汗时代的物品,这也引起了很多考古学家的兴趣。


清朝中期及以前的时候,伊塞克湖连同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还都属于我国,1864年前后,当时的俄国发兵侵略占领了该地区,俄方采用“以实际占领支持外交要求”的策略,造成既成的占有事实。然后要求清政府谈判,迫使当时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同意割让领土,于是在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不平等条约中,俄国方面抢走了我国包括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和斋桑湖在内的面积达44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看着地图上丢失的这三大巨型湖泊,总是不免让人为之叹息呀!


人类的方向


伊赛克湖是中亚国家吉尔吉斯共和国境内的一个高山内陆湖,也是全球排行第二的高山湖,其面积远超我国境内的青海湖。

这个高山湖储水量特别的丰富,湖水面积多达6240平方公里,相当于1.4个青海湖。

而且这个湖的最深达702米,由于这个湖完全靠雪山上的融雪汇聚而成,每年的蒸发量比较大,所以湖水的含盐量比较高的。

这个湖在历史上确实是属于中国的,在中国还有一些美丽的名字叫做热湖、大清池,在西游记里面也是有所记载。

在清朝鸦片战争之前,这个湖是属于我国的自家水塘,但是后来被沙俄抢走了。

当初汉朝建立之后,曾和西域各部落之间展开过连续征战,后来西域各部臣服于汉朝,向汉朝皇帝称臣接受册封,于是汉宣帝便在新疆设立了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包括伊赛克湖。

虽然当时有一些部落仍以独立自主的形式存在,但是他们都是臣服于汉朝,并且接受汉朝中央管辖和政令的。

三国时期,由于三国忙于内战,以至于在西方地区的管控变弱,所以导致西域各部逐渐的独立出来。

直到唐朝时期,中原王朝再次强大将伊赛克湖区域再次收归到了中央管辖,唐朝当时在新疆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并且将伊赛克湖既名为热湖,在唐玄奘的记录里,此地则是大清池。

唐朝灭亡之后,原本臣服于中原王朝的哈萨克汗国接管的此地,并且对于此地进行长期的统治。

到了清朝时期乾隆派兵平定了各部族叛乱,才在此地设置了伊利府,对热湖进行管辖。

到鸦片战争之后,由于清朝比较弱,沙俄趁此机会不断的侵占清朝疆域,从东西两边开始慢慢的蚕食清朝国土。

在1864年沙俄通过中俄堪分西北边界,将大清池给割据。

等到苏联解体之后,这个湖也就成为了吉尔吉斯斯坦的内湖,直至现在仍然是如此状况。

而唐朝之所以将其记录为热湖,并不是因为这里面的水很烫,而是由于这个湖里面的盐碱量比较高,冬天的时候并不容易结冰。

虽然这个湖的面积只有青海湖的1.4倍,但由于它的水深较深,所以这个湖的蓄水量是青海湖的16倍,只不过由于火中的盐碱量比较高,里面的鱼类并不算是很丰富,只有20多种,与我国淡水区域的一些服务相比,鱼类稍微少了一点。

这个湖的面积在历史发展中也可能扩大过,因为现在有人探测到在该湖的湖底处有一个古城的遗址,在古城遗址里面所打捞出来的文物完全符合元朝的时期,因此有人推测,元朝之后这个湖的面积也有所增加。

再加上当年曾传说成吉思汗将抢来的财宝都藏到了这个湖里面,刚好在这个湖里面又有一个旧城的遗址,因此也就引起了很多淘宝专家以及考古专家的研究,但是目前还并没有听说在这个古城遗址里面是否发现了巨大的宝藏。


夏目历史君


伊塞克湖是一个高山咸水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与我国新疆地区近一山之隔(天山)。它在汉代、唐代、元代及清中期以前,都曾属于我国管辖。

伊塞克湖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听起来比较陌生,其实它的前世今生与巴尔喀什湖是一模一样。所不同的是,巴尔喀什湖在苏联解体后划归哈萨克斯坦。

