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时至今日,第五届书画艺术评优大会活动已经进行过半,其中作为评优大会子项目的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初赛也已进入收官阶段,由于初赛人数众多,大赛组委会将投稿截止日期延迟至4月30日。


近年来,随着学校对艺术学科的重视,参加比赛的学生越来越多。而规范比赛流程,提高评审团队实力一直是主办方所坚守的,这离不开书画艺术评优委员会专家委员的强有力支持。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由专家委员组成的评审小组成员可不简单,他们大都来自于中国美术学院西泠印社《中国篆刻》杂志顾问团等活跃在浙江乃至全国书画界的名人大家。在书画界国学圈久负盛名的书画家、国学大师陈梦麟先生,就是其中的一员。在草长莺飞,阳光明媚的春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荣幸地拜访了陈梦麟先生。


圣贤——发愤之所作


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写到“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并提出“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反映出中国文人失意与执著的普遍现象。这一现象也反映到了陈梦麟身上。如果陈梦麟大学能够顺利毕业并分配进机关,四平八稳的工作到退休,他也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么大的成就。但是历史没有假设。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 经历

1946年出生在浙江台州三门县的陈梦麟,天资聪慧,不仅喜爱读书,而且过目成诵,是三门县出了名的“神童”。可惜他天赋好,命运却多舛,碰上了“文化大革命”。他17岁就考入浙江大学物理系,但是还未毕业,就被莫名其妙的扣上“反动学生”的帽子,抓捕入狱。出狱后又被“发配”到安徽偏远的农村。

  • 结识

然而,这命运多舛的苦难,既磨练了他,也成就了他。在这漫长而苦难的岁月里,他先后结识了戴着“反动学术权威”帽子被“流放”到农村的吕蒙、黄永厚、肖峰、张法根等当代艺术家,又与在农村“牛棚”接受“改造”的前辈名家孔小瑜、肖龙士、葛介屏、胡传潘、张先桢诸公成为了忘年之交。

幸与不幸是辩证的,虽说农村生活劳动是艰苦的,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是充实的。正因为他拥有“十年山沟生活,无所事事”的自由之身,才获得了遍访大学士张英、大博士胡适、国学大师胡朴安、书学大师包慎伯等名人大家之故居的绝好机会。乌江项王庙前,当涂太白楼上,他栏杆拍遍;黄山绝顶,九华天台,他仰天长啸。

  • 创作

也是这个苦难的十年,他创作发表了《门友》、《雅案》、《十三点》、《海涂泥》、《海誓》、《校长的女儿》等多篇短篇小说以及杂文《黄州谈鬼录》和诗集《麓樵唱》,成为了一个伤痕文学作家。还是这个苦难的十年,他牛刀小试所创作的初期作品《黄山图册》、《小乔墓》、《乌江渡口》、《太白楼》等国画,也得到了大师们的首肯与欣赏并开始流传于社会。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蒙冤平反后,再创佳绩


在陈梦麟“蒙受冤屈,流放农村”的时候,他的母校浙江大学没有忘记他。1977年,浙江大学为陈梦麟彻底平反

  • 创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979年陈梦麟回到杭州,进入浙江省教育厅高教处管理浙江省高等院校的科研工作。在高教处工作期间,他支持了“湖上四老”(马一浮、朱师辙、张宗祥、徐映璞)的遗作整理研究、姜亮夫先生的敦煌学研究和毛昭晰先生的史前史研究,同时还协助朱金楼先生整理刘海粟资料,协助沙孟海先生誊写整理《中国艺术大系·书法卷》。

在“支持和协助”的过程中,他本人也获益匪浅。他对画理的研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见解并着手学术研究与论文写作,便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他的《论中国画的气》、《论石涛的“一画”》等论文以及关于当今名家黄永厚、洪世清、孔仲起、吴山明作品的评论文章,就是他根据潘天寿的“承革”观点,同时汲取顾恺之、谢赫、董其昌、石涛、黄宾虹的理论,并揉合儒释道学说和贡布里希美学观点创作而成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创作并发表的《论转注》在学术界影响巨大,成为六十年代以来国内有关“六书学”的唯一论文和经典之作。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陈梦麟先生的书画艺术,也因为得益于沙孟海、陆俨少、刘海粟、朱金楼、何海霞等大师的真传,得益于与黄永厚、孔仲起、洪世清、朱豹卿、柯文辉诸子的交游,而更加技艺精进,日臻完美。他的书画作品,既平圆留重,又气势开张,既意绪强烈,又寄托深厚,熔古铸今,自成一体,终成一代名人大家。

