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都說沒文化真可怕,可是這話用在明太祖這裡,既說對,也不對。作為中國有中國歷史上首位農民出身的皇帝,正是沒有什麼文化,使得他敢為人先,敢做敢為,最終通過一翻艱難險阻打下了大明江山,這就是他可怕之處。

為什麼又說沒文化真可怕,對於朱元璋來說也不對?能成就這樣一番偉業,對於農民身份的朱元璋來說,從小都沒有上過一天學,更不要說有文化了。但是正是這樣的原因,在平定天下後,才知道有文化的重要性。而正是他的不斷去學習,不斷去順應民心,才使得大明朝能打下堅實的基礎。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為了防止再發生戰亂,全收取了天下兵器造成銅人,更是大興坑儒,搞得天下怨恨加深。而作為貧農出身的朱元璋,不但沒有這樣做,還廣招天下賢士,全力免賦稅,免罪犯,放犯人,促農耕,鼓勵開墾,順民心,為民辦實事。這怎麼都不像是一個沒文化的人做的事情。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洪武五年(1372年),大明立國也就才五年,天下還沒有太平,許多地方還要派出武將去平定和討伐。而做了皇帝的朱元璋,也沒有靜下心來享受這難得的和平環境,而是頒佈了一份詔令,開展了一場整風運動。運動的主旨就是要制禮儀訂風俗。連年征戰,使得很多被荒廢的土地都得不到應有的開墾,所以朱元璋就要求把那些淪為奴隸的人全都恢復他們平民身份,分給他們土地,讓他們能夠自食其力,一來促進社會穩定,二來也是能恢復人口數量,三來可以增加稅收。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對於因長年遭受戰亂的影響,很多人流離失所,受凍挨飢的人,要求那些富裕的人能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能儘快脫離險境。這也是朱元璋早年受的苦難,才讓他民間疾苦能夠及時加以處理。這樣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社會的穩定。對於那些孤寡殘更是要求各地官府要給予安置和供養,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能做到這些的,說明朱元璋確實是一個從勞苦大眾中走出來的皇帝,是真實的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好皇帝。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尊長輩,睦鄰相處,見到長輩要行禮問候,這都被朱元璋注意到了,這樣的細節,也可以看出明太祖不止是一個粗中有細的人,更是一個很傳統的人。正是這樣的傳統,讓我們能夠體味到他真實和樸素的一面。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為了能抑制不正之風,大搞排場,朱元璋,還特別對男女婚姻作了要求。要求婚姻雙方不要看重財禮多少,這樣很大程度上也是為了促進家庭和睦,看重親情,也能抑制不良之風。對於喪事,也是要求破除迷信,從簡安葬。這些看來都是小事,但是對於平常的老百姓來說,那都是大事。正是朱元璋能注意到百姓的這些事情,特意出詔令來規範這些禮儀。


大明天下初定,制禮儀易風俗,明太祖朱元璋如何順民心


經過一百多年的元朝統治,說實在的,中國的傳統文化和美德都被破壞得不成樣子的,正是有朱元璋這樣的建國者,一心想著恢復中華文化和禮儀、風俗,一上臺就著手去處理這些事情。我們現在有很多傳統文化、禮儀、風俗習慣,也許還得感謝這位先見之主。

作為一個開國之主,卻沒有因此好大喜功,大擺排場,而是處心積慮地為民辦實事,及時出臺相應的政策,制禮儀,易風俗,讓民有所居,老有所依,禮成而國定。正是這樣的一個平民出身的皇帝,能做到這些,誰又能說他是一個沒有文化之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