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怎樣文明祭祀?

藝明書畫


清明節就要到了,祭祀是追憶先人,教育後人的一種傳統方式。按照我們的文化傳統,我們一般會在節日前後上墳祭掃,並通過放鞭炮、燒紙錢等方式表達我們的哀思。



這種祭祀方式不但產生噪音,濃煙還會汙染環境,嚴重的還會引起火災。越來越與我們講究環保講究文明背道兒而行。與我們的時代精神相悖。所以我們倡導文明祭祀。


文明祭祀的方式有許多,如獻花、植樹、網上祭祀等等。網絡祭祀不但保留了傳統的祭祀方式,如獻花、憑弔、上饗、上香等等,而且這種祭祀方式也能夠表達我們追思先人,教育後人的本意。


關注通渭


祭祀活動,應該是各個國家、各個民族都存在的一種風俗習慣吧,致敬先祖,緬懷英烈,是對歷史的追憶與傳承。

有史以來,祭祀的形式也在不斷改變、進化著,從殺戮俘虜、用活人獻祭,再到用陶俑、木俑陪葬,再到以後的薄葬、燒化紙錢。時代在前進,我們祭祀的方式也該與時俱進了,包括喪葬習俗。尤其是農村、山村,一些陳規陋習,也該到了被摒棄的時候了,比如燒化紙錢,比如做法事,尤其是遇到有人去世的時候,更是烏煙瘴氣、鬼哭神嚎。作為喪主,不做這些,不花這錢吧,要讓人恥笑,認為你小氣吝嗇,人言可畏;按舊風俗做吧,花這些錢,卻一點積極的意義都沒有,純屬浪費!

所以,有時閒著,思考這問題,我是這樣想的:假如我遇到這事,我不願意再按舊風俗去做,但省下來的錢,我再加倍捐獻出去,助學助殘,讓這錢更有意義,更有價值,我到時也能理直氣壯地抬起頭,為移風易俗、文明殯葬與祭祀儘自己一點小小的力。

文明祭祀的方式太多了,何必燒化紙錢?鮮花一束,美酒一杯,哪怕空手,心到,情到,唸到,就好了,此心安處是吾鄉!


大道至簡G


怎樣文明祭祀?

轉眼之間,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就到了,很快就又過去了。這是古代沿襲下來的專門為祭祀逝去的祖輩、親人設定的日子。

在我們四川老家那邊,掃墓、祭祀逝者在清明前十天及後十天都可以的,並不一定非要放在清明節這一天。

記得小時候,每年快到清明節的時候,父親都會買來一疊綢紙(一種很薄的柔軟的紙),利用週末的時間,把綢紙裁成三四公分左右寬、一尺五左右長的紙條,用醬糊粘貼成各種款式,再用一條綢紙搓成細條,與幾公分寬的綢紙粘貼在一起,上端設有扣,大家都叫它墳飄,老家那一帶周邊地區幾乎每家每戶都會做,墳飄的款式都大同小異。


有極少數不會做的人家,可以請別的人幫忙做。村鎮上的商店裡也有人做好了擺著出售的。我父親根據自家祖墳數量把墳飄做好後,在清明節當天或前十天後十天中任選一天,把墳飄拿去有祖墳的地方,弄一米左右長的小竹竿或樹枝掛上墳飄,再插在墳頭上,然後在墳頭前面燃香化紙,磕頭作揖,有的還要放鞭炮,鞭炮一響,四鄉八里都聽得到。


中國人的祭祀活動都追求一種儀式感,有人說這是迷信活動,但千百年來,家鄉風俗都是這樣,前人興,後人跟,就沿襲下來了。如果清明節過十天後,哪一家的祖墳沒插上墳飄,家鄉人就會說閒話,說你看那家人,後代在外地,祖先都不敬了,要不就是沒有後人了,所以那些墳沒人來祭掃。在一個說法,叫“有兒墳上飄白紙,無兒墳上草生青”,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說到文明祭祀,我覺得很有必要,也很重要。早些年,確有極個別人家,因為清明掃墓,祭祀祖墳放鞭炮把山林燒了的,火勢很大,整個生產隊(後來叫社)的人都趕去山林中滅火,一片山林化為灰燼,造成不小的經濟損失。也有少數人家,借清明掃墓、祭祀祖墳而大肆操辦,花錢費米的,浪費財物,很不可取。



