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用最簡單的話,講述最真實的歷史。

在我國古代歷史中,三國時期備受歡迎,因此收穫了一大堆“三國迷”。在三國中,關於諸葛亮出山的時間由於一句“郭嘉不死,臥龍不出”,一直被三國迷們津津樂道,因而爭議不斷。問題最核心的焦點是諸葛亮與另一個三國奇才——曹魏大謀士郭嘉孰強孰弱。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他們之間都發生了什麼?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諸葛亮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出處

1、時間問題

郭嘉在公元207年,因病死於征伐烏桓的途中。郭嘉死之前,諸葛亮一直隱居於隆中,即使當時諸侯林立,甚至自己身邊有一個大諸侯劉表,但諸葛亮卻沒有出山之意。倘若諸葛亮真心想做一位隱士,這種行為則不難理解。

但事實並非如此,諸葛亮常以管仲樂毅自比,如此就知諸葛亮心繫天下,想要出山的願望不比旁人弱多少,但是既然要出仕,又為何一直遲遲不出呢?而最後偏偏選擇的出仕時間又是在公元207郭嘉去世之後,劉備三顧茅廬,他就投奔了劉備。於是坊間就開始流傳:“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諸葛亮


這句話最開始的意思並非是拿郭嘉之才與諸葛亮才能做對比,而是意在表示時機的銜接。三國迷都知道,郭嘉能夠出仕,得益於荀彧向曹操的舉薦。而荀彧與郭嘉是多年好友,是至交,荀彧絕對深知郭嘉是大才,不知各位三國迷是否想過,荀彧於公元191年投奔曹操,並在曹操賬下嘔心瀝血,深知曹操需要人才,但為何要在五年之後的公元196年才向曹操舉薦郭嘉呢?

這裡面就是“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典型示範,是為“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2、時機問題

志才全名為戲志才。陳壽在《三國志·郭嘉傳》記載道,曹操最開始從陳留起兵時,身邊有一個謀士,是為潁川戲志才,此人謀略過人,曹操“甚器之”。但是這個戲志才卻遭“天妒英才”,很早便去世了。戲志才去世後,曹操悲痛地對荀彧說,志才走了,沒人能與之商議大事,聽說潁川多奇士,還有沒有能力跟戲志才一樣的奇才啊?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荀彧才向曹操舉薦了郭嘉。關於戲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國志·荀彧別傳》有記載:“戲志才、郭嘉等有負俗之譏……皆以智策舉之。”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郭嘉


在惜墨如金的《三國志》中,我們能看到陳壽如此評價戲志才、郭嘉,可見這兩人都是以智謀和策劃為長的少見的大謀士,故而後有“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陳壽所表達的,只是一個時機問題。

當然,我們對歷史的理解大多是猜測,誰也沒有辦法還原歷史,故而要考慮全面,倘若要評判一個人才能高低,很顯然必須要看他做出的貢獻。

郭嘉之才

對於郭嘉的才能,史書中還是大有記載的。在《傅子》一書中記載:“嘉少有遠量。漢末天下將亂。自弱冠匿名跡,密交結英雋,不與俗接,故時人多莫知,惟識達者奇之”。是說郭嘉少年時便很有遠見,目測漢末天下將會大亂,便在二十歲時選擇隱居,秘密結交英傑,不與世俗交往,所以當時並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郭嘉


屢獻奇策

1、慧眼識明主

在《三國志》中也有記載,將郭嘉的慧眼、遠見、才智表現得淋漓盡致。“初,北見袁紹,謂紹謀臣辛評、郭圖曰:“夫智者審於量主,故百舉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機。多端寡要,好謀無決,欲與共濟天下大難,定霸王之業,難矣!

