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该如何养女儿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是《红楼梦》中并列金陵十二钗之首的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判词。

提到薛、林二人,总会有人将她们进行比较。一个清冷孤傲,一个大方懂事。总体来说,好像喜欢薛宝钗的人更多一些。


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该如何养女儿

《红楼梦》剧照

因为薛宝钗,从小好像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是很多人心中完美的女儿形象与心仪的结婚对象。甚至前段时间,闺蜜和我说:“要是我能把女儿教成薛宝钗就好了。”

和闺蜜一样,很多人将薛宝钗当做是女孩的经典形象。但在我看来,养女儿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她养成薛宝钗。

她虽懂事,却少了一份天真。她虽年幼,却多了一丝隐忍。

要背负多少不能承受的重量,才会塑造出这般童年?


01 懂事,不过是被迫提前成长


与其说宝钗懂事,不如说她是被迫长大。

书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当日有她父亲在日,酷爱此女,令其读书识字,较之乃兄竟高过十倍。”由此可见,薛父在世时,是极其宠这个小女儿的。

但好景不长,薛父不久之后便去世。薛父之后,宝钗开始反观自己,文中说:“自父亲死后,见哥哥不能依贴母怀,她便不以书字为事,只留心针黹家计等事,好为母亲分忧解劳。”

就是这个时候,薛宝钗从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被迫思考生活。薛父死后,不学无术的薛藩无法撑起偌大的薛家,宝钗不得不承担起原本不属于她的责任。

薛家进京,主要是为了薛宝钗选秀进宫,毕竟家业,还需要一个人撑着。儿子不行,自然就落在了女儿身上。

入宫,离权力中心会近一些。贾元春之于贾家不就是最好的例子吗?当然前提是牺牲入宫之人毕生的自由。

所以,“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这句话还是雄心?还是悲剧起始?

宝钗进贾府之后,很多事料理的妥妥贴贴,没人不夸宝丫头。可是她进贾府时,不过才十三岁。


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该如何养女儿

《红楼梦》剧照

最近王子文主演的剧《第二次也很美》中,男主许朗的女儿果果,就是一个极端懂事的孩子。

有一次,果果犯了错误,许朗很生气。这时候果果忍着哭对许朗说:“爸爸别生气了好不好,果果自己去罚站。”

果果忍者哭承认错误的样子,隔着屏幕都看得满满的心疼,这哪像一个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子?

在许朗的教育下,果果不能随便接受别人的礼物,哪怕是好朋友。不能在许朗面前提起妈妈,哪怕她真的很想知道妈妈的故事。

果果很懂事,但相比同龄的豆豆,少了更多的天真,多了更多的担忧。

很多时候,父母都希望有一个懂事的孩子,但懂事的背后,往往满是心酸。宝钗是,生活中那些懂事的孩子亦是。

那些懂事的孩子,只是习惯了懂事的称赞,习惯了别人错把他们当大人的眼神。以至于他们自己,和身边的大人们都忽略了,其实她还只是个孩子而已。

甚至懂事久了,都忘记了什么样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02 沉稳与天真的矛盾,是被压抑的天性


看红楼梦时,只觉得宝钗是个极其矛盾的人。

书中有一个场景印象深刻:

因被王夫人斥骂勾引宝玉,丫鬟金钏投井而亡。宝钗听说后,忙向王夫人处道安慰。

王夫人说:“原是前儿她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撵了她下去。谁承想她气性竟如此大,投井死了。”

宝钗听后,是这样说的:“据我看来,她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是失了脚掉下去的,不过多赏他几两银子发送他,也就尽主仆之情了。”

看完这段时,只觉得宝钗冷漠。但没想到后面王夫人因金钏没有衣服装裹发愁时,宝钗竟丝毫不避讳不吉利,主动和王夫人说自己有两件新衣服可以给金钏当寿衣。

这就是宝钗。说她冷漠,她还有着最纯真的善良;说她善良,但很多时候又很无情。


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该如何养女儿

《红楼梦》剧照

她扑蝶的时候,尽是小女儿的天真;可转眼不小心听到丫鬟的体己话被发现时,却又本能地嫁祸给黛玉。

她对谁都好,哪怕是人人嫌弃的赵姨娘也一样对待。她又没有真正的朋友,因为她对谁都好,看不出哪一个人多用了一分真心。

在宝钗身上,看不到情绪的流动,看不到小女孩的单纯,只看到圆滑。

过早的成熟,过分的沉稳,压制住了天真的灵魂。

但其实每个孩子开始,都有自己的天性。小性子也好,小脾气也罢。因为有这些天然的东西,所以叫孩子。

听在儿科医院工作的朋友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们曾接诊过一个小女孩,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叫“哭泣恐惧症”。顾名思义,就是这位小女孩不会哭。

