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身为农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吗?

农农说


农村的田地,是按家庭承包的,所以一般不会说你有多少田地,而是你家有多少田地,当然在没有分家之前,田地都是属于整个家庭的,毕竟很多时候,我们都觉得,是按人口平均分的,其实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而如果按照家庭承包责任的话,即便你不在农村,你还是有田地的,因为是家庭为单位,而不是以户口为单位!



为什么这么说呢,很多人很担心,自己没在农村,出去工作了,家里的田地都与自己无关了,自己户口迁移出去了,家里的土地,等到分的时候,与自己无关了,其实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农村的土地,只要家庭成员任何一个人还在,那么土地依然不变,至于家庭内部分家如何分,那就是有很大的区别!



所以不用担心,即便是你全家都搬去城里面了,但是你老家的土地,还是可以确权,确权结果还是你家的,没有什么可以争议的,本质上,就是这么个原因!

只不过,外出工作的人,确实如果不是当家做主的人,是不会知道自己家的土地到底有多少,因为自己不关心,不过现在好了,等土地确权证拿下来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家土地的位置了。目的也是为了一些常年在外的人,等以后老人不在了,能够找到自己家的土地。



而另外一些人,确实不关心土地,觉得自己不种地,自己就没有土地,也是错误思想,所以不管你在哪里,有机会回去农村,让父母再带你去自己家地里面走走,做到心里有数。


梁油儿大人


你问的可能是老家的全村有多少田地?好!现在我可以如实告诉你。

在过去我老家的田地可多了,初步计算全村约计有3800亩,不过这些都是未开垦的毛地,常年能耕种的才只有130亩。听老年人说在1930年我们村总共30几户人家。出离村庄全是一人多深无边缘的荆棘。蒿子棵、葛条棵、刺针树、斑蝥棵多了。你拉我我拽你人都钻不过去。现如今我们村有位老奶奶今年高寿105岁,据她说在她出嫁那年是坐花轿来的,由于当时羊肠小道太窄不好走。前边派两人专门杀条条才能使花轿顺利通过。而后到解放初期我们这边人口己增长到980口,土地开慌面积又增加到将近3000亩。折合人均分地3亩还多。而后到了1970年由于周围村庄逐渐扩大。所有土地通过调整后人均还有两亩地。而后到1982土地又一次进行了调整人口提增到1670口人。人均应分土地1.2亩地。到1994年全国施行了30年不变土地连产承包责任制。下余还有20多个新出生人口无地耕种。现如今有的年龄己超过25岁了还是个黑孩子,至如今没有土地,从这一点看我们的祖先既然同意生他养他,那为什么不给他饭吃呢?这也太不公平了。


农村土秀才


身为农村人,我还一直是农村人,没有走出去城市。所以面对农村里面的土地还是比较知道的齐全了。

在我们这边,在当时分田的时候,其实我家里面只领了4份。所以这个田地不是很多,在我们这边领4分的时候总共6亩。

老家的田不多,但是现在有一定的生活,却不是依靠农村里面的田地来过生活。

毕竟对于现在农村里面来说,我们也在做着各种各样的产业,能够使得在经济上面有一个很好的收入。

之前还是一直过着贫穷的日子,原因就是这个农村思想的问题,没有能够使得思想上得到迅速的开放。

由于只会苦苦的守着农村里面的一亩三分地,所以在几十年时间里面,也没能够让生活变得更好起来

只是近这10多年,我们年轻的都长大了,学会外出打工,挣取这个经济收入。这样的慢慢的一家子,这个生活就逐渐的好了起来,现如今盖了两个房子准备也买车了,媳妇呢也找到了。

所以面对于现在这个问题,我觉得农村里面的土地是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肯去奋斗,能够找到自己的生活,以及幸福

农村里面土地有多有少

对于农村里面的土地其实真的有多有少这个问题,确实不是很好说

毕竟按照以前参与分田分地的时候,他的人口比较多。所以领取的份额相对来说也多一点,但是由于近些年由于少生优生的问题。

导致人口在发展中不断的锐减。所以长线出来,现在的农村里面,土地有的多有的会少。

农村土地遇上发展机遇,才能够更好的获得收益。就目前对于我们这边农村发展还是比较开放和自由。


农人莫小道


身为农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吗?

作为一个农村人,怎么可能不知道自己老家有多少田地。开什么玩笑呢?

