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每年的端午节

简化到仿佛只是为了粽子而生

如果你认为端午只有这样

那么就太小看“端午”了!

捧一束艾草

编一组五色蛋袋

早起眉心点雄黄

家里包粽的场景历历在目

我想告诉你

真正的端午应该是这样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赛龙舟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2011年5月23日,赛龙舟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端午食粽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即粽籺,是籺的一种,又称“角黍”、“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中华民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粽子里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有一种说法,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佩香囊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艾,又名家艾、艾蒿,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

悬钟馗图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钟馗像指的是钟馗的画像,钟馗,是中国古代诸神中形象最为丑陋的一位。并且总是与阴间恶鬼相伴为伍。但人们并未因此而厌弃他。每到年节喜庆日子,人们都要张挂他的画像镇鬼祛邪。这种风俗远自唐朝持续至今,一千多年,从未间断。而钟馗像正是仿照钟馗的样子做成的雕像,人们多是用来驱邪保佑。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挂荷包和栓五色丝线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中国古代崇敬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早在东汉应劭著《风俗演义》中就已经记载说把它系在臂上可避病除鬼、不染病瘟。在《续汉书》、《后汉书》中,端午日这天用朱索、五色印做门户装饰,认为可以抵防恶气。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点雄黄酒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悬天中五瑞

如今还有多少人是这么过端午的?

世俗要悬天中五瑞以辟邪驱瘟和逢凶化吉。天中五瑞指:菖蒲、艾草、石榴花、蒜和龙船花。石榴花的根部可驱虫;蒜头有着浓烈的气味。端午节时值初夏,多雨潮湿,病菌容易滋生,悬菖蒲、艾草等可以借助它们挥发的气味清洁空气,消除病毒。

我是准备这么过端午的,

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