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看新聞又一個年輕人因腸癌離世,腸癌怎麼這麼可怕,可以預防嗎?

用戶50925309261


腸癌屬於消化道腫瘤的一種,腸癌一般指的為大腸癌,包括結腸癌和直腸癌,在我國以直腸癌常見,劇流行病學統計大腸癌的發病率、死亡率在全部惡性腫瘤中居第5位。

腸癌多發生於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其中直腸癌男性多見,為何現在年輕人也有出現?

大腸癌的病因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環境、飲食習慣、遺傳等多種因素有關。 大腸癌的發生與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一般認為低纖維、高脂肪、高蛋白質、缺乏微量元素及維生素飲食是造成大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

現在很多年輕人特別熱衷於油炸、燒烤、醃製、熏製等食物,殊不知這些食物當中(特別是不正規生產的)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及亞硝胺類物質,這些物質均為致癌物質,可引起腫瘤。並且喜歡長期的熬夜,造成內分泌紊亂,免疫力低下,給腫瘤的留下了可乘之機。

另外遺傳因素也是不可忽略的一個原因,這類患者大多發病比較年輕,通常具有家族史,其中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癌變率要高於健康人群。吸菸、肥胖、精神緊張也是大腸癌的危險因素,因此大家適當減肥並不是沒有一定道理的。

現在提倡胃腸鏡檢查,那麼哪些人群更應注意常規胃腸鏡檢查呢?

平時我們要多關注我們的便便,如果發生便便的顏色、性狀、排便習慣長期的發生改變的時候就要去做個胃腸鏡檢查了,如果有大腸癌家族史的就應該至少一年做一次胃腸鏡。

怎麼預防呢?那就是飲食上要注意保持高纖維、低脂肪飲食,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暢、心情愉悅。


張浩醫生


腸癌,顧名思義,就是發生在直腸或者結腸的癌症。大部分的腸癌都發生在50歲以上的人群,但是,最近幾年似乎腸癌的發病率呈年輕化趨勢,很多人二三十歲年就被腸癌“青睞”。年紀輕輕就身患癌症,確實很讓人遺憾。

腸癌怎麼這麼可怕?

不單指腸癌可怕,凡是癌症都可怕,而且比腸癌還可怕的癌症還有很多。可怕的是它的高發病率,還有它的年輕化趨勢吧。其實,只要能夠早期發現並接受正確治療,腸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80%。就這一點來說,腸癌似乎也沒那麼可怕,難就難在如何能夠早期發現腸癌。

如何能及早發現腸癌呢?

1.直腸指檢:醫生可以通過用手指來觸診直腸有無異常病變,可以對有無直腸癌做出初步的判斷。中國的腸癌患者中,一半以上是直腸癌,而大部分直腸癌可以通過直腸指檢摸出來。

2.大便隱血試驗:腫瘤侵犯腸粘膜及粘膜下血管會導致小量的出血,這些小量出血肉眼很難看到,但是大便隱血試驗卻能很敏感的發現這些小量出血。大便隱血試驗對早期發現腸癌很有幫助。

3.腸鏡:腸鏡直接觀察腸道病變情況,如果發現異常,還可以鉗取少量的組織做病理檢查。腸鏡是目前診斷腸癌最好的方法。

如何預防腸癌?

1.飲食預防:高膳食纖維能降低腸癌的發生風險。建議增加水果、蔬菜、粗來的攝入,避免過多或者過於偏於肉食。

2.控酒戒菸:研究表明,長期吸菸和長期大量飲酒是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3.運動減肥:《中國結直腸癌預防共識意見(2016年,上海》中有提到,肥胖是腸癌發病潛在的高危因素,合理運動能夠降低腸癌的患病風險。

4.及時處理有致癌風險的腸息肉。

其實,腸癌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就沒那麼可怕了,腸癌篩查是早期發現腸癌的有效手段。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平均風險人群,50歲開始,每十年做一次腸鏡。對於年輕人,如果有腸癌的家族史、家族性腺瘤性息肉或者有異常症狀(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粘液便及腹痛等)應該及時到醫院就診,必要時做腸鏡檢查。