我们家有多少田地,我现在都记得一清二楚。我们村是1995年重新划分的田地,我们每个人是一亩三分地,没有自留地。

我家当时六口人,现在属于我家的田地是1.3*6=7.8亩。那时候说媒还流行问家里有多少地?以地多地少来衡量村子的穷富,我们村的人为了孩子好说媒,都是统一对外报说没人划2亩。


后来爷爷奶奶去世,姑姑外嫁,他们三个人的地就让我叔叔和爸爸他们平分了。我家里又多了一亩三分地,也就是9亩1分地。不管是南地、西地,还是北地,那地都老老实实的在地里呢?都有标准的地界石,虽然我四五年没种了,但是要说找我家的田地,那还是分分秒就能找到。

作为一个农民,现在不能说土地就是命根子,但也是农民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老家,生我养我的地方,还有我的9亩1分地,不为别的,就因为我深爱我的故乡,深爱我这份土地。


民工札记


身为农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吗?

看到这个问题,我真的有点无地自容了,确实,身为农村人,我既然连老家有多少田地都不知道!

我父亲是农村户口,母亲是城镇户口,他们结婚以后,父亲便去了母亲所在的镇上居住,后来姐姐读书,问亲戚借了5000元,迫于还债,父母外出打工,然后我就被送回老家姑姑家寄宿,变成了留守儿童!印象当中,我感觉我家的田地挺多的,但父亲始终没有告诉我们,哪些地,那些山是我家的,那时候还误以为在母亲那边居住,租种的田地是我家的,后来长大了才知道,所来我们只有老家有田地了!

留守儿童的命运大多数都不太好,所以学业没有完成我也来到广东打工了,跟着父亲,这一晃就是十几年了!我也问过父亲,我们家到底有多少田地,时间久了,他自己说的都模模糊糊!我只记得早几年,老家修建高速公路,征收土地我们家补偿了十几万,后来父亲帮我出了一笔钱买房,就这样在广东漂泊的我们,有了一个可以容身之处!

在父亲的意识当中,他觉得是自己的田地,永远也跑不了,而且姑姑在老家做村干部,什么事情他觉得姑姑都会替他打理,就这样老家的田地不管不问了,如果我问多了,他反而会觉得我惦记着他的田地了,具体老家有多少田地,只能等有一天回老家种地才能清算了!

希望我回答能够帮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农资讯分享,可以关注下我,谢谢!


水果不甜不要钱


身为农村人,你知道你老家有多少田地吗?

我这里是湖南永州的一个小山村,整个村子总人口三百左右,地处丘陵地带,总耕地面积100亩左右,20多年前,村子人数少,人均耕地有八分田,人均四口的耕地面积为2.4亩,自从97年重新分地后,人均耕地只有3-4分田了。

当年农村穷的时候,2.4亩田中,至少大半都要种植水稻,当年的水稻亩产六七百斤左右,粮食收获后,一部分上交粮库,剩下的勉强应付温饱,然后再种五六分田的烟叶,当时烟叶价格一两块钱一斤,为了几分钱的差价,挑着烟叶走几十里的路去隔壁镇上去卖,一年的收入很有限,甚至给我和妹妹读书交学费都有着很大的压力。

后来随着村里的年轻人大量出去打工,我爸妈就开始租别人的农田,那个时候农田可是非常值钱,因此承包费非常贵,十多年前一亩田的承包费要600元,现在变成了150元一亩,甚至当做送人情免费耕种。

试着想想600元的承包费,如果光靠种水稻,赚的钱全给了别人,那自己还有什么可赚?当然主要赚钱的还是靠烟叶,下一年再种一季水稻就算是抵消租金,当时因为有更多的田可以种,因此村民种田积极性特别高,随着越来越多人去城里打工,村里可承包的土地越来越多,直到达到一家人种植极限,我爸妈在二十年里,每年承包十一二亩农田,特别的辛苦。

如今我爸妈也老了,身体也吃不消就放弃继续种植烟叶,但是还有八九亩的农田,打算种植一季晚稻。


老梁话三农


这个我还真的知道,不过在我们老家我是没有田地的。为什么我身为农村人没有田地呢?因为出生比较迟没有赶上分田地,话说我老家到底有多少田地呢?说出来大家不要笑啊,我家一共就只有一亩三分地而已。

