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武汉疫情爆发后,抗疫题材的诗歌排山倒海一样涌出,怎看这种现象?

星河历史观


诗歌本就是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疫情爆发使人们的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受到极大的威胁,也给国家经济造成了重大影响和损失。每个人都迫切希望疫情能够早日过去,一切回归正轨,因此才出现了许多抗疫题材的诗歌。

好的文学作品能给人极大的激励和鼓舞。现在正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应对疫情的紧急时刻。优秀的抗疫诗歌能给人强大的精神动力,凝聚起团结,勇敢,共克时艰的强大力量。相信有所有人都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早日战胜疫情!到时回首再看这些抗疫诗歌,应该会欣慰地一笑,世上没有我们过不去的坎儿!


卉说文史


中国诗歌在文化领域是最具代表性的现象。它不仅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曾经是科举考试的科目之一,一首好诗虽然字数不多,但却可以比较全面的反应作者的思想知识和修养。所以写诗容易能获得别人的认可,甚至青史留名。史上一些诗人的生平未必被人了解,但是因为诗词出众而被后人怀念。这些认知和记忆都已经烙印在民族的潜意识当中,即使大家不觉得,也会被其影响。所以中国人对于诗歌的热爱不仅有表达情感思想的需要,也有功利性的一面。

抗疫是举国瞩目的国之大事,我觉得大量的抗疫诗歌出现是非常好的现象。这说明传统文化得到重视,后继有人。而且有量才有质,大量的创造一定会出现佳作,这样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

我国应当做好引导,让人民,尤其是青少年重视诗歌,弘扬传统,并促进其走出国门。



华夏神序


好事啊

九年义务教育的伟大成就

放在二十年前,谁写首诗,不管好坏都会有人竖起大拇指说:哇偶,好厉害。为啥啊,因为那时候的文盲还是比较多的,读书认字的人可都算是文化人啊。

这几十年下来,谁还不能写写字,作作诗,可见我们伟大祖国的教育事业是多么的成功啊。

杂交水稻技术的伟大创造

古语说,仓廪足而知礼仪,吃饱饭才能作诗。

放在三十年前,很多人还在温饱线上挣扎,吃不饱,穿不暖,这样的时候,你让大家来作诗,还不如去睡觉呢。因为作诗费脑筋,肯定费能量,睡着了可就真不饿了。

这是像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的功劳,是改革开放的功劳,是我们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

科技水平的跨越式发展

以前读一首诗,要不是在书上,要不就是在报纸杂志上,要么呢就在电台里或广播上能听一两首。即便有很多人写,那报刊杂志或者书上也不一定给你印上去,不印上去你就看不见,读不到。

现在不一样了,有网络,有智能手机,有各种平台,让你写的东西可以随便发表,朋友圈、微信群、各种网站、各种平台,想在哪里发表就在哪里发表,这都是科技的功劳啊。

万众一心,齐心抗疫,发泄情绪,鼓舞士气

疫情如此险恶,不能伸上手帮忙,又在家里憋的难受,情绪是要发泄地,不然憋疯了咋办,那可就真添乱了。用诗歌抒发一下情绪,给一线的战斗人员打气。帮助了自己,鼓舞了他人,昂扬了斗志,这多好啊。正应了那一句,有钱的帮个钱场,没钱的帮个人场。

多好的事啊。

写的好不好那是水平问题,写不写那是兴趣问题,怎么看待那就是个人问题了


疯哥哥l


歌以咏志,诗因情而发。优秀的诗词歌赋振奋人心,鼓舞斗志,催人奋进。而优秀诗歌的诞生必定是在国家有难,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产生的。武汉疫情爆发,举国上下,团结一心驰援湖北,驰援武汉,数十支医疗队抛家舍业,奋战在抗疫一线。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动人心扉。此时,如果没有诗歌,真的是不正常的。

在我国近代史上诞生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鼓舞着多少优秀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为民族尊严,民族独立前赴后继。1935年,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聂耳、田汉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让多少热血男儿加入抗日队伍。《八路军军歌》、《解放军军歌》莫不都是诞生在战争年代。1945年,朝鲜战争爆发,“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歌词引导无数青年,保家卫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十五的月亮》、《望星空》等优美的旋律,振奋了所有国人的心。此外,还有很多外国歌曲也是诞生在国家危难,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俄罗斯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歌曲,也都成为传世经典。

希望疫情过后,真的能有几首优秀的歌曲传唱,因为没有什么岁月静好,有很多可歌可泣的人们替我们负重前行。他们需要歌唱,他们的精神需要赞颂!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愿诗歌与你同行。






老赵茶语


个人认为正常而且必要。做任何事情,一边是认真办事,一边是宣传号令鼓动!文化现象背后都是时政!

