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擁入債券“懷抱”,投資者就能高枕無憂?

股票市場對日益增長的冠狀病毒風險的反應迅速而激烈。但衡量華爾街恐懼程度的一個更好指標或許是債券市場,過去幾周債市的波動甚至更加驚心動魄。

擁入債券“懷抱”,投資者就能高枕無憂?

美國一系列政府債券的利率已經跌至歷史最低水平,尋求相對安全的股票投資者瘋狂搶購。(當債券價格上漲時,其利率或收益率就會下降。)

截至去年12月24日,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抵押貸款和其他消費者債務的基準)為1.9%。上週五,該指數跌破0.7%,收盤報0.79%。

"債市已經消化了最壞的情況——美國和全球經濟衰退,"西方銀行首席分析師Scott Anderson表示。

債券市場收益率的暴跌可能會削弱美聯儲(fed)應對未來衰退的能力。在以往的經濟衰退中,美聯儲曾試圖壓低長期利率,以刺激借貸和支出。但由於這些利率已經低得不能再低了,美聯儲現在可動用的火力已經更少了。

債券收益率的下降也將使那些投資於債券的人更難獲得更多收入:基準的10年期美國國債目前的收益率不到通脹率的一半。在對通貨膨脹進行調整後,購買美國國債的投資者實際上會在貸款期間蒙受損失。

過去兩週,圍繞病毒爆發的廣泛不確定性對股市造成了打擊。標準普爾500指數(Standard & Poor's 500 stock index)兩週前創出的歷史高點如今已經下跌了12%。

該病毒切斷了許多中國所需的零部件和供應,並造成商務旅行限制,危及酒店和航空公司的銷售,增加了失業的可能性。然而,迄今為止,幾乎沒有確鑿的數據幫助投資者確定影響將有多嚴重。由於零部件從中國發貨可能需要四到六週的時間,美國企業尚未完全感受到中國工廠關閉的影響。

收益率不足並沒有阻止恐慌的投資者將越來越多的資金投入債券。隨著歐洲和日本的債券收益率降至零以下,全球交易員紛紛湧入美國國債市場。儘管美國國債收益率下降,但它們的收益仍相對較高。需求的增長推高了美國債券的價格,降低了收益率。

看待這一現象的一種方式是,投資於收益率極低的債券的投資者是在為投資的安全性買單。或者,他們可能希望在利率更低的情況下(許多人顯然相信他們會這麼做),以盈利的方式出售債券。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低利率或負利率可以讓企業和消費者更容易獲得貸款,從而刺激經濟活動。

收益率下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投資者的預期,即美聯儲將在未來幾個月進一步下調短期基準利率,即使在本週意外宣佈降息之後也是如此。本週的舉措將美聯儲的利率區間降至1%至1.25%。一些經濟學家表示,到今年年中,基準利率可能會回到接近於零的水平。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基準利率曾連續7年維持在這一水平。

瑞銀(UBS)經濟學家、前美聯儲工作人員塞思•卡朋特(Seth Carpenter)表示,投資者預計,如果美聯儲的短期利率真的在經濟急劇放緩的情況下達到零,它將在這個水平上保持數年。美聯儲甚至可能再次開始購買較長期債券,就像2008年至2014年的幾輪行動中所做的那樣,以進一步降低長期利率。

卡朋特說,一些投資者可能會想,“我想先擁有它們,然後再把它們賣給美聯儲。”

“通脹不會很快捲土重來,”他補充道,因為隨著需求放緩,油價也在下跌。如果美聯儲的關鍵利率達到零,它“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零”。

同樣是在上週五,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Boston)行長埃裡克·羅森格倫(Eric Rosengren)表示,如果美聯儲將利率降至零,10年期美國國債可能會進一步下跌。他說,到那時,“美聯儲通過大量購買長期國債來降低利率的空間將非常小——就像它在大衰退期間和之後為使經濟環境更加寬鬆所做的那樣。”

羅森格倫甚至提出美聯儲“可以購買更多資產”的想法,但他沒有提供具體細節。日本央行已經購買了該國大量股票。

他還提到了美聯儲將短期利率降至負值的可能性,就像歐洲央行(ecb)和日本央行(Bank of Japan)所做的那樣。美聯儲主席傑羅姆•鮑威爾(Jerome Powell)和其他幾位官員目前拒絕了這一選擇。

羅森格倫說:“這樣的政策在刺激經濟活動方面不會特別成功。”

他指出,負利率可能會損害養老基金的回報,這些基金通常將其持有的大部分資產投資於債券。

一些經濟學家說,在債券收益率非常低的情況下,也可能出現儲蓄增加的類似情況,即使收益率不是負值。如果經濟形勢惡化,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可能進一步下跌,甚至可能出現負值。

“我們美國人對歐洲的負利率一直有些好奇,”北方信託(Northern Trust)首席經濟學家卡爾·坦南鮑姆(Carl Tannenbaum)說。“總有一天,我們必須弄清楚這對我們個人意味著什麼。”

本文作者:Christopher Rugaber, AP Economics Writer 美股研究社(公眾號:meigushe)旨在幫助中國投資者理解世界,專注報道美國科技股和中概股,對美股感興趣的朋友趕緊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