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5 淨利潤暴跌九成 中江信託業績“高臺跳水”

淨利潤暴跌九成 中江信託業績“高臺跳水”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吳敏 北京報道

6月6日,上市公司國盛金控發佈公告稱,因其未完成2017年的業績,已經收到中江信託相關函件。其中,中江信託表示根據此前雙方簽訂的《業績承諾補償協議》,暫不立即對其進行2017年度業績承諾差額補償,相關差額補償在後續業績承諾年度累積進行。

對此,一位資深信託經理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不出意外,這裡面的法律關係就是中江信託給國盛證券融資,而國盛金控作為國盛證券的母公司進行了擔保,這裡面提到的差額補足就是一種擔保措施。這種情況在業內比較常見,尤其是上市公司,因為上市公司擔保需要發公告,但這種差額補足協議,有時候就會比較模糊。”

無法按時獲得分紅,對於中江信託來說,業績報表可能就不那麼好看了。2016年還以黑馬之姿躋身第一梯隊的中江信託,2017年就遭遇“滑鐵盧”。

其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營業收入及淨利潤均大幅縮水,其中,淨利潤更是從前一年的19.25億暴跌九成至1.73億,而除了斷崖式的業績下滑,其資管項目還頻頻踩雷,流年不利的中江信託還多次受到監管機構的處罰和通報批評及警示。

淨利潤暴跌超九成

公開資料顯示,中江信託是江西省兩家信託公司之一,成立於1981年6月,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的全國性金融控股集團。其前身是江西信託,2009年3月經銀監會核准換髮新牌照。

該公司2010年至2015年的營業收入,依次為2.35億元、5.25億元、9.94億元、11.96億元、12.36億元、13億元,從歷年的收入結構來看,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一直是其營業收入的主要來源,佔比分別為96.10%、96.62%、98.48%、97.54%、93.48%、79.65%。但其投資收益一直表現不佳,除2015年投資收益規模達到2.72億元之外,前幾年一直在百萬規模徘徊。

但2016年是一個例外。2016年中江信託實現營業收入36.16億元,不難發現,2016年中江信託的營業收入幾乎是前3年之和。但其一直處於穩定增長的手續費及佣金收入佔比僅為24.45%,而歷來佔比較低的投資收益則大幅增長,由2015年的2.72億增長至26.82億,增長近10倍,業內排名也迅速躍升至第七名,躋身成為第一梯隊信託“優等生”。

當然,這與此前中江信託出售國盛證券的股權不無關係。

2016年上半年,國盛金控通過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中江信託等國盛證券全體股東持有的國盛證券100%股權,標的股權的交易價格為69.3億元,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比例各為50%,通過出售所持有的國盛證券股權,中江信託從中獲得股權投資收益26.13億元及國盛金控16%股份,成為其第二大股東。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中江信託一舉完成增資。增資後,其註冊資本由11.56億元增加至30.05億元,股東持股比例不變。彼時,30.05億的註冊資本位居行業第14位水平。

但“黑馬”中江信託終究是曇花一現,未能在第一梯隊站穩。

日前,中江信託披露的2017年年報數據顯示,其營業收入直接由2016年的36.16億元下滑至9.45億元,同比下降73.87%;淨利潤也由2016年的19.25億元暴跌至1.73億元,同比下挫91.03%,位列68家信託公司跌幅榜第一。與之相對應的是,該公司排名一落千丈,2017年兩項數據分別排名第43、58位。

罰單、逾期不斷

除了業績上演“高臺跳水”外,中江信託在2017年金融監管風暴中還遭遇了多次處罰。其項下多款信託項目亦陷入兌付危機。

具體來看,2017年5月,中江信託因“績效考評制度以及績效薪酬發放不符合監管規定”被江西銀監局開出40萬元罰單,9月又因“未依規向監管機構報告關聯交易”被罰30萬元,臨近年末,再因“短線交易國盛金控違規”被深交所通報批評並被廣東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值得注意的是,中江信託在2017年年報中,對此隻字未提。其年報“公司及其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受到處罰的情況”一欄,寫著無。

著名信託專家孫飛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顯然是不合規的,但由於監管部門對於非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夠嚴格,導致一些信託公司在披露年報時會選擇性披露對自身不利的信息,也很常見。但我建議監管部門對此設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如果信託公司涉及到虛假信息披露,則應該對其進行審查和追究,嚴重的應該予以處罰或警告等。”

此外,2017年以來,中江信託項下信託產品逾期不斷。據公開報道顯示,中江信託已經發生逾期的包含“中江國際·金馬276號”“金鶴140號億陽集團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江國際·金鶴189號大連機床產業投資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中江金鶴194號”等,至少4起。

在重大訴訟事項一欄中,中江信託表示,報告期內,中江信託自主管理的金鶴189號、金鶴140號兩個信託項目交易對手違反交易文件約定,公司已以受託人身份依法提起訴訟,截至本報告期末,上述訴訟尚未取得確定性司法判決,存在訴訟結果不確定的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本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一欄中,中江信託表示,報告期末,公司代墊信託產品本金及利息4.76億元掛賬其他應收款,如代墊款項最終不能收回,則公司可能存在損失。

“這個代墊就是信託公司替借款人去墊本金和利息,但是他又享有優先受償權,這和剛性兌付如出一轍。一般情況下,信託公司項下信託項目有兌付風險,信託公司就用自營承接受益權,讓其他委託人退出,而代墊是直接按比例兌付,對所有受益人一視同仁。我們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也遇到過這種情況,退誰不退誰很難處理,一旦項目發生逾期或者不好的徵兆,委託人都會要求自己先兌付,所以如果不一碗水端平的話,很容易鬧出來兌付危機。”上述資深信託經理說道,“這僅是我個人的思考,至於他背後的真實目的不得而知。”

孫飛亦表示,代墊信託產品本息實際就是剛性兌付,當信託公司旗下項目發生逾期風險時,信託公司為了維護自身的聲譽,就會選擇代墊。

對此,本報記者撥打中江信託相關部門電話欲瞭解更多情況,但對方表示不接受採訪。

如今,信託業正處金融監管風暴的中心,中江信託能否再次逆襲還未可知。

據中江信託官網介紹,其擁有一支具有信託、證券、保險、商業銀行、投資銀行、基金管理等資深從業背景的專業團隊,構建了以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蘇、福建、四川、陝西、遼寧、山東、河北等50個金融研發中心為依託的全國性業務佈局、資源網絡和營銷體系,可根據客戶的資產狀況、風險偏好,利用信託獨特的制度優勢和功能,為客戶提供跨越多個金融市場、多個行業、多個地域的專業化、綜合型金融服務。

但上述資深信託經理告訴本報記者:“團隊主要就是一些人力成本,一般派過去三四個人租個辦公室就可以展業了,這並不能說明其實力,真正有實力的是擁有這些牌照的公司,牌照才能代表實力。”

中江信託亦在年報中指出,在境內外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宏觀經濟波動性加大,資本市場低迷,債券等市場違約風險上升,經營面臨較多不確定性。同時,行業競爭加劇,面臨週期性調整壓力。此外,地處欠發達地區,客戶資源相對有限,尤其是高端客戶缺乏,合格投資者的培育拓展難度相對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