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陈冰:中欧同舟共济 成维护多边体系稳定器

陈冰:中欧同舟共济 成维护多边体系稳定器

2019年3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一道出席中法全球治理论坛闭幕式。德国总理默克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应邀出席。

QUESTION

直新闻:习近平今年的首次出访选在欧洲,李克强的首次出访也选择欧洲,他将参加中国-欧盟、中国-中东欧两个领导人会晤,你如何看待今年中国的外交走向?中欧关系在世界格局中的分量究竟有多重?

ANSWER

特约评论员 陈冰:从习近平、李克强把今年的首次出访均选择在欧洲看,中国是在加强对欧洲的外交攻势,对欧洲方向的外交高度重视。按照外交部的话说,中国外交拉开了“欧洲季”。

习近平访欧,确立了中欧关系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主要有四点,一是中欧强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强稳定性,具备战略性,富有互惠性,努力给不稳定的国际局势带来稳定;二是共同促进全球治理,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三是推动务实合作,努力实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欧盟、欧亚互联互通战略对接;四是破解“四个赤字”,摒弃冷战思维,打造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平衡普惠的发展模式,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

这次李克强出访欧洲,将进行两个领导人会晤,一是中国-欧盟会晤,是整体性的,重点讨论中欧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框架,见证签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二是中国-中东欧会晤,属于次区域性的,将重点讨论中国与中东欧16+1合作的重点工作,签署基础设施建设、贸易、金融、教育、质检、人员往来便利化、驾照互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协议。可以看得出,李克强访欧,将落实中欧合作的具体项目,用务实合作来体现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纵观全球,中国和欧盟是目前比较坚定的全球主义者和多边主义者,其他国家虽然也有类似的承诺,但在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惶惑下,经常摇摆,增加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感。

法国《世界报》说,习近平访欧后,中欧站在了国际战壕的同一边,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俄罗斯《生意人报》说,中国与欧盟同舟共济,这才是21世纪全球化世界中所孕育、诞生的两国集团(G2)。

过去美国学者提出中美共治的G2概念,结果却出人意料,华盛顿向中国及欧盟所施加的强大压力,反倒成为中欧相互接近的催化剂,他们站在一起,用一个声音说话,而映衬新G2的,则是在全球踽踽独行的美利坚之舟。

把中欧关系说成是新G2可能不够精准,但中欧关系的确是维护世界多边体系的最重要的稳定器。

陈冰:中欧同舟共济 成维护多边体系稳定器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

QUESTION

直新闻:中欧关系如此重要,已经形成多项共识,为什么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又在批评中国贸易行为?

ANSWER

特约评论员 陈冰:中欧形成多项共识,包括秉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四大理念,但面对具体问题,肯定有分歧,有差异,需要直言不讳,用对话协商的方式加以解决。

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以前就说过中欧贸易不对等的问题,也就是他所说的,中国企业可自由进入欧洲市场,而欧洲企业却不能进入中国市场。现在他再一次提出,显然是希望双方通过协商加以解决。他其实提出了李克强访问欧洲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为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注入新动力。

中欧投资协定到去年底前,已经进行了19轮磋商,12次会间会。在去年7月的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双方正式交换了清单出价,标志着谈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今年的中欧领导人会晤中,投资协定谈判一定是一个重要议题,中欧双方都致力于为未来中欧双向投资提供公平、透明、可预见的全面制度保障。

容克提出的实际上就是平等的、双向的市场准入问题,也是目前进行的实质性谈判,也就是对投资市场准入方面的清单出价进行讨价还价。他提出欧盟的抱怨,还需要中方的检视,看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双方在谈判中可以顾忌欧盟的诉求;如果不成立,那么他只能是说说而已。

国际政治中,经常有说大话、乱扣帽子的,有的是为了施压,有的是抱怨,有的是为突出自己的政治形象,要有相当的鉴别力。你不能阻止别人说什么,但可以用事实来验证他说是真话还是大话。

陈冰:中欧同舟共济 成维护多边体系稳定器

QUESTION

直新闻:继美国多名参议员提出 “台湾保证法”后,众议院跨党派议员也提出众院版的“台湾保证法”草案,企图强化美台关系,你认为参众两院挑战“一中”原则的法案会有什么结果?美国会通过法案来加大对台湾事务的干预吗?

ANSWER

特约评论员 陈冰:从特朗普总统签署《台湾旅行法》、《亚洲再保证倡议法》两个涉台法案看,如果参众两院能够达成一致,通过所谓的《台湾保证法》,那么特朗普总统签署的可能性比较大,将对“一中”原则发起挑战,中国不能不高度警惕。

这项法案的缘起,表面上看是应对大陆战机8年来首次越过“台海中线”,美国的政客决心履行所谓的保护台湾的承诺,来对抗北京的“军事挑衅”,但这是自相矛盾的,因为美国国会1979年通过的《与台湾关系法》中,并不承认台湾是一个独立国家。相反在三个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均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要说挑衅,美国才是,美国军舰频频穿越台湾海峡就是对中国的“军事挑衅”,大陆战机飞越“中线”,是对台湾当局和美国的警告,明白人都看在眼里。那么美国参众两院要提出所谓“台湾保证法”背后的目的究竟何在?

一是蔡英文从上台后,马上打出“台独”牌,要扰乱两岸关系。一般而言,台湾地区领导人都是在第二任期折腾两岸关系,蔡英文一上台就折腾。这让美国看到插足台海问题的机会,而特朗普上台后就和蔡英文通电话,大有“亲美抗中”的架势。

二是目前的美国政府大幅调整了对华政策,从战略上遏制中国,不仅发生贸易摩擦,而且在地缘战略、军事安全、科技竞争上均出手,他们也把台海问题作为制约中国的一张牌,试图阻挠两岸合作与和睦。

三是通过保证法,企图用法案的方式把对台军售合法化,实现对台军售常态化,获得经济利益。目前就传出美国会默许台湾提出的采购60多架F16战机的请求。

但是,美国不过把台湾当做“棋子”来对待,从而推行其“印太战略”,达到“以台制华”的目的。但无论如何,美国的做法将增加两岸关系的风险,对一个中国原则构成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