我覺得祭祀活動不應鋪張浪費,也不應該搞迷信活動,不光是清明節期間,每年的中元節、春節期間農村都會舉辦類似活動,如中元節給逝去的祖輩燒好多紙,還有燒火單,就是寫上每個祖先或親人各多少份,燒紙時要照數量燃化紙錢。春節期間一般是正月初一至十五,也要去給祖墳燒香燒紙放鞭炮。清明期間,給祖墳四周及墳頭上除一下雜草,再掛一下墳飄,燃香燭化紙錢,作為一個地方的風俗習慣保留下來,簡單的祭祀一下是無可厚非的。如果祖墳周邊有不少草木,又沒有下雨,就不宜放鞭炮,以避免火災。問題是有的人家防火意識淡薄,隨意燃放鞭炮,甚至搞一些有火災隱患的祭祀活動,預防工作沒做到位,這就很不應該。


近些年來,許多有條件的農村已在推行殯葬制度改革,親人去世後經火葬場火化,再把骨灰拿去放或葬在公墓指定位置,逐漸減少和杜絕土葬。這樣可有效保護山林或耕地,也便於集中管理,清明祭祀時也能有效減少火災事故的發生。

還有就是網上興起的網祭活動,既簡單易行,又省時省事,不失為與時俱進的好辦法,值得推廣。各地都應移風易俗,不搞封建迷信活動,既達到慎終追遠、緬懷先人的目的,又安全文明,簡單好操作,事故發生率能大大降低。



阿山的詩和遠方


300:29:1先給科普一下,前面這組數據就是專家們根據大數據總結出來的一組數據。意思就是每300例火災安全事故中就有29例是重特大事故,其中有一例傷亡事故,試想一下,在全國範圍內,這一數據有多恐怖。傳統的燒紙錢、燒香燭在林區祭祀的,祭祀者往往沒將餘火處理徹底,人走後在風力作用下死灰復燃,絕大多數祭祀火災安全事故就這樣發生了。今天是大涼山滅火英雄悼念日,三十個活生生的生命被一場大火全帶走了,想想這一陋習帶來的危害有多大。

接下來我們來說一說正題,文明祭祀的方法和形式有很多,如在逝者墳前擺一束鮮花,鞠幾個躬表達自己的哀思,這是較為通用的。還有就是逝者生前愛喝酒的獻上一杯美酒;逝者生前愛吃水果的獻上生前最愛的水果;你和逝者生前喜歡溝通的,把自己生活中的快樂與苦悶與其傾訴一下;陪逝者聊聊天,唱唱歌……等只要能達到自己心中對逝者的紀念,緬懷的目的就是好的。





幸運季節


筆者認為,從文明社會的角度來說,紀念親人可以在墓前獻上花束,一杯酒,食物水果都是一種最好的文明素養行為。從文明素養和環境保護角度來說,那種靠焚燒紙錢的行為真心不提倡。


梅蘭竹菊皂小貝


少點鞭炮是最大的文明,現在在農村掃墓都是幾百上千的鞭炮錢,汙染環境又花錢,能改掉這個習俗環境會更好。


Gyi0503


——何為文明祭祀?

回答是:平靜行至墓穴前,擦拭墓碑鮮花獻;清掃周圍環境美,寄思心語要出嘴;擺上供品行大禮,知心話兒說幾句;行孝心願天地轉,低碳環保無火患;人類生存大自然,煙熏火燎環境爛;一代一代往下傳,確保地球無汙染;今天開口話清明,全靠民眾造清淨;鮮花代替祭先靈,意義同樣是孝敬;文明祭祀就是好,傳承代代來祭掃;


992舒暢


低炭無火患祭祀方式,才是文明的。


飛六886


無火祭祀最好,注意防火,理智祭祀


梓曄漫漫


清明期間,大家祭祀先祖是中國傳統習俗。值得傳承,但是森林防火意識大家得實時提防。現在國家也富裕強盛了,人民生活素質也提高了,代步工具也升級了。小車也普及了大家要注交通安全,開開心心出門,平平安安回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