常年不冻的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是一个高海拔的高山不冻咸水湖,与兰州市的海拔相当。由于湖水温度和盐度都比较高,冬季几乎不会结冰,因此我国历史上将其称为“热湖”。

伊塞克湖位于天山之北,处在一个四面环山的盆地之中,北面是昆格山,南面是泰尔斯凯山,其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川和降水,属于温带大陆性的气候。

伊塞克湖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面积为6200多平方公里,仅次于南美的的喀喀湖(淡水湖),相当于我国青海湖面积的1.5倍,为淡水鄱阳湖面积的2倍。

伊塞克湖的深度在世界高山湖中位居第一,平均深度近300米,最深处为700米,深度超过了上海中心大厦,是青海湖深度的21倍,约为贝加尔湖的一半。

伊塞克湖总体上呈“嘴巴”形状,整个湖长180多公里,中间最宽处为60公里,两头呈尖状。虽然伊塞克湖为咸水湖,但能见度非常好,一眼望去十多米。

绕伊塞克湖一圈约有670多公里,相当于兰州到西安的距离。伊塞克湖的出水量非常丰富,为1.73万亿立方米,是青海湖储水的16倍,为鄱阳湖的66倍。

伊塞克湖中有二十多种鱼类,主要是无鳞奥斯曼鱼和鲤鱼。冬季有大量的候鸟飞到在此过冬,现在的伊塞克湖已经是吉尔吉斯斯坦有名的旅游度假之地。

伊塞克湖的前生今世

西汉时期,汉宣帝在乌垒(新疆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管辖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伊塞克湖就在管辖范围之内。西汉中央政府行使政令。

到了唐代,这一地区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唐代时将伊塞克湖称为热海,玄奘西行时作过详细记载,岑参的诗作写过“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

著名的碎叶城就位于伊塞克湖与比什凯克之间,据说这里曾是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这一地区曾发现过安西都护杜怀玉和西州都督府长史裴行俭的石碑。

由此可见,唐代一直有效管辖此地。到了元代,伊塞克湖一带属蒙古管辖。传说成吉思汗的墓就建在湖底,据说吉方曾在湖底发现两千年前的文明遗址。

十六世纪初,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属哈萨克汗国管辖。乾隆在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在这一地区设立伊犁将军,行使管辖权。十八世纪,沙俄向东扩张。

1858年,沙俄趁英法攻占大沽之际,迫使黑龙江将军签订《瑷珲条约》,将乌苏里江以东的地区划为中俄共管。1860年,沙俄与大清签订《北京条约》。

将共管地区划归俄国,还划定了中俄西段边界走向,将内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指定为国界。1864年,沙俄又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将斋桑湖和伊塞克湖划为俄内湖,清政府失去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领土。至此,巴尔喀什湖、斋桑湖和伊塞克湖不再属于清朝管辖,成为沙俄的内湖。

苏联解体后,伊塞克湖变成吉尔吉斯斯坦的内湖,巴尔喀什湖与斋桑湖成为哈萨克斯坦的内湖。


野史也是史


伊赛克湖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湖泊,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和疗养胜地。下面我就给大家讲述一下这个美丽的湖泊的故事。

伊赛克湖的地理位置

伊赛克湖位于天山北麓,目前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周围被吉尔吉斯山、捷尔斯格伊阿拉套山、昆格伊阿拉套山包围,四周雪山萦绕,河面面积6236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二大高山湖泊。

伊赛克湖的主要特点

伊赛克湖是咸水湖,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随着天山山脉的隆起以及巨大的构造断裂下陷,而形成的一个湖泊,四周有珠苏河、大克孜勒苏河、热尔加兰河、秋普河、阿克苏河等100多条大小河流汇入,水中盐度为千分之六左右(千分之一以下的为淡水湖),含盐量较高,也被称为“盐湖”。

伊赛克湖是不冻湖,该湖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的中部 ,气候温和而干燥。根据气象监测数据显示,该湖区1月的平均气温为-6℃ ,7月的平均气温为20℃左右,为常年不冻湖。

