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我現在才知道,我的一切自卑和懦弱都是源於父母對我小時候的影響,現在該怎麼解脫?

翁董威


我們的出生其實只是肉體的完成,精神的形成是從出生開始,到6歲逐步完成。6歲之後我們可以憑藉之前形成的思維方式逐步通過經驗完善我們的系統模式。

6歲之前是我們性格構建的重要時期。

我們的性格是通過我們與周邊環境的探索與反饋中逐漸形成的,當我們開始吃手通過嘴來探索世界,到我們抓東西通過手來探索世界,到我們踩泥坑通過腳來探索世界,甚至破壞原本規則的東西來建立自我意識,這個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及我們做出的反應,通過不停循環強化,就會形成我們的潛意思,直接影響成年後我們對其它事物的認知和反饋,而我們這時候的反應,我們叫它性格。

性格在小時候形成之後難道就沒有一點改變的餘地了嗎?

不是的。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方式改善。

瞭解並接受現在的性格

題主說自卑和懦弱。

是不是小時候如果有破壞行為的時候,被家長嚴厲制止,並且嚴格對待。

當我們所有的探索行為都被制止時,我們在下一次探索的時候就會害怕,反映到我們的潛意識中,不管做什麼事情之前都會害怕,久而久之就不敢做新鮮事物。

當我們的積極情緒被嚴格的冰冷情緒壓制時,久而久之,我們將長期處於自我懷疑的狀態,自我認同感很低。

瞭解我們小時候是怎麼被對待,接受這個事實。

換個陌生環境

當一個熟悉的環境帶給我們安全感的時候,這就是我們心底的安全地帶。

但是,如果這個環境帶給我們的更多的是壓抑,我們不妨換個環境。

換個陌生的環境,更容易改變性格。

當週圍的人都不熟悉的時候,我們可以更輕易的從0開始。

開始自信並且勇敢的處事,即便錯了也沒關係,這些人可能僅是一面之緣。

重複的自信並勇敢,慢慢你就會愛上這樣的自己,也會發現這其實不那麼難。

接受自己

不管我們是自卑的,還是懦弱的,還是自信的,還是勇敢的,這都是我們。

每個人都有自己自卑的點,接受它,或者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沒有那麼勇敢,但不見得在別的事情上,其他人有我們勇敢。


一個能夠接納自己的人,才能正視所有的問題,才能積極尋求好的解決方式。

跟父母和解,跟自己和解,感恩這個世界,感恩我們的性格,最終歸於內心的寧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