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越會看人的人,越懂得運用這招識人術,學會了讓你從此遠離小人!

真正有本事的人,只看這兩個地方,就能清楚地知道一個人的本性!

這裡是謀略國學!曾國藩博覽群書,精通相法,是古代面相識人的高手。其面貌識人法是先察骨,通過骨相察神,才能卜命運,觀前程。只要打開精神和形骸的門,就能測知人的內心世界,這是曾國藩識人的第一要訣。

越會看人的人,越懂得運用這招識人術,學會了讓你從此遠離小人!

而曾國藩所說的“骨”,並不是現代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骨骼,而是專指與神相配的骨。“骨”與“神”之間,帶有讓人難以捉摸、難以領會的神秘色彩,一般人往往難以把握。而曾國藩說的神,也並非日常所說的“外在精神狀態”。它內涵廣闊,更加豐富,它是由人的意志、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和社會閱歷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它不會隨著人外在表情的變化而有所改變,也不會因人相貌的美醜而受到影響。比如,人們常說“某人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髮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神不會依附於外在物質而存在,但必須通過外在形象表現出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外貌特徵,來洞察一個人的內在精神世界,比如“眼神”和“神情”。

(點擊上方鏈接,進入專欄,既可收聽相關國學音頻)

正所謂:觀其人先觀其眼,眼睛是心靈的窗戶,與人的感情、內心活動都有密切的關聯。眼神中的清與濁是比較容易區分的,但邪與正卻不容易區分,因為邪與正都是託身於清之中的。考察一個人眼神的邪正,要從動靜兩種狀態入手。眼睛處於安靜狀態時,目光安詳沉穩而有光,宛如晶瑩透亮的明珠,含而不露;處於運動狀態時,眼中光華生輝,精氣閃動,猶如春水之蕩清波。或者眼睛處於安靜狀態時,目光清瑩明澈,靜若無人;處於運動狀態時,鋒芒內含,精光閃射,猶如飛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兩種表現,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屬神正的狀態。

越會看人的人,越懂得運用這招識人術,學會了讓你從此遠離小人!

眼睛處於安靜狀態時,目光像螢火蟲的光,柔弱卻又閃爍不定;處於運動狀態時,目光又像流動的水,雖然清澈,但遊移不定,沒有歸宿。這兩種目光,一種屬於奸巧和偽善的神情,一種屬於奸心內萌的神情,由此可推斷其品德欠高尚、行為欠端正。

其次,可以透過神情觀察精神面貌。人的精神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自然流露,另一種是勉強振作。所謂自然流露,是指完全出自內心的自然本真,顯示出的情態舉止,沒有絲毫造作之態。而勉強振作,則與自然流露相反,精神振作起來,但後繼乏力,神不充足,振作起來的精神一下子洩了氣,但重新振作又不能立刻補充,這是精神不佳的表現。

越會看人的人,越懂得運用這招識人術,學會了讓你從此遠離小人!

所以想要了解一個人,可以通過觀察其神和骨,但這種察人功夫需要長時間的鍛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掌握的。不知道您對曾國藩的識人之術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您的感悟!喜歡我們節目的話,請您點贊關注,歡迎每天都來看看謀略國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