本轮疫情,牵国人之心,动兆民之情,应势而生的文化现象,值得肯定和提倡!

比如本人就写过相关的诗词作品,现奉送一二,与同道共勉!

《抗毒组诗》

夜雨如歌悼国殇,

几分悲切几分凉。

物丰饕餮羞天意,

人欲貔貅愧地皇。

十七年前哀未已,

三千载后痛还狂。

应叹黄历年年换,

鞭挞无知亿万张。

潘多拉盒性乖张,

鬼怪妖魔逞癫狂。

六合烟云囚故地,

八方羁旅望家乡。

青春无悔奔前线,

耄耋豪情赴战场。

人定胜天非口号,

炎黄自有好儿郎。

人文始祖茹毛血,

敬物稽灵总悯怀。

五毒原封存兽体,

九虫暴虐折婴孩。

可怜除夕新年夜,

枉举求神祈佛杯。

人与自然当共处,

天笼福地永和谐。

每逢灾难出英雄,

今日英雄又不同。

十亿国人皆勇士,

八千医者斗瘟公。

各条战线拼坚守,

一核中央令猛攻。

祈愿合家欢乐日,

酹酒亡灵逐帝鸿。


空谷幽生


诗歌素来都是人类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芸芸众生,有人喜欢歌曲,有人喜欢运动,而喜欢诗歌更是一种高雅的爱好,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绪在任何时候都属于很正常,很好的行为。

正值百年未遇的新冠疫情,人们有的几十来居家隔离,有的连续数十天奋战在抗疫一线,有的用全力在于病毒搏斗。这期间,不管是谁,身处其中,不论是何种身份,都会涌现出各种思绪,各类情感,如何表达呢?好诗之人自然提笔抒怀了。

古往今来,多少豪情壮志,多少悲欢离合,多少喜恶爱憎都是用诗歌流传下来的,诗歌要朗朗上口,诗歌要言简意赅,诗歌要形神兼备,拥有这些特点的诗歌一定会魅力无穷的。

疫情期间,用诗歌咏志,用诗歌赞美,用诗歌流传,相信会有佳作用流传的。


岁月静好21118671


诗人就会喊口号,

英雄情怀汝可描?

灵丹妙药科技造,

词语砖砌能制疗?

有感满屏抗炎诗词




啥货就上啥架板


诗歌是人类感情结晶升华的迸发。有人说,国家发展靠科学技术,这毋庸置疑,可是人类进步也离不开人文科学,文学创作等,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好的文学作品鼓舞人心,激励奋进,比如《平凡的世界》。伟大的红军在长征的路上,也需要宣传队,传播思想,鼓舞斗志。新时期的长征,更需要弘扬真善美,鞭策假恶丑,这一点永远都是不过期的。固然,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疫情防控,人人有责,有的人奋战在一线,有的人默默背后支持,有的人传递能量,有的人传播希望。



诗,音乐等创作,一般都是即情即景的,是触景生情、由内而外,有感而发、境随心转的产物,用“相由心生”来解释在恰当不过。

一般只有在大悲或大喜以及强烈的感观刺激之后才会触发灵感,从而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疫情蔓延,导致了很多生离死别、可歌可泣的事仵发生,加上对未知的恐慌以及感慨祖国的不幸与坚强等元素,造就了抗疫题材诗歌大量涌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如果没有出现涌出现象,才是不正常。

就像当年抗战时期,全国的抗战题材的诗歌也出现了涌出现象,比如:《五月的鲜花》,田间的《假使我们不去打仗》,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高兰的《我的家在松花江上》等。

诗歌的创作与流传,离不开时代的背景,同时也将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忆。经过时代的变迁及大浪淘沙之后,能被后人们保存的必然就成了精品。

如果连疫情爆发,千年的习俗被禁足这样大事都刺激不了文人们的创作欲望,那才叫真的可怕和悲哀,所以,我认为诗歌涌出是件好事,说明大家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愿能看到更多更好的精品。


襄阳郭大侠


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当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更能激发诗人的爱国热忱和创作激情,促使诗人写出好的诗句。武汉疫情爆发后,大量抗疫诗词歌赋的涌现就是这种情况的体现。

人文精神、家国情怀向来是中国文学的主线,爱国爱民、歌唱英雄、弘扬正能量是包括诗歌在内的中国文学创作的重点之一,好的诗歌能鼓舞士气直击人心,希望文艺工作者们能认真提炼,多出精品,而不是蹭热度、刷存在感和无病呻吟。

多难兴邦,众志成城,风雨兼程,中华雄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