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年),沐英與傅友德等率兵三十萬征討雲南的元朝殘部。

雲南地區,少數民族較多。徵雲南期間,沐英“平烏撒、東川、建昌、芒部諸蠻”,戰功赫赫。

洪武十六年,雲南平定。沐英留滇鎮守,他又“定普定、廣南諸蠻”、“平浪穹蠻”,“簡守令,課農桑”,安定邊疆,被後人評為“在西南勳最大”


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

沐英


沐英“威震遐荒”,民間流傳著他的很多故事。明代沈德符在《萬曆野獲編》記載的一個故事就十分有趣。

“傳聞西南諸夷,初無氏族。國初黔寧王出鎮,諸夷來降,乞姓者凡三族。”

雲南一帶的少數民族起初並沒有姓氏,沐英鎮守雲南期間,“諸夷來降”,其中有三個部族向沐英請求賜姓。

軍人出身的沐英深知讓“諸蠻震懼”而前來歸降,靠的是明軍強大的實力,靠的是明軍手中的刀槍。

“黔寧曰:‘汝輩無他,但怕刀剁耳。’”

沐英對他們說:“你們沒別的什麼,就是怕刀剁罷了。”


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


於是沐英“即以三字分作三姓”,將“怕”、“刀”、“剁”三個字作為姓氏賜給這三個部族。

對於這個故事,沈德符也只說是“傳聞”,“不知果否?”,表示懷疑。

但是他也說“今夷姓刀者最多”,還有“孟艮御夷府土官一家”“姓怕者”

不管這個是真是假,但沐英這句“汝輩無他,但怕刀剁耳”的確很霸氣,深合他“以兵威諭降諸番”、“威震遐荒”的威名。

正是沐英“汝輩無他,但怕刀剁耳”的霸氣,才使得朱元璋發出“使我高枕無南顧憂者,汝英也”的莫大欣慰。

當然沐英也不是一味崇尚軍威的人。他

“毅寡言笑,好賢禮士,撫卒伍有恩,未嘗妄殺”。鎮守雲南期間,“通鹽井之利以來商旅,辨方物以定貢稅,視民數以均力役”,使得雲南“民以便安”,深得人心。

沐英最終“卒於鎮,年四十八”,死後“軍民巷哭,遠夷皆為流涕。”

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

沐英


不過關於雲南姓氏“怕刀剁”的說法,還有另一種版本,只是故事的主人公不一樣。

“王驥平麓川,賜夷人怕、刀、剁三姓”

根據明人楊慎的記載,賜雲南夷人姓“怕刀剁”的明朝名將王驥。

王驥是文臣出身,明英宗正統年間,雲南麓川宣慰使反叛,王驥三徵麓川,因功封靖遠伯,成為明代第一個以戰功封爵的文臣。


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

劇照


有趣的是,明代因軍功封爵的三位文官都姓王,另兩人是威寧伯王越、新建伯王守仁。

王驥賜這三姓的原因,和沐英是一樣的。

關於西南少數民族的賜姓,在明代還有第三種說法。

這個說法的主角便是明太祖朱元璋了。

“雲南夷酋姓,曰刀、曰罕(砍、坎)、曰曩者甚多。相傳國初定諸夷時,高皇帝惡其反覆,賜以刀曩斧砍四姓。”

這裡說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厭惡他們反覆無常,便給他們賜姓“刀曩斧砍四姓”。


明初平定雲南諸夷,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

朱元璋


毫無疑問,明太祖“惡其反覆”,賜姓“刀曩斧砍”也是在敲打這些少數民族部族,告誡他們要老老實實的,否則明軍征伐,便只有“刀曩斧砍”了。

不管是沐英的“汝輩無他,但怕刀剁耳”,還是王驥的“賜夷人怕刀剁三姓”,或者是明太祖的“刀曩斧砍”,我們能從中看出明初在國力基礎上的反映出是自信。

實力是硬道理。

不過以上說法都只是傳聞而已,少數民族的姓氏應該是自有其本民族的來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