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一声“ 到 ”, 一生“到”——马鞍山市和县姥桥镇退伍军人志愿者投身抗疫“新战场”

2020的春节不是一个普通的春节,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注定了它是充满血与泪的。疫情的爆发虽然在武汉市,但它牵动的却是整个中国的心。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这场抗疫战中,处处是战场,人人是战士,到处都是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我要说的就是坚守在马鞍山市和县姥桥镇疫情防控一线上的退役军人们,他们把疫情当作“战斗命令”,主动投身阻击战一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若有战,召必回”的铮铮誓言,用行动诠释着军人本色。

退役不褪色,抗“疫”当先锋

赵支春,姥桥镇红光村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及退伍军人,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组织村里12名退伍军人成立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春节期间,他们始终坚守在“战疫”防控第一线,舍小家顾大家,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甘当防疫战线“逆行者”。 “你今天感觉身体怎么样,有没有发烧咳嗽的症状”“回村之后有没有接触其他的亲属或者村民”“你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就直接打电话给我,我手机24小时开机”……退伍军人志愿服务队每天前往从武汉回乡的村民家中,仔细摸排人员具体工作地址、从事职业、返乡时间、方式和车牌号,为他们测量体温、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指导其正确佩戴口罩,同时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他们采买基本的生活用品,尽量避免其外出。

红光村的赵明虎夫妻俩在武汉麻城区做小吃生意,1月下旬自驾回小葛自然村,春节期间一直处于居家隔离的状态。赵支春知晓他们的情况后,主动要求包报该户,按时入户进行消毒、测量体温等工作。由于长时间的隔离,夫妻俩渐渐出现焦虑情绪,赵支春及时通过与他们聊天、发微信、共同学习卫生知识、分享疫情利好消息等多种方式缓解其紧张感。为了将工作做细做实,他还主动加了一名姥桥卫生院医生的微信,将自己作为一个沟通的桥梁,力求在日常中运用科学知识,帮助赵明虎夫妻进行心理疏导,避免因不良情绪过盛引发身体的负面反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为了维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切断疫情传播的途径,姥桥镇在各个自然村及主要路口处设置卡点,对本村每户人员发放一张通行证,劝导其尽量骑电动车出门采购,禁止驾驶机动车上路;对不属于本村人员进行劝返,严查外来车辆和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降低感染风险。

赵支春坚守的是红光村的小葛卡点,他和其他党员实行24小时3班制轮班值守,从年初二开始,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他都是在这个卡点度过的。帐篷、消毒液、体温计、热水泡面、床和被子,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像他一样的退伍军人们也一直牢牢站立在老百姓的前面,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构筑起一道道防疫战线。元宵节的夜晚,他主动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岗位,用一碗泡面草草打发了晚饭,帐篷外寒风凛冽,他却用一颗赤子之心温暖了整个冬夜。

取与舍之间,展现家国情怀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赵支春和他的志愿服务队的战友们退伍不褪色,牢记使命,始终把一名退伍军人的家国情怀根植于心,并付诸于行动。患有严重关节炎的他,白天坚持参加疫区的巡查工作,晚上继续参加卡点值班。由于明天步行都要超过二万步,长时间得不到休息,他的膝盖慢慢肿了起来。轻伤不下火线,这是他内心坚定的信念,每天继续带病坚持参加工作。对于赵之春的情况,领导们看在眼中痛在心里,一致要求他回去休息一天。可是面对临近村子的严重疫情,他内心万分焦急,坚决不同意。平时因为担心回家可能对家人有影响,他每天晚上根据工作需要,有时睡在办公室的行军床,有时在车里将就几个小时。为了坚守一线,他连自己姑父去世也没去看最后一眼。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抗击疫情战斗中,还有无数像赵支春这样的英雄军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伍军人的责任和担当,有国才有家,疫情即战情,没有豪言壮语只有逆行的背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和无私担当彰显着军人本色,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诚报国的宗旨,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大家坚守。老兵不老,军人可以退役,“军魂”永不褪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