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忻州哪裡的羊雜碎好吃?

夏奎星


【忻州老味道——奇村雜碎】“雜碎”本是繁雜瑣碎之意,後來演變為將動物的心、肝、腸、肺、胃(俗稱“肚兒”)等小型臟器煮成雜碎。在忻府區,由於飲食習慣的原因,人們吃的是豬雜碎,以區別於內蒙古、大同一帶的羊雜碎。

奇村是全國著名的“溫泉之鄉”、“摔跤之鄉”,是忻府區西北部(俗稱“西北鄉”)的商貿中心。自然,作為傳統美食的奇村雜碎,也因其鮮香的口感、獨特的手藝而名揚三晉,享譽四方。

說起奇村雜碎,當屬“老虎祖傳雜碎店”有名。本地人不必說,就連外省、市的遊客都要慕名來到這個不起眼的小店,要麼喝一碗雜碎湯,要麼吃一盤拌純雜(把頭蹄雜碎切片,以醋、辣椒等涼拌)。據介紹,來自遼寧的一對母女,在奇村溫泉療養了十幾日,基本上天天上這兒喝雜碎,漸漸喝出癮來了,他們說,在東北好像就沒有這道美食。

現在,“老虎祖傳雜碎店”的主人姓孫名寶全,53歲,本是奇村鎮明望村人。其祖父早年就因做雜碎、挑擔子走街串巷賣雜碎聞名十里八鄉;子承父業,父親(小名“老虎”)在奇村大街上開辦了這個雜碎店。孫寶全15歲便隨其父學做雜碎的技藝。到了成年,其父就只做些擱料、舀雜碎湯的事情,所有洗、煮工作便全部由他來做。說起往事,孫寶全還能回憶起父親每天坐在門口,用平底勺利索地給客人們舀雜碎的情形。過去經濟困難,賣貨都是斤斤計較,捨不得多舀,眼看勺裡滿是豬雜,但是就像變戲法似的,到了碗裡就是湯多雜碎少了。但當年人們還是為了能嚐到老虎店的鮮香雜碎而興奮不已。現在不一樣了,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比起老輩人,孫寶全出手大方多了,用的是深圓勺,碗也大,而且還是雜碎多湯少,有人吃不了,還直嚷嚷稠的少些湯多些。而且雜碎湯裡基上全是肥腸,血塊少,很是實惠。奇村鎮男女老少把雜碎當早餐已是多年的習慣,早上不喝碗雜碎,趕中午12點就餓得前心貼後心。

在店裡,老孫只負責舀雜碎,品湯鹹淡、賣頭蹄下水、招呼客人、收錢找零的大部分活兒都由精明能幹的老伴兒照應。經過三十餘年沒日沒夜的辛勤勞作,老孫夫婦已經給大兒子娶了媳婦,供二兒子上大學,小日子過得很是愜意。

說起做雜碎的辛苦,孫寶全也是感慨萬分。三十多年來,他和愛人都是每天早上四、五點起床,為的就是早早把前一天接回來的頭蹄下水(頭蹄就是豬頭、豬蹄、豬舌、豬尾巴等;下水就是豬的五臟六腑)洗淨煮熟。在忻府區,從事生豬宰割的主項業務就是賣豬肉,而頭蹄下水這些小玩意兒就賣給了雜碎店。買回來的頭蹄就要褪毛,雜碎要清洗,這都是比較繁瑣細緻的工作。過去要用鉗子夾,後來用燒紅的烙鐵燙,但皮上的毛還是拔不盡,年輕人很少願意去做。現在用食用松香,再加上孫寶全夫妻倆既細心又耐心,經他倆加工過的頭蹄白白胖胖的,沒有一根毫毛,大小腸必須是裡外反覆清洗若干次,最受罪的是寒冬臘月雙手浸泡在水裡,長達數小時才能洗乾淨。豬血則在前一天殺豬時就配合宰殺師傅用盆接好,然後加入少量鹽和水,待自然凝固後,把大鍋熱水燒開,用刀尖把血打成大塊,慢慢放入鍋中,水溫保持在90度,約40分鐘便可出鍋,用冷水沖涼,以保持新鮮感。

煮頭蹄雜碎必須用豬骨頭滷湯(又叫老湯)。先在鍋內放入約20斤豬大骨頭,舀上冷水,開鍋後用小火熬約4-5小時才撈出骨頭,此時差不多就到了上午8、9點了,過去用木炭點火燃燒,再後來用蜂窩煤,最近幾年響應政府的環保要求,用上了煤氣。把煮好的滷湯內加入調料和汆好的下水一起倒入砂鍋中,小火燉兩小時,正好到了10-11點。再把滷好的豬血切幾小塊和胡椒粉,花椒粉、大料粉、生薑絲入鍋內,撒上大蔥絲(奇村雜碎不用香菜,這和其他地方的雜碎有著根本區別),差不多11點半開始售賣。售賣時,抓一把紅面魚魚(高粱面搓成的細長圓條)放入碗底,然後再舀上雜碎湯。就這樣,從早上太陽還沒出山,忙到中午時分,來往食客絡繹不絕,6、7副豬下水便已售罄。據孫寶全說,要是鎮上趕集過會,一天要賣30副豬下水呢!


晨報忻州


別鬥了,別爭了。看我給大家定論,羊雜碎河保偏的都不錯,岢嵐興縣的也很好,寧武神池五寨的也不賴。總之西八縣的算正宗,吃了都不會後悔的。豬雜碎的話,當屬忻州奇村的,沒有之一。過去奇村豬雜碎最數明望村的好,也在奇村擺攤賣,現在好多家的味道差不多了。儘管去吃吧,三油甘脂高的人打住!


心雨部落


保德縣的最正宗


君情似江水


代縣鼓樓后街大同羊雜也好吃,地道的正宗大同風味,香而不辣,全國都知道大同羊雜刀削麵最有名氣


大同羊雜麵館


都錯了?,神池的最好。


用戶700776093850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