听我们村的老人说我们的土地是按照包产到户的开始分地当时一个人的话有6分田地,我们村的可用田地比较少,都是按照生产队来分地。当时人口也是比较少一个人还能分6分田地但是到了90年代的时候田地重新划分的时候由于当时新增人口比较多,死亡人口比较少所以我们村按照当年的政策来弄的话就把我爷爷和姑姑的田地给收走了,然后我妈妈嫁到我们家里就变成了收走一个人的田地在分一个人的田地最后我们家里就剩下了一幕三分地了。

90年代的时候田地对于农民来说是宝贝,为了多点田地是各种层出不穷的笑话出来了。记得我们村上的一个老人说有人为了能分田地把人家老婆给骂了一顿,因为人家老婆怀孕8个月了还不生孩子搞的人家没有分上田地。老婆也特别委屈的说孩子不出生我有什么办法呢?

等到了我的头上由于出生比较迟政策变了,我国农村土地从1984年到1998年开始第一轮土地承包,到期后没有调整,直接延长30年到2028年,也就是说,按照国家现在政策,土地承包关系将延长到2057年12月31日。三十年的土地承包期限,所以我们后来出生的小孩都没有分得田地。


村淘农人


具体数字还真不知道,我们老家的田地在我还没出生的时候,生产大队就分了,我自己是没有田地的。我们乡一共有六个村,我们村一共有十八个生产队,分田地的时候是按生产大队分的,分完过几年我才出生,据老一辈说,我们生产大队一共有两百多亩水田,不到四百人,后来乡里因发展,征收建集市市场,国家见铁路,具体数字我不太清楚,目测有七八十亩。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外出务工,很多田地都荒废了,真正种田的估计不到一半了。真希望当地就业政策好起来,让更多年轻人可以回家发展,充分利用家里的条件,发展家乡。




乡野网事


幸亏我是七零后,而且现在还是家长,家里有几块田,几块地,每一块田,每一块地东西南北四至分明我都能倒背如流。生产队分田地时情景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永远不会忘记。

那是1978年2月,高音喇叭带来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要实行土地承包包干到户。农民们奔走相告,兴高采烈,盼了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喜悦的心情无法形容,但后来,一个消息又让大家热乎乎的心冰冷了半截。土地承包只能由各个生产队分成十个小组,由原来的包干到户改成了包干到组。包干到组后,当年粮食增产和生产队时的相差不大,农民依然处在半饥饱状态。磨蹭了两年,也就是1980年9月,土地才真正包干到农户手里。

记得搭配土地时的情况是这样的,山坡地和平地搭配,良田沃地和贫瘠土地搭配,路线远的和路线近的搭配,然后按生产队总人口平均值划分。分好后编号,大家占龟,占的几号,几号田就属于他。真想不到,那次占龟所分到的土地,要管种一个世纪!我家七个人,共分得十一亩田地。

的确,现在农村九零后青年有许多根本不知道自家的田地在哪里。他们对农业不感兴趣,自然就不会走田地了。




y农人农事


身为农村人,当然知道自己家里有多少田地。

在山东,有一条不算大也不算小的河流,它的名字叫徒骇河,这条河就在我们的家乡流入了大海。在这条徒骇河的南岸,有一个不小的村庄,就是我的故乡。

我们村那时候有两千口人,五千三百亩良田,是全县出名的粮食窝,早在八十年代初期,我们村就实行了包产到户责任制。那时我家五个农村户口,分了十二亩半土地,每口人有二亩半。

记得第一年分了地,种了八亩小麦(还留了三亩春地种棉花,一亩半种蔬菜),第二年收了接近6000斤小麦,从此就告别了吃粗粮的日子,常年都吃上了白面馒头。以后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到九十年代初期,小麦和玉米的亩产都超过了五百公斤。

真的非常感谢改革开放的设计师邓小平,是他让农民生活有了质的飞跃,那时候种地虽然没有现在这么轻松,但是活的非常充实,感觉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老家的人口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二百多口,但是土地面积又增加了很多,因为以前的荒碱洼地通过开发也都变成了良田,不过现在人们种庄稼的积极性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很多离家较远的地块都种成了苗木,年轻人都外出打工,种地的基本上都是五十岁以上的人了。

现在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但是每次回家我都会到以前属于自己的地里去看看,那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家乡土地的气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