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鹽鹼地上的征服者

鹽鹼地上的征服者

2013-01-06 06:00:00 來源於:百科知識

在我們生活的地球上,有些地區的土壤中含有大量鹽鹼成分,它們是植物生長的大敵:白花花的鹽鹼地上幾乎寸草不生,因此鹽鹼地又被人們稱為“地球之癬”。它不僅難看,而且難於治理,因而成為世界性環境難題。

但就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中,人們也能看到植物頑強的身影。

鹽鹼地上的征服者

鹽鹼之傷

什麼是鹽鹼地呢?所謂鹽鹼地,是指土壤中既有鹽土,又有鹼土;且土壤中可溶性鹽類含量相當於乾土重的1%以上,有的可達3%以上。鹽土,是土壤中氯化鈉和硫酸鈉含量較多的土壤;鹼土,是指土壤中碳酸鈉和碳酸氫納含量較多的土壤。

我國現有約27萬平方千米的鹽鹼地,其中有1/4屬於耕地。鹽鹼地給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無盡的煩惱。

對於植物來說,土壤中的鹽鹼離子濃度過高(主要為氯離子和鈉離子),也會對其正常生長髮育造成危害。

一般情況下,當土壤含鹽量在0.2%以下時,對植物生長不會有任何妨礙;土壤含鹽量在0.2%~0.5%時,僅對幼苗有危害,在這樣的土壤上,人們可以種植普通的莊稼;土壤含鹽量在0.5%~1%時,大多數植物便不能生存了,只有少數耐鹽植物,如棉花、苜蓿、番茄、西瓜、甜菜等,才能生存;當土壤含鹽量超過1%時,農作物很難生長,只有少數耐鹽性極強的野生植物才能存活。

那麼,鹽鹼地對植物會造成哪些危害呢?

土壤中過多的鹽鹼對植物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改變土壤結構。鹽鹼可造成土壤板結,土壤結構性差,灌溉後,土粒很容易自動分散,並形成結皮,進而阻止水分滲入和降低土壤貯水能力,使土壤的通氣量和水分傳導能力降低。

造成植物生理乾旱。土壤中高濃度的鹽分使土壤滲透壓提高,造成植物吸水困難,甚至導致植物體內水分外滲。一般情況下,土壤含鹽量達0.2~0.25%時,植物會出現吸水困難現象;當土壤含鹽量高於0.4%時,植物就會向外滲出水分,發生脫水現象。

使植物根部的滲透壓調節功能喪失,給根系吸水造成很大的阻力。久而久之,植物就會渴死。這種危害與土壤缺乏有效水分一樣,也是一種旱害,所以一般受到鹽鹼危害的植物都會表現出乾旱症狀,即植株矮、葉面小等。

造成特定離子(主要為氯離子和鈉離子)毒害反應。如果土壤中積累了過多的可溶性鹽類,由於離子間存在競爭性吸收效應,使得植物體內離子平衡失調,導致某些離子在植物體內過度積累,進而造成植物出現一系列代謝失調情況,如光合作用受到干擾、呼吸作用受到抑制,蛋白質合成能力降低、促進蛋白質分解等。過多的鹽分還可能阻止植物氣孔保衛細胞中澱粉的形成,進而影響到氣孔關閉,使得植物體內水分急速散失,導致植物枯萎。

損害植物根系。過多的鈉離子會造成植物細胞膜受到破壞、酵素活性遭到抑制和植物正常代謝失常,最終導致植物根部受到嚴重損傷。

勇者無畏

大多數植物難以在鹽鹼地正常生長,甚至無法存活;耐鹽鹼植物則在這種惡劣環境中活得優哉遊哉。

我國耐鹽鹼植物資源豐富。據調查,我國現有耐鹽植物大約502種,分屬於71科、218屬,約佔世界鹽生植物資源的1/4。其中耐鹽植物最多的科有藜科、禾本科、菊科、豆科等,這4科的種數佔耐鹽植物種類總數的46.2%。依其抗鹽性,耐鹽植物可以分成6大類:

