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陳冰:中歐同舟共濟 成維護多邊體系穩定器

陳冰:中歐同舟共濟 成維護多邊體系穩定器

2019年3月2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巴黎同法國總統馬克龍一道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論壇閉幕式。德國總理默克爾、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應邀出席。

QUESTION

直新聞:習近平今年的首次出訪選在歐洲,李克強的首次出訪也選擇歐洲,他將參加中國-歐盟、中國-中東歐兩個領導人會晤,你如何看待今年中國的外交走向?中歐關係在世界格局中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ANSWER

特約評論員 陳冰:從習近平、李克強把今年的首次出訪均選擇在歐洲看,中國是在加強對歐洲的外交攻勢,對歐洲方向的外交高度重視。按照外交部的話說,中國外交拉開了“歐洲季”。

習近平訪歐,確立了中歐關係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則,主要有四點,一是中歐強化全面戰略伙伴關係,增強穩定性,具備戰略性,富有互惠性,努力給不穩定的國際局勢帶來穩定;二是共同促進全球治理,共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三是推動務實合作,努力實現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歐盟、歐亞互聯互通戰略對接;四是破解“四個赤字”,摒棄冷戰思維,打造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繼續推進經濟全球化。

這次李克強出訪歐洲,將進行兩個領導人會晤,一是中國-歐盟會晤,是整體性的,重點討論中歐全方位、多層次的合作框架,見證簽署能源等領域的合作文件;二是中國-中東歐會晤,屬於次區域性的,將重點討論中國與中東歐16+1合作的重點工作,簽署基礎設施建設、貿易、金融、教育、質檢、人員往來便利化、駕照互認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協議。可以看得出,李克強訪歐,將落實中歐合作的具體項目,用務實合作來體現中歐全面戰略伙伴關係。

縱觀全球,中國和歐盟是目前比較堅定的全球主義者和多邊主義者,其他國家雖然也有類似的承諾,但在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惶惑下,經常搖擺,增加了世界經濟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感。

法國《世界報》說,習近平訪歐後,中歐站在了國際戰壕的同一邊,應對美國的單邊主義。俄羅斯《生意人報》說,中國與歐盟同舟共濟,這才是21世紀全球化世界中所孕育、誕生的兩國集團(G2)。

過去美國學者提出中美共治的G2概念,結果卻出人意料,華盛頓向中國及歐盟所施加的強大壓力,反倒成為中歐相互接近的催化劑,他們站在一起,用一個聲音說話,而映襯新G2的,則是在全球踽踽獨行的美利堅之舟。

把中歐關係說成是新G2可能不夠精準,但中歐關係的確是維護世界多邊體系的最重要的穩定器。

陳冰:中歐同舟共濟 成維護多邊體系穩定器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QUESTION

直新聞:中歐關係如此重要,已經形成多項共識,為什麼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又在批評中國貿易行為?

ANSWER

特約評論員 陳冰:中歐形成多項共識,包括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諒、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四大理念,但面對具體問題,肯定有分歧,有差異,需要直言不諱,用對話協商的方式加以解決。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以前就說過中歐貿易不對等的問題,也就是他所說的,中國企業可自由進入歐洲市場,而歐洲企業卻不能進入中國市場。現在他再一次提出,顯然是希望雙方通過協商加以解決。他其實提出了李克強訪問歐洲的一個重要議題,就是如何為中歐投資協定談判注入新動力。

中歐投資協定到去年底前,已經進行了19輪磋商,12次會間會。在去年7月的中歐領導人會晤期間,雙方正式交換了清單出價,標誌著談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的中歐領導人會晤中,投資協定談判一定是一個重要議題,中歐雙方都致力於為未來中歐雙向投資提供公平、透明、可預見的全面制度保障。

容克提出的實際上就是平等的、雙向的市場準入問題,也是目前進行的實質性談判,也就是對投資市場準入方面的清單出價進行討價還價。他提出歐盟的抱怨,還需要中方的檢視,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雙方在談判中可以顧忌歐盟的訴求;如果不成立,那麼他只能是說說而已。

國際政治中,經常有說大話、亂扣帽子的,有的是為了施壓,有的是抱怨,有的是為突出自己的政治形象,要有相當的鑑別力。你不能阻止別人說什麼,但可以用事實來驗證他說是真話還是大話。

陳冰:中歐同舟共濟 成維護多邊體系穩定器

QUESTION

直新聞:繼美國多名參議員提出 “臺灣保證法”後,眾議院跨黨派議員也提出眾院版的“臺灣保證法”草案,企圖強化美臺關係,你認為參眾兩院挑戰“一中”原則的法案會有什麼結果?美國會通過法案來加大對臺灣事務的干預嗎?

ANSWER

特約評論員 陳冰:從特朗普總統簽署《臺灣旅行法》、《亞洲再保證倡議法》兩個涉臺法案看,如果參眾兩院能夠達成一致,通過所謂的《臺灣保證法》,那麼特朗普總統簽署的可能性比較大,將對“一中”原則發起挑戰,中國不能不高度警惕。

這項法案的緣起,表面上看是應對大陸戰機8年來首次越過“臺海中線”,美國的政客決心履行所謂的保護臺灣的承諾,來對抗北京的“軍事挑釁”,但這是自相矛盾的,因為美國國會1979年通過的《與臺灣關係法》中,並不承認臺灣是一個獨立國家。相反在三個中美聯合公報中,美國均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要說挑釁,美國才是,美國軍艦頻頻穿越臺灣海峽就是對中國的“軍事挑釁”,大陸戰機飛越“中線”,是對臺灣當局和美國的警告,明白人都看在眼裡。那麼美國參眾兩院要提出所謂“臺灣保證法”背後的目的究竟何在?

一是蔡英文從上臺後,馬上打出“臺獨”牌,要擾亂兩岸關係。一般而言,臺灣地區領導人都是在第二任期折騰兩岸關係,蔡英文一上臺就折騰。這讓美國看到插足臺海問題的機會,而特朗普上臺後就和蔡英文通電話,大有“親美抗中”的架勢。

二是目前的美國政府大幅調整了對華政策,從戰略上遏制中國,不僅發生貿易摩擦,而且在地緣戰略、軍事安全、科技競爭上均出手,他們也把臺海問題作為制約中國的一張牌,試圖阻撓兩岸合作與和睦。

三是通過保證法,企圖用法案的方式把對臺軍售合法化,實現對臺軍售常態化,獲得經濟利益。目前就傳出美國會默許臺灣提出的採購60多架F16戰機的請求。

但是,美國不過把臺灣當做“棋子”來對待,從而推行其“印太戰略”,達到“以臺製華”的目的。但無論如何,美國的做法將增加兩岸關係的風險,對一箇中國原則構成威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