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5 游平顺县金灯寺石窟


游平顺县金灯寺石窟​ 铁马秋风玉峡关在看到虹梯关铭碑时,曾对那块碑在心里偷偷产生过疑问,那块碑碑面平整且棱角分明,刻字的阳面很平滑,几百年来,碑就在户外经受风吹雨打,不该是现在这样。今天再拿玉峡关铭与虹梯关铭作比较,字迹相同,一撇一捺间的角度与力度都基本相同,基本印证了它们的真实性。但是较为可惜的是,玉峡关铭碑已在时间的驳蚀间裂为多块,今日能看到的有两块,一立一卧,字迹犹为清晰地亘在那里,继续接受风雨的造访。所幸周围的环境已经做过修缮,可是谁又能挡得住时光的无情呢? 虹梯关铭与玉峡关铭对比当年夏言在手书这两块碑铭时,在想什么呢?玉峡关铭已所存不全,但全文在史籍中还能找到:玉峡关者,夏子创焉,而命之名也。旧曰风门口,在隆虑万山之颠,为两河三晋之界,盖天作之险也。前此弗设守,庸氓往往凭阻以拒命吏,兹大非失理与,乃即是关焉,关成而系之以铭。太行盘盘,横厉中原,近引河朔,遥缀昆仑。太原大梁,维国雄藩,壶关林虑,界于花园。鸟道崎仄,轮摧马烦,怪石离列,熊攀豹蹲。连崖立壁,屹如墉垣,绝顶中断,是曰风门。俛临夜壑,仰逼朝暾,一夫挺身,万骑空屯。设险慎固,王者道存,乃告守吏,爰作键阍。勒铭岩阿,宠以瑶琨,匪昧在德,用戒嚚昏。陈卿起义失败后,夏言来到了太行山。夏言是个不错的官儿,1482年出生于江西贵溪,正德十二年三甲进士,字公谨,号桂洲,一生以有经邦济世之才自许,官至内阁首辅,在嘉靖一朝处于权力中心位置,遇事好犯颜直谏,可惜的是最后他死于他提拔了的严嵩之手。夏言的经历除了在家乡便是在京城为官,他来到了太行山之后,是感慨的。哪里见过这样的山?这样的雄伟中夹杂着贫瘠的山?他走遍了陈卿他们曾经战斗的地方。每一条山脉,每一股山泉,每一座寺庙,甚至每一棵树木,都在夏言的心里攒聚、辗转、矗立,他知道什么地方崎岖、什么地方平展、什么地方可屯兵、什么地方可拒险,于是他建立起了玉峡关、虹梯关,设置了巡检司。史书中夏言在平顺(现在为平顺,当时归壶关、潞城、黎城三地)焚烧了“匪簿名册”,招藏匿山民复归,释放从犯,他做的都是攸关生民的大事,从这几样有效的措施中,是能看出夏言的恤民之心的,是能看出夏言的治政韬略的,也是能看出几千年来读书人骨子里的深刻印迹的。这样的大起义大战争之后,需要的是仁政,需要的是一条生路,夏言想要的是山民们不再为一己之命、不再为一口之粮而铤而走险,夏言想要的是黎民平平顺顺、府治之下长治久安。多么有着绚丽色彩的士子风范啊。路过隆虑山,自然要贪看隆虑风光。隆虑山海拔 1800米,在平顺的地界内地势最高。车在山间如蛇般穿行,在一个山凹处,我们不得不停下,因为在车内看风景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感官需求。我们几乎跑向山边的。春日的山景,全是绿色的植被,绿得那样的爽目舒心。视界之内,众多大小高低不一的山峰似断似连、起起伏伏,有的如女子俏立,有的如小儿顽皮,有的挺拔,有的雄险,似平缓处又突见异峰凸起,山势绵延如锦缎处又惊现悬崖坠底,阳光缓缓地把金色一点点一层层地铺了上去,一时间,那样地光灿,那样地立体,那样地层峦叠翠,那样地勾魂摄魄。苏轼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也不过如此吧?毛主席的“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也就是这样的风光吧?我想在这儿乘风飞去,裙裾飘飘,落入大山之中,采野黍,食野果,穿树皮,再与尘世无干,对一溪山泉念几声禅,朗月、清风、日照、紫烟,既然来到隆虑之巅,便不能不去金灯寺。在山间盘绕了好久,一直到没有路,金灯寺便到了。金灯寺开凿于北齐,在山间的一块凹陷处就山起寺,凿出许多石窟,是芊禅师带着一只老虎来到这里,看到了隆虑山的形胜,便将一颗佛心和已经禅修过的肉身安顿在了这里,建造了中国石窟史上最后一个石窟群,其中的水陆殿也因为水陆道场的特殊功能在佛教史上占一席之地。而我们能看到的是水陆殿的精巧,还有那清澈见底的山泉。山间香火缭绕,些许俗世企求并没有减损金灯寺的禅意,大概是芊禅师的功德已圆满,他以一种无形的形式光照着他建起的寺院。你没见吗?他离开的并不远,他的肉身还栖息在寺后最大的千佛塔内。1993年长治政协曾组织专家学者对整个太行大峡谷进行过考察。作家沈琨在当年的考察记中描写过风门口的情状:只见高山危崖之上,一道齐刷刷的断崖横陈,依山势迤逦,如城垣巍峨,气势雄浑威严。古老的玉峡关门就嵌在其中,这是一道宽约3米高约20米的石门。当地传说是什么神仙的巨斧劈就,实为古代的人工开凿。旧关楼早已不存,廊柱碑碣被掩埋在瓦砾荒草之中。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