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6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空軍的地空一體作戰模式無疑為今天空軍在作戰系中舉足輕重地位的建立打下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德軍之所以能夠開創這一先河是建立在它那遠超時代的強大航空工業的基礎上的。尤其是在航空設計方面,更是領先了時代半個多世紀,直至現今再翻出來看當年德國的一些先進飛機設計方案,不免讓人為之瞠目結舌,作為在納粹德軍為數不多的四發重型轟炸機型,號稱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獅鷲”系列轟炸機承載著德國人的痛苦和厚望,擁有的超強攻擊能力和在其強大載重能力基礎上進行的最早的空地導彈的應用,使其在世界軍事及兵器史上佔據一席之地。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雖然德國擁有世界上最出色的戰術空軍,但缺少戰略轟炸機是它主要的,甚至是致命的缺陷。為此 ,1936年,德國就有了研製遠程戰略轟炸機的1041計劃, 對其性能提出了要求——最大平飛速度達到540公里/小時,並帶2000公斤炸彈,航程達到6700公里,並將這樣工作交由享克爾公司執行,研製出性能更好的He-177重型轟炸機。

不過,當時德國空軍部和航空技術局還有更加愚蠢地要求,在保持水平轟炸的同時,兼顧60度角的俯衝轟炸能力,他們認為,“沒有俯衝能力的轟炸機根本不值得生產”。這種飛機集高速、大航程及俯衝轟炸能力於一身的要求完全超出了當時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不但使研製進度大大延遲,而且種下了日後He-177存在眾多技術問題的先天缺陷。

1939年11月,首架原型機He-177V1在首飛,由於發動機油溫過高致使He-177只飛了2分鐘就著陸了。不過出於戰爭需要,德國空軍顧不得飛機存在許多問題,很快就與亨克爾公司簽訂了生產合同並要求,從1940年夏開始要向軍方提供He-177重型轟炸機120架/月。但德國工業原料嚴重缺乏的現實讓該合同暗淡起來。

隨著西線德軍“閃擊戰”頻頻勝利,很多人認為戰爭很快結束,不需要再給空軍添置什麼新“玩具”,已晉升為空軍上將和德國航空工業生產總負責人恩斯特·烏德特下令推遲批量生產He-177轟炸機的計劃。

可是德國人並沒高興多久,不列顛空戰和“海獅計劃”的失利打了德國空軍的臉,而隨後盟軍戰略轟炸機對德國本土的重重空襲更加大了希特勒的憂慮。於是, He-177又回到了德國空軍的視線,於1942年開始重新生產,為時已晚。更要命的是,德國空軍依然痴迷於俯衝轟炸戰術,而並沒有像盟軍那樣做出一個系統的戰略計劃,所以註定He- 177的悲情命運。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He-177重轟炸機其整體結構配置在當時堪稱先進,其機身為長筒形,機翼為全金屬懸臂式中單翼,機翼上有加熱除冰裝置,起落架為可收放式後三點起落架,主起落架為雙輪,向內摺疊收入機翼,後起落架為單輪,向後收入機身尾部,所有起落架的收放均由液壓操作。同時重型轟炸機還配備最為獨特的發動機,這也是德國空軍對重型轟炸機能進行俯衝轟炸逼出來的——亨克爾公司安裝雙聯動耦合發動機,這種方案就是用前後或者左右排列的兩臺發動機來驅動一個螺旋槳,使四發的重轟炸機從外形上看就像是一種雙發中型轟炸機,從而滿足軍方提出的高速以及能進行俯衝轟炸的要求。另外,為了該機能更好地進行俯衝轟炸,設計人員還對He-177的機體結構做了加強,並在原型機上加裝了俯衝減速板和福勒式副翼。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儘管採取種種措施,然而He-177卻一直不能完全達到設計標準,其中最大的問題是雙聯動耦合發動機的可靠性非常差,一直問題不斷——首先安裝雙聯動發動機的機艙空間本來就非常小,而起落架的液壓裝置還必須硬擠在裡邊,結果導致液壓裝置漏出的液壓油一接觸到灼熱的排氣管就燃燒起來;其次是回油泵太大,當飛行高度超過6000米時,油就會產生空泡從而導致潤滑失效,第三是高壓噴油泵的洩漏。由於發動機的位置離機身太近,沒防火隔層,各種電氣線路之間靠得太緊等都增加了發動機空中起火的危險。在亨克爾公司製造的8架原型機中,就有He-177V4、He-177V5兩架飛機因為發動機著火而墜毀,其他幾架也經常出現空中起火或發動機過熱問題,因此,人們戲稱He-177轟炸機為希特勒的“空中打火機”

