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用最简单的话,讲述最真实的历史。

在我国古代历史中,三国时期备受欢迎,因此收获了一大堆“三国迷”。在三国中,关于诸葛亮出山的时间由于一句“郭嘉不死,卧龙不出”,一直被三国迷们津津乐道,因而争议不断。问题最核心的焦点是诸葛亮与另一个三国奇才——曹魏大谋士郭嘉孰强孰弱。要弄清楚这个问题,就要搞清楚他们之间都发生了什么?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诸葛亮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出处

1、时间问题

郭嘉在公元207年,因病死于征伐乌桓的途中。郭嘉死之前,诸葛亮一直隐居于隆中,即使当时诸侯林立,甚至自己身边有一个大诸侯刘表,但诸葛亮却没有出山之意。倘若诸葛亮真心想做一位隐士,这种行为则不难理解。

但事实并非如此,诸葛亮常以管仲乐毅自比,如此就知诸葛亮心系天下,想要出山的愿望不比旁人弱多少,但是既然要出仕,又为何一直迟迟不出呢?而最后偏偏选择的出仕时间又是在公元207郭嘉去世之后,刘备三顾茅庐,他就投奔了刘备。于是坊间就开始流传:“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诸葛亮


这句话最开始的意思并非是拿郭嘉之才与诸葛亮才能做对比,而是意在表示时机的衔接。三国迷都知道,郭嘉能够出仕,得益于荀彧向曹操的举荐。而荀彧与郭嘉是多年好友,是至交,荀彧绝对深知郭嘉是大才,不知各位三国迷是否想过,荀彧于公元191年投奔曹操,并在曹操账下呕心沥血,深知曹操需要人才,但为何要在五年之后的公元196年才向曹操举荐郭嘉呢?

这里面就是“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典型示范,是为“志才不死,郭嘉不出。”

2、时机问题

志才全名为戏志才。陈寿在《三国志·郭嘉传》记载道,曹操最开始从陈留起兵时,身边有一个谋士,是为颍川戏志才,此人谋略过人,曹操“甚器之”。但是这个戏志才却遭“天妒英才”,很早便去世了。戏志才去世后,曹操悲痛地对荀彧说,志才走了,没人能与之商议大事,听说颍川多奇士,还有没有能力跟戏志才一样的奇才啊?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荀彧才向曹操举荐了郭嘉。关于戏志才和郭嘉的才能,在《三国志·荀彧别传》有记载:“戏志才、郭嘉等有负俗之讥……皆以智策举之。”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郭嘉


在惜墨如金的《三国志》中,我们能看到陈寿如此评价戏志才、郭嘉,可见这两人都是以智谋和策划为长的少见的大谋士,故而后有“志才不死,郭嘉不出,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陈寿所表达的,只是一个时机问题。

当然,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大多是猜测,谁也没有办法还原历史,故而要考虑全面,倘若要评判一个人才能高低,很显然必须要看他做出的贡献。

郭嘉之才

对于郭嘉的才能,史书中还是大有记载的。在《傅子》一书中记载:“嘉少有远量。汉末天下将乱。自弱冠匿名迹,密交结英隽,不与俗接,故时人多莫知,惟识达者奇之”。是说郭嘉少年时便很有远见,目测汉末天下将会大乱,便在二十岁时选择隐居,秘密结交英杰,不与世俗交往,所以当时并不是太多人知道他。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郭嘉


屡献奇策

1、慧眼识明主

在《三国志》中也有记载,将郭嘉的慧眼、远见、才智表现得淋漓尽致。“初,北见袁绍,谓绍谋臣辛评、郭图曰:“夫智者审于量主,故百举百全而功名可立也。袁公徒欲效周公之下士,而未知用人之机。多端寡要,好谋无决,欲与共济天下大难,定霸王之业,难矣!

于是郭嘉便隐居长达六年,直至戏志才的逝去,郭嘉便闪亮登场。郭嘉与曹操一拍即合,是为“彧荐嘉。召见,论天下事。太祖曰:“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嘉出,亦喜曰:“真吾主也。”当郭嘉这种不出世的大谋士,遇见了曹操这样的旷世枭雄,将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郭嘉


2、“十胜十败”之说

曹操在接见了郭嘉之后,一夜间郭嘉便从一介布衣成为了曹操的军事参谋——军师祭酒,开始了为曹操四方征战出谋献策,忠心效力的创业生涯。然而,郭嘉“不费吹灰之力”成为军师祭酒,自然令一大部分人心中不满,此时郭嘉急需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

197年,郭嘉加入曹操账下的第一年,曹操讨张绣新败,遭到袁绍写信羞辱。正当曹操担心自己不具备与袁绍相抗衡的能力时,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之说。郭嘉的分析极具说服力,不但振作了曹军将士的斗志,更助曹操拟定了远期和近期的作战目标。同时,郭嘉也正式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下面附上“十胜十败”之说原话: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

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

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

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

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

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

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

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

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郭嘉


3、软禁刘备

198年,刘备为吕布所破,依附于曹操。程昱当下建议曹操杀死刘备,以绝后患。曹操问起郭嘉,郭嘉则认为:“今备有英雄名,以穷归己而害之,是以害贤为名,则智士将自疑,回心择主,公谁与定天下?夫除一人之患,以沮四海之望,安危之机,不可不察!”