在医生的询问之下才知道,原来小女孩不是不会哭,而是不敢哭。小女孩小时候是个爱哭鬼,看到流浪的老人会哭,看到受伤的小动物会哭,看到动画片里喜欢的人物死掉会哭。

但是小女孩妈妈觉得她一直哭很烦,并且在外面哭显得家长很没面子,且形象不好。所以每当小女孩要哭的时候,就使劲呵斥,不许她哭。

慢慢地,孩子变得不会哭了。

其实不是不会哭,只是天性被更强大的力量压制掉,变得不敢哭了。

这个小女孩或许只是一个特例,但也说明了,在现实世界里,有很多个父母,因为种种原因,抑制住了孩子的天性。

在最天真的年纪,却谱写着沧桑。在人生有无限可能的时间,被塑造成了单一的可能。

孩子那些被压抑的天性,最终都长成了畸形的花。


03 我希望我的姑娘,永远是一个天真的小女孩


很多人不喜欢林黛玉,觉得她过分矫情,一会哭一会笑。一会不理宝玉一会和史湘云闹别扭。但这样的场景,不才像极了小孩子吗?

有小性子,敢真性情,这才是一个小女孩最宝贵的东西。我不希望我的小姑娘,装成大人的模样,我想她在属于她的童年里,也有属于她的纯真。

身为家长,我希望我的姑娘,永远是天真模样。

看了《红楼梦》,才知道该如何养女儿

《红楼梦》剧照

1.知世故而不世故

很多人说林黛玉不够宜室宜家,因为她不懂生活的苦,扛不起。不如薛宝钗,将屋内屋外亲戚下人的关系打点的很好。

其实不是,林黛玉曾对宝玉说过:“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

所以可见,林黛玉并非真的不懂世俗之事。还有一次,丫头佳蕙给林黛玉送茶叶,黛玉为了感谢她跑一趟的不易,就把贾母刚给她的零用钱顺手抓了两把给她。

黛玉不是不懂世故,只是不屑世故。不然,怎么能让贾宝玉如此喜欢?

我们家长渴望自己的女儿能像薛宝钗一样,为众人喜爱,有不错的能力,辗转于各种关系却不落把柄。可是却忽略了,孩子的世界能有多复杂?幼小却老成的孩子,也不是我们想要的啊。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成熟的天真。


2.历圆滑而弥天真

人生在世,难免会遇到很多人、很多事,为了更好的境遇,辗转圆滑,最终丢失了自己。

小孩子的世界也是一样。

有一次女儿回家后,说她最好的朋友是小米。我们问她:“你之前不是和萌萌最好吗?”女儿的回答却让我们陷入深思:“可是小米有最新款的芭比娃娃和乐高,萌萌没有。”

我和老公对她说:“不能因为萌萌没有新款玩具就不和她玩呀,你们之前是那么的好的朋友呢。也不能因为小米有最新款芭比就和她最好,最好的友情是不能用这些东西衡量的。”

但女儿却眨着眼睛说:“你和爸爸前几天不是还说王叔叔最近事有点多,要少来往吗?”

我们为孩子的学习与领悟能力而吃惊,更为自己而羞愧。人生起起伏伏,哪有什么最好的境遇,在环境变换中守着自己的初心,才是最难得的事。

历圆滑而弥天真,是最可贵的天真。


3.处身现实而不现实

奇葩说中有这样一个辩题“父母该不该告诉小朋友,童话都是假的呢?”傅首尔说:“你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就是快进了他的成长。”

看完时,只觉得傅首尔说得太好了。身为家长,总是提防现实世界的残酷,以为告诉孩子所有真相就是保护。但是,戳破现实的泡泡,孩子的成长也未必一定快乐啊。

我们告诉孩子,考试不及格不要紧,你看路边的花都会为你加油。当孩子长大之后,遇到挫折,看到路边盛放的花时,心里会不会好受一点呢?

人生漫漫数十年,何必在人生起点就教孩子看破红尘。

处身现实而不现实,是最难得的天真。

每个小女孩,再经历了世事沉浮之后都会从林黛玉成长为薛宝钗。

可是那个时候的小女孩,已经不再是我们的小女孩。

别再苛求她长成那个人见人爱的姑娘,在物欲横流之中,独守一份天真;在繁杂的世故中,保存着不世故的赤子之心。

这才是一个女孩,最可爱的模样。

作者简介:罗小白,写走心的文字,做走心的人,希望与你不期而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