我是全科醫生,碼字不易,您的點贊、評論、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肯定。如果覺得有用,還可以轉發給身邊的朋友哦。


全科吳醫生


大腸癌的發病率排在所有腫瘤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胃癌,每年有超過30萬的人被診斷為大腸癌,超過20萬患者死於大腸癌。

其實,腸癌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麼可怕,大腸癌是一種可以預防,可以早發現的癌症。因為80%以上的大腸癌,都是由腸息肉惡變而來的。從腸息肉的發生,最後變成大腸癌,至少需要10年的時間,如果能夠在這10年的時間裡面發現息肉,並且切除息肉,那就可以防止大腸癌的發生了,所以,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

大腸癌的發生與不良的生活飲食習慣有非常重要的關係,想要預防大腸癌,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多吃蔬菜水果

多吃蔬菜水果,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蠕動,促進排便,對腸道有好處。有研究顯示,高纖維飲食,可以降低大腸癌發病率。

(2)少吃紅肉和加工肉

肉類可以提供豐富的蛋白質,是我們所必需的的,但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多吃,過猶不及,特別是醃肉,培根,火腿等加工肉,還有豬肉,牛肉,羊肉等紅肉。這些肉的攝入要適量,每週吃兩次是比較合適的。

(3)適當運動,控制體重

久坐,不運動,肥胖和糖尿病,都有可能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為了預防腸癌,大家應該多運動,控制體重,將體重保持在正常範圍內,避免肥胖和消瘦。

(4)定期體檢

對於我們普通大眾,如果沒有不舒服的症狀,應該從45至50歲左右,開始接受腸鏡的檢查,如果腸鏡沒有發現問題,可以管十年左右,可以十年後再次複查腸鏡。

總而言之,大腸癌是可以預防的,保持良好的生活飲食習慣,定期體檢,可以預防腸癌的發生。


普外科曾醫生


我們一般說的腸癌包括直腸癌和結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早期腸癌大多數沒有明顯症狀,不通過醫學檢查很難發現,是典型的“寂靜”的腫瘤。

腸癌的早期症狀

早期基本沒有什麼特別的症狀,當發展到一定程度,腸內的腫瘤體積達到一定程度,刺激腸道引起便意,且糞便通過時容易摩擦腫瘤導致出血,說以會出現便血、排便頻繁、腹痛或是腹脹等早期症狀;如果不及時發現和治療,腫瘤體積變得更大,就會堵塞腸腔形成腸根阻;腫瘤也會和其他器官爭奪營養物質,造成患者貧血、營養不良等。

如何預防腸癌

腸癌的病因雖然不明,但是有一些較明確高危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攝入的動物脂肪和蛋白增加,久坐時間加長,肥胖率增加等都導致腸癌的發病率提高。


95%的腸癌都是息肉惹的禍。腸癌的發生發展是一個多階段的漫長過程,研究發現,近95%的腸癌是由息肉演變而來,經歷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變的過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時間。這就為結直腸癌的預防提供了極有利的機會,如果能夠在息肉腺瘤階段就斬草除根,就能有效防止結直腸癌的發生。


國外曾有過一項研究,對比切除腸息肉和未切除腸息肉的兩類人群,結果發現切除腸息肉的人群患大腸癌的幾率降低了4倍左右。當然,腸息肉是較為普遍的情況,並不是一定會發生癌變,也不必過於恐慌。大約有30%的中老年人都會存在腸息肉。一般來說,直徑較大的息肉存在癌變的可能性越大,具體要根據醫生的檢查結果而定。

腸癌的高危人群

對腸癌來說,篩查也是一種預防。通常採用直結腸鏡篩查,經肛門探及腸道,在內窺鏡檢查下發現息肉並及時切除,就可有效避免腸癌的發生。


結直腸鏡是迄今為止最有效的結直腸癌的篩查和預防手段。以下幾類人群應及時做結腸鏡篩查:

  1. 50歲以上人群


  2. 有腸道症狀的人群:反覆黑便,排便習性改變,大便潛血陽性,慢性腹瀉或長期進行性便秘的人群

  3. 直系親屬有直結腸癌史或腺瘤病史的人群

  4. 大腸癌或息肉手術後或內鏡治療後隨訪複查

  5. 符合以下任意兩項者:慢性腹瀉、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長期精神壓抑、酷愛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長期久坐缺乏運動。

總的來說,結直腸癌由於致病因素及高危因素都不是很明確,在預防方面,除了養成健康生活飲食習慣外,更重要的是意識到自己是否高風險人群,並在適當的年齡開始做結直腸癌篩查,這樣才能把結直腸癌的威脅降到最低。


藥學小蟲


近幾年,腸癌的發病率在我國有明顯的提高,經常聽說有人年紀輕輕就被查出腸癌。腸癌發病初期的症狀比較隱匿,我們應該如何預防呢?

看新聞又一個年輕人因腸癌離世,腸癌怎麼這麼可怕,可以預防嗎?

一般來說,腸癌早期的患者不會出現明顯的症狀,但是隨著病情的加重,患者會出現一些典型的表現,比如排便習慣、糞便形狀的改變,排便次數增加或便秘,便中帶血

、膿液等;腹部出現持續性疼痛;腹部出現結節狀的腫塊;患者還可患者有乏力、貧血、低熱、水腫等症狀。腸癌的出現與患者的飲食習慣有密切的關係,長期飲食過於油膩、膳食纖維攝入不足,常年吸菸、飲酒等不良的生活習慣很容易導致腸癌出現,此外,腸癌還具有一定的遺傳易感性。

因此,預防腸癌就要積極的糾正不良習慣,合理膳食,飲食要葷素合理,如果家中親屬有患腸癌,那麼應該到醫院進行檢查排除,並每年定期到進行復查。


健康之初呼吸科


大多數的腸癌是吃出來的,這樣來說不無道理。現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健康意識的相對落後,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各種宵夜、燒烤、胡吃海喝的另一面是健康的嚴重透支。久而久之,自身免疫力下降,腸道的負擔增加,有害物質的蓄積,最終導致腸癌的高發。除此之外,如抽菸、喜食醃製品、長期焦慮、抑鬱的精神因素等等,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與腸癌的發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腸癌的發病已經越來越年輕化,而且多數在發現時已經屬於中晚期。

哪些症狀的出現就要小心腸癌的發生了?

  1. 排便規律異常的改變:比如在平常生活中,可能一天排便1 ~ 2 次,或1 ~ 2天排便一次,基本很規律,但是突然出現排便次數異常,持續一段時間後無改變。或者突然出現便秘、不明原因的腹瀉、便秘和腹瀉交替出現的現象。在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的時候,需要你去注意腸道健康了,這是腸道在“報警”,預示著可能是患上了腸道疾病。

  2. 便血:是腸癌的最為明顯症狀,可表現為大便時帶有血絲,或者是黑便,嚴重時出現大量的暗紅色血便、膿血便,如果有這些情況的出現通常需要及時的就診。
  3. 大便形狀的改變:如果大便突然由正常的圓柱形“香蕉便”變成了扁形,或者明顯的變細,持續一段時間無改變,那要注意了。
  4. 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在排除了常見原因外,需要注意是否存在腸道疾病了。

腸癌這麼可怕,我們應該怎麼樣才能減少腸癌的發生呢。

  1. 改變不良的飲食習慣:在我們的日常飲食中,飲食宜清淡,多食含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如粗糧、水果和蔬菜,切勿長期進食高脂肪、高熱量,不易消化的食物。減少醃製品、不新鮮食物的攝入,這類食物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消化道腫瘤的高危因素。

  2. 控制體重:也是預防和降低腸癌發生的有效途徑。肥胖也是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特別是腹型肥胖的人群,應該加強鍛鍊,把體重維持在合理範圍。
  3. 戒菸戒酒:煙含有尼古丁等多種致癌物質,不僅會導致肺癌,還會影響到消化系統,引發大腸癌。而長期大量喝酒,同樣刺激胃腸道增加腸癌的發病風險,所以預防大腸癌,一定要儘量遠離菸酒。
  4. 保持良好的心情:現在研究證明,越來越多的疾病與精神因素關係密切,包括癌症的發生,因此保持愉悅的心情,積極向上的心態也是必不可少的。
  5. 定期腸鏡檢查:年齡超過40歲的人群,尤其是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家族中有近親屬患有結直腸癌情況的,建議定期結腸鏡檢查,疾病早發現早治療。

關注健康,關注香草小醫生,感謝您的點贊、關注,歡迎您的留言、交流!

