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 老公從ICU到普通病房,到出院的經歷——7

過了個五一假期,今天開始出差模式,現在在火車上,開始繼續更新我老公生病,治療的經過。

一,老公手術後

我老公在2018年1月3日,經歷了六個小時的胸腔鏡手術,又在復甦室觀察了一個多小時。當天晚上七點多鐘被推回病房。當時他身體虛弱,卻不能吃飯喝水。身上被插了四跟導流管。全部在排手術後剩餘的血水。

當天晚上一直到第二天凌晨,有很多吊瓶要掛,我一直坐在他身邊陪著,一瓶快吊完,我就去護士站叫護士換水。我從他中午開始手術,就沒有開始吃飯喝水,因為一直擔心他,也沒有感到口渴和飢餓。我們在醫院訂的午飯護士幫我放床頭櫃了。夜裡12點的時候,看我老公還算正常,我有些飢餓,也不敢離開他身邊去走廊的微波爐熱飯。就隨便吃了幾口冷的剩飯剩菜,算是對付了飢餓。

二,老公的病友-劉叔叔

我老公住南京醫院時,住的是六人間的大病房。對面三個病床是疼痛科的,因為這個是新科室,還沒有自己的獨立病房。我們這邊的三個是心胸外科的病房。我老公旁邊有個六十多歲的老人,他老婆年齡跟我媽媽同年,他比我爸爸小几歲,我們就叫他劉叔叔,叫他老婆阿姨。劉叔叔得的病是氣胸,我老公得的病是膿胸。疾病有些相似,他們兩是南京本地人,住的離醫院也近。看我們是外地的,對醫院周邊也不熟悉,對我們挺照顧的。劉叔叔在我老公手術後的幾天,經常跟我老公聊以後怎麼保養肺部。阿姨經常告訴我醫院附近有哪些南京當地的好吃得,適合我老公吃的。讓我給我老公出去買。

他們夫妻倆只有一個兒子在上海工作,偶爾來醫院看望劉叔叔。平時只有阿姨一個人照顧他老公,早上她出去買早點回來。跟劉叔叔一起吃完早飯,又急匆匆的離開醫院買菜回家做飯,中午趕回醫院給他老公送中午和晚上的飯。挺辛苦的。阿姨經常笑著對我們說,他們兩是沒有子女管的空巢老人。

我很佩服阿姨對劉叔叔照顧的如此細緻入微。阿姨卻說看得出我對我老公是很關心,很照顧的。像我這樣的年紀的年青人還是很有責任心的。我也沒覺得自己做了多少,感覺都是自己該做什麼就去做了,也沒有想太多。

在醫院住院的無聊日子裡,我老公經常跟劉叔叔聊聊天,相互鼓勵。聽劉叔叔講講他生病的經歷和心態,對我老公的心情和心態都很有幫助。

三,老公手術後的病情恢復

我老公手術後的第二天,醫院把導流瓶放在一個帶輪子的鐵皮小車裡,上邊接了個繩子,我老公就可以在下床時拉著這個小推車自由活動了。當然他剛手術完,連起床時傷口都非常痛。在我的幫助下才能起身下床。

不過護士鼓勵病人在手術後儘早下床鍛鍊。剛開始的時候只能先下床站立一小會兒,慢慢的我扶著他可以在床邊走兩步,再慢慢的可以多走幾步,走到病房門口的洗手間。反正就只能這樣循序漸進的慢慢來。

因為我老公生病,即使一直加強營養,吃肉,喝湯,吃雞蛋,補充蛋白粉。但還是體內流失大量的蛋白質,導致胳膊和腿上的肌肉全都消失殆盡。而且在我老家的ICU病房一躺就是20天,肌肉功能都有些退化,只能是慢慢的鍛鍊,恢復。

那段時間,我除了陪他,扶著他鍛鍊,就是想方設法地幫他增加營養。除了在醫院幫他換著種類的訂湯:黑魚湯,鴿子湯,母雞湯,鯽魚湯,排骨湯。。。。還出去買醬牛肉。燒雞。牛奶,酸奶,蛋白粉。。。。。就是希望他能早日恢復體力。即使這樣加強營養,還是補充不夠。他剛手術後,醫院還給他打了三天的營養針。每天10克,一小瓶據說就好幾百。

這個也是沒有辦法,他這個病就是消耗蛋白質和營養。反正,我們是極力配合也非常相信醫院得。只要對他病情恢復有利的措施,我們都願意配合醫院使用。

今天先寫到著,明天繼續

老公從ICU到普通病房,到出院的經歷——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