——抗鹽性極強的植物,包括鹼蓬、檉柳、沙棗、胡楊、枸杞、刺槐、合歡、火炬樹、白刺、胡頹子等。其中的佼佼者是鹽角草,它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耐鹽植物,能在含鹽量高達6.5%的潮溼鹽沼中健康生長。

——抗鹽性較強的植物,包括紅柳、四翅濱藜、桑樹、劍麻、苦楝、臭椿、紫花苜蓿、木槿、泡桐、棗樹、沙棘、雞冠花、海棠、紫荊、石榴等。

——較耐鹽的植物,包括紫花醉魚草、洋白蠟、龍血草、黃楊、木槿、國槐、凌霄、金銀木等。

——比較耐鹽的植物,如圓柏、毛白楊、垂柳、無花果、石竹、紫薇、連翹、丁香、月季、榆葉梅、山桃、龍爪槐等。

——耐鹽性一般的植物,如黃槿、雪松、側柏、龍柏、懸鈴木、鳶尾、黑麥草、白皮松、核桃、芍藥、牡丹、玉蘭、元寶楓、女貞等。

——稍耐鹽的植物,如東方杉、白梨、水蠟、銀杏、馬褂木、油松、杜仲、黃櫨、柿、水杉、太平花等。

正是由於有了這些耐鹽植物,鹽鹼地才沒有變成真正的不毛之地,依然充滿勃勃生機。

耐鹽鹼之謎

這些耐鹽植物能夠在鹽鹼地裡生存的奧秘是什麼呢?

科學研究發現,能夠在鹽鹼地生長的植物一般都具有非常巧妙的抗鹽和耐鹽本領。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耐鹽鹼性,其本領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根據它們對過量鹽分的適應特點,可分為三大類:

聚鹽型 這類植物之所以能適應在鹽鹼地上生長,是因為它們能從土壤裡吸收大量的可溶性鹽類,並把這些鹽類聚集在體內而自身不會受到傷害。如鹼菀,其體內所含氯化鈉高達49.9%,簡直可以稱得上是天然的“鹹菜”。

鹽角草為一種肉質植物,葉片極小,莖表面薄而光滑,氣孔裸露,細胞原生質內不僅含有大量鹽分,而且含水量也極大,可達到92%。為什麼鹽角草非但不受鹽害,還能吸收大量的水分呢?奧秘就在於:吸收進鹽角草體內的鈉離子與其細胞中的有機物發生化合反應,非但不會使細胞原生質受到鹽害,而且由於細胞中含鹽量的增多,細胞內鹽濃度特別高,進而提高了細胞的滲透壓(在40個大氣壓以上),因此使得鹽角草根系在鹽分高的土壤中可以爭奪到對植物生存極為寶貴的水分,保持自身健康、繁茂的生長。另外,由於鹽角草葉子極小,通過葉片進行的蒸騰作用較低,從而保證了植物體內能夠含有足夠的水分,加強了自身的高度抗鹽能力。

類似的聚鹽型植物還有鹼蓬、濱藜、黃鬚菜等。

泌鹽型

這類植物也被稱為調鹽性植物。它們雖然將大量鹽分吸收進體內,卻能把多餘的鹽分(主要為鈉鹽)通過莖、葉表面上密佈的分泌腺(鹽腺)排出體外,以降低自身的含鹽量。被其分泌出的鹽分會在植物的莖、葉表面形成晶體,再被風吹雨淋後灑落地上。通過這種方式來避免鹽害的植物有不少,如胡楊、檉柳、補血草、蘆葦、紅樹和匙葉草等。有些植物還可將吸收的鹽分轉移到衰老的葉中積累,最終使得鹽分能隨老葉脫落。