香草小醫生


  • 結腸癌預防措施主要包括一級預防和二級預防。

癌症的一級預防即病因預防,是指消除或減少可能的致癌因素,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從而增進身心健康,避免癌症的發生。

一、合理膳食

  • 研究表明,高脂肪、低纖維飲食,食用紅肉和加工肉等與結腸癌的發生發展密切相關。為此,各國相關學者對各種高纖維膳食與結直腸癌風險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流行病學研究。

  • 研究結果表明:富含纖維的飲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此外富含植物化學物質的飲食,如水果、蔬菜和穀類能夠降低患結腸癌的風險。

  • 從水果、蔬菜和穀物中提取的纖維可以稀釋或吸附糞便致癌物質.調節結腸轉運時間,改變膽汁酸代謝,降低結腸pH值,或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產生,從而降低結腸腫瘤的風險。

  • 近年來也有學者對水果的果汁進行了相關研究,發現果汁可以提供豐富的酶、維生素、礦物質、植物化學物質和其他營養物質,例如石榴和蘋果汁被證明可以預防結腸癌。

  • 目前相關學者一致認為,合理安排每日飲食對預防結腸癌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醫護人員應加強對社區人員的健康教育, 建議他們注意食用新鮮水果、果汁和蔬菜等含有豐富營養成分及粗纖維的食物,少吃高脂肪性食物, 控制紅肉和加工肉的攝入。

二、健康的生活方式

  • 有研究顯示,缺乏體育鍛煉、肥胖、吸菸、酗酒等被認為是結腸癌的危險因素。

  • 因此, 尋找適合自己的鍛鍊方式,積極參加體育活動, 控制體重, 防治肥胖, 保證作息時間規律, 戒菸、酒等措施對增強體質, 提高機體免疫力,預防結腸癌發生起到積極作用。

癌症二級預防即“三早”預防, 是指為了防治初發疾病的發展而採取的“三早”(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預防措施。

  • 它是指通過各類篩查方法和手段,力爭在癌症最早期甚至在癌前期發現患者個體, 並對結直腸的病變給予有效治療, 從而阻斷癌前病變發展,以使患者最大程度地恢復健康。為了落實好結腸癌二級預防,醫護人員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一、對自然人群的普查和篩查進行糞便隱血試驗

  • (素食3 d後,採樣數次送檢)、肛診,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腸鏡檢查。

二、對高危人群以腸鏡作為篩查的主要手段

  • 對於年齡50-75歲,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尤其既往患有直腸腺瘤性息肉、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等癌前疾病和慢性血吸蟲病的患者,以及有家族性結直腸癌的家族成員建議早期和定期做結腸鏡檢查,以提高早期結腸癌檢出率旳。


三、積極防治炎症性腸病(IBD): 近10年的遺傳學、藥理學和流行病學數據顯示,炎症性腸病是結腸癌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因此,應積極採取措施阻止炎症性腸病向結腸癌轉變。

  • 多數學者認為炎症性腸病發生與腸道微生態失調、腸道黏膜免疫功能紊亂密切相關,因此,調節腸道菌群失調成為防治炎症性腸病的研究熱點。

  • 研究證實,嗜酸乳桿菌和植物乳桿菌對息肉或結直腸癌具有潛在的預防作用。高纖維飲食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可降低結腸癌的風險。近年又有研究表明,血清維生素D不足是罹患炎症性腸病的高危因素, 維生素D缺乏和維生素D受體功能障礙與結腸癌相關的,因此,對於炎症性腸病患者也可通過補充維生素D來減輕疾病活動度和臨床症狀,進而阻止結腸癌的發生。

