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各大中醫藥大學培養出哪些有名的中醫高手大夫了?

全盛久


中草醫是一門自然科學,用途奇廣,奧妙無窮,搏大精深。想成位一個頂尖的醫學人才,必須到自然現實中去段練實習,實踐出真理。現在中醫大學生,都是溫溼的花朵,都是紙上談兵,講理論是有一套,大出風頭。正是實戰起來,不知從何做起和入何下手。


遊四方73


說實話學中醫是要天賦的,我原來租房的房東是個老中醫,就不教兒子學,說他天賦不好,硬要從醫,容易治死人,有些人學一輩子都學不會,有些人幾年就上手了。原來我們老家鎮上也有一位老中醫,十里八鄉的都來看病,老中醫有個兒子好像沒什麼天賦,老中醫手把手教了幾年,實在教不出來,就讓他上醫學院學習西醫去了,現在老中醫已經去世,他的兒子繼承了他的診所,但是隻能吊吊水,打打針,治些頭疼腦熱的病。生意大不如前了。從這些來看,那些中醫學院招收的學生,恐怕天賦多的不多,這也是為什麼中醫學院教不出大師來的原因,這個光憑努力是不行的,還是需要天賦。所以我們國家的中醫必須改變現在的招生,教學模式。比如號脈,半年內你學不會,你這一輩子也不可能學會,有些中醫根本就不懂得號脈,他裝模做樣,實際上你除了能查出點心跳,別的你真是查不出來,因為他根本沒有天賦,也就沒有學會中醫


風中西燭


中醫學大學一般很難培養出高手出名大丈,一個學生一帆風順到大學要花十二年才進入大學,如進醫大,他己經二十來歲,他才象小學生一樣來學藥理,識藥,別講藥理,就是認識中草藥都要一段時間,別說經驗。所以還不如老中醫從小帶著的學徒,他從小認識中草藥,這裡挖藥,抓藥、言傳身教,到十七八歲他已經能治病救人,中醫學大的學生能嗎?


用戶陳太西


充分證明了中醫理論是錯誤的,但是中醫理論和實踐是分離的,中醫的實踐部分就是經驗部分是非常寶貴的。現代科學不爭氣,到今天還沒辦法解釋清楚那些行之有效的中醫治療辦法,比如穴位調理。穴位到底是個什麼東西、它天天在幹什麼、對穴位的種種折騰為什麼會起到作用、這些作用的規律是什麼…等等等等。學經驗的方式肯定是師徒式的,學院方式肯定是錯的,所以被國際上所否定。


老呂156756444


各大中醫藥大學培養出哪些中醫高手大夫了?此問題此前沒有回答。為什麼難回答?因為校內學生短時間內難成名。現實中書本知識和實際經驗相比,實際經驗更重要。因此傳說高手在民間,可現實民醫經常遭打擊壓制,各大中醫藥大學教授多數仍然很排斥民醫,所以這一切決定了我國中醫藥近年落伍,生命弱,這一現狀於中醫藥本質相悖。中醫藥大學只教、教課書上知識遠遠不夠,中醫領域內涵寬廣深奧,還有妙不可言之處。當今怎樣宏揚傳承發展中醫藥事業,中醫藥大學責任重大,應抬腳走進社會與民間醫生交流,雖然許多中精華遺失了,還應把現存有用的東西挖掘出來。學生接觸實際,積累經驗很重要。


夢境如話


中醫更像是一門古老的手藝。可以做到心口相傳。大學不一定能培養出好的中醫,看病是一門實踐,見多識廣!我知道你的理解能力,可能聽不懂這些,看下面吧。收起你們的科學這一套!!這點科學屁用都沒有!!!!

在科學之前,中草藥就已經出現了。

這個世界人類還沒出現的時候,就已經有草藥了。

草原上野生動物感冒發燒、受傷止血、腸胃不適,都會去找不同的藥草吃。可以說中草藥的治療效果和可食用性,已經被驗證了幾百萬年。人類只不過是動物的一種而已,還不是神。

不要說科學家,即使我們所有人類都滅絕了,中草藥也會繼續存在,也會繼續為其它物種發揮作用!