虽然郭嘉认为杀死刘备是极为不妥的,但他还认为关羽、张飞皆是万人敌,,而刘备得人心,不会久为人下。所以向曹操上谏:“古人有说:‘一日放纵敌人,便成数世的祸患。’宜早些建立恰当的位置。”意为软禁刘备,以绝后患。

但曹操没有采纳郭嘉的建议,曹操为了使刘备心服于自己,归属于自己,反而对刘备更亲近,最后终养虎为患。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郭嘉


4、急攻与水淹

同年九月,曹操出兵攻占占据徐州的吕布。曹操一路势如破竹,而最终被围困在下邳的吕布却坚守不出,曹操无可奈何,战役持续了大半年,曹操见士兵疲惫,准备放弃。这时,郭嘉却看出了胜机。他说,“今布每战辄破,气衰力尽,内外失守。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

曹操答曰:“善。”便采取了郭嘉的谋略,曹操依郭嘉计策而行,一面攻城,一面决堤水掩下邳,果然于同年月攻克下邳,擒杀吕布。

5、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是曹操一统北方的最关键之战,亦是郭嘉大放异彩的一战。在这场战役打响之前,曹操为免腹背受敌,决定抢先攻打在徐州立足未稳的刘备。然,军中大部分谋士、将军持反对意见。只因他们担心,若袁绍乘机来攻许都,到时候前进无法作战、撤退失去了据点。曹军必败啊!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郭嘉


只有郭嘉持不同看法,他认为:“袁绍向来优柔寡断,不会迅速作出反应。刘备人心未归,立足未稳,迅速进攻,他必败无疑。然后再回师对付袁绍,这是改变腹背受敌的最好机会,决不能失去。”曹操也不知哪来的信心,果真率兵东征,一如郭嘉预料,在袁绍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刘备已经大败了。

作战初,曹操与袁绍的对峙中处于劣势,此时又传来消息,江东豪杰孙策要率兵偷袭曹操位于许都的根据地,真可谓是雪上加霜。因为许都一旦失守,曹操阵营将立刻分崩离析,并且曹操根本没有多余的兵力回防许都,一时间,人心动乱,不少人开始暗中向袁绍献媚,为自己留后路。

又是郭嘉,在如此紧要关头,他向众人以及曹操预言:“孙策刚刚吞并了江东,所诛杀的都是些英雄豪杰,他是能让人效死力之人。但是孙策这个人轻率而不善于防备,虽然他拥有百万之众,却和他一个人来到中原没什么两样。在我看来,孙策必定要死于刺客之手。”

孙策来到江边,尚未渡江,果真被仇敌许贡的门客所杀。这件事我们不管是不是巧合,但在当时确实为郭嘉的神机妙算添上了一笔。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孙策


诸葛亮之才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虽然“时人莫之许也”,但细看相信他的都是什么人,崔州平、徐庶等所有认识他的人。真是细思极恐的存在。

隆中对策

首先,诸葛亮是肯定了郭嘉的智谋。刘备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和刘备两个人在小黑屋里是进行了交谈的。诸葛亮分析,曹操宦官出身,袁绍四世三公,曹操在声望上不及袁绍;且曹操所占之地亦远不及袁绍郡城,曹操能在官渡之战中获胜,不仅依靠天时,更多的是人的谋划得当,这个人就是郭嘉无疑了。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诸葛亮


其次,当时曹操手握百万大军,并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而刘备,不值一提,无法与曹操争雄,故而诸葛亮委婉地提出了三分天下之谋定。并且将天下局势分析的一清二楚,令刘备如醍醐灌顶,亦如刘备所说:“我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得到水。”

最后,诸葛亮甚至预测到早就会有这么一天,早已将刘备日后走向行为规划清楚,让刘备不再迷茫,化身为刘备一生中的灯塔,指引着刘备走出迷茫和黑暗。毕竟诸葛亮所提出的《隆中对》是此后数十年刘备和蜀汉的基本国策。

舌战群儒

赤壁之战,是一场关乎于孙刘两家生死存亡之战,胜则三分天下,败则粉身碎骨。这一场战争的关键就在于孙权、刘备能否携手共进,共同抵抗曹操。诸葛亮深知这一场战役的关键,于是乘片叶之舟,来到东吴之境。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诸葛亮舌战群儒


舌战群儒究竟是不是罗贯中虚构的我不清楚,我清楚的是诸葛亮确实面见了孙权,并成功将他激怒。诸葛亮来到东吴后,在柴桑面见了孙权。首先,诸葛亮向孙权分析了天下大势,以及“虎狼之心”曹操对东吴的不良企图,令孙权有了忧患之心。

其次,诸葛亮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要么共抗曹操,要么投降曹操。然后表示,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这一招激将法用在年轻气盛的孙权手中完全奏效: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

最后,主战派鲁肃、周瑜又对孙权进行游说,使孙权下定了决心同曹操生死一战。由此可见,诸葛亮的游说劝和起到了决定性作用,这一作用,即使孙权守住了东吴之境,使刘备有机会实现“隆中对”,三分天下而立。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诸葛亮


小结

关于诸葛亮,三国迷们甚至比我清楚太多,于此我只写出两件有关于诸葛亮所做的重大决策和功劳,这两件事情,不论怎么看,都是改变刘备命运的转折点,而站在这转折点帮助刘备的人,正是那个身先士卒的丞相。

由此,诸葛亮对于蜀汉的功劳无人可比。

郭嘉其人,在官渡之战中占据曹营最重要的地位,而官渡之战亦是改变曹操命运的关键战役,因而,于郭嘉而言,也是曹营必不可少的重要谋士。

只可惜,天妒英才。我们没法办法将这两位旷世英才相比较,但我认为,倘若郭嘉在世,曹操的赤壁之战不一定会失败,至少,不会败得如此惨烈。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与诸葛亮孰强孰弱?

诸葛亮


郭嘉与诸葛亮,你更欣赏谁? (单选)
0人
0%
郭嘉
0人
0%
诸葛亮
<button>投票/<button>


《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

《三国志·卷三十二·蜀志·先主传》

《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五》

《三国志·郭嘉传》

《三国志·荀彧别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