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整個二戰期間,德國人感覺到奇怪,蘇聯為何士兵越打越多?

張淑苗


說實話這是一個戰爭殘酷的問題,你要讓當年侵華的日本人說我國,其實也一樣的,對於他們來說,當時我國的軍隊似乎也是越打越多。

但是,背後卻是戰爭的殘酷、艱辛和無奈。

一、德國納粹為何而敗?

有人可能會說,這是時勢所趨、更是得道者多助的表現,但是咱們在這不扯這個,純軍事的角度來看待德國納粹為何而敗?

有人做過統計,德國納粹當年的軍事失利,源於美國人在日本丟下的兩顆原子彈,起到了震懾作用,故而失敗了。

但你要是研究過納粹歷史,你就能明白,希特勒的瘋狂,遠不是你能理解的,更不是一顆原子彈就能嚇得住他的。而根據歷史材料公開顯示,當時的納粹其實也在研究原子彈,甚至很有可能已經研究出來了,或者即將出來。

試想一下,這樣的情況下,德國納粹、希特勒還會因為原子彈的震懾而在軍事方面失敗嗎?

真正令德國納粹軍隊失敗的,其實是各地開花、全面發動戰爭所引起的連鎖反應,兵力不足、後勤不足,這才是德國納粹在二戰戰場上給自己留下的惡果。

同時,也許希特勒真是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攻打蘇聯。

有人認為,希特勒的失敗就是從他決定攻打蘇聯那一刻開始的,甚至猜想,如果當時的希特勒不攻打蘇聯,現如今的世界局面將是另外一種情況。

咱們不做假設,只看已經發生的事實。

事實就是,當時的德國納粹軍隊在蘇聯境內接連勝利,但是在攻打聖彼得堡的時候遇阻,從此江河日下,再也不復之前一路碾壓的姿態。

甚至,在當年冬天的時候,零下四十多度的寒風裡,德國納粹軍隊遭受到了巨大的打擊,最終失敗。

德國的失敗與攻打蘇聯是否有必然的關聯,肯定是有的。但是我認為,德國軍事方面更大的失敗在於各地開花、物資不足導致的軍事潰敗,而在攻打蘇聯的戰爭中,則是遭遇滑鐵盧,最終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二、蘇聯士兵為何越打越多?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假設戰爭雙方各有一百人,甲方被消耗了80人,乙方被消耗了100人,那麼,乙方輸了。

實際也是如此,蘇聯一開始就節節敗退,所謂的衛國戰爭在一開始就是恥辱。

但是,畢竟是被侵略者,畢竟是戰鬥民族,他們不會輕易認輸,更不會輕易言敗。

既然同等數量的人數無法打贏這張戰爭,那麼,更多的人呢?

事實是,當時蘇聯的軍隊有限,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的軍隊來抗衡。

也許就是德國納粹100人,對陣蘇聯10人的狀態。

毫無疑問,必敗無疑。

但是,血可流,國不可敗。

英勇的蘇聯人在建國不久之後遭此橫禍,甚至軍隊完敗,沒有了任何的建制。

但是,敵人就在家門口,也沒辦法啊。所以,蘇聯開始了瘋狂的招募士兵。

有記載的是,有一週的時間招募了近五百萬人,而整個蘇聯衛國戰爭中,投入的兵力幾千萬。

只要會打獵的,直接進入軍隊,甚至不用培訓;只要會開車的,直接進入軍隊開坦克,也不用培訓。

男人死光了女人上,大家會發現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湧現了很多女子軍官和個人事蹟鮮明的女士兵,比如最出名的帕夫柳琴科。

根據記載,在戰爭後期,蘇聯甚至出現了十室九空的現象,可想而知戰爭的殘酷和傷亡的人數有多少。

這在我國抗日戰爭中,也曾上演過類似情景。只是,這樣的情景難免讓人心疼、心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