此外,He-177還存在機體過重、不明原因的振動等這些令人頭疼的問題,設計人員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加大尾翼、增裝發動機空氣冷卻系統、提高尾輪的著陸緩衝能力等,但是由於起初的設計指導思想有誤,所以這些試圖讓其儘快投入現役的努力均以失敗告終。

He-177重轟炸機總共生產了1094架,改進型先後有He-177V系列、He-177A系列、He-177B系列。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一架由He-177A-5經過專門改裝而成的He-177-V38重轟炸機,因為它被計劃用作德國高度機密的原子彈項目和FX1400空地導彈的載機。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二戰中,德軍以“裝甲兵團+Ju-87俯衝轟炸機”組合席捲西歐,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這在一定程度上誤導了德國統帥部和軍方高層, 使他們愈加將注意力集中到戰術空中支援上。甚至於到戰爭後期, 孤注一擲的希特勒還強He-117重型轟炸機必須具備俯衝轟炸能力, 這幾乎毀了德國唯一可用作戰略轟炸機。1942年9月,高傲的帝國元帥戈林也不得不承認“叫四發轟炸機俯衝,這簡直是胡鬧!”

德國空軍中裝備He-117重轟炸機的聯隊有KG50、KG1、KG100和KG40。在西線,He-117主要用於對英國的報復性轟炸,He-117常用的戰術就是高空出航,到達目標區後進行俯衝轟炸,利用俯衝獲得的高速躲避英國戰鬥機的攔截,但由於發動機致命的過熱問題長期難以解決,不得不提前返航,沒取得多少顯著戰果。在東線,“大材小用”的He-117轟炸機執行反坦克和對地支援任務時容易起火,飛行員們對此滿腹怨言,幾乎沒幾個人喜歡駕駛糟糕的“獅鷲”出征。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由於二戰中的德國軍方沒有及時認識到戰略轟炸的重要意義,因此福克-伍爾夫Fw-300、容克斯Ju-390、梅塞施米特Me-264 、霍頓Ho-XVⅢ等其他專門的戰略重型轟炸機的研發也一直被忽視及拖延,加之其高層的朝令夕改導致科研——生產——決策體系的混亂, 德國人要想研製出真正實用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恐怕需要比美國人更長的時間。最後德國一直處於盟軍重型戰略轟戰機的轟炸之下,正如我們所瞭解的那樣,德國節節敗退、輸得一塌糊塗,已是一片廢墟……

與盟軍重轟炸機相比,德國He-177不是對重要經濟、軍事目標進行戰略轟炸,而是加載50-75毫米加農炮來執行諸如對地支援、反艦和反坦克等救火任務,這無疑是在純粹浪費作戰資源。最終,隨著戰爭局勢的惡化,本土防空的緊迫需求榨乾了德國空軍的每一架戰鬥機, 也榨乾了德國航空工業的全部力量。過短的研製時間 ,缺少成熟的技術驗證,He-117只留下了一堆原型機殘骸和幾個引領世界航空科技發展的方案。

解密二戰德軍空軍的軟肋,希特勒“空中打火機”He-177轟炸機

戰後,一位美國軍官這樣描述對德國戰機的印象:“他們已經嘗試了人類想象力能及的、所有設計和佈局,這讓我感到了深深的驚駭。”但對工程師們來說,這些努力對逆轉戰局其實毫無意義。在二戰末期,德國始終面對著一個困境:首先,江河日下的戰局和日漸枯竭的資源,迫切呼喚能扭轉戰局的“超級武器”問世;另一方面,開發“超級武器”不僅存在孤注一擲的風險,又難免加劇德國自身的資源危機。也正是因此,在“浪費資源就是犯罪”的大環境下,He-117轟炸機並未挽救奄奄一息的第三帝國,反而加快了它的滅亡;至於所有成果則在戰後被對手俘獲,淪為了美蘇兩國試驗室中寶貴的報告和數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