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漯河市郾城区:小羽毛"飞出"帮扶大境界

文/决策探索杂志全媒体记者 王中山 通讯员 张帆

漯河市郾城区:小羽毛

图为贫困户王春霞在家中加工羽毛制品

"在家加工羽毛,每天也能挣80多元,多亏有了镇政府的帮助。"3月5日,因疫情不能外出务工的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钮王村贫困户王春霞高兴地说。

郾城区龙城镇素有"羽毛之乡"之称。近年来,龙城镇党委、政府把羽毛加工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特色产业培育,推进羽毛加工企业从家庭作坊式生产向标准化、规范化转变。全镇已有5个羽毛加工专业村,从业人员近10000余人,形成了以祥发、汇隆、王胜记、宏旭和思维等为龙头的羽毛制品公司20多家。疫情期间龙城镇积极开展"羽毛加工促贫困户脱贫"活动,采取免费发放羽毛、在家灵活加工、企业统一收购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就业增收。像王春霞一样,龙城镇钮王、西刘、白庄等5个村还有23户贫困群众疫情期间在家从事羽毛加工。

为准确掌握贫困户生产生活和稳定脱贫方面的问题,郾城区充分发挥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全覆盖的优势,在镇村开展了"六个一"精准帮扶(各村责任组长、帮扶责任人、驻村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与贫困户每周通一次电话,见一次面,宣传一次防疫及扶贫政策,送一次防疫物资,解决一件生产生活难题,针对贫困家庭学生开展一次关爱活动),先后走访387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对贫困群众因疫情影响就业务工的,通过开发公益岗位、实施"送岗到户"、设置临时就业岗位、鼓励自主创业等多种渠道,破解疫情形势下贫困劳动力就业难题。

目前,全区1627名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中,已有1275人实现就业,其中外出务工316人,本地就业959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