  • 近年來,植物性天然產物因其固有的結腸直腸癌化學預防作用而受到廣泛關注,研究顯示,薑黃素、多糖(蘋果多糖、蘑菇多糖)、皂昔(巴黎皂昔、人參皂昔、大豆皂昔)、白藜蘆醇、懈皮素等植物化學物質通過減輕炎症因子對腸道黏膜損傷和通過抑制與結腸癌發生相關的細菌途徑有效預防結腸炎向結腸癌的轉變,從而避免癌細胞形成。因此,飲食中如加入上述植物化學物質可有效預防結腸癌的發生。


  • 雖然上述措施對於炎症性腸病有一定療效,然而在臨床中炎症性腸病具有病程長、治療難、易復發的特點,對患者的身心健康有巨大影響。目前大部分學者認為精神心理因素對炎症性腸病的發生、發展起重要作用,已證實精神疾病與炎症性腸病的復發關係密切,因此對於常規藥物治療欠佳的炎症性腸病患者, 臨床應給予以健康教育和適當的心理干預治療。

綜上所述, 結腸癌是多因素疾病,其發生往往是環境和遺傳因素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因而,結腸癌預防是多角度的

  • 這就要求每個個體意識到從自我做起, 能夠做到定期體檢, 而且要重視自然人群的篩查和高危人群的監測和隨訪,並且通過積極防治腸道疾病,以使癌前疾患在早期得到消除。


參考文獻

[1]鍾秀宏,王月華,蔣林哲,崔濤.結腸癌早期診斷及預防措施.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 2019, 27(5): 387-390.


子樂健康科普


結直腸癌是我們國家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每年近20萬人因此而死亡,死亡人數大約是新發病例的一半。一部分腸癌因手術、輔助放化療得以治癒、或者延長生存時間,主要是病情偏早的患者。還有一些患者腫瘤組織學分級低、基因分型差往往很快就發生了轉移,有一半的腸癌最終可能要發生肝轉移,大約1/3的病人發生肺轉移。

對於晚期腸癌來說,雖然有抗血管生成藥物可以使用,但效果不理想,也不是一線治療方法,免疫治療有臨床研究、效果也不錯,但適應的人群有限,10%-15%左右,包括雖然適應但用不起的人數。臨床資料顯示Ⅳ期腸癌5年生存率只有13%左右,因此對付腸癌的戰線必須前移,最好不要發展成癌、至少是早期,不要在晚期與它鬥,太難了。

癌症產生是自身的細胞發生了變化,預防也不如對付微生物那麼容易些,比如疫苗注射,再不濟用抗生素,因此預防腸癌不能絕對避免,但可以降低發病幾率。腸癌發生除了年齡、遺傳基因等客觀因素有很大關係外,我們只能從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主觀因素入手。


目前大家對動物性高蛋白、高脂肪以及低纖維素飲食致腸癌的認識比較一致!為什麼呢?攝入這些高營養、高能量食物必然要有更多的膽汁酸分泌,其代謝物質有甲膽蒽,這是Ⅰ類致癌物,也就是與癌症有明確相關性是大家公認的。低纖維素飲食主要是緩衝了腸內有害物質,腸蠕動、糞便轉運也慢,也有研究與益生菌有關,結論不明確。

除了飲食因素外,某些生活方式也影響著腸癌的發生,指出最多的是久坐不動,原因可能是腸蠕動要差一些。肥胖屬於內分泌因素,與飲食、運動有很大關係,有人說吃糖太多不好,其最大的原因就是糖多易造成肥胖,這樣看來甜食少吃一些吧。


一些維生素、礦物質降低腸癌發病率的研究並未得到很高的證據,藥物干預腸癌發生說的最多的是阿司匹林,但也是爭論不休,它也有胃腸道刺激、出血等副作用,不推薦用於常規預防腸癌。

我們國家腸癌發病率每年以3.7%的增速飆升,而美國每年竟然下降3%,美國人飲食更是高熱量、高營養,紅肉、加工肉,肯德基、麥當勞都不是他們的麼,這是為什麼呢?篩查!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等“三早”是預防癌症的第二道防線,對於腸癌很有效!