於是郭嘉便隱居長達六年,直至戲志才的逝去,郭嘉便閃亮登場。郭嘉與曹操一拍即合,是為“彧薦嘉。召見,論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當郭嘉這種不出世的大謀士,遇見了曹操這樣的曠世梟雄,將擦出什麼樣的火花?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郭嘉


2、“十勝十敗”之說

曹操在接見了郭嘉之後,一夜間郭嘉便從一介布衣成為了曹操的軍事參謀——軍師祭酒,開始了為曹操四方征戰出謀獻策,忠心效力的創業生涯。然而,郭嘉“不費吹灰之力”成為軍師祭酒,自然令一大部分人心中不滿,此時郭嘉急需一個證明自己的機會。

197年,郭嘉加入曹操賬下的第一年,曹操討張繡新敗,遭到袁紹寫信羞辱。正當曹操擔心自己不具備與袁紹相抗衡的能力時,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勝十敗”之說。郭嘉的分析極具說服力,不但振作了曹軍將士的鬥志,更助曹操擬定了遠期和近期的作戰目標。同時,郭嘉也正式確立了自己在曹操軍事智能團中的核心地位。下面附上“十勝十敗”之說原話:

紹繁禮多儀,公體任自然,此道勝一也。

紹以逆動,公奉順以率天下,此義勝二也。

漢末政失於寬,紹以寬濟寬,故不攝,公糾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勝三也。

紹外寬內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親戚子弟,公外易簡而內機明,用人無疑,唯才所宜,不間遠近,此度勝四也。

紹多謀少決,失在後事,公策得輒行,應變無窮,此謀勝五也。

紹因累世之資,高議揖讓以收名譽,士之好言飾外者多歸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誠而行,不為虛美,以儉率下,與有功者無所吝,士之忠正遠見而有實者皆願為用,此德勝六也。

紹見人飢寒,恤念之形於顏色,其所不見,慮或不及也,所謂婦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時有所忽,至於大事,與四海接,恩之所加,皆過其望,雖所不見,慮之所周,無不濟也,此仁勝七也。紹大臣爭權,讒言惑亂,公御下以道,浸潤不行,此明勝八也。

紹是非不可知,公所是進之以禮,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勝九也。

紹好為虛勢,不知兵要,公以少克眾,用兵如神,軍人恃之,敵人畏之,此武勝十也。”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郭嘉


3、軟禁劉備

198年,劉備為呂布所破,依附於曹操。程昱當下建議曹操殺死劉備,以絕後患。曹操問起郭嘉,郭嘉則認為:“今備有英雄名,以窮歸己而害之,是以害賢為名,則智士將自疑,迴心擇主,公誰與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機,不可不察!”

雖然郭嘉認為殺死劉備是極為不妥的,但他還認為關羽、張飛皆是萬人敵,,而劉備得人心,不會久為人下。所以向曹操上諫:“古人有說:‘一日放縱敵人,便成數世的禍患。’宜早些建立恰當的位置。”意為軟禁劉備,以絕後患。

但曹操沒有采納郭嘉的建議,曹操為了使劉備心服於自己,歸屬於自己,反而對劉備更親近,最後終養虎為患。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郭嘉


4、急攻與水淹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佔佔據徐州的呂布。曹操一路勢如破竹,而最終被圍困在下邳的呂布卻堅守不出,曹操無可奈何,戰役持續了大半年,曹操見士兵疲憊,準備放棄。這時,郭嘉卻看出了勝機。他說,“今布每戰輒破,氣衰力盡,內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項籍,而困敗過之,若乘勝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答曰:“善。”便採取了郭嘉的謀略,曹操依郭嘉計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決堤水掩下邳,果然於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殺呂布。

5、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曹操一統北方的最關鍵之戰,亦是郭嘉大放異彩的一戰。在這場戰役打響之前,曹操為免腹背受敵,決定搶先攻打在徐州立足未穩的劉備。然,軍中大部分謀士、將軍持反對意見。只因他們擔心,若袁紹乘機來攻許都,到時候前進無法作戰、撤退失去了據點。曹軍必敗啊!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郭嘉


只有郭嘉持不同看法,他認為:“袁紹向來優柔寡斷,不會迅速作出反應。劉備人心未歸,立足未穩,迅速進攻,他必敗無疑。然後再回師對付袁紹,這是改變腹背受敵的最好機會,決不能失去。”曹操也不知哪來的信心,果真率兵東征,一如郭嘉預料,在袁紹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劉備已經大敗了。

作戰初,曹操與袁紹的對峙中處於劣勢,此時又傳來消息,江東豪傑孫策要率兵偷襲曹操位於許都的根據地,真可謂是雪上加霜。因為許都一旦失守,曹操陣營將立刻分崩離析,並且曹操根本沒有多餘的兵力回防許都,一時間,人心動亂,不少人開始暗中向袁紹獻媚,為自己留後路。