泌鹽型植物除了有向外泌鹽的以外,還有一類向內泌鹽。此類植物的葉表面具有囊泡,可以將體內的過多鹽分分泌到囊泡中,暫時貯存起來,如藜科的濱藜屬、藜屬、豬毛菜屬植物。

拒鹽型 該類植物一般只生長在鹽漬化程度較輕的土壤上,它們通過細胞質膜的調節作用降低根細胞對某些離子的透性,從而“拒絕”一部分鹽離子進入細胞,使其幾乎不吸收或很少吸收土壤中的鹽分,同時也提高了植物吸收土壤中水分的能力。拒鹽型植物的代表有田菁、艾蒿、鹽地風毛菊和胡頹子等。這類植物的根細胞透鹽性極小,鹽分很不容易滲透進去。另外,這些植物的細胞內還含有較多的糖類和有機酸,這樣就大大增加了細胞的吸水能力。

吸鹽改壤變沃野

在鹽鹼地區引種抗鹽植物,經喬、灌、草多層次的科學搭配,加大了土地覆蓋度,有效減少了土壤水分蒸發,形成良好的生態循環。喬、灌、草所形成的強大根系可以吸收大量水分,起到了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有效抑制了鹽分的上移和積累,對防止土壤次生鹽漬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狀能起到很好作用。同時,增加鹽鹼地中植物的種類,對於保護生態環境、維持生物多樣性等也具有重要意義。

研究表明,種植耐鹽植物後,由於植物根系的穿插作用,土壤狀況得到改善。加之植物枯枝落葉及死根的腐殖作用,土壤有機質增加,促進了土壤微生物的生長和繁殖,改善了土壤養分狀況和化學性狀,提高了土壤肥力。換句話說,種植耐鹽植物能明顯改善土壤狀況,進而達到改良土壤的目的。

人們常把綠肥作為鹽鹼土改良的先鋒。這是因為,多數綠肥既耐鹽鹼,能培肥土壤,又具有很強的生物排水作用。如紫花苜蓿的蒸騰量約佔土壤總蒸騰量的60%以上,具有良好的利用深層土壤水分降低地下水位的作用,又有利於減輕表土蒸發積鹽;同時,其根系在土壤中的廣泛分佈會形成根孔,有利於改變土壤的物理狀況。

作為一種高耐鹽鹼的野生植物,鹼蓬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從鹽鹼地裡吸取鹽鹼,改良土壤,進而引來其他植物的生長,最終將鹽鹼地轉化成新草原。

在眾多的抗鹽植物中,值得一提的是黃鬚(又名鹽吸)——被人們稱為“吸鹽器”。作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黃鬚葉肥厚多汁,呈棍棒狀,上面長滿了茸毛;其根系極為發達,能使土壤變得疏鬆,滲透力加強。經試驗,種過一年黃鬚的鹽鹼地,75釐米深的土壤內含鹽量只剩0.1%,可見其有多麼強大的吸鹽功能。

不毛之地多財寶

鹽生植物中還有許多具有很高開發利用價值的品種,在生產和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供醫藥開發的植物主要分佈於菊科、百合科、豆科、薔薇科、蓼科和唇形科,如大芸、鎖陽、羅布麻等。

纖維植物資源集中分佈在莎草科、禾本科、錦葵科和桑科,可作為纖維板、編織、紡織等的優質原料。如羅布麻,莖皮纖維為高級紡織原料,出麻率40%~42%;苧麻,莖皮纖維含量約60%,是高級纖維材料。

耐鹽植物中的油脂除可被人們食用外,還是重要的工業原料,廣泛用於醫藥、食品、造紙、化工、橡膠塑料等方面。

耐鹽植物中有不少可以從中提取香精或揮分油,如蒿類,尤其是茵陳蒿,全草含葉酸、揮發油,花及果實含香豆素;野菊乾花及葉含油0.1%~0.2%,可提取出芳香油或浸膏用以調配皂用香精。

除了上述資源植物外,豆科植物刺槐、田菁、槐樹等均為優良的蜜源植物;玫瑰、龍膽、球蘭、鹼菀等,則為庭院觀賞花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