腸癌發生85%的病人都是腺瘤途徑,息肉→腺瘤(內瘤變)→原位癌→浸潤癌,腺瘤至原位癌的過程要多久?10-15年!如果在這個期間能做次腸鏡,幹掉腺瘤,癌從何而來呢?篩查很重要,腸鏡檢查是金標準!我是 ,感謝您的閱讀!


劉永毅醫生


腸癌中最常見的就是結腸癌和直腸癌,即大腸癌,已成為第三大癌症,小腸癌很少見。我國腸癌平均發病年齡為48.3歲,而美國的平均發病年齡為69.8歲,整整提前了20年。而且我國40歲以下的發病者越來越多且一發現多是晚期。



誘發大腸癌的高危因素包括以下幾個:

遺傳因素

10%左右的大腸癌有明顯的家族遺傳傾向,這種遺傳傾向通常難以糾正,但通過提高對大腸癌預防的重視,做好定期的檢查,即使發生了腸癌,只要早發現,早治療,同樣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俗話說“早發現30年,晚發現3個月”。早期發現的大腸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達90%。

腸息肉

良性的腸息肉儘管不會無限制生長,但10—15年後就有癌變的可能。據資料顯示 80%的大腸癌由腸息肉演變而來,而家族性息肉病癌變率高達100%。發現腸息肉要及時摘除並且定期做腸鏡檢查。

慢性結腸炎

比如潰瘍性結腸炎,潰瘍糜爛後就會有創面,有創面就要修復,修復過程中出了問題就會癌變。



大腸癌的早期症狀沒有特異性,如腹痛、排便增多、便秘、便細、放屁增多及便血,很容易和胃腸道疾病混淆,尤其是便血很容易和痔瘡混淆。所以結直腸癌的篩查最好是選擇腸鏡。




關於結直腸癌的預防除了良好的生活方式外(這適用於任何疾病),最重要的就是要會吃不要瞎吃。不要總是隻想著滿足嘴巴,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不想吃什麼就不吃什麼,也要考慮一下腸胃的感受,畢竟香的好的是嘴巴在享受,而臭的壞的是胃腸在處理,到頭來結果還是我們自己來承擔。




醫學掃地僧


腸癌的發病率雖然很高,但可以通過有效的預防來降低發病的風險。就癌症預防而言,預防的手段有一級預防、二級預防、三級預防。

一級預防是通過消除病因或避免接觸致癌物質來防止癌症的發生,即從病因上預防。腸癌與環境因素、生活方式密切相關,腸癌的主要危險因素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




由於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從飲食中攝入的脂肪量、蛋白量正在迅速增加,成為大腸癌發病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其次腸癌的癌前病變、不良生活習慣也是常見誘因。


從已知的與結腸癌發病有關的因素來看,結腸癌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合理搭配飲食,適當降低飲食中脂肪和肉類的比例,增加新鮮蔬菜和水果,以增加食物的纖維素含量。其次也要預防食物的致癌作用,少吃或不吃煙燻、燻烤、油炸、類食物。
  2. 對結腸內的腺瘤應定期複查,最好及時切除。
  3. 對結腸的慢性炎性疾病,特別是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更應警惕癌變的發生,定期進行腸鏡檢查,對可疑癌變的部位需要完善病理檢查,病史較長且治療效果不理想的,需早期採取手術治療。
  4. 對於家族性息肉病人,其結腸癌發生率很高,應早日對息肉病進行手術治療。
  5. 提高防癌意識,特別是對50歲以上的病人,每年定期檢查大便潛血2次以上,有助於較早地發現症狀不明顯的早期結腸癌,有腸癌家族史的要定期複查腸鏡。
  6. 戒菸、戒酒,不熬夜,多參加體育運動,增強人體抵抗力,通過增強和激活機體免疫監視系統功能的措施都可以提高防癌能力。


腸癌稱之為“現代病”,跟飲食習慣、生活方式等有很大關係,通過調整飲食方式等有助於防止腸癌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