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考生家庭如何因"疫"调整?

3月2日,"梦开始的教室"的励志故事在网络中流传——武昌方舱医院里有一位患新冠肺炎的高三女孩小付,在舱内治疗的这些日子里,她每天坚持学习,备战高考,她说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医护人员特地为小付整理出临时自习室,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梦开始的教室"。小付说,她将为了梦想而战,不会放弃。这个"别人家的孩子",令众多家长羡慕。


  疫情当前,人们心情沉重,而对于即将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准考生及其家长们来说,原本就有压力,如今虽然"停课不停教、不停学",但原有的复习计划被打乱,孩子们的自学能力、自控力存在差异,无论是考生本身还是他们的父母,内心的紧张、焦虑会不自觉地升级。
  焦虑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
  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主要源于对未来的未知感——除了担心考试成绩不理想,担心开学以后是否能跟得上学习进度?还可能担心自己是否被感染生病,生病了会不会影响学习或耽误考试等等。
  相比之下,家长对未来"不确定感"的焦虑,体现在担心孩子经历了超长的假期后,能否快速进入备考状态?是否能考上理想学校?大人和孩子处于多重压力之下,不焦虑是很难的。在这种状况下,一旦一方情绪失控,亲子矛盾就会升级,使孩子原本效率不高的学习再度受到影响,加剧双方焦虑的程度,形成恶性循环。
  接纳焦虑 积极应对
  面对焦虑,安于当下,与压力同行。家长和孩子要觉察并接纳自己的各种情绪,分析情绪背后的欲求和渴望。然后,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一是家长要克服自身的压力和紧张感,调整好情绪,给孩子做好精神后盾。家长减少关注手机里的疫情信息和家长群里有关学习和升学考试的内容,导致格外紧张、情绪急躁,并把这种焦虑传染给孩子。在孩子学习时,父母不监视、不打扰;在孩子休息时,多与之交流,了解孩子想什么,焦虑什么,倾听孩子的各种想法,给予理解,耐心引导。

  二是保持上学时的作息,家长提醒或协助孩子制定切实、可行、高效的学习计划,列出复习时间表,保持良好的学习节奏。比如,理顺知识点串成思维导图,在精神状态最好的学习时段学习弱势学科,在犯困的学习时段去做题,有效提高学习效率。一旦孩子看到学习的效果,心情不知不觉会放松下来。家长应时刻关注孩子学习的过程、适当给予肯定、鼓励,切记不要让孩子觉得父母唠叨。
  三是动静结合,适时做做室内运动。比如仰卧起坐、俯卧撑、健身操、瑜伽等,每天坚持运动且达到一定的量,家人的抗压能力、免疫能力会提升,抑郁焦虑不良情绪就不容易出现;也可以听音乐、看电视节目,或一起做家务等,以释放压力。
  四是营造宽松温馨的家庭小环境。这能有效缓解考生和家长的焦虑情绪,但对于少数极度焦虑的孩子,需要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也可以拨打心理热线或者求助网络向心理专家进行咨询。
  最后,要告诉考生们,疫情对所有考生的影响是一样的,停课不是问题,关键是自己能否主动应对,利用好这段时间,这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次"大考"。原有的复习计划和节奏,可以通过云课堂、QQ答疑群等做适时的调整和规划,积极利用现有条件,为考上理想的学校奋力一搏!(来源: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