  • 石破天惊的决定

凭着超凡的才气和胆气,在改革开放不久的1984年,陈老又“石破天惊”的毅然决然放弃仕途,扔掉铁饭碗,成为了浙江省第一个下海经商的国家干部,紧接着,他又创办了浙江省第一家民营科技公司

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社会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人越来越迫切需要了解自己民族的历史,越来越需要表明自己民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的传统文化,由此,陈老产生了兴办国学的强烈愿望并终生为之呕心沥血。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陈老在采访中提到了“三个第一”,其中最后一个第一,就是创办浙江省第一所国学馆。但是,这所选址在杭州河坊街的“杭州国学馆”,却因为当时有关部门的改革意识不到位和官僚主义作风,竟一拖拖了整整十年,最后才变成了现在的“浙江复兴国学院”。国学馆被拖了十年,陈老很是伤感,但最令陈老伤感的,不是“胎死腹中”的“杭州国学馆”,而是答应来“杭州国学馆”任教的十位国宝级国学大师的纷纷离世。讲到这里,陈老唏嘘感叹,眼眶分明有些湿润。为了打破这沉闷的气氛,我们谈起了书画。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书画解读


当我们问起:

国学与书画有什么利害关联吗?

陈老说:

当然有了,而且至关重要。因为国学文化就是书画作品的思想与灵魂,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意境。

我们又问:

那么参赛的学生,在书画的技巧上,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陈老说:

画有六法,书有四势。

打了国学基础,思想有了,那么画如何调配,经营位置是也;

画的像不像,像什么,应物象形是也;

如果要投放颜色,这里要抽象一点,那里要夸张一点,那就是随类赋彩是也;

怎么画,骨法用笔是也;

要借势造型,传移摹写是也;

最后作品活不活,有没有生命力,达到了就是气韵生动是也。

这说的是画有六法,那么,书有四势又是什么呢,就是“筋骨肉气”。何为筋骨肉气,笔断意连谓之筋,生死刚正谓之骨,起伏成实谓之肉,迹画不败谓之气。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书画大赛的意义


说到这里,陈老又谈到了书画艺术评优大会和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活动的意义。陈老说,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国学的复兴,就必须回归崇尚“仁义礼智信”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中国特色,其实就是中国文化。而国学则包括文字、文化、文明,包罗万象,自然也包括了书画艺术。少年强,则国家强,书画艺术当然也要从娃娃抓起

书画艺术评优大会这个活动是很有意义的,活动的很大成份上也是公益性的,成份成份这些评委基本上也是义务劳动。陈老认为,活动即使没有企业老板赞助,也要搞下去,因为它对国家好,对孩子们好。

记得去年还是前年,我们网评书画的点击量,在短短几天时间里就冲破了600万,来参赛的学生不仅来自浙江,还有江苏、江西、河南、河北等十几个省市。那次是命题作画,题目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大多数学生画的是自己妈妈,也有画警察环卫工人的,其中有一幅画,是画暴风雨中修电线的工人。画画学生的爸爸是个电线工,外面刮着大风下着大雨,家里都吃饭了,爸爸还没有回家吃饭。你看,这不仅学会了画画,还提高了思想,具有综合性的教育作用。

陈梦麟专访|呕心沥血兴国学 笔走龙蛇写春秋

在采访中,陈老提到了“人生的加减法”。的确,陈老在不少地方正在做减法,比如,以前十多个书画艺术院校单位的头衔,现在只留下浙江复兴国学研究院院长和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国学教育中顾问这两个,但是,有些地方他何尝又不是在做加法呢,比如这做义务工的书画艺术评优大会暨全国中小学生书画作品大赛评审组专家。

加法是一种成长,减法是一种成熟。它们是人一生中的两只轮子,不可或缺,一个是“兼济天下”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一个是“顺乎自然”的内在修养和自我完善。加法减法并用,两只轮子齐转,人生旅途才会风光无限,意义非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