又是郭嘉,在如此緊要關頭,他向眾人以及曹操預言:“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他是能讓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

孫策來到江邊,尚未渡江,果真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這件事我們不管是不是巧合,但在當時確實為郭嘉的神機妙算添上了一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孫策


諸葛亮之才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中記載:“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時人莫之許也。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諸葛亮自比管仲、樂毅,雖然“時人莫之許也”,但細看相信他的都是什麼人,崔州平、徐庶等所有認識他的人。真是細思極恐的存在。

隆中對策

首先,諸葛亮是肯定了郭嘉的智謀。劉備三顧茅廬之後,諸葛亮和劉備兩個人在小黑屋裡是進行了交談的。諸葛亮分析,曹操宦官出身,袁紹四世三公,曹操在聲望上不及袁紹;且曹操所佔之地亦遠不及袁紹郡城,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獲勝,不僅依靠天時,更多的是人的謀劃得當,這個人就是郭嘉無疑了。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諸葛亮


其次,當時曹操手握百萬大軍,並且挾天子以令諸侯,而劉備,不值一提,無法與曹操爭雄,故而諸葛亮委婉地提出了三分天下之謀定。並且將天下局勢分析的一清二楚,令劉備如醍醐灌頂,亦如劉備所說:“我得到諸葛亮,就像魚得到水。”

最後,諸葛亮甚至預測到早就會有這麼一天,早已將劉備日後走向行為規劃清楚,讓劉備不再迷茫,化身為劉備一生中的燈塔,指引著劉備走出迷茫和黑暗。畢竟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對》是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舌戰群儒

赤壁之戰,是一場關乎於孫劉兩家生死存亡之戰,勝則三分天下,敗則粉身碎骨。這一場戰爭的關鍵就在於孫權、劉備能否攜手共進,共同抵抗曹操。諸葛亮深知這一場戰役的關鍵,於是乘片葉之舟,來到東吳之境。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諸葛亮舌戰群儒


舌戰群儒究竟是不是羅貫中虛構的我不清楚,我清楚的是諸葛亮確實面見了孫權,併成功將他激怒。諸葛亮來到東吳後,在柴桑面見了孫權。首先,諸葛亮向孫權分析了天下大勢,以及“虎狼之心”曹操對東吳的不良企圖,令孫權有了憂患之心。

其次,諸葛亮先用二分法給孫權兩個選擇,要麼共抗曹操,要麼投降曹操。然後表示,劉備有氣節,絕不投降,向孫權顯示劉備的決心。這一招激將法用在年輕氣盛的孫權手中完全奏效:孫權大怒,誓言不會向曹操投降。

最後,主戰派魯肅、周瑜又對孫權進行遊說,使孫權下定了決心同曹操生死一戰。由此可見,諸葛亮的遊說勸和起到了決定性作用,這一作用,即使孫權守住了東吳之境,使劉備有機會實現“隆中對”,三分天下而立。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諸葛亮


小結

關於諸葛亮,三國迷們甚至比我清楚太多,於此我只寫出兩件有關於諸葛亮所做的重大決策和功勞,這兩件事情,不論怎麼看,都是改變劉備命運的轉折點,而站在這轉折點幫助劉備的人,正是那個身先士卒的丞相。

由此,諸葛亮對於蜀漢的功勞無人可比。

郭嘉其人,在官渡之戰中佔據曹營最重要的地位,而官渡之戰亦是改變曹操命運的關鍵戰役,因而,於郭嘉而言,也是曹營必不可少的重要謀士。

只可惜,天妒英才。我們沒法辦法將這兩位曠世英才相比較,但我認為,倘若郭嘉在世,曹操的赤壁之戰不一定會失敗,至少,不會敗得如此慘烈。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郭嘉與諸葛亮孰強孰弱?

諸葛亮


郭嘉與諸葛亮,你更欣賞誰? (單選)
0人
0%
郭嘉
0人
0%
諸葛亮
<button>投票/<button>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志·諸葛亮傳》

《三國志·卷三十二·蜀志·先主傳》

《資治通鑑·卷第六十五》

《三國志·郭嘉傳》

《三國志·荀彧別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