伊赛克湖水深且清澈透明,伊赛克湖库容约为1730立方千米,湖水平均深度279米,最大深度700米左右。在世界高山湖中,伊塞克湖的面积排第二位(南美洲秘鲁的的喀喀湖第一),其湖深排第一位。伊赛克湖水非常清澈,能见度可达12米,人们因此还把它称之为“地球之眼”。伊赛克湖的水量比较大,大约相当于洞庭湖水量的50倍。

伊赛克湖的历史

早在唐朝时期,玄奘法师西天取经路上写下了《大唐西域记》,其中就有路过此湖的记载,这也是世界上有关伊塞克湖的最早记载:“山行400余里至大清池。周千余里,东西长,南北狭。四面负山,众流交凑,色带青黑,味兼咸苦,洪涛浩瀚,惊波汨忽,龙鱼杂处,灵怪间起。所以往来行旅,祷以祈福。水族虽多,莫敢渔捕”。这里的“大清池”就是现在的伊赛克湖。

在唐朝时期,此处归属于安西节度使管辖。元朝时期,归属窝阔台汗国管辖。清朝早期依然是我国版图,归属伊梨地区管辖。不过,到了清朝后期,沙俄逼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中俄北京条约》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伊赛克湖以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及周围区域的4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我们就彻底失去了这个美丽的湖泊,后来前苏联解体之后,伊赛克湖就归属了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优美生态环境保卫者


伊赛克湖在1755~1760年间,准葛尔汗国灭亡,清朝占领了准葛尔汗国南部的大部分领土,包括伊赛克湖地区。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国失去了伊赛克湖等部分地区,大清拥有伊赛克湖100年左右时间。过去的领土,就是打打杀杀,今天是你的,明天是他的,要客观公正看待历史,没有哪个领土自古以来就是你的,不能总是活在历史当中,要一切向前看,否则人类永远不可能和平。


星光卧心藏胆


很多人对伊塞克湖这个名字很陌生,都是第一次听说。不过它在世界上名气不小,因为它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高山湖,仅次于南美洲的的喀喀湖,而伊塞克湖的水深排名世界第七(第一是我们都比较熟悉的贝加尔湖,它以前也曾经属于我国)。

伊塞克湖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高耸入云的天山高山北麓。

该湖东西全长182公里,普通人按照正常的速度步行的话,不吃不喝不睡,要走两天才能走完从东到西全程;即使驱车走最快也要两个小时。

伊塞克湖最宽的地方60公里左右,最深的地方有668米,平均的深度也在280米左右,湖水非常清澈,一眼可以看十几米深。

伊塞克湖湖区气候宜人,湖水碧蓝,空气新鲜,水中矿物质含量丰富。因此,伊塞克湖又是吉尔吉斯斯坦富有盛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区。伊塞克湖面积 62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三个深圳或者六个香港那么大。

伊塞克湖之所以被称为高山湖,是因为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高,踩在巨人天山的肩膀上,湖面海拔1608米,相当于五个邙山那么高。

众所周知,海拔高的地方都是高寒地区,西北风呼呼地刮,气候没法不寒冷。可是伊塞克湖却是世界上最大的不冻湖,无论地面气温多低,湖水四季都不会结冰。因为它是个含盐量很高的湖,只要温度在-22℃以上,它是没有可能被冻住的。因此伊塞克湖又被人叫做不冻湖、"盐湖"、"热池"和"清水湖"。

伊赛克湖不仅面积大,而且蓄水量惊人,据估算,它的总蓄水量约为1.77086万亿立方米。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也就是说目前中国最大的青海湖蓄水量的200倍,在海拔这样高的地方,气候如此干燥,出现这样一个面积这么大的湖,真是老天赐予的神迹。

说起伊塞克湖的前世,不少人可能不太了解,其实它的前世跟中国有关,和贝加尔湖一样,曾经是中国的领土,而且两个地方都是在清朝的时候,因为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被贪得无厌的沙俄侵略者给夺去的。