藥草不會管我們人類是什麼物種,也不會因為人的滅亡而滅亡。神農嘗百草首先就有了百草。。。

人類不要以為懂點兒科學就多麼自大,冷靜下來想一想這點科學能幹什麼。能造出一個原子,還是能造出一個沙子,還是能造出一味藥材?

科學在大自然面前不值一提!在草藥面前也一樣。

能順應自然規律就多活一會兒,順應不了自然規律就早走一會兒,人類的存亡一點兒都不耽誤中草藥在地球上的生存。

目前,一款中醫藥的上市審批十分緩慢,因為中醫有自己的理論體系,但在藥品管理上又必須遵循西醫的流程……感覺好像是西醫流程如果不存在了,整個物種要滅絕一樣。








自駕遊圈


改革開放後的中醫藥大學都是論文筆騙,那些老師也是照書講課?那時的中醫藥大學是要8級英語畢業,中醫藥〇基礎都可以,發畢業證,很多中醫藥大學畢業生講,無辦法面對病人,所以轉行,很多大學生都是學非所用,很多為了生活進入醫院全面西化,開化驗單和化療放療單,工資高,獎金高,何樂不為?社會就是這麼現實


黃醫生42217157


中醫藥大學培養出來的博士、博士後自己都不信中醫,他們全都是西醫的教學模式,連老師都不懂中醫,還怎麼能培養出大師呢?再看看各大中醫院,有幾個像樣的中醫?全都是西醫療法,中醫開草藥醫院靠什麼賺錢啊?真正的中醫60歲以前誰敢說自己懂中醫啊?都是越老才能越參悟透,年輕時不要想著賺錢,不可能!可是現在的社會行的通嗎?


張越8832


中醫自民國以來一直在退步,近些年來有加速的跡象。除了對民間中醫的捆綁束縛以外,對藥材的監管也出現了令人擔憂的問題,一方面飲片質量摻假使雜,炮製不規範,嚴重影響療效。另一方面,國家對野生動物的立法,使很多蟲、獸類藥材被禁止,截肢了中醫本草的體系,導致方劑配伍困難而無法處方,嚴重影響療效。作為中醫人除了無可奈何,只剩一聲嘆息!士兵再強,無槍何用?


抱雪吻梅


中醫發展,在近百年來的歷史上,中醫受西醫入境的影響,一直遭到反對者的打壓排擠,中醫得以延續,在於解放後老一輩中央領導的關懷及老中醫的力爭,才有了生存之地,其中中醫院校的建立來之不易。偌大一箇中國,中醫的力量甚微,可以說對民眾療病是杯水車薪;所以,中國需要有自己醫學的院校,大量培養自己的人才,延續中醫的傳承;中醫人才濟濟,也就是中醫未來的春天。

但中醫的傳統往往是師徒手把手教授,從識藥、背方、辨脈、組方到成為行醫之師,無不是從徒做起。在戲劇界,常有“師從某某名角”的說法,一板一眼,舉手投足、甩袖行腔都一絲不苟地依樣畫葫蘆而來,然後才成為了後來的名角;中醫之徒又何不如此而一步步成為名醫?

院校可以大面積地培養出中醫的後來傳者,但從書本到書本理論紮實了,並不意味著就是行家裡手了;與西醫學院培養出來的學子一樣,都缺乏實踐的經驗,尚無厚實的能力,需要有一個師帶徒的跟班學習過程;這個過程往往比西醫學子實踐更難若干倍。但不能因此而否定院校培養的可行性,尤其是在中醫青黃不接的現實狀況下,院校培養的重要性就顯得十分突出。因此,院校培養不僅不能否定,還需加強,使中醫的現狀改變更有提升,來得更快。只是院校學習中的實踐以及畢業後的跟師學習同樣重要,需要加強,使理論到理論的學子在理論加實踐的基礎上進步更快。至於能否成為名醫高手,則完全取決於其後對中醫的執念和刻苦的努力程度了,相信院校培養出來的中醫後學者會有佼佼者,能有能力成為名醫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