吉尔吉斯斯坦和唐努乌梁海一样,自古就是中国领土,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纪。汉武帝平定匈奴后,开始对西域进行实际管理。在吉尔吉斯坦一带设立了正式的行政机构——西域都护府,包括吉尔吉斯斯坦的西域,正式成为中国领土。

公元640年,吉尔吉斯斯坦在唐朝管辖之下,安西都护府就是在那时设立的,专门负责对西北边陲哈萨克东部吉尔吉斯斯坦北部的管辖。

唐朝大诗人李白出生在碎叶城,碎叶城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李白是汉人,为什么会出生在西域,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李白祖上就是唐朝派出对该地的行政官员,有的说李白先人因为获罪而被流放到这里。

但至少说明,唐朝已经开始了在那里的有效统治。

元朝统治时期,成吉思汗的蒙古大军到处侵略扩张,曾经攻破花剌子模,劫掠了数不清的金银财宝,传说因为天气突变,成吉思汗一行把传说这些珍宝沉没在了伊赛克湖湖底。

还有一种传说更雷人,说成吉思汗死后,蒙古人把他的遗体连同大量珠宝都装在几个石棺中葬在了湖里。

千百年来,世界各地的盗墓贼蜂拥而至,在这里乐此不疲打捞宝贝,据说已经有人从湖里打捞出不少元代的用品和一些文物。

元朝时期,中国恢复了对吉尔吉斯坦的管辖,在这里设立了长期的行政机构,到了满清,延续了对那里的统治。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勘分西北边界条约》,新疆西部44万平方公里领土被侵略者夺去。

也就是这个条约,让属于中国的吉尔吉斯斯坦的大部分土地也一同被贪得无厌的沙俄收入囊中。十年之后,清朝藩属国浩罕汗国也被沙俄占领,从此后,中国失去了吉尔吉斯全部土地,其中就包括伊塞克湖。

列宁时期,曾经承诺推翻所有沙皇强加给中国政府的不平等条约,归还抢占中国的土地,但始终没有兑现。苏联成立不久,吉尔吉斯斯坦成为苏联的加盟共和国,苏联解体后,该国在1991年8月宣布独立。

伊塞克湖因为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成为享有盛名的世界旅游胜地,不仅吸引了世界各地大量游客,还有不少重大体育赛事也在这里举办,比如2014年和2016年的世界游牧民族运动会。


历来现实


说起伊赛克湖,相信很多没学看过历史书籍的人会是一头雾水,但是提起贝加尔湖和巴尔喀什湖,很多人就会明白其中的缘由,老祖宗打下来的天下全因清朝的闭关锁国和软弱无能,被迫签订割地等丧权辱国的条约,丧失了大片国土,而包括伊赛克湖在内的一些面积较大的湖泊均在其中。

伊赛克湖是一个内陆咸水湖,它地处天山山脉北麓,有“中亚明珠”的美誉,因所处的纬度相当较低热量较为充足以及湖水含盐度较高,因而湖面终年不结冰,早在我国古代的时候就被称为“图斯池”、“热海”。

伊赛克湖是仅次于南美洲喀喀湖的世界上第二大高山湖泊,但湖水深度却位居高山湖泊第一位,其东西长约182公里、南北平均宽约35公里,总面积约6370平方公里,分别相当于我国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的1.44倍、2.02倍和2.47倍。

不仅如此,伊赛克湖还是世界上蓄水量较大的一个“盐湖”,按照平均深度为278米计算,总蓄水量约为1.77086万亿立方米,约为贝加尔湖水量的1/13,也几乎相当于我国面积排名前三的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总蓄水量的12.5倍,可以说在中亚较为干燥的气候环境下有一个如此大面积的湖泊实属一个奇迹。

据科学家推测伊赛克湖属于构造陷落,它的形成与亚欧大陆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相互运动有关,因此湖盆较深、水域面积较大。从地理位置看看,伊赛克湖东岸地势不断抬升,冬季西风带南移,来自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的阻挡形成地形雨,年均降雨量约为200~300毫米,局部降雨量最高可达1000毫米。

由于伊赛克湖海拔较高,气候相对温和干燥,目前已成为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